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精选范文多篇.docx
- 文档编号:4676749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66KB
关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精选范文多篇.docx
《关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精选范文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精选范文多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精选范文多篇
关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精选范文多篇)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3篇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篇1
一.王某,男,42岁,有吸毒史,近半年来感觉疲乏无力,体重明显下降,腹泻,并反复出现口腔真菌感染。
近两周出现持续性发热(低热或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颌下、颈部、腹股沟),全身散在皮疹,未做任何治疗。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2×109/L,CD4/CD8比值下降,ELISA方法筛查HIV抗体阳性。
问题:
1.本病例可能是何病?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2.有何诊断依据?
1有吸毒史,近半年来感觉疲乏无力,体重下降,腹泻,并反复出现口腔真菌感染。
②持续性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散在皮疹。
③白细胞总数降低,CD4/CD8比值下降,HIV抗体阳性。
3.确诊应做何检查?
蛋白质印迹法
4.该病如何进行预防?
1普遍开展预防AIDS的宣传教育;②建立全球和地区性HIV感染的监测网,及时掌握疫情;③对献血、献器官、献精液者必须做HIV抗体检查;④洁身自好,提倡安全性生活;⑤禁止共用注射器、注射针、牙刷和剃须刀等;⑥HIV抗体阳性的妇女避免怀孕或避免母乳喂养胎儿。
二.患者,男,29岁,因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腹胀入院。
入院后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
实验室检查:
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
血清血检测:
anti-HAVIgM(-);HBsAg(+)、HBeAg(+)、anti-HBcIgM(+);anti-HCV(-),anti-HDV(-),anti-HEV(-).
1,根据以上描述,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患者血清中能否检出该病原体?
乙型肝炎病毒/HBV,能检出该病原体
2.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①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腹胀、黄疸;②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③anti-HAVIgM(-);HBsAg(+)、HBeAg(+)、anti-HBcIgM(+);anti-HCV(-),anti-HDV(-),anti-HEV(-).
3.试分析其感染途径和致病机制?
感染途径:
①血液或血制品传播;②母婴传播;③通过性接触和密切接触传播
致病机制:
HBV的致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HBV侵入机体后,首先感染以肝细胞为主的多种细胞,在细胞内复制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并分泌HBsAg、HBeAg和HBcAg等抗原成分。
在血液或肝细胞膜上的病毒抗原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有密切关系。
5.如何防治该病原体感染?
如何判断预后?
防治:
(一)一般措施:
①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献血员筛选,禁止静脉吸毒及防止意外受伤,预防血液途径传播HBV;②加强婚前检查及性教育,防止性传播乙型肝炎病毒;③防止医院内传播:
住院病人普查HBsAg,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各种医疗器械严格灭菌以防止医源性感染,在牙科、内镜、妇产科接生等医疗操作及手术时避免意外受伤以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二)特异性预防:
①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高效价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用于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紧急预防或HBV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阻断母婴传播。
②人工主动免疫: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最有效的方法。
使用对象包括:
新生儿,易感婴幼儿及儿童,高危人群(包括接触易感病人的医务人员及家庭成员);婚前检查对方HBsAg阳性者。
判断预后:
抗-HBe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自己写哈)
三.患者,男,25岁,急性腹痛2天,每天脓血便10次左右,有明显里急后重感,肠鸣音亢进,体温38.5,血压正常,WBC升高,未见安米巴原虫。
问题:
1.可初步诊断为哪种疾病?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引起)
2.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快速诊断?
