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毕设论文.docx
- 文档编号:471696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5.84KB
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毕设论文.docx
《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毕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毕设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毕设论文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毕设论文XXXX大学管理学院20XX年校级科研创新项目研究课题:
研究成员:
指导教师:
目录1低碳经济的提出22.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态度与政策42.1我国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动态42.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43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64.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75我国发展低碳物流所面临的现状及挑战95.1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95.2我国低碳物流面临的制约因素106.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物流136.1美国的低碳物流136.2欧洲国家的低碳物流136.3日本的低碳物流146.4西方国家低碳物流的启示157.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与措施187.1宏观方面187.2微观方面208.结束语23【参考文献】24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摘要:
哥本哈根会议中的低碳核心可以为物流信息化赋予新的内涵。
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层出不穷的时候,低碳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由此衍生出新的词汇低碳物流。
根据我国现状和环境的缺陷、紧迫以及当今节能减排的经济形式,分析物流业的发展形式,得出低碳物流是大势所趋,是物流业最终的选择。
在我国存在诸多羁绊此趋势的因素,为此提出其发展策略,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持续发展低碳之道1低碳经济的提出低碳经济的提出“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
“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这一表态轰动了整个经营领域的经济方向。
进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这既是兑现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郑重承诺,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以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CO2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
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二是低碳经济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就是低碳经济。
分析而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这种发展形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发展到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再发展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三个阶段依次演进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性自觉的经济发展战略。
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低碳经济要求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进行改革,所以它是为适应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为此,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
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
美国、日本、欧洲已经在低碳产业领域投下了重注,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也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态度与政策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态度与政策2.1我国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动态我国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动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
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途径。
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CO2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
我国先后于1998年签署、2002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九五”计划(1996-2000)提出了节能率平均每年为5,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温室气体)的目标。
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在节能减排上已经下了很大决心,并取得一定成效。
2.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加快构建和形成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我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地吸收低碳经济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
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法律体系中。
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要制定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3)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要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要研究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
研究与择机推出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
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4)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
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5)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国家要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发展。
推动低碳经济要着力于两个根本转变:
一是现代经济发展要由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或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石化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化洁净能源绿色结构转变。
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是:
一方面研发新技术,推进石化能源排发低碳化;另一方面是构建低碳化的新能源体系。
旨在实现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低碳或无碳化。
3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根据我国2001年发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给物流的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以看到,物流的功能主要包含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几个方面,意思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业务功能来实现商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其实物流的本质是服务,为了实现消费者所期望的“物美价廉”的服务。
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就应该尽可能地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竞争力。
这就涉及到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涉及到需要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可以理解为“低碳物流”的本质。
对低碳物流的本质内涵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笔者认为,所谓“低碳物流”,就是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中,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思想来提升整个物流的管理水平,实现物流对环境及经济的良性促进和循环发展。
国务院于2009年3月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也是10大振兴产业中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产业规划,它充分表明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这一规划的发布为我国的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低碳经济的形式下也随之带来了挑战,谁最快改革并发展自己的低碳之道,谁就会在浪潮中屹立不倒。
物流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要有什么样的物流发展层次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二者要保持动态平衡,任何一方不会超过或者滞后于对方,否则,就会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即商流决定着物流。
然而在这个前提下的低碳思想不是限制,而是机会。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最终分给企业的机会是最大的,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碳排放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个机会。
因为低碳物流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点:
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
这就体现到企业的核心实力以及价值观,在这种环境下取得的成就是事半功倍的,当然低碳物流会促进经济更加持续、循环和良性的发展。
4.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通知内容是:
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发,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统筹协调、改革体制、完善政策、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规划的振兴政策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2010年11月10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在北京开幕。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他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为契机,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服务领域的功能,支持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将紧紧结合自身的定位,找准切入点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编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
一是推动中国运输体系的发展,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用,深化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为推进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推进主要港口和公路货运场站作为重要切入点,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部分港口和公路的货运厂站转型。
三是深入探索我国交通运输物流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的试点示范工作。
并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
四是大力发展稳抓运输,提高道路运输的效率和水平。
5我国发展低碳物流所面临的现状及挑战我国发展低碳物流所面临的现状及挑战5.1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
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
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5.2我国低碳物流面临的制约因素我国低碳物流面临的制约因素低碳物流的政策法规也还不完善,对低碳物流的宣传力度也极其有限,大的环境氛围还未营造出来,政府部门和物流企业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低碳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低碳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
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低碳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
在以往观念中,普遍认为物流公司就是货运公司,就是运输货物而已,没有什么高科技和技术含量,因此,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注重思想上的重视,而无实际行动和保障措施作为保障,更何况面向的是低碳物流?
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低碳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发展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低碳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低碳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
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低碳产品、低碳标志、低碳营销和低碳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低碳消费、低碳享用和低碳保障,而其中的低碳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低碳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低碳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
低碳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低碳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低碳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上为物流的低碳化铺平道路。
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低碳化功能。
尽管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
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低碳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
低碳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低碳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低碳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低碳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低碳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低碳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低碳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低碳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
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低碳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低碳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
可以说,发展低碳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此外,除了宏观方面的政策等问题,还有实在性的物流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当今物流横向链条当中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从微观方面讲,解决这些问题就完成了一半的低碳效果。
从物流的定义来看,这其中至少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现代 物流 研究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