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468851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0.61KB
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0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3
化学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Al-27Cl-35.5Ca-40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全世界都缺乏医疗物资,下列医疗防护用品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橡胶手套B.全棉手术服C.塑料防护面屏D.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防护衣
【答案】D
【解析】橡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A错误;全棉手术服属于天然材料,B错误;塑料防护面屏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错误;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防护衣属于复合材料,D正确。
2.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A
【解析】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3.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N2:
两个氮原子B.2H:
两个氢元素
C.2H2O:
两个水分子D.Ca2+: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C
【解析】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
2N,A错误;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错误;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O可表示:
两个水分子,C正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a2+可表示钙离子,D错误。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读液体体积C.过滤悬浊液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检查这个装置的气密性时,长颈漏斗口应该用橡皮塞塞住,否则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A不正确;读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B不正确;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C不正确;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以免失火,故D正确。
5.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反应,某同学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掌心的氧气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既能在纯氧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通过P或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先检验可燃气体的纯度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发出耀眼的强光
【答案】C
【解析】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A错误;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硫,不能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不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错误;甲烷为可燃气体,在空气点燃容易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前需要验证纯度,避免爆炸,C正确;镁条在空气中激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而没有火星四射,D错误。
6.关于钙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可以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
B.熟石灰和生石灰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钙
C.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碳酸钙难溶于水,能溶于胃酸,可以用作补钙剂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可以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A正确;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正确;碳酸钙难溶于水,能溶于胃酸,可以用作补钙剂,D正确。
7.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知识分类
归纳
A.
化学与健康
①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
化学与能源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化学与安全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D.
化学与环境
①脱硫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发生;
②绿色化学就是指人类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答案】A
【解析】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缺乏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症,A正确;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会使人中毒,C错误;绿色化学就是指各方面做到零污染,D错误。
8.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等。
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铝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Al3+
D.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SiO2
【答案】C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A不正确;在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B不正确;铝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Al3+,C正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金属元素是Al,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D不正确。
9.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通过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因为没有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并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A错误;图2所示实验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正确;图3所示实验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错误;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但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因为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D错误。
10.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
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
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
【答案】D
【解析】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x+(-2)×2=0解得x=+4,A错误;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12×10+1×9+14)=9.8%,B错误;试纸上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错误;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20∶9∶14,D正确。
1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图。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实际上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D.该微观示意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题中给出了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判断出溶液中只有氯化钠和水,溶质只有氯化钠,A正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B正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从微观示意图也可看出反应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改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C正确;该微观示意图不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D错误。
12.在一份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物质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参与变化的物质中,G、P的质量比为4∶5
D.待测值为13
【答案】C
【解析】反应后H的质量不变;P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反应了20g,G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2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W是反应物,反应了5g。
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C错误;待测值为:
18+1+2+32-26-12-2=13,D正确。
13.下列各组除杂质(括号内表示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NaCl溶液(MgCl2);适量NaOH溶液,过滤
B.CaO(CaCO3);稀盐酸
C.铜粉(铁粉);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D.O2(水蒸气);固体NaOH
【答案】B
【解析】MgCl2能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错误;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D正确。
1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答案】D
【解析】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
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A错误;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B错误;X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是b,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t3℃时,X溶解度小于Y溶解度,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D正确。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
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B.图②: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C.图③:
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D.图④:
将稀盐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Mg粉、Fe粉
【答案】D
【解析】图①:
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且每32g氧气完全燃烧产生44g二氧化碳,所以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增多,反应后不再改变,A错误;图②: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生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B错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图③:
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燃烧放热压强增大,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的量为原有气体的五分之四,压强为原来的五分之四,C错误;图④:
