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施工技术交底修改.docx
- 文档编号:4702902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73KB
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施工技术交底修改.docx
《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施工技术交底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施工技术交底修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施工技术交底修改
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CRECSH-PM-0908
项目名称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长平改扩建CP05标项目经理部
第1页
共18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京哈高速公路四平至长春段改扩建工程CP05标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
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和桥台施工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东辽河大桥及天桥盖梁和桥台施工
2、设计情况:
长平高速改扩建工程CP05标段,起点里程为K40+000,止点里程为K50+000,路线正线总长10公里。
东辽河大桥中心桩号K44+472.41,全长205米,交角110°。
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空心板,下部构造为:
直径1.2柱式墩配,直径1.5米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配1.5米钻孔桩基础。
本桥右幅新建盖梁11座;桥台处台帽、耳背墙共2座,盖梁、台帽和耳背墙砼标号采用C40。
大连泡天桥中心桩号K45+419.56,全长90米,交角90°。
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箱梁,下部结构为:
直径1.1米柱式墩,直径1.3米钻孔灌注桩基,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配1.2米钻孔桩基础。
东辽河大桥0#、10#盖梁和大连泡天桥0#、4#采用支架法,其余两桥桥墩均采用抱箍法进行施工。
3、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1)人员组织
根据本标段的具体特点,组建桥梁下构盖梁施工领导小组,小组设组长1人,组长由一名副经理兼任,下设“五部二室一队”共八个职能部门,分别为:
工程部、安质部、物机部、财务部,工经部、综合办公室、试验室、测量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完成盖梁的施工任务。
该工程配备人员:
设现场施工负责人1人,现场施工负责人由工区长兼任,技术管理人员2人,辅助工人30人,试验人员2人,测量人员2人,钢筋工20人,木工18人,砼工13人,电工2人。
(2)机械设备配置
螺栓紧固设备:
电动扭矩扳手、千斤顶等。
抱箍钢板加工设备:
电焊机、切割机等。
抱箍安装设备:
脚手架、工作平台、吊车、手拉葫芦、测力扳手等。
安全设备:
活动软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3)材料准备
抱箍的制作和盖梁模板的制作均由专业的模板制作厂家完成,并购置与抱箍配套的高强度螺栓。
盖梁施工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拼装。
支架采用抱箍配合H型钢(高为30cm)、100mm槽钢(高为4.8cm)、方木(9*9cm)、竹胶板(厚为1.5cm)进行底模支承,拆模采用砂垫箱(高为50cm),抱箍内像胶垫。
4、施工工艺:
脚手架法盖梁施工
东辽河大桥K44+472.41和大连泡天桥K45+419.56盖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盖梁砼分为主梁、挡块一次砼浇筑成型,0#、10#盖梁底部离地面最大高度4.8m。
满堂碗扣支架按纵向间距0.9m,横向间距为0.6m,步距1.2m。
为了确保满堂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和定性,支架横向剪刀撑每侧设置6道,沿桥梁总宽设置;纵向剪刀撑每侧设置1道,每联通长设置。
剪刀撑拉杆斜度控制45°左右,必须用扣件扣紧,确保空间网架结构的稳定性。
垂直于线路方向盖梁两侧搭设工作平台,盖梁往外1m为工作平台范围。
工作平台采用Φ48×3.5mm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立杆横距b=1.05m,主杆纵距l=1.5m,内立杆距墙0.3m。
脚手架步距h=1.8m,工作平台的栏杆高度应为1.2m。
沿线路方向为横向,垂直于线路方向为纵向。
1.1、立杆搭设
1)立杆区域采用换填深度大于50cm山皮石进行整体处理,用挖机进行整平、夯实。
每根立杆底部设置方木进行支垫。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0.3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0.5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4)满堂红支架底部设方木支垫,顶部U形可调托座,在托座上纵向铺10cm×15cm的方木,间距同支架间距90cm,横向按30cm间距10cm×10cm的横向方木,然后在方木上安装模板。
5)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6)搭设中每隔一层外架横杆要及时与满堂红脚手架牢固拉结,以保证搭设过程中的安全,要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适度拧紧扣件。
1.2、作业脚手板铺设
1)脚手板首选采用木脚手板,厚5㎝、宽20-30㎝、长度不少于3.5米的硬木板;也可以采用竹串片脚手板。
2)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处用直径1.2㎜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米时,可采用5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
3)里外立杆间应满铺脚手板。
拐角交接处平整,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档现象,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板,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4)工作平台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三根以上小横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
脚手板平铺,应铺满铺稳,靠墙一侧离盖梁模板距离不应大于150mm,拐角要交圈,不得有探头板。
1.3、剪刀撑
