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体药物.docx
- 文档编号:467441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20MB
中国抗体药物.docx
《中国抗体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抗体药物.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抗体药物
中国抗体药物---乘风破浪正当时
报告来自海通证券,分析师刘宇,发表于2012年6月20日
投资要点
21世纪以来,单克隆抗体应用实现了从诊断试剂到抗体药物的飞跃。
单克隆抗体是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特点是靶向、特效、低毒,因此被广泛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1997年为3.10亿美元,2010年为480亿美元,CAGR47%。
研发领域集中---主要集中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盈利品种集中---2010年全球畅销药前12名中,抗体药物占6个,前六大抗体药物占全球销售额65.21%;产业分布集中---90%的产品由美国公司开发,其他国家仅占10%。
中国抗体药物基数小,发展潜力巨大。
2007年我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为2.3亿元,2010年为10亿元,CAGR46%,由于起步晚,市场规模较小,抗体药物使用比例较低:
在癌症领域使用比例仅占2.5%、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使用比例低于10%,未来中国抗体药物发展潜力巨大。
合同研发、技术创新利好中国抗体药物产业化。
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西安三大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北京有百泰生物,上海有中信国健、张江生物、上海美恩,西安有华神集团。
近年来出现以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为核心的药物开发服务平台CRO、CMO,以及引进的国际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抗体纯度和回收率的提高突破了我国抗体产业化瓶颈。
进口药占主导,专利到期带来难得发展机会,国产药比例将提升。
我国国产单抗药物主要为仿制,2005和2008年益赛普、泰欣生上市后,国产份额由几乎空白提升至25%左右。
2011年全球抗体新药获批数小于专利到期药物数,2015年将有640亿美元生物专利药到期,单抗药物占比高达48%,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仿制”抗体药物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政策、研发、资金合力助推抗体药物较快发展。
基因泰克的经验表明,高研发投入、合作研发策略、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企业成功的要素,因此我们选择具有完备的高水平技术平台以及融资机会的企业,我们还应关注国内相关政策,在政策支持、研发产业化、资本助力三大因素合力下,我国抗体药物企业将乘风破浪。
“十二五”和“十三五”是我国抗体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到了“十三五”期间,目前居全球前十位的抗体药物基本都能在我国实现产业化生产。
代表公司:
$中信国健(PRE317)$依托丰富产品线,是国内抗体药物领域领军者;百泰生物引进古巴先进技术,打造了我国首个人源化单抗“泰欣生”。
国内准备或已涉足单抗产业的上市公司有$华神集团(SZ000790)$、$丽珠集团(SZ000513)$、$复星医药(SH600196)$、$双鹭药业(SZ002038)$、$国药一致(SZ000028)$、$海正药业(SH600267)$、$独一味(SZ002219)$、$沃森生物(SZ300142)$等。
我们看好单抗公司的成长性,单抗药物很有可能为各公司带来爆发性成长机会,尤其是中信国健和百泰生物这样大规模产业化的公司。
风险提示。
新产品开发不成功或进度缓慢的风险,及专利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
查看原图
单克隆抗体是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随着靶点基础研究、细胞培养、抗体纯化等技术的提高,单抗实现了从诊断试剂原料到治疗性药物的飞跃。
单抗的特点是靶向、特效、低毒,因此被广泛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我们将在附录对单抗技术进行阐述,首先我们来研究抗体药物的全球市场。
1.1B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制药产业背景下不同时期涌现出不同药物。
80年代全球专注于研发救命药,主要针对抗感染、心血管病、代谢药、激素类药;90年代全球开始研发出改善生命质量的药,如降血脂药、抗精神病药、ED治疗剂;21世纪全球开始诞生靶向治疗的生物药,主要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研生物药70%为抗体药物。
查看原图8B1.1抗体药物市场---发展最快的医药细分行业
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1997年为3.1亿美元,2010年为480亿美元(不包括抗体融合蛋白),CAGR为47%,成为近年来CAGR最快的生物技术药物。
2000-2009年,抗体药物在全球生物制药中所占份额从10.50%扩张到56.41%,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
查看原图抗体药物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U
(1)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2)在多数欧美国家享受特殊的税收政策,并且可以从各级政府或组织得到资金支持;(3)市场上价格竞争压力小;(4)患者耐受性较好,疗效更好;(5)开发抗体药物比开发其他类药物具有更高的技术成功率;(6)资本方面,风投、天使基金、私募趋之若鹜;(7)抗体研发公司和制药公司并购和项目合作,加速了产业化进程。
查看原图9B1.2抗体药物市场---研发领域集中
