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docx
- 文档编号:4719322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2.29KB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docx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
现在正在讲菩提心的学处,即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怎么做。
昨天讲到了愿菩提心中的自他交换。
自他交换,就是世人常说的换位思考,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修。
《入行论》中讲过: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意思是说,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真实替换他众的痛苦,那不但不能成就佛果大安乐,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有快乐可言。
修菩提心,其实就是要断除我执,这对每个人来讲并不容易。
让我们放下对万事万物的耽著,可能不会那么困难,只要稍懂佛理,用智慧去观察的话,就会明白轮回中的人事物、名声财富,究竟没什么可贪恋的。
比如,你若特别喜欢财富,就想想离开世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你若特别耽著感情、地位,就想想这些只不过是自己的妄执罢了,真正去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点滴意义。
可是,让你放下自我,完全像大菩萨一样利益众生,这却是非常难的。
不过,这种我执若没有断,痛苦就会没完没了。
寂天菩萨也说:
“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倘若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执,必然不能根除一切痛苦,就像不抛弃手中的火,便难免受到灼伤一样。
我们都学过这些道理,对此应该比较清楚。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放下自我,完全投入利他的行列中。
尽管这对凡夫人来讲,难度相当大,但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善知识,遇到了大乘教言,只要尽心尽力修持自他交换,迟早都会做到的。
如果有了这种菩提心,即使转生到地狱中去,也会迅速舍弃地狱的痛苦,更何况是世间上的痛苦了?
要知道,众生堕入地狱之后,这种异熟果报很难消尽。
但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强大,昨天也讲了,世尊在因地时,对同伴生起一瞬间的利他心,马上就舍弃了地狱的身体,转生于天界。
那我们在人间感受剧烈的病痛,或者受到别人的攻击、诽谤,此时用菩提心来摄持,观想自己代受他众的痛苦,那无始以来所造的许多罪业,当下便可遣除。
甚至有些教言中说,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这种罪业也能灭尽。
此外,世尊在因地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也是因为生起了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立即脱离了恶趣的痛苦。
这个公案,在汉地《杂宝藏经》中也有。
我以前讲过一次,但讲得比较略。
今天我先按佛经的内容讲一下,再讲讲华智仁波切《前行》中的这个公案。
华智仁波切的公案,其实百分之九十都出自经藏、律藏和论藏,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才是藏传佛教的一些精彩故事。
◎《杂宝藏经》中慈童女的公案《杂宝藏经》中记载,昔日佛陀在王舍城时,给诸比丘讲了一个偈颂:
“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也就是说,以父母为对境的话,作一点点供养,获福会无量无边;作一点点忤逆,获罪也是无量无边。
诸比丘问:
“这罪福报应是怎样的呢?
”佛陀就讲了一个公案: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他儿子叫慈童女。
长者很早就去世了,慈童女被母亲辛辛苦苦带大。
长大之后,家里的钱财用光了,他就出去卖木柴为生,一天可以赚到两个钱,慢慢又赚到四个钱、八个钱、十六个钱。
每次赚来的钱,他都全部交给母亲。
许多人见他很聪明,就说:
“你父亲在时,经常入海寻宝,你为什么不也这样呢?
”慈童女听后,就问母亲:
“我父亲是做什么行业的?
”母亲告诉他:
“你父亲经常入海寻宝。
”慈童女对母亲说:
“我父亲能够入海寻宝,我为什么不能呢?
”母亲见他非常孝顺,应该不会离自己而去,就开玩笑道:
“你也可以去啊。
”得到母亲的允诺,慈童女便打定主意,寻找旅伴,郑重向母亲告辞。
母亲大惊,说:
“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除非我死了,否则,怎能放你走呢?
”慈童女回答:
“如果您当初不允许,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
但母亲已经准许了我,为什么又阻拦呢?
我现在非去不可!
