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docx
- 文档编号:468085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93.67KB
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docx
《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
所属系经济管理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03307319
姓 名周明丽
指导教师朱晓东
起讫日期2011.4---2011.5
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诚信承诺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及取得的成果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的部分均已列出参考文献。
如论文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
学生签名:
日 期:
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
博客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的言论渠道。
自2002年博客由方兴东带入中国后,随着博客产业的迅速成长,越来越多的名人加入这股潮流,随之衍生出一个新的网络名词——名人博客。
2005年底,新浪网在其博客频道开设名人博客,将大众熟悉的名人邀请到其网站开设博客。
正因为有了名人的加入,新浪名人博客显得更加色彩斑斓,普通人对名人博客日益高涨的关注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的博客,这无形中也推动了新浪名人博客的发展。
随着几次名人博客的热潮的出现,新浪名人博客未来的发展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作者以新浪名人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特点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试探出名人博客的媒介价值和社会责任,并对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名人博客提出健康的社会学分析,正确引导名人博客的发展之道,为名人博客研究的完善提供参考,以达到促进我国网络事业和谐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
新浪;名人博客;社会网络
TheSocialNetworkAnalysisofSinaCelebrityBlog
Abstract
Thebirthoftheblogforpeopletoprovideachannelformorefreespeech.since2002,FangXingdongbringblogintoChina,alongwiththerapidgrowthoftheblogindustry,increasingcelebritiestojointhistrend,andanewword---CelebrityblogappearedovertheInternet.In2006,SinaopenitsCelebrityblogchannel,becauseoftheadditionofcelebrities,sinacelebrityblogappearsmorecolorful.Peopleconcernedaboutthecelebrityblogalsomuchhigherthantheaverageperson'sblog,whichalsopromotethedevelopmentofaCelebrityblog.WiththeupsurgeofseveralCelebrityblog,celebrityblogforfuturedevelopmentisalsoincreasinglybecomeafocusofattention.
Inthispaper,authortakeCelebrityblogasaresearchobject,throughthetheorywiththepracticalexamples,takethesocialnetworkanalysisapproachtoanalysisitscharacteristicsandproblemsofthedevelopmenttotestthevalueofamediaandthesocialresponsibilityincelebrityblog.AndInordertoachievethepromotionof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purposeofthenetwork,.asanewmodeoftransmissionofthenetwork,celebrityblogcorrectlyguideitsroadofdevelopment.
Keywords:
Sina;CelebrityBlog;SocialNetwork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现状1
1.3研究目的与意义2
第二章名人博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3
2.1博客的定义3
2.2名人博客的兴起和传播3
2.2.1兴起原因3
2.2.2对传播特征的分析4
2.3新浪名人博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
2.3.1内容言辞不当常惹争议5
2.3.2博客曝光隐私自我炒作5
2.3.3忽视交流只做广告6
第三章社会网络分析原理7
3.1社会网络分析的定义7
3.2社会网络分析的意义7
3.3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应用7
第四章新浪名人博客的社会网络实证分析9
4.1主要研究问题9
4.2样本抽取9
4.3结果研究分析10
4.3.1密度10
4.3.2点度中心度11
4.3.3中间中心度12
4.3.4活跃程度13
第五章名人博客良性发展的对策14
5.1加强媒介的素养教育14
5.2名人自身的引导作用14
5.3相关条例规范博客市场14
第六章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18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用来测量各种社会网络图绘制过程中信息流动及信息沟通的技术。
研究者通过建立社会行动者指间的关系模型,试图描述群体关系的结构及这种结构对群体功能或群体内部个体的影响。
伴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社交互动涌出视线,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优势渐渐在门户竞争中得以体现。