将稀盐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Mg粉、Fe粉,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等于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盐酸的质量、浓度相同,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但镁比铁活泼,镁比铁反应快,D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9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磷元素;②铝离子。
(2)肠粉是广东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
肠粉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米浆、猪肉、鸡蛋等物质。
米浆是由大米制成的,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离不开化肥,NH4NO3是农业上常用的(填“氮”、“磷”或“钾”)肥,但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原因是。
(4)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细颗粒物等污染物,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可将尾气中的某些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以下能表示丁物质粒子示意图的是(填字母序号)。
【答案】(9分)
(1)①P(1分)②Al3+(1分)
(2)糖类(1分)
(3)氮(1分)NH4N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使得肥效降低(2分)
(4)煤(1分)A(2分)
【解析】
(1)①磷元素的化学符号为P。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故铝离子可表示为:
Al3+。
(2)大米是我们普遍食用的物质,因为其富含大量的糖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米浆是由大米制成的,因此富含的营养素为糖类。
(3)NH4NO3这种化肥中含有的化肥元素是氮元素,因此属于氮肥;由于其结构中含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使得肥效降低,因此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由微观示意图可得,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丁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丁物质为氮气,氮气的粒子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
17.(6分)A、B、C、D、E、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用“一”表示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C、D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A、C、E属于同一类化合物,F是胃液的主要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的化学式:
A,E。
(2)写出B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答案】(6分)
(1)H2O(1分)CuO(1分)
(2)
(2分)
(3)黑色固体中有紫红色固体生成,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2分)
【解析】
F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盐酸,碱、盐、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E会与盐酸反应,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
1,所以E是氧化铜,盐酸、氧化铜都会转化成A,所以A是水,水和B可以相互转化,B会与盐酸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C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会转化成水,所以C是二氧化碳,D会与氧化铜反应,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1)A是水,化学式为H2O;E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B和F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OH)2=CaCl2+2H2O;
(3)D与E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
黑色固体中有紫红色固体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10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小虹总结了如下规律,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反应必须加热b.反应物必须是纯净物c.生成物中只有一种气体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
(5)如果实验室用B制取二氧化碳,用到的药品是稀盐酸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应在装置D中盛放试剂(填试剂名称),并把气体从端通入。
(6)用E收集二氧化碳,从③端通入,请把装置图补画齐全。
(7)制得的氧气用于图2所示的实验,发现G中铁丝不燃烧,原因是。
【答案】(10分)
(1)锥形瓶(1分)
(2)A(0.5分)2KMnO4
K2MnO4+MnO2+O2↑(1分)
(3)c(1分)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结束(1分)
(5)大理石(1分)2HCl+CaCO3=CaCl2+H2O+CO2↑(1分)浓硫酸(1分)①(0.5分)
(6)
(1分)
(7)导管口未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就收集了氧气,氧气不纯(1分)
【解析】
(1)b为固液反应的装置锥形瓶。
(2)高锰酸钾为固体,需要加热制取氧气,所以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制备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a错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盐酸与大理石都是混合物制备气体,b错误;制备气体时只能制备一种气体,否则无法达到收集纯净气体的目的,c正确。
(4)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通过多孔隔板,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
(5)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所以除了盐酸外还需要大理石;大理石主要组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干燥气体时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进行干燥;为了保证气体充分流过浓硫酸,所以从①通入气体。
(6)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聚集在底部,所以从长口进入二氧化碳,短口排出空气,因此③为长管。
(7)铁丝不燃烧说明氧气不纯,若收集气体时,导管口未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就收集氧气,混入了空气,导致氧气不纯,铁丝无法燃烧。
19.(10分)硝酸(HNO3)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酸,实验小组对硝酸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I.挥发性
(实验1)取一瓶质量分数68%的浓硝酸,打开瓶盖,遇潮湿的空气,瓶口可以看到。
II.不稳定性
(查阅资料1)硝酸是无色液体,见光或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1)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HNO3
4NO2↑+O2↑+。
(实验2)取3份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浓硝酸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塞好塞子,放置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气温为26℃)。
记录溶液上方的气体颜色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6分钟出现浅红棕色
15分钟红棕色比较明显
30分钟红棕色非常明显
60分钟无明显变化
3分钟出现浅红棕色
6分钟红棕色比较明显
10分钟红棕色非常明显
(2)实验①、②对比是研究对浓硝酸稳定性的影响。
(3)实验①、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III.酸性
(查阅资料2)硝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3)向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硝酸,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IV.氧化性
(查阅资料3)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发生反应。
C+4HNO3(浓)
4NO2↑+CO2↑+2H2O
(实验4)如图所示,将红热的木炭伸到浓硝酸上方,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请解释生成该红棕色气体的原因可能有:
①。
②。
【答案】(10分)
I.白雾(1分)
II.
(1)2H2O(1分)
(2)光(1分)
(3)在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硝酸分解越快(2分)
III.黑色粉末溶解,溶液显蓝色(2分)
IV.挥发出来的硝酸蒸气与红热的木炭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2分)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1分)
【解析】
[实验1]浓硝酸由于其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硝酸蒸气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形成硝酸小液滴,所以瓶口出现白雾现象;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4个H原子,4个N原子和12个O原子,生成物中现有4个N原子,10个O原子,则未知物中含4个H原子和2个O原子,则未知物为2H2O;
[实验2]
(2)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①没有用避光材料遮挡,实验②进行了遮挡,由此说明实验①、②对比是在研究光对浓硝酸稳定性的影响;
(3)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①放在了自然环境中,实验③放在了热水中,由实验①、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硝酸分解越快;
[实验3]由于硝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类似于稀盐酸、稀硫酸的性质,所以向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硝酸,会生成硝酸铜和水,能够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4]将红热的木炭伸到浓硝酸上方,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二氧化氮可能是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木炭发生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的。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小明手机里有一款化学软件,可以模拟化学反应,但使用这款软件前必须先解锁手机屏幕。
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以氧化铜为起点,相邻之间可以反应就可以连接,当连接了五个点才可以开锁:
(1)请写出解锁路径:
CuO----BaCl2。
(2)上述所有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请用一种物质(写化学式)代替Ca(OH)2,使原图形仍然可以解锁。
手机解锁后,小明模拟实验室提纯氯化钾。
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4)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是。
(5)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
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原因是,应该选用过量的(写试剂名称),且应在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填“之前”或“之后”)。
【答案】(10分)
(1)HCl-Ca(OH)2-Na2CO3(3分)
(2)复分解反应(1分)
(3)氢氧化钡(1分)
(4)除去过量的碳酸钾(2分)
(5)引入了新的硝酸钾杂质(1分)氯化钡(1分)之前(1分)
【解析】
(1)氧化铜不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只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盐酸不与铜反应,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不与氯化钾反应,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解锁路径为:
CuO-HCl-Ca(OH)2-Na2CO3-BaCl2。
(2)图中涉及的几个反应都是化合物与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故是复分解反应。
(3)氢氧化钡也可以和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故填氢氧化钡。
(4)过量的稀盐酸可以与过量的碳酸钾反应,除去过量的碳酸钾。
(5)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金 03 中考 备战 化学 仿真 模拟 广东 专用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