”母亲见到他去意坚决,就抱住他的脚痛哭,不让他离开。
但慈童女掰开母亲的手,把脚抽出来,在此过程中,扯断了母亲数十根头发。
母亲害怕孩子获不孝之报,只好放他离去。
他和伙伴一起入海寻宝。
寻到宝岛,取得宝物后,返回的道路有两种:
一是水道,二是陆路。
众人都说从陆路走,于是他就选择了陆路。
当时国家有这样的规定:
若有盗贼来抢劫,抓获商主,商人的货物都归盗贼;若没抓住商主,那商主索要时,要把财物归还。
所以,慈童女总是和同伴分开睡,同伴早起后,就会去叫他。
有一天,夜间起大风,同伴早上忘了叫他,慈童女就与大家失散了,而且也不认识回去的路。
他在流浪的过程中,远远看到一座琉璃城,因为饥渴困乏,便前往城中。
这时城里有四名玉女前来迎接,留他在城中生活,四万年中享受无尽快乐。
后来,他生起厌离心,便离开那里。
又见到一座颇梨城,有八名玉女前来迎接,与其在城中欢愉度日,过了八万年。
慈童女再次厌离舍去。
又见到一座白银城,有十六名玉女,前来迎接。
在十六万年中,与其享受快乐。
之后,慈童女又弃之而去。
到达黄金城,与三十二名玉女,快乐生活了三十二万年。
他再次想要离去时,玉女们劝他不要走,此后就不会有好去处了。
但他根本不听,认为继续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于是离开了黄金城。
他看到一座铁城,进入里面,不见有玉女来迎,只见一个头戴火轮的人正在受苦。
那人见到他后,把自己的火轮放到他头上,自己便出去了。
慈童女问旁边的狱卒:
“我头顶的火轮什么时候可以摘下来?
”狱卒回答:
“世间若有人造了跟你一样的罪福。
入海采宝,经历各城,时间也一样,然后才能代替你。
这个铁轮,是永远不会坠落于地的。
”慈童女问:
“我积了什么福,造了什么罪?
”答言:
“你在阎浮提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能到琉璃城,与四名玉女,四万年中享受快乐。
因以四钱供养母亲,所以能到颇梨城,与八名玉女,八万年中享受快乐。
如此类推,得福增倍。
但因为你不顺母意,扯断母亲的头发,故得到铁轮的果报。
以后必须有人代替你,才可以解脱此苦。
”慈童女又问:
“这里有和我一样受报的众生吗?
”狱卒回答:
“有,成千上万,不可胜数。
”听了这话,慈童女暗自思忖:
“我既然不能免受此苦,那么愿一切受此苦者的罪报,都集中到我身上,让我代受吧!
”刚有此念,铁轮就坠于地上了。
慈童女问狱卒:
“你不是说此轮不会坠地吗?
现在怎么落到地上了呢?
”狱卒十分生气,以铁叉重击慈童女的头,把他打死了。
命终后,慈童女转生于兜率天。
佛陀告诉诸比丘:
“慈童女,就是我的前世。
可见,对父母作少许不善,一定得大苦报;能作少分供养,获福无量。
故而,我们应当尽心奉养父母。
”汉地的《法苑珠林》中,也有一个自他相换的故事:
唐朝有个人叫卢元礼,他曾因重病而昏厥,过了一天后醒来说有人把他引到了一所殿堂。
他看到里面有数十百口灶,热气腾腾,灶上有蒸笼般的东西,装着无数罪人,正在蒸煮。
他见后发大愿,大声说:
“愿我代一切众生受罪!
”说完便投身在大锅中,当时一下子昏了,也不觉得有痛苦。
后来出现一个沙门,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
“知道你是至诚心,现在你可以回去了。
”这时,卢元礼忽如梦醒,发现自己已还阳了。
可见,藏传、汉传许多可靠的故事中,都讲了修自他交换菩提心时,当下即可远离痛苦。
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传说、神话,一定要想到:
自己以后无论是堕入恶趣,还是做恶梦,或在现实生活中受苦,都要发愿“我来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
这一点,刚开始做会有点困难,但慢慢地,就会养成习惯了。
我本人虽然菩提心修得特别差,但对此却极有信心,有时候做恶梦,或者生病、遇到违缘,还是能想起一点点。
尽管自己观想的力量很微弱,但也能感受到,只要用自他交换的方法来修,最终的结果令人非常欢喜。
故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把这个甚深的教言用于日常生活中。
◎《前行》中匝哦之女的公案下面讲匝哦之女的公案:
从前,有位匝哦施主,他所生的儿子都夭折了。
一次,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能使他生存下来,就取名为匝哦之女。
后来,施主去大海中取宝,结果船毁人亡。
儿子长大以后,问母亲:
“父亲是什么种姓?