近年来,国内很多网站多以SNS为主线掀起网络风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豆瓣、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等等。
这些网站都可算是国内SNS的领袖了。
而这些社交网站的兴起无疑是看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微妙的核心问题。
当我们沉浸在游戏中不知所属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很多或主动或被动的消费。
例如某些社交网采用会员VIP,当获得VIP之后,你可以享受很多特殊权限或是虚拟货币。
利用这些你可以有更大的容量或是添加更多的好友和相册,最终你扩大了交际面和关系网,网站也从中受利。
像是名人博客,以新浪网为例,其中就有很多明星或是其他杂志、专栏开设的博客,这是新浪吸引网民的杀手锏。
在博客上只有你添加了好友,你可以随时获得好友最新动态,并且博客的入门条件不高,只要有手机或是电脑连上网就可以操作。
而这其中的连带消费是作为网民本身无法估量的。
1.2研究现状
数据显示,在数学上有一种猜想叫:
六度分割或小世界理论。
这个理论说的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间隔的人最多不会超过6个,即最多通过6个人陌生人和你就可以相互认识。
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
这种现象的含义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必须通过六个层面才能产生关系,而是想表达一个理念,就是任何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产生必然的联系或是关系。
那么将这种概念应用到博客研究上,就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而在开展此项研究分析前,作者详细的查阅过对于名人博客的其他研究分析,发现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完整的体系。
以下就国内文献分别列举一篇来论述。
这些研究中,著名的有:
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的:
2005年《财经界》(下半月)第一期,刘洁《新浪名人博客的传播学关照》。
②从名人博客本身入手分析的:
2006年《今传媒》第8期,殷瑜,殷俊《名人博客现象分析》。
③从对名人博客担忧来分析的:
2006年《新闻传播》第9期,蔡骇,卢文亭《名人博客:
生存还是毁灭?
》。
④从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分析的:
2006年《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张蓉,赵新利《名人博客冲击“草根狂欢”》。
⑤从市场经济角度来分析的:
2006年12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薛娟《名人博客集体降温》。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近几年的数据看,虽然博客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上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名人中素质修养、博客内容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名人博客带来的名人效应,作为受众的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看待,这也促使本人对此进行一个具体的研究,希望找到名人博客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网络传播媒介良性发展。
本人通过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新浪名人博客娱乐栏为例,阐述名人博客在事件中给社会网络带来具体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在中文博客数量猛增、博客活跃性良好的外表背后,博客世界的联系就是是系数还是密切的真实情况。
尽管网民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作为媒体的博客,但是名人博客的社会作用却还未能实现真正完全的开发与利用。
这也是中国博客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然而找出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畴之内,还有望后来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者们可以为大众解开谜团,找到促进博客之间交流的有限途径,以便为如何更好的规范名人博客的网络操作提供参考,也期为此项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章名人博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1博客的定义
事实上,很难给博客下定义,博客本身处在一个成长的人们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就所想之事发表信息,或是基于过程中。
更何况博客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近来出现的微博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关于博客的定义,XX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博客就是一个网页,由简短的并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时间顺序排列,最新的帖子排在最前边。
博客的内容通常是有关个人的新闻,或者是个人的日志、照片、诗歌、散文甚至是一些小说的发表和张贴。
当然也有非个人的,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些特定的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1]。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
2.2名人博客的兴起和传播
2.2.1兴起原因
1.满足了大众追星窥知的欲望。
跟传统媒体相比,博客以自身所独有的特点满足了大众对新奇事物的欲望。
尤其名人对大众而言,本身就有一种神秘感,既然通过名人博客可以探知名人的动向,大众又何乐而不为呢?
