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法职业学院.docx
- 文档编号:468233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2.98KB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docx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政法职业学院.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附件3
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申报学校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专业名称交通管理
主办单位海南省教育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2021年5月
填报说明
1.学校类型:
公办中职1、公办高职、民办中职、民办高职,公办中职2(公办中职1为中专和职业高中,公办中职2为技工学校);
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包括办公、教室、实验实训场所、图书馆、体育馆(风雨操场)等的面积;
3.自筹经费:
包括专项经费、学校培训、科技效劳等收入费用;
4.兼职教师:
指正式聘用的,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20学时以上)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5.教学仪器设备:
单价在800元以上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6.大型教学仪器设备:
单价不低于5万元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7.骨干专业:
指办学条件比较好,就业率较高的主体专业,或省级重点(教改试点)专业;
8.行业企业经历教师:
指专任教师中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
注:
申报学校必需如实填写本表各项数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评审资格。
一、申报学校大体情形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是否国家、省级示范校(骨干、重点校)
否
是否承担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任务的单位或地区(试点名称)
否
是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专业建设联系点单位
否
举办方
■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
□行业
□企业
□其他
全日制在校学生(人)
3934
学校类型
公办高职
通信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新大洲大道280号
邮编
571100
学校网址
法人
代表
信息
姓名
吴杰
职务
院长
办公室电话
传真
8
手机
联系人信息
姓名
曾德伟
职务
教务处实训中心
办公室电话
3
传真
8
手机
面积与仪器
占地面积(亩)
218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96628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87524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36913
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平方米)
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平方米)
19565
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2913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数量(台/套)
27
生均(元)
7404
总值(万元)
实验实训自开率(%)
85%
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9800
办学经费与师资
近三年办学经费
相关数据
总额(万元)
生均(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财政拨款
984
2546
2764
2400
6616
7120
学费(含住宿费)
2624
2880
2559
6400
7484
6592
自筹经费
406
656
686
992
1704
1767
其它
教职工总数(人)
250
专任教师数(人)
177
兼职教师数(人)
171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数(人)
142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数(人)
76
专业数
18
专业情况
稳定招生专业数
15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91.21
主干专业情况
序号
专业
名称
设置
时间
年招
生数
在校
生数
累计
毕业生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1
刑事执行
2004年
75
232
499
2
治安管理
2004年
140
420
889
3
交通管理
2004年
160
480
720
4
法律文秘
2004年
56
161
531
5
人民
调解员
2009年
71
214
85
6
书记官
2005年
115
335
314
7
司法会计
2007年
85
265
291
8
行政执行
2007年
133
253
255
9
安全防
范技术
2007年
50
152
197
职业技能鉴定站
序号
名称(附相关佐证材料)
鉴定
工种
等级
发证机构
1
海南省第七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心理
咨询师
初、中、高级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
2
同上
速录师
初、中、高级
同上
3
同上
婚姻家庭
咨询师
初、中、高级
同上
4
同上
计算机
操作员
初、中、高级
同上
5
同上
网络
管理员
初、中、高级
同上
6
同上
安全防范
设计评估师
三级
同上
7
同上
文秘
三级
同上
8
同上
企业信息
管理师
初、中、高级
同上
9
同上
保安员
初、中、高级
同上
10
同上
职业
指导师
初、中、高级
同上
校企合作经历
学院紧紧围绕“特色鲜明、行业先进、区域优秀”的办学目标,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加强学院、专业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体制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学双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一、加强校企合作组织管理。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并在学院层面专门成立了合作办公室(处级部门),在系部层面成立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两级机构均吸收行业企业有关专家、骨干参加,负责校企合作办学的推进工作,以此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组织管理、政策保障和工作协调。
同时,学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2011、2012年先后两次组织有相关政法部门、合作企业及专业参加的校企合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对年度校企合作工作突出的行业企业及专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此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激发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订单式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了与海南省公安厅、海南省司法厅和广西区司法厅的高度融合关系,学院依据合作单位需要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展定向培养,实行订单式合作。
各市县公安局、司法局(所)等合作单位全程参与制订招生计划、招录面试、合办专业、提供办学资源,并负责接收学生就业。
近几年来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狱政管理和法律事务四个试点专业均实行招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入警考试三考合一,学生入学即入警,享受“两免一补”和准公务员待遇,实现了招生和就业无缝对接。
三、依托行业组建兼职教师队伍。
由省委政法委发文,在全省政法系统建立我院兼职教师制度,举全省政法部门之力为我院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使长期困扰学院的聘任兼职教师的难题得到破解,实现聘任兼职教师从系部的单独行为向政法委牵头的组织行为转化,从兼职教师单独教学活动向教学与干部考核、干部培养相结合转化。
同时,与政法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求每个专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授课学时不少于本专业总学时的1/3,并通过提高课酬标准及相关待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兼职教师、教学竞赛奖、培训考察机会等方式,提高产学合作双方队伍素质。
目前,学院从全省政法系统和相关行业聘请了171名比较稳定的常年接受授课任务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人数占学院教师人数和授课量占学院总课时量的比例均在30%以上,满足了学校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校企合作经历
四、合作共建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
以学院为带动、专业为单位,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24个、校外实习基地72个,基地单位提供设备、场地,接收我院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并发给实习津贴,安排指导老师负责实习实训指导,共同参与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并优先接受我院毕业生就业。
同时学院积极探索与实务部门建立学生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如三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广东超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基地和单位很好地解决了学院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问题。
以2012年为例,校外实习基地共接纳学生顶岗实习2304人次,共接收300多名毕业生就业。