1)本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2)脚手架外侧立面必须设剪刀撑,支架竖向剪刀撑4~6孔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2~4m设置一道,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3)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每个主节点处均设固定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
4)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内。
5)施工中应根据结构物的高度及脚手架的长度和宽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剪刀撑和斜撑。
6)钢管脚手架的外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具体详图见“盖梁支架搭设立面布置图”。
抱箍法盖梁施工
2.1、施工前提条件
(1)设计图纸及文件经过审核。
(2)墩柱检测验收已经完成。
(3)砼拌和站和砼运送设备已经准备就绪。
2.2、工艺流程
施工工序:
设计抱箍形式→按设计形式制作抱箍→安装钢抱箍→安装托梁、铺设定型钢底模→复核底模→测定轴线→绑扎盖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盖梁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拆除抱箍与托梁。
2.3、盖梁施工技术与工艺
1)墩柱已通过检测与验收。
2)测量队在柱顶放出柱心位置。
3)本工程所需的抱箍及高强螺栓、各型钢的材质、截面系数等各项指标均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抱箍制作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形尺寸
长和高
0,-1
肋高
±5
面板端偏斜
≤5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
±0.3
板端中心与板端的间距
0,-0.5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
板面和板侧绕度
±1.0
4)抱箍支撑系统
根据施工支撑体系(其中支撑体系的总高度为:
工字钢高度、砂垫箱高度、支撑槽钢和支撑方木高度、底模竹胶板高度这几项支撑体系的高度之和)的总高度算出盖梁底模顶面与抱箍顶面的施工高度为95.3cm,在墩柱上定位抱箍时,先根据盖梁底的设计标高减去支撑体系到抱箍顶面的施工高度,支架预压时抱箍的沉降高度按1cm进行考虑,即为抱箍的顶面标高(94.3cm),采用挂尺的方法把地面标高引到墩柱上,并在墩柱上标示出抱箍的顶面高程线。
在抱箍上墩柱前,对抱箍进行除锈,抱箍内侧采用像胶垫,增加抱箍与墩柱的摩擦系数,同时也避免在拆除抱箍后,铁锈影响墩柱的外观,增加不必要的除锈工作。
抱箍上墩柱时,搭设施工脚手架到架设抱箍的标高位置。
抱箍吊装时先在施工脚手架上搭设脚手板,为紧固抱箍螺栓提供操作平台。
并在地面上先把两片抱箍用螺栓进行初步连接,再用螺栓把抱箍的孔位逐一连接好以后带上螺帽,螺帽的拧紧程度只是把螺帽拧到能看到外帽沿与螺杆相平即可,然后用方木条卡入抱箍之间的缝隙临时楔紧,并在吊装过程中派专人扶持抱箍,防止吊装时抱箍由于晃动刮伤墩柱。
然后用钢丝绳穿入抱箍的牛腿顶部用于固定工字钢的螺栓孔内,对称穿入后进行抱箍吊装,吊装方式从墩柱上方把抱箍套在墩柱外侧,并且用人工在墩顶进行辅助定位,加快施工进度。
在进行抱箍紧固时,对每个高强螺栓都平行施加预拉力,即把每侧的十个螺栓都均匀拧到相似的坚固程度,观察抱箍与墩柱的结合面,防止由于不均匀拧紧高强度螺栓引起墩柱受到偏压,造成施工隐患。
同时也注意抱箍的各个板面及焊缝的情况,观察有无变形或开裂等情况。
检查好抱箍后,用吊车在抱箍的牛腿上架上砂垫箱和工字钢,并在两根工字钢之间装上横向拉结杆件,防止吊装及定位过程中发生横向失稳引发意外。
共设8根拉杆,每根柱子前后侧各设一根。
拉杆采用Φ27圆钢两端攻丝后制作而得,长度为:
1.6m。
5)盖梁底模安装
在方木上铺设竹胶板,底模的跨中应按计算挠度预留上拱,模板应圆顺,相邻两板高差不大于2mm,模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两端处倒角模板用定做的楔形钢筋骨架作为支撑,楔形的角度应与盖梁的端部倒角相同。
当盖梁模板支撑体系完成以后,进行测量放样,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轴线,并在底模上作出标示,根据放样出的中线定出盖梁的边线,并对底模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的坡度与盖梁设计坡度相符。
6)盖梁钢筋骨架在钢筋场地提前制作。
盖梁钢筋在制作安装前,必须进行原材检测,认定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钢筋和弯曲钢筋均应调直。
一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的上岗证。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
采用搭接电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的焊缝长度不不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
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接头,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个钢筋不应有两个接头。
电弧焊接与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距离不应小于10d,也不宜位于构建最大弯矩处。
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防雨、防寒措施。
对于制作的钢筋网片或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度。
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样,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进行接头检查。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焊接时,下面宜垫厚度适当的钢板。
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再焊骨架上部。
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盖梁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整体检查骨架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间距、位置和预埋钢筋、预埋件及保护层垫块的留设情况等。
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可以进入下道工序。
7)盖梁钢筋笼的安装
当盖梁模板支撑体系完成以后,进行测量放样,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中线,并在底模上作出标示,根据放样出的中线定出盖梁的边线,并对底模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的坡度与盖梁设计坡度相符,然后在底模上进行钢筋绑扎,底模上需垫上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垫块沿底模板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为50cm,焊接主筋与箍筋的时候,时时检查钢筋与侧模边线的距离,防止钢筋保护层受到影响。