它为受众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普通人有了“见证”偶像生活的机会。
只要关心这些名人的人们每天打开名人的博客,他们就可以知道偶像的行程,欣赏关于偶像自己的宣传照片和生活片段的记实,以及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受众们还可以在页面上给自己的偶像留言或者是对其的某些日志文字发表自己的评论,或许偶尔还可能得到偶像对自己的回复。
这样信息一来一往的过程转变成了普通大众与名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互动,换句话说也构成了一种双向反馈。
名人博客可以说是普通受众跟偶像之间免费“亲密接触”的便捷通道。
这也是名人博客为什么可以如此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名人们的“粉丝”众多,所有名人博客从不缺读者。
2.博客网站为了自身盈利,以求赚取人气、提高点击率。
博客因为明星的加入,渐渐从单纯自我释放的空间,变成了吸引粉丝近距离接触明星的踏板。
明星赚了人气,网站更是大赢家。
明星的故事、相片、隐私甚至一句无关痛痒的话都会引发绝对高的点击率,这也正是吸引网站开设明星博客的动机。
点击率高了,由此带来的利益也多了。
正如新浪的“名人博客”,既让名人得到网络上的名气,又不花一分钱赢得了大量的流量和人气,而对于网站来说,流量就是金钱。
根据新浪网方面公布的数字,“名人博客”给博客频道带来的流量增长约为35%至45%。
有评论人士称,“新浪的名人博客是一个事件营销的成功手段。
”名人效应吸引过来的巨量眼球,为新浪博客完成了成长史中的第一桶金。
在名人博客的网络营销潮流中,新浪将名人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至。
3.广告商借明星效应做“文章”。
在利益集团的操纵下,明星博客已然成为一种商业游戏,让不同商业诉求的人纷至沓来。
但最终其归属权则模糊不清。
连徐静蕾也无奈:
“其实我们经常被别人当成道具。
”在嗅觉灵敏的商人们看来,明星需要通过博客营销自己,企业也需要借助明星博客来吸引特定人群。
广告商的投放力度的多少直接由博客点击率决定。
2.2.2对传播特征的分析
1.个性的彰显和压抑的释放
名人博客是以个体独立方式形成的私人活动和空间。
在这个私人空间里,博主可以自由发挥,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名人博客的大量出现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情感的流露和抒发总是受到传统势力的控制。
知名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会成为舆论的焦点。
名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从而造成社会对名人的种种误解。
而博客的自由性使名人看到表达自我的一种途径。
在这里,没有记者的追问、没有经纪公司的约束、没有对内容主题的要求,甚至也没有文体的限制。
但是也许是这样的限制降低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出现了,往往名人们的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因博客而引发一轮“口水战”和争议,例如2005年的“韩白之争”。
2.无意义回复和无效交流较多
人都说交流是继续博客写作最大的动力。
当名人与普通大众互动时,双方可以借助博客平台进行交流。
一方面,阅读者通过网页对名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名人通过简短的留言猜测普通人对于自己的看法[2]。
但在名人博客的评论和留言中,总有很多没有意义或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发言,诸如“占个座”、“沙发”、“我是第一!
”、“支持你!
大爱!
”。
他们根本不关注博客的内容,只是希望可以通过博客留言与自己喜欢的名人近距离接触和交流。
这部分读者浏览名人博客只是为了缩短与偶像之间的距离感。
他们争先恐后希望成为名人博文的第一个回复者,也就是通常所见的“沙发”,然后享受自己与名人近距离接触的一种心理快感。
但无疑这些都是无内容、无意义的评论,不能给与博客作者任何有效反馈,无利于名人博客的正常发展,更是一种时间、精力与资源的浪费。
3.有目的的自我宣传和表演
应该说来,功利性是名人博客区别于其他博客最显著的特征。
因为名人博客主要通过博客介绍自己最近的工作情况,宣传自己的专辑、电影、电视剧,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目的性明确。
名人把个人的照片、私生活拿到博客上“暴晒”,也就是出卖自己的隐私权。
而大众也乐于通过博客上的蛛丝马迹追踪名人的下落。
这样的初衷或许已将名人博客渐渐演变成了一种大众“表演”[3]。
清华大学副教授金兼斌也曾经说过:
“名人博客是表演性的写作。
”在现实生活里,名人们的商业行为基本上都是由经纪公司安排,个人不能随意支配。
对外宣传口径和宣传手段是预设的,是公司行为不是个人行为。
由此一来,名人们真正的情感抒发和内心表达,又有多少能让人看的明白?