①免疫染色法②免疫荧光菌球法③协同凝集试验④胶乳凝集试验⑤分子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篇2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试题A
一、名词解释
1.内基小体(n5.狂犬病病毒egribady)
2.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
3.gp120
4.街毒株
5.狂犬病病毒
二、填空题
1.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和()狂犬病的病原体。
2.狂犬病病毒感染机体的重要特点是经()感染,而不经()传播。
3.HIV有两个型别,分别是单股正链RNA()和()。
4.HIV感染宿主细胞时,病毒的()和()结合。
5.固着型纤毛虫有单个和群体的两大类,单个的如()群体的有()游离型纤毛虫()。
6.DNA的碱基组成为(),RNA的组成为()。
7.噬菌体的过程为()、()、()、()。
8.污化系统中的中污带分为(),污化指标生物包括()。
9.世代时间是(),与()等有关。
10.微生物的五大营养素是()、()、()、()。
原生动物营养类型可分为()。
三、单选题
1.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型正确的是()
A.只有1个血清型B.有2个血清型C.有3个血清型D.有4个血清型
E.有5个以上血清型
2.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可通过虫媒传播B.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Bodies)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D.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扩散到脑干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3.下列对逆转录病毒形态与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直径为27nm左右
B.P24蛋白构成病毒衣壳
C.病毒外层包有脂蛋白包膜,并嵌有gP120和gP41糖蛋白
D.病毒衣壳内有两条正链RNA基因组,呈双聚体形式
E.病毒核心部分含有其进行复制的蛋白酶,整合酶和逆转录酶
4.目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B.加强性卫生知识等教育C.接种DNA疫苗
D.接种亚单位疫苗E.加强性卫生知识教育与血源管理,取缔娼妓及杜绝吸毒等切断传播途径的综合措施
5.人感染HIV后,在5-10年内,可以不发病,这从病毒方面主要取决于()
A.病毒在细胞内呈潜伏状态B.病毒毒力较弱
C.人体免疫力功能尚未被完全破坏D.病毒被消灭 E.病毒变异
6.叠氮脱氧胸苷(AZT)治疗AIDS的药物机理是()
A.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B.抑制病毒核酶C.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D.阻止病毒的出芽释 E.干扰病毒的合成
7.狂犬疫苗的接种对象是()
A.儿童B.犬 C.被下落不明的犬咬伤者 D.A+B+C E.B+C
8.对HIV的正确叙述是()
A.感染HIV后,机体较快进入AIDS期 B.随病程进展,p24抗体量逐渐升高
C.细胞免疫反应早期可清除细胞内的病毒
D.因gp120易于变异而难于制备疫苗E.病毒吸附细胞的部位是gp41
9.与HIV的感染特点不符的是()
A.潜伏期长 B.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损伤 C.发生各种肿瘤
D.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 E.常由于外源性感染而致死
10.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 B.药瘾者共同污染HIV的注射器 C.输血和器官移植
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 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
四、判断题
1.细菌、细胞有各种营养器,如营养胞器。
()
2.组成荚膜拜的多糖是同型多糖。
()
3.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同型多糖。
()
4.非竞争性抑制与底物浓度有关。
()
5.浓球菌是球菌,属水生细菌。
()
6.植物和光合细菌的反应式都为CO2+HO2——[CHO]2+O2。
()
7.真细长门和古菌属原核微生物、藻类和原生动物属真核微生物。
()
8.硝酸细长能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
()
9.EMP途径参与的有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
10.在米氏方程中,Km值越小,表明酶与底物的反应赵于完善。
()
五、问答题
1.培养基按其目的与用途。
2.简述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征。
3.简述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内基小体(negribady)——是狂犬病病毒核衣壳积储在细胞浆内,凝集而成的一种卵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颗粒,广泛分布在脑和神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2.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是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
可引起人和动物白血病和AIDS等严重疾病。
3.gp120——是存在于HIV病毒包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构成包膜表面刺突,是病毒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用。
4.街毒株——从人和自然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生毒株。
5.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
二、填空题
1.人和动物。
2.肌神经,血液。
3.HIV-1和HIV-2.
4.gp120和细胞膜上的CD4受体。
5.⑴钟虫类,⑵独缩虫类,⑶如喇叭虫属,豆型虫属。
6.⑴A/T/G/C,⑵A/U/G/C
7.⑴吸附、⑵侵入、⑶复制、⑷聚集与释放。
8.⑴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⑵变形虫、游泳形纤毛虫。
9.⑴细菌两次细胞分裂的时间,⑵营养组成、PH、温度的通气
10.⑴水、⑵碳素营养液、⑶氮素营养液、⑷无机盐和生长因子,⑸化能异养型。
三、单选题
1.D2.A3.A4.E5.A6.A7.E8.D9.E10.E
四、判断题
1.错2.错3.对4.对5.错6.错7.错8.错9.对10.对
五、问答题
1.答:
1)基础培养基:
由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铵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PH偏酸性,大多数微生物均可在其上生长发育。
2)选择培养基:
利用微生物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回加入特定物质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中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例如:
培养基中加入胆汁酸盐,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有利于革兰氏阴性菌生长;乳糖发酵培养基也是大肠杆菌群生成的选择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
细菌对于培养基中某一万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称鉴别培养基。
例如:
大肠菌群中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均能在远藤氏培养基上生长,但它们对乳糖的分解能力不同。
2.答:
具有包膜,圆形,80~120nm;两条正链RNA基因组3.5×103~9.0×103;在病毒颗粒中含有依RNA-DNA的逆转录酶;复制通过DNA前体;前病毒整合于
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3.答:
1)形态染色相似,如革兰阴性杆菌;2)培养特性相同——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生化反应活泼——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O/F试验为发酵型;4)抗原构造复杂;5)抵抗力弱;6)易变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读后感篇3
1、史前期(约8000年前一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在17世纪下半叶,荷兰学者吕文虎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细菌个体之前,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尚没形成。
这个时期称为微生物学史前时期。
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
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
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
这些都是人类在食品工艺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典型例子。
积肥、沤粪、翻土压青、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的间作轮作,是人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产技术。
种痘预防天花是人类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宝贵实践。
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2、初创期(1676一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ck1632-1732)发明的显微镜开始的,它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显微镜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精巧、最优良的单式显微镜,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还把观察结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其中有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准确的插图。