2010年肿瘤和自身免疫抗体药物占据整个单克隆药物市场76%的份额。
此外,抗体还应用于病毒感染、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等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抗体药物偶联抗癌药成为了淋巴瘤和实体瘤的新治疗选择。
查看原图肿瘤治疗领域:
抗体药物治疗因其靶向、低毒、疗效好、能杀灭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或耐药的细胞,在与化疗药物联用时取到了良好的疗效,因而发展迅速,U逐步的成为部分肿瘤领域一线治疗选择。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由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激素-1体内浓度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抗TNF-α和白细胞激素-1开创了治疗相关重大疾病的崭新时代,可有效治疗和延缓上述疾病的发展。
英夫利昔、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和戈利木是目前已上市的4种中和TNF-α的抗体,它们对氨甲喋呤治疗反应不足的活动期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与氨甲喋呤联合应用,均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临床上有抑制关节进行性损伤、缓解症状、促进关节物理功能等效果。
另外,抗CD20抗体美罗华联合氨甲喋呤,用于对其他TNF-α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活动期的成年人重度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时,具有很好的疗效。
查看原图10B1.3抗体药物市场---盈利品种集中
2010年全球畅销药前12名中,抗体药物占6个。
“重磅炸弹”抗体药物美罗华(Rituxan)、类克(Remicade)、修美乐(Humira)、安维汀(Avastin)、恩利(Enbrel)销售额均在50亿美元以上。
单抗药物市场盈利品种集中度高。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由于新的单抗药物不断审批上市,前六大抗体药物销售额与全球销售额占比2006年84.10%,2010年集中度下降至65.21%。
查看原图2010年全球十大最畅销品牌药物中,抗体药物占据五席,据ThomsonReutersPharma预测,2012年抗体药物抗风湿性关节炎三重奏:
修美乐、类克、恩利将取代立普妥和波立维昔日霸主地位,将成为2012全球销售额前三名位置得主,届时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中有6个为重组抗体类药物。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11B1.4抗体药物市场---产业分布集中
目前全球上市抗体药物大约有90%为美国公司开发上市,而其他国家仅占10%左右,至于第三世界国家所开发生产的Mabs产品在市场上可能不到1%的份额,其中最出色的是古巴。
全球主要抗体生产公司为罗氏、安进、强生、雅培、诺华、默克,基本都是世界500强公司,研发投入巨大。
查看原图也许正因为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罗氏公司一家独大,是唯一一家同时拥有5种已被证实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肿瘤药物的公司,包括已在中国上市的美罗华(非霍奇金淋巴瘤)、安维汀(结直肠癌)、赫赛汀(HER2阳性乳腺癌)、希罗达(晚期乳腺癌、结直肠癌)、特罗凯Tarceva(非小细胞肺癌)等。
2011年营收425亿瑞郎,45个在研抗体类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其中17个处于临床Ⅲ期。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12B1.5抗体药物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截止2012年5月,FDA批准上市了45个单抗治疗性药物,其中47个处于临床一期,181个处于临床二期,166个处于临床三期。
未来抗体药物有五大发展趋势:
新靶点的选择;抗体的人源化;抗体的小型化、抗体的高效化、临床联合治疗。
查看原图
2.2B我国抗体药物市场快速成长
13B2.1国内单克隆抗体使用比例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从三个病种用药习惯来分析抗体药物使用的未渗透空间与必要性。
虽然抗体药物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目前我国临床用药仍以化学药为主导,抗体药物使用比例较小。
肿瘤:
恶性肿瘤死亡率已经达到各种死亡疾病的第一位。
2010年我国医院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
我国抗癌药物市场抗体药物占比2.5%,使用比例较低,而全球抗癌类药物市场抗体药物占比17%。
查看原图自身免疫性疾病: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银屑病等。
类风湿类疾病一直是我国的高发疾病之一,平均发病率在1%,目前有超过1000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1/3的患者可在20年内严重致残。
查看原图欧美类风湿治疗药物中,单抗药物比例已达50%左右。
2009年我国类风湿药物市场规模达到38.56亿元,其中以化学药物为主导,抗体药物使用比例低于10%。
查看原图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峰期是在移植术后前三个月内,其中术后一个月内发生的几率最高。
在移植早期使用一些生物制剂进行诱导治疗,可以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国外权威肾病改善指南KDIGO已将抗CD25单克隆抗体(白介素2受体拮抗剂)推荐为肾移植后诱导治疗中的一线用药。
目前我国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用药原则,是以环孢霉素(或FK506)+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皮质类固醇的三联用药为常用方案,抗体药物较少使用。