8)盖梁侧模制作与安装
盖梁钢筋安装完成合格后进行侧模拼装和吊装,在进行侧模安装前,先在盖梁的钢筋笼两侧绑上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绑扎方式与底模垫块的方式相同。
侧模采用地面拼装完成。
在地面拼装好盖梁的侧模以后,用吊车采用两点吊装的方式安装在盖梁底模上。
在进行两侧模的拼装和吊装的过程中,采用临时支撑的方法,用钢丝绳配合手拉葫芦把侧模与墩柱伸出筋临时拉在一起,当两片侧模都吊装完成后用Φ16拉杆,长为2.15m进行固定。
并用支撑杆件将边模支撑牢固,时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模板在施工中不变形、不移位。
保证砼构件的平面位置及几何尺寸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9)砼浇筑
砼拌制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对集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集料和水的用量。
用机械搅拌砼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并符合按设备出场说明书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不得小于下表规定。
砼最短搅拌时间
搅拌机类别
搅拌机容量
砼坍落度(mm)
<30
30~70
>70
砼最短搅拌时间(min)
强制式
≤400
1.5
1.0
1.0
≤1500
2.5
1.5
1.5
注:
搅拌细砂砼时或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增加1~2min
外加剂加入前,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现场集中搅拌的砼,砼拌和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砼搅拌完毕后应检测其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同时还应观察砼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砼的运输能力应适应砼的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砼运到浇筑地点时均匀性和规定坍落度。
砼拌和物运距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砼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不得随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原水灰比不变。
如经过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砼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制
气温(℃)
无搅拌设施运输(min)
有搅拌设施运输(min)
20~30
30
60
10~19
45
75
5~9
60
90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流管或振动流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
捣实方法
浇筑层厚度mm
用插入式振动器
300
用附着式振动器
300
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50
配筋较密时
150
人工捣实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00
配筋较密时
150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振动器振实。
用振动器振捣实,应符合下列规定: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
每个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9)盖梁的质量检验标准见下
盖梁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
检查方法
1
砼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评定
2
断面尺寸(mm)
±20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3
轴线位置(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2点
4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
检查3-5点
5
支座垫石预留位置(mm)
10
尺量:
每个
以上数据摘自《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质量控制
键全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度。
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质量兴业”的质量管理方针;提高全员素质,增强质量意识,用全员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
1)、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
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质检部协同各专业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教育,认真学习工程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掌握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施工图纸、施工工艺,使每个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2)、实行技术交底制,对施工中的各个技术要点、施工程序、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和技术考核工作,实行关键技术工种持证上岗,并选派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技师任班组长。
3)、施工前将各工序进行细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和机械检测、调试工作。
针对施工重点、关键工序进行分析,制定重点、关键工程施工措施。
4)、设备配置应做到性能优良、状况良好、效能匹配,确保施工均衡连续。
2、事中控制
盖梁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测量员、试验员应全程跟踪检测,检测结果应及时向现场负责人反馈,现场负责人应根据检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序或工艺,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返工或补充加强。
