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690390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74KB
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docx
《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3、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20、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21、“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2、《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
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
?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
答案要点: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
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
(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7、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8、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9、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
(1)、情节不要太多;
(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10、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
(1)、20世纪80年代初期:
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3)、20世纪90年代后期:
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11、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1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
(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3、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14、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15、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6、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7、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8、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
答:
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19、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
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
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20、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
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
例如:
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21、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案: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新课
23.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4.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5.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
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
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26、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7、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8、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29、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30、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课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