14B2.2国内抗体市场规模基数低,市场发展迅速
2007年国内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2.3亿元,2010年10.3亿元,CAGR46%。
我国抗体药物产业起步晚,市场规模较小,销售额占全部生物技术药物2%,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2.17%,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15B2.3国内抗体产业化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SFDA批准的治疗性抗体药物18个,其中进口药品10个,国产药品8个。
国外获准在中国进行临床实验品种达到27个左右,国内抗体药物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的也有20个左右。
查看原图16B2.3.1研发领域比较:
我国抗体药物仅分布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占64%,肿瘤用药占36%;26%是鼠源性抗体、26%为嵌合抗体、43%为人源化抗体、5%为全人源化抗体,与国外抗体药物适应症广,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合计占比75%有一定差距。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17B2.3.2靶点比较:
国际批准的45个抗体药物中,主要靶点有二十五个,包括CD20、CD25、CD33、CD52、CD6、CD3、CD11a、Her2、GpIIb/IIIa、呼吸道合胞体病毒F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EGFR(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
国产抗体药物主要针对三个靶点:
HAb18G/CD147(利卡汀)、IL-8(恩伯克)和EGFR(h-R3)。
查看原图18B2.3.2产业化比较:
我国抗体药物产业的现状是:
U研发方面的技术相对较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少。
而上市产品、产业化生产、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大。
U具体表现在:
(1)国内绝大多数在临床研究或已经上市品种为完全仿制国外上市的产品。
虽然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方面对原研药作出很大改进,但在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时,有可能产生专利方面的法律问题。
(2)生产瓶颈还没有突破。
国内经过国家GMP认证且超过1000L的生产单抗药物的工厂屈指可数,尚没有通过美国cGMP认证的抗体药物生产设施。
(3)目前没有中国研发的抗体药物得到国内外市场认可。
个别产品为世界上首次批准上市,但是疗效与市场表现不如人意。
本土企业中获得国家批准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约为20个左右,主要是仿制国外原研药。
(4)国内抗体药物市场75%以上的市场被进口产品中占据,恩利、美罗华、郝赛汀、类克、修美乐等来自外企的药物几乎占领着主要的高端H医院H市场。
国内企业中信国建和百泰生物的单抗药物益赛普、泰欣生分别于2005、2008年上市,国产份额由几乎空白逐步提升至25%。
查看原图19B2.4生物原研药专利到期来临,国内研发生物仿制药恰逢其时
控制正在上升的医疗保健支出是促进生物仿制药使用的根本动力。
2006年以来,全球涌现生物仿制药开发的投资热潮。
生物仿制药开发风险50%-75%,开发时间7-8年,开发成本1-2亿美元。
产品定价比原研药便宜,但高于非专利用药,患者和医生有一定使用动力,因而市场容易推广。
由于进入壁垒较高,竞争对手不多,因此生物仿制药一般有20%-30%的利润。
查看原图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研发生物仿制药恰逢其时,原因有:
(1)根据RevaPharma预测,至2015年全球将有640亿美元生物专利药到期,约是2009年170亿美元的4倍,CAGR25.3%。
在这些即将到期的生物专利药中,单抗占比最大,约48%。
仿制这些即将失去专利期保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不仅可以大大的缩短企业研发单克隆抗体产品的时间,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查看原图
(2)抗体新药获批数小于专利到期药物数。
2011年,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共批准了24个新分子实体及6个新的生物制品(其中包括5个抗体药物)。
未来几年外资单抗类药物将迎来一轮专利到期潮,如美罗华、赫赛汀、类克、修美乐、阿瓦斯汀等都将到期。
对国内企业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未来3年强生、诺华、雅培、罗氏等大型制药公司纷纷迎来重要产品专利到期风险。
未来仿制药侵袭份额在17%-71%不等,这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追赶期”。
查看原图虽然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来加强和延长专利保护。
但由于抗体抗原结合靶点多元化、抗体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我们判断国内企业还是有可能避开完全仿制的恶性竞争,迎来创新性仿制药的春天。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不管是原研还是仿制,所有生物药物必须通过新药审批。
未来我们应该关注国内SFDA生物仿制药相关政策。
免去繁琐的审批程序,国产抗体才有可能降低研发成本,在亚、非拉等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在2020年前后可能有大量新的替代治疗获准上市,未来几年面对规模更大的专利到期潮,或许是我国发展生物仿制药千载难逢的机会。
查看原图百亿美元原研抗体专利到期潮给中国医药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我国“仿制”抗体药物通道有望打开。
我国将为本土、亚非拉等地区提供相对低廉的抗体药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文我们将通过分析美国著名生物制药企业基因泰克成功经验来寻找国内合适投资标准。