五、合作开发课程、教材。
学院所有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开发团队均吸收行业骨干、企业技术人员参加,2009年以来先后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24门,教材15本。
六、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以服务行业需求为宗旨,依托行业优势,发挥和利用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培训、鉴定、考务、法务信息、横向课题研究等法律技术服务。
近三年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完成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考务服务累计近3万人次;学院设立的公平司法鉴定中心的司法鉴定业务量每年占全省一半以上,2009年底荣获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称号;取得了一批横向应用型课题研究成果,与海南省高院合作开展“全省法院诉讼档案数字化项目”。
在服务中整合校企合作资源,拓宽产学结合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经济效益。
我院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积极将法律工作的职业和实践要素融入学院人才培养主要环节,努力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按照市场导向原则,优化专业结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积极追踪行业和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积极创办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形成了包括4个省级特色专业在内的警察类、法务技术类、社会管理类三大专业集群;不断研究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德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大改革为驱动,形成具有政法职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按照职业岗位群重构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学院2008年、2011年、2013年连续三次大规模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强化了专业技能课程在核心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化等先进职教理念,持续改进以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构建技能本位、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组织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接。
三、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相协调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各专业积极实践“2+1”或“+0.5”培养模式,确保实践学时达到50%以上。
学生入学先安排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见习,前两年的课程主要在学院课堂讲授,期间根据行业要求灵活安排临时性的顶岗实习、现场教学及课程外包,教师由学院和行业能手担任,前者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的教学,后者主要负责实践教学。
第三年安排学生到合作基地进行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分别由学院老师和行业能手担任,实习学生的管理由学院及行业共同负责。
结合一线实际工作,确定考核评价方式,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形成校内专任教师和一线兼职教师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理论教学、技能指导和管理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全国法律类专业制定并实施专业技能标准认定工作,与行业合作共同制定了12个专业技能标准,以此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点和专业技能考核的标准。
2011年1月,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授权学院在全国独家推广高级书记官等五个职业培训课程。
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效。
学院先后在行业企业建立了72个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并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在校内建设了2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需要。
同时加强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
教学改革成效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适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增强专业办学实力。
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海南政法队伍建设和基层工作需要,学院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布局,适时停止了司法信息技术、司法文秘、安全保卫等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的招生,新申报并招收了刑事执行(社区矫正)、行政执行(旅游质监)、司法鉴定技术等海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确定治安管理、书记官、司法会计、安全防范技术等最能体现我院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关系学院长远发展,建设基础良好的五个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加以重点扶持,突出专业特色,持续增强专业自身办学实力。
二是按照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持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学院在深入行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方位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删减非高职法律专业所必须的理论课程,对实用性不强、与就业岗位联系不紧的法律主干课进行删除或调整为选修课,增加技能和人文等职业素质课程。
同时,紧贴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与行业专家联合进行课程开发,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经过几年的建设,基本重构起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与岗位要求高度衔接的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模拟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注重实效的教学模式。
目前已建设完成院级精品课程34门,校本教材11本。
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带动了相关专业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书记官速录技能》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基层法律文书写作》等11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或司法部精品课程。
三是积极探索专业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专业办学活力。
2011年,学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专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将学院教学工作重心下移至专业,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度,并坚持事职相符、权责统一,赋予专业更大的职责,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专业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构建学院宏观管理,职能部门、教学系统筹协调,专业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建设,专业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书记官、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司法会计等4个专业获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司法会计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书记官速录技能》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法学》、《安全防范技术》和《计算机组成与嵌入式系统》、《基层法律文书写作》等11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精品课程;“速录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实验室”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室,“安全防范技术实验室”被评为省
教学改革成效
级优秀实验室;治安管理、书记官、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等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樊晓珂、潘仕彬、王红等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治安管理等4个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和“刑事执行专业综合实训基地”获得2011、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项目立项。