4.内容空乏难以吸引读者
开设博客的这许多名人中,学识不同、经历各异、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博客这个以文字为填充内容的网络世界里,表现出的内涵和展现出的才华就大不一样了。
第二届《超级女生》季军张靓颖,如今也算歌手中发展的了,她的歌曲很多也家喻户晓,传唱度非常高。
自2005年12月23日开始在新浪网博客频道安家,至今虽也还在更新,但内容却可谓乏味。
这么长的时间里张靓颖总共只写了篇日志,长的三四百个字,短的不足一百字。
按照张靓颖开博日期来看,她也算是新浪第一批名人了,可是与她同期的名人相比,如今她的博客排名早已不知滑落到哪里了。
她在2007年4月3日发表的日志《……》的阅读人数是364394,评论人数是6220,而在2009年12月25日发表的日志《圣诞快乐》的阅读人数仅为45240,评论人数为450。
两年之间,她的博客点击率的下滑由此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且她的博客可读性较差。
“圣诞快乐,同事买了好多吃的,鸭脖子好辣好辣,辣到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这种质量的博文确实难以吸引读者,更难让大家有长期关注阅读的心情。
相信这种内容的博客也只能吸引到那些己经狂热到不计较内容的粉丝们。
2.3新浪名人博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内容言辞不当常惹争议
作为名人,就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因为你是一个公众人物,往往一句话、一些言辞就会招来种种问题。
但是名人也是普通人,每天大众们还是会看到源源不断的各种言论:
造谣的、揭短的、嘲笑的、挖苦的、挑衅的、鄙视的……
正如2010年8月4日,郭德纲在博客上发表一篇名为《有药也不给你吃》的文章回应弟子打人事件。
关于其弟子打人事件,可谓是沸沸扬扬,天下尽知,也引得各路传媒奔走相告。
事情起由是郭德纲在北京某小区购买了一栋别墅,圈占了小区的公用绿地,引起了一些居民的不满进而投诉。
8月1日北京电视台记者周光朴上门采访反被郭德纲徒弟李鹤彪打了一顿,后李鹤彪公开道歉。
但郭德纲在随后的博客中这样说道:
“你真不知道私闯民宅不对吗?
你真不知道你偷拍不近人情吗?
难道说我的地盘你是地主吗?
口口声声不拍结果暗地开机,当面有诓人之意,背后必有害人之心!
还有您说的为保护国家财产怀抱着机器从楼梯上滚下去的画面在哪里?
我的监控告诉我,您在说谎。
有句老话说的好:
面子是别人给的,脸可是自己丢的!
我特别想指出的是您在发布会上的表演有些过了,如能再收敛一点就更真实了!
纵观前后,您这有点光屁股上吊,又不要脸又不要命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偷拍不挨打,此事古难全!
”此后北京电视台也正式发表声明要封杀郭德纲。
至此双方各执一词。
2.3.2博客曝光隐私自我炒作
当一个名人把社会普遍认为应该受到个别保护的隐私或是其他不方便展露在大众面前的内容拿出来肆意渲染时,这构成了自我炒作,而不再被当做是正常情感与生活的分享。
当然自我炒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一种就是借助他人迅速“上位”。
这种做法损害他人名誉或侵犯他人隐私从而炒作自身。
而往往受害者为了表明自身清白或是辟谣,一般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申明来撇清。
这样一来几回,事件热点升级了,双方名人热门了,大众对其的关注度高了,博客点击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最终,炒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没博客之前,宋祖德就是个臭名昭著的炒作大王。
有了博客这块阵地,宋祖德更是撒了欢似地咬人,进而达到了自我炒作的目的,据悉其新浪博客已被封。
宋祖德咬人不完全一览表:
1.李宇春吃了壮阳药。
“李宇春长的实在太丑。
如果没有好嗓子有副好相貌也罢,可是她声明都没有,没准儿她也吃了壮阳药吧?
否则为什么这么有阳刚美?
才有这么多粉丝。
”
2.丫鬟本色章子怡。
“既无脸蛋又无身材更无气质的‘三无人员’章子怡,究竟是怎样从一个胼手胝足的‘丫鬟’,摇身一变成为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呢?