这些控制就是将问题、缺陷发现在萌芽或早期,并及时地按照正确合理的方法处理,避免质量问题扩大后的返工,最终使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使各项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尽量减少浪费。
3、事后控制
1)、认真搞好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资料在施工过程中是反映工程质量和进度、等级的依据,因此,搞好原始数据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项目部设有专职资料员,负责填写、收集、整理、保管,上报资料等工作,将资料管理做到规范化、系统化,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2)、搞好施工验收工作,在施工质量验收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各工序进行验收作为首件工程总结报告的依据。
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指导以后的施工。
3)、检查与验收。
严格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前道工序通过报验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2、高空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3、悬空、攀登高处作业以及搭设高处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诊断患有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时,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5、高空作业人员应头戴安全帽,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腰系安全带。
6、高空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体,应一律先行撤除或予以固定。
所用物件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清理时应采用传递或系绳提溜方式,禁止抛掷。
7、半成品、成品保护
一、钢筋工程保护
(1)、钢筋运到加工工地后,必须严格按进场时间、批号、强度、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标识牌堆放,不得混淆。
(2)、存放钢筋场地要进行平整夯实不得积水。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以垫木,离地20cm,上面要覆盖,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3)、钢筋半成品要分部、分层、分段并按构件名称、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挂标识牌,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
堆放场地要有遮盖、防止雨淋日晒。
(4)、浇筑砼过程中,安排专职钢筋工值班,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后及时修复,保证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始终符合设计要求。
(5)、转运时钢筋半成品应小心装卸,不应随意抛掷,避免钢筋变形。
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
二、盖梁成品保护
(1)、所有混凝土结构浇筑后均要覆盖洒水养护,冬天要搭设暖棚生火养护。
(2)、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养护主要是为了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保温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二是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松弛特性,使平均总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性裂缝。
潮湿养护的作用首先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其次是混凝土在保温及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和抗拉强度。
(3)、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板状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立即用草垫覆盖浇筑面,使用塑料管向模板浇水,并在4小时内在模板顶端向模板不间断浇水至松模或拆模,拆模后立即向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垫喷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同时用塑料管滴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混凝土浇筑期间,及时校对预留伸出钢筋或埋件位置。
(6)、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一般为1.2Mpa。
(7)、不能用重物冲击模,不准在梁侧板或吊板卜蹬踩。
(8)、使用振动棒时,注意不要触碰钢筋与埋件、预埋螺栓、暗管等,如发现变异应及时校正。
(9)、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临界强度(1.2Mpa)以后,才可以上人和安装钢管支架及模板。
如果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但又必须上人操作时,必须在混凝土表面铺跳板或废模板增大受力面积,防止混凝土被破坏。
(10)、冬季砼工程施工要采取防冻措施,一般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砼搅拌时采取加防冻剂,浇注完毕覆盖草袋或蒸汽养护等以防砼受冻。
(11)、盖梁砼施工必须是墩柱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施工盖梁,盖梁砼施工完毕,砼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拆除侧模,底模必须等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拆除底模,防止拆模过早导致盖梁断裂。
八、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操作工人接受安质部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2)保持现场文明施工;
(3)机械司机及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
(4)严格按照交底施工。
(5)如有不详、不明之处请及时与工程部联系解决。
附件及附图:
1、盖梁支架搭设侧面示意图
2、盖梁支架搭设立面示意图
3、抱箍法盖梁施工示意图
交底人:
复核人:
接收人:
日期:
日期:
日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辽 大桥 天桥 施工 技术 交底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