”母亲心想:
“如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他一定会去大海中取宝。
”于是便妄言道:
“你父亲是卖粮的种姓。
”于是他就去卖粮食。
每天赚得四个嘎夏巴,全部孝敬母亲。
卖粮的同行对他说:
“你不是卖粮的种姓,经营粮食是不合理的。
”从而禁止他卖粮食。
(印度对种姓特别执著,有婆罗门种姓、商人种姓、农民种姓等。
一个人的种姓,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同一种姓的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订婚、请客吃饭。
包括选举高级政府官员,种姓的斗争也非常厉害,经常因种姓而爆发战乱。
)他回家又问母亲:
“父亲到底是什么种姓?
”母亲说:
“是卖香的种姓。
”他又去卖香,生意比较好,每天赚得八个嘎夏巴供养母亲。
(他刚开始还比较孝顺。
我们有些人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对父母比较可以;但遇到另一种情况时,就开始不孝顺了。
因此,以父母作为对境,我们常造些黑业与白业交杂的花业。
)那些卖香的人,又同样禁止他卖香。
母亲又告诉他:
“你父亲是卖衣服的种姓。
”他又去卖衣服,每天赚得十六个嘎夏巴交给母亲,卖衣服的人又禁止他卖衣服。
(他比较累啊,刚做一个生意,又要全部放弃,重新从零开始,很不容易。
)母亲又告诉他:
“你是卖珍宝的种姓。
”于是他又去经销珍宝,每天赚得三十二个嘎夏巴也供养母亲。
后来,当地的其他商人告诉他:
“你是赴海取宝的种姓,理应去从事自己的行业。
”他回到家中,对母亲说:
“我是商人种姓,所以一定要赴海取宝。
”母亲说:
“虽然你是商人种姓,但你父亲和祖辈全是因为去大海取宝而丧命的,如果你去,也定是死路一条。
千万不要去,还是在本地经营买卖吧!
”可他执意不听,准备好赴海所需的一切资具。
临行时,母亲实在难以割舍,不肯放他走,一边扯着他的衣服,一边哭泣。
他怒气冲冲地说:
“我今天要去大海取宝,这时候,你却这样不吉祥地哭哭啼啼——”说完用脚狠狠地踢母亲的头,然后一走了之。
(我们即生中若有类似的行为,自己一定要忏悔!
)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船只毁坏,所有人沉入海中,大多数已命绝身亡,而他抓住了一块扁木,漂到一个海岛上。
那里有座名叫欢喜的城市,他来到庄严、悦意的珍宝宫殿,里面出来四名美丽的天女,铺设柔软坐垫,供上三白三甜。
当他准备出发时,她们告诉他:
“如果继续前行,千万不要向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很危险。
”但众生业力现前时,别人怎么劝也没用。
他没有听,仍旧前往南方,来到比前面欢喜城更为庄严的具喜城,有八名美貌天女如前一样恭敬承侍,并对他说:
“不要朝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
”但他还是不听,继续向南方走,到达比具喜城更圆满的香醉城,有十六名美女前来迎接承侍,又告诉他:
“不要向南方走了,否则会大难临头。
”可他仍然向南方走去。
来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城堡——梵师城堡,有三十二位美丽天女迎接他,铺设柔软坐垫,供上三白三甜,对他说:
“住在这里吧。
”然而,他却仍旧想走。
临行之时,天女们又告诉他:
“如果您非要走,万万不要再向南方去,否则定会大难临头的。
”但他无论如何,偏偏就想往南方走,于是继续向南方走去。
(这也是被业风吹动,身不由己。
就像有些修行人,让他呆在这里,好多道友劝,有些上师也劝,但他就像发疯了一样,非要离开。
到了最后,他才后悔莫及。
)到了一座高入云霄的铁建筑门前,有一个赤目凶恶的黑人,手持长长的铁棒。
他问黑人:
“这屋里有什么?
”黑人沉默不语。
他已经习惯了,觉得里面会有美妙的天女、宫殿、三白三甜等,很舒适、很快乐。
于是就走了进去,结果看到有许多同样的人,吓得他毛骨悚然,口中喊着:
“罪过罪过,她们说对了,真的出现灾难了。
”他一边想,一边身不由己走进那座建筑物中,只见有一个人正在遭受铁轮在头部旋转的痛苦,白色的脑浆四处喷射。
他问:
“你造了什么业?