那番翻云覆雨的手段,是巩俐不屑用的,是董洁不懂用的,却恰恰是章子怡的拿手好戏。
”
3.猪头郭德纲 快把嘴闭上。
“你太丑,长的像头猪,简直就是一块肥猪肉。
今年是狗年,狗会生气的,明年才是猪年,今年是狗的天下,狗叫狗咬人们还能勉强接受,你这头猪,疯狂折腾,、你太丑,长得像头猪,简直就是一块肥猪肉今年是狗年,狗会生气的,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美感。
”
宋祖德的咬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当受众在网上搜索这些在他博客中被提到的名人时,网页链接会自动的现实他的博客地址,进而使受众被动的点进其博客去关注那些名人,从而在无形中地增加了他的博客点击率,这也就达到了他所作所为的最终目的--提高自身知名度。
而他的这种做法这么容易便达到了宣传自己的目的,促使其他名人纷纷效仿,如此,类似的博客炒作便一轮一轮的继续下去了。
2.3.3忽视交流只做广告
名人开设博客宣传自己,这无可厚非。
相信即便是普通人开设博客也在某种程度上想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
名人博客为自己赢得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广告合同,这也是其应该具备的功能。
相反的,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其新浪博客的博文里,有标签的一共是180篇,其中有140篇都是在预告和宣传自己主持的节目活动,以及自己新书的出版。
演员景甜的博客为了宣传自己的新电影《我的美女老板》已经在连续6篇日志里链接电影海报和照片。
在一部分名人博客上,尤其是在娱乐明星的博客上,图片一栏里粘贴的全部都是自己参与各类活动的宣传照,当浏览者点击进去看时,基本上得不到任何心理上的交流,满目看到的只是同一个明星身穿不同演出服装化着不同彩妆的同一张脸。
但是类似这样过分宣传自己的名人不在少数,受众看久了这样的博客内容必然会感到乏尘五味,没有了再看下去的兴趣。
其实时间一长,这种过度的宣传在实际上却变成了失败的宣传。
第三章社会网络分析原理
3.1社会网络分析的定义
社会网络是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互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而社会互动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行动者以及其间关系的集合。
换个角度说,也就是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和各点之间的线组成的集合。
社会网络的概念突出强调:
每个社会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都有多多少少的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人员建立这些关系的模型,试图描述这群体关系的结构,并研究这种结构对群体功能或是群体内部个体的影响。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以及其所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方法和规范,又被称为结构分析。
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社会网络学家B·韦尔曼指出:
“网络分析研究的是深层结构—隐藏在复杂社会系统表面之下的一定的网络模式。
”例如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点网络中的关联模式是怎样通过不同机会和限制,影响人们行动的。
3.2社会网络分析的意义
名人博客就是一个社会性网络,因为博客写作所需要个性的延续,已使博客圈这种典型的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越来越像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
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
透过社会网络分析不仅能显示个人的社会网络特征,而且还能了解许多社会现象,这是由于社会网络在整个组织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无形角色的原因。
当人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是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通常都是借助自身拥有的社会网络来寻找的。
当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人们可以研究人们社会交往的形式、特征,也可以分析不同群体或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构。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群体的关系属性及其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
3.3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是研究组织中类似于情报、沟通交流和工作流程等关系的网络,它解释的是组织内部的决策、交流、依赖程度等问题。
过去,社会网络分析提出了许多的定义和方法来研究网络结构类型和相互关系的类型、探析网络成员间行为结构的内涵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结构。
整体网络分析主要研究群体组织中不同角色间的关系结构,并引进数学中矩阵的方法来研究群体数量偏大、图形关系较为复杂的情况。
目前整体网络分析大部分都集中在探讨网络成员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方式方面,经常使用到的主要概念有:
紧密性、中心性等。
作为一种开放式、低壁垒的交流媒体,博客允许参与者交换想法,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
由于其特有的机制,博客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应用。
国内名人博客自2005年创办以来,也相继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名人博客及名人博客群,内容更是覆盖了娱乐、文化、体育、财经、IT等方方面面,对丰富的博客网络交流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名人在博客上的只言片语许多研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博客这在新的虚拟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浪 名人 博客 社会 网络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