1695年,安东·列文虎克把自己积累的大量结果汇集在《安东·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秘密》一书里。
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这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首次对微生物形态和个体的观察和记载。
随后,其他研究者凭借显微镜对于其它微生物类群进行的观察和记载,充实和扩大了人类对微生物类群形态的视野。
但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微生物作用的规律仍一无所知。
这个时期也称为微生物学的创始时期。
3、奠基期(1861一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
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
巴斯德原是化学家,曾在化学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
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自生说”是一个古老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
到了17世纪,虽然由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循环,是“自生说”逐渐消弱,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如何证实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仍是一个难题,这不仅是“自生说”的一个顽固阵地,同时也是人们正确认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一大屏障。
巴斯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他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巴斯德自制了一个具有细长而弯曲的颈的玻瓶,其中盛有有机物水浸液,经加热灭菌后,瓶内可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有机物不发生腐败,一旦将瓶颈打断,瓶内浸液中才有了微生物,有机质发生腐败。
巴斯德的试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免疫学——预防接种Jenner虽然早在1798年发明了种痘法可预防天花,但却不了解这个免疫过程的基本机制,因此,这个发现没能获得继续发展。
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其后它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究竟发酵是一个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过程还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反应过程,曾是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激烈争论的问题。
巴斯德在否定“自生说”的基础上,认为一切发酵作用都可能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关。
经不断地努力,巴斯德终于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
还研究了氧气对酵母菌的发育和酒精发酵的影响。
此外,巴斯德还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
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奠定了基础。
④其它贡献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也是巴斯德的重要贡献,它不仅在实践上解决了当时法国酒变质和家蚕软化病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并深刻影响医学的发展。
(2)柯赫
柯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由于他曾经是一名医生,因此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①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③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首先在患病肌体里存在着一种特定的病原菌,并可以从该肌体里分离得到纯培养;然后用得到的纯培养接种敏感动物,表现出特有的性状;最后从被感染的敏感动物中又一次获得与原病原菌相同的纯培养。
由于柯赫在病原菌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黄金时代,所发现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不下百余种,其中还包括植物病原菌。
柯赫除了在病原菌方面的伟大成就外,在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更是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技术包括:
①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这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②配制培养基(也是当今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
这两项技术不仅是具有微生物研究特色的重要技术,而且也为当今动植物细胞的培养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支学科,例如细菌学(巴斯德、柯赫等)、消毒外科技术,免疫学(巴斯德、Metchnikoff、Behring、Ehrlich等)、土壤微生物学(BeijernckWinogradsky等)、病毒学(Ivanowsky、Beijerinck等)、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Bary、Berkeley等)、酿造学(Hensen、Jorgensen等)以及化学治疗法(Ehrlish等)。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使微生物学发展更加迅速。
4、(1897一1953年),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在上一时期的基础上,本世纪初至40年代末微生物学开始进入了酶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时期,许多酶、辅酶、抗生素以及许多反应的生物化学和生物遗传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现和创立的,并在40年代末形成了一门研究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综合学科——普通微生物学。
5、成熟期(1953一至今)沃特森和克隆;克里克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50年代初,随着电镜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出现,对微生物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
1953年华特生(J.D.Watson)和克里克(F.H.Crick)发现了细菌基因体脱氧核糖核酸长链的双螺旋构造。
1961年加古勃(F.Jacab)和莫诺德(J.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指出了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和其局部变化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即阐明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关系。
1977年,C.Weose等在分析原核生物16SrRNA和真核生物18SrRNA序列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将自然界的生命分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域(domain),揭示了各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使微生物学进入到成熟时期。
在这个成熟时期,从基础研究来讲,从三大方面深入到分子水平来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①研究微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即研究核酸、蛋白质、生物合成、信息传递、膜结构与功能等。
②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生理类型微生物的各种代谢途径和调控、能量产生和转换,以及严格厌氧和其他极端条件下的代谢活动等。
③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建和分化,病毒的装配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和鉴定等,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揭示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尤其是近年来,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手段,将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基因作出了组成序列图谱,以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为工具和对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基因转移、克隆等等开拓性研究。
在应用方面,开发菌种资源、发酵原料和代谢产物,利用代谢调控机制和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发展发酵生产和提高发酵经济的效益,应用遗传工程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把研究微生物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应用于动、植物和人类研究的某些领域。
这些研究使微生物学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微生物学 发展 简史 读后感 精选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