四是狠抓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各专业将实践课程学习由课堂教学转化为校外实训场所现场真实工作过程,尽可能利用实务部门的资源,将在学院内部的模拟场所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转移到由学院和实务部门共建的真实场景中完成,从而延伸和扩展了校内实训场所。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流程要求,以“学为用”、“练为战”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从封闭式和以理论教学为主向开放性和职业性转变。
采取职业考证、实践操作、调研报告、项目测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推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推行双证书教育制度,学院依托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中心和海南省第七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做好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使毕业生在获取毕业证书同时可以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200多人次。
如学院学生参加新卫杯2010年海南省第四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香港第七届国际武术节男子组70公斤级冠军,海南省2008年大中专作文比赛一等奖等。
五是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培养充分肯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就业工作。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职院校就业率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1.21%,连续四年被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09年10月,国务院就业督查组在海口召开高校就业工作座谈会,学院代表海南高校在会上作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国务院就业工作督查组充分肯定学院把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先导性指标,发挥就业指标在全院工作中的导向、决定作用,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做法。
学院师生面向政法、面向社会,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工作效果良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反响强烈,并得到了省内外有关领导和单位的好评。
原海南省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同志对在三亚公安局工作的学院毕业生和实习生给予较高评价,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海南弘纲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对学院师生的服务表现都给予较高评价。
学院2006级学生付丹妮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并在北京奥运会上表现出色,受到共青团海口市委的表彰。
教学改革成效
近几年,公安司法系学生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海南省的大型会议、活动的安全警卫工作,深受主管部门的好评,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海南多家媒体如《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等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充分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的文化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尤其是纪律严明、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好已经成为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二、申报基地(专业)基本情况及建设思路
专业设置时间
2004年
年招生数
160人
在校生数
480人
累计毕业生数
720人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95%
师资队伍
现状
基地建成后预期效果
专任教师
总数(人)
28
36
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数(人)
7
12
中级职称教师数(人)
17
20
初级职称教师数(人)
4
10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人)
15
20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人)
15
18
兼职教师总数(人)
20
30
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所
海南省第七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学时数占总课时比例
60%
本专业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980人(次)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状况
序号
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仪器设备
其中: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是否面向其他专业、数量
台/套
总值
(万元)
台/套
总值
(万元)
1
交通管理实训室
80
5
30
0
0
违法行为查处、交通事故处理模拟训练,了解机动车基本原理
是、3
2
驾训中心
500
5
4
驾驶技术
是、6
3
3D虚拟仿真实训室
320
75
239
12
通过场景模拟培养学生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处理、城市交通中治安案件处置等能力
是、5
4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
70
185
2
交通警察需具备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
是、9
5
警体训练馆
500
18
1
警体技能训练
是、8
6
司法鉴定中心文书痕迹
320
46
5
痕迹检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现场照相、现场丈量、现场勘查笔录制作)文字检验等实训项目
是、8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附相关佐证材料)
序号
名称/合作企业
主要实训内容
1
海口市公安局
交警支队
交通指挥与疏导、道路交通智能控制、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2
海口市公安局
龙华公安分局
道路交通智能控制、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3
海口市美兰
国际机场公安分局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4
三亚市公安局
交警支队
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5
文昌市公安局
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6
琼海市公安局
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7
海南省公安厅
琼北车管所
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档案管理
是否具有必备的实训场所,
场所现状如何
交通管理专业具有必备的实训场所。
本专业主要的实训场所现状如下:
(1)对现有的80平方米的交通管理实训室进行改造,建设成为道路交通智能控制室内实训室,用于设备的安装、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的制作、交叉口信号方案的优化、交通仿真实验、路网评价方案制作及硬件的维修等项目的实训。
(2)将学院横贯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作为道路交通智能控制室外实训场地,用于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智能控制设备的安装、路段绿波信号方案的制作、路口渠化、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交通警卫及交通事故现场模拟等项目的实训。
(3)学院综合楼一楼230平方米大厅改造成为交通事故处理实训室和模拟车辆管理所实训室。
进行事故车辆的鉴定、车管业务、驾驶人业务及牌证制作等项目的实训。
(4)学院现有的大约500平方米的机动车驾驶练习场,作为交通事故现场模拟、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等项目的实训场地。
(5)学院实训大楼的508房(约60平方米)用于交通事故调查、交通事故再现及分析等项目的实训,509房(约60平方米)用于交通事故的讯问或询问、勘查、笔录制作、事故档案管理等项目的实训。
项目建设方案概述(包括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基地现有基础,申报专业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主要举措和建设进度,将基地建设成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思路和举措等)
一、当地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省内的交通状况日趋严峻,拥堵节点增多,拥堵时间增长,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海南的交通状况迫在眉捷。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目前的严峻局面,充分认识到优秀人才+科学管理是解决海南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
交通管理专业自招生之日起就持续关注海南省内交通管理人才需求状况,未来若干几年,我省交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需求量大。
经调研,我省各市县交通管理人才匮乏,现有配置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公安部规定,省会城市交警队伍要按城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五配备警力,按海口市至2012年4月常住人口是209万,应配备警力1045名,而现在交警和巡警加在一起总共仅550名,缺口高达495名;据预测,至2020年海口常住人口要达到230万,应配备警力1150人。
而三亚等其它县市还不到规定的十分之一。
同时,路网规划不科学,红绿灯配时不合理,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 政法 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