”那人回答:
“我曾经用脚踢母亲的头,现在感受这一业力的异熟果报。
你为什么不在梵师城中享受幸福快乐,反而来此自讨苦吃呢?
”他想:
“那么说,我也同样是由这种业力牵引而来到这里的。
”紧接着从空中传来“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受束缚”的声音,顷刻之间,铁轮飞转直下降落到他的头上,他也如那人一样白色脑浆四处喷射,感受了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以此为缘,他对与自己同样的一切有情,生起了强烈的悲心。
(人在感受痛苦时,有时候很容易产生悲心。
那天有个喜欢打猎的人,以前用枪杀了很多鹿子、獐子、豺狼等,后来他不幸翻车,整个脚几乎全部断了。
他到天全县医院做手术时,医生没有打麻药,他在感受极为难忍的痛苦时,想起以前每次都用枪打断野兽的脚,它们刺耳的惨叫声,一直回荡在耳边。
此时他才明白:
“过去我根本没想过那些野兽也有痛苦,今天我在活着的时候,果报就已经现前了。
”他一边忍着痛苦,一边念金刚萨埵心咒——这是我熟悉的一个人,他跟我这样讲的。
其实,人在快快乐乐时,很难想到这些;只有当痛苦降临到了头上,才发现这是自己的恶业所感,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原来我脊椎不好时,医生给我做小针刀手术。
我在最疼痛的时候,突然想到:
“我前世会不会当过西班牙的斗牛士?
经常把剑插在牛背上,所以今天也被人用锥插入我的脊椎。
”也许是真的吧,我当时就这样想的。
)他想:
“在这个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此苦的众生,愿所有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愿其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不再感受这样的痛苦!
”(轮回是痛苦的本性,只要身处于轮回中,即使你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才华,也肯定要感受种种痛苦。
此时,这样观想非常重要。
)他刚刚萌生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
尽管他对母亲造了恶业,但依靠一刹那的善念,马上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在空中七肘高处相安无事,享受快乐。
父母是相当严厉的对境,对他们稍有不敬或欺辱,这种业就很难消尽。
《佛本行集经》中也讲了,有一对母女去牧场,用两个桶装牛奶。
装满之后,大桶由女儿背,小桶由母亲背。
在途中,母亲再三催女儿快点走,说路比较危险,担心会有不测。
女儿背着大桶特别累,对母亲生起了嗔恨心,就骗母亲说:
“我要去方便一下,马上就赶来,您先帮我背着这个大桶。
”然后她故意慢慢走,让母亲背着两个桶,走了六拘卢舍。
这个女儿,就是耶输陀罗的前世。
以此果报,耶输陀罗怀胎六年,才生下罗睺罗。
佛陀在这部经中也说:
“所有诸业,非是虚受,随造善恶,还自受之。
”所以,我们所受的苦乐之报,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自作自受,随着自己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就会在轮回中感受相应的快乐和痛苦。
因此,大家对父母这样的严厉对境,一定要有恭敬心,经常承侍供养,有时间就跟他们聚聚。
佛陀在《本事经》里也说:
“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
”然而,可能是种种原因吧,现在人对父母一般不理不睬,真正孝顺、听话的子女,实在少之又少。
其实,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此务必要值得注意!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匝哦之女的公案归根结底,就是告诉我们,依靠发菩提心,现前的恶业也能清净。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讲了一个这方面的故事:
民国时期,有个人叫徐蔚如,他得了脱肛病,非常严重。
每次大便之后,必须休息一刻钟,等肛门慢慢回去,才敢动。
民国八年正月,他大便之后,有急事刻不容缓,马上就坐车出门,结果病发特别严重,肛门永远回不去了。
他在七天七夜中,痛如针扎,无一刻停息。
他先是通过念佛对治,但病痛不见减轻。
于是他发大菩提心:
“这个病如此痛苦,愿我多承受点,其他人不要得此病!
”接着至诚念佛,慢慢就睡着了。
醒来后,他发现病竟然痊愈了,而且从此断根。
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减轻今生来世痛苦的公案,实际上数不胜数。
古人在这方面记录得非常好,但现在人因为信心不足,对佛陀的加持、菩提心的威力、信心的感应,几乎没有什么体验。
就算有一些,也很少落在文字上,这是相当可惜的!
摘自《前行广释》第一百零二课欢迎关注智悲佛网微信:
微信号zhibeif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菩提 迅速 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