3.3B美国著名生物制药企业基因泰克发展成功经验
20B3.1基因泰克---单抗药物领域的领头羊
1976年成立的基因技术(Genentech)公司是美国历史最久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是目前规模和实力仅次于安进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公司。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21B3.2基因泰克---不断推出重磅炸弹和新产品,创造一段股市佳话
基因泰克于1997和1998年推出两个重磅产品美罗华和赫赛汀。
1999年基因泰克在纽交所上市,2003年推出柯耐尔、瑞体肤,2004年推出安维汀、特罗凯,2006年推出诺适得,2010年推出托珠单抗。
查看原图投资者对生物技术及基因重组领域的疯狂持续到了2000年,过高的估值以及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导致神话破灭,但这种低谷只持续不到2年,随着公司更多的重磅产品上市(Rituxan/Herceptin)以及Xolair、Raptiva、Tarceva、Lucentis产品的高速增长,公司迎来了5年的黄金发展期,股价也迅速飙生到90美元以上。
从1998年的10美元到2008年的100美元,股票市场上10年上涨10倍。
查看原图22B3.3基因泰克研发策略---加大研发投入,采取广泛合作研发策略
公司的研发战略是瞄准用于治疗威胁人类生命的药物。
为了实现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的目标,基因泰克曾中止了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研究,专注于Avastin等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基因泰克公司研发投入巨大,从1997年的4.71亿美元至2008年的28亿美元,12年间的研发投入增加了6倍,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平均比重为22%。
1997年研发投入一度占到公司销售额的50%,到2000年之后才逐渐下降,2008年为21%。
查看原图公司采取广泛的研发合作,不仅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进行自主研发,而且还和众多生物技术企业建立了合作研发和联盟关系,获得了众多产品的成功上市。
1995年IDEC医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Rituxan。
苦于资金瓶颈,Rituxan的研发工作遇到了困难,这时基因泰克决定出资5700万美元帮助IDEC继续研发,条件是获得Rituxan的65%股份。
2003年,基因泰克与Tanox公司开发的哮喘治疗药抗IgE抗体,及Xolair和与Xoma公司开发的银屑病治疗药Raptiva上市;2004年,基因泰克与OSPI公司合作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Tarceva上市;2010年基因泰克与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Chugai制药公司联合完成的tocilizumab上市。
23B3.4基因泰克融资策略---风投入场,罗氏雄厚资金作后盾
基因泰克在发展早期一共接受了三家风险资本的投资,并由此完成公司创立之初到成功开发出产品的转变。
1978年下半年,胰岛素克隆成功,1979年,生长激素克隆成功。
多项研究成果正由研究开发阶段转向审批阶段并准备投人生产,令投资者看到了曙光。
1979年9月公司进行改组,1980年10月14日公司在资本市场开始运作,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发行上市中,基因泰克以12%的股份筹集了3600万美元,并将其投入到新药的生产开发中,公司的业绩由此不断增长。
1990年,基因泰克由于大量投入研发纤溶酶原激活剂,公司现金流出现了“身无分文”的窘况。
瑞士的罗氏向基因泰克伸出橄榄枝,出资21亿美元,回报是60%的股份。
1999年,基因泰克决定进入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结束它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整个运作过程。
直到2009年,罗氏468亿美元鲸吞基因泰克。
查看原图以上我们对国内外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市场特点,行业龙头基因泰克成长经验进行了详细阐述,回归到投资策略来,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具有技术、融资优势及项目合作机会的国内企业。
4B4.把握具有技术、融资、及项目合作机会的国内企业
24B4.1选择具有完备的高水平技术平台的企业
抗体药物行业几乎集中了生命科学领域最高精的技术,制约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化的瓶颈在于上游靶点的筛选、哺乳细胞的规模培养、抗体表达量的提高,抗体纯化工艺的设计。
近年来我国已出现打造以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为核心的药物开发服务平台的CRO、CMO,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开发和生产,中试规模实现每升3-5g;纯度和回收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国内抗体药物产业化程度看,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西安三大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北京有百泰生物,上海有中信国健、张江生物、上海美恩,西安有受让第四军医大学研发成果的华神集团。
查看原图25B4.2选择具有融资机会的企业
抗体药物行业可谓最烧钱的行业之一。
美国作为抗体药物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在研发投入在全球占比三分之一。
中国研发投入和每百万人拥有的科研人员数目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有很大成长空间。
因此我们选择具有融资机会的公司,如已上市的华神集团、即将上市的中信国健。
查看原图26B4.3选择积极寻找项目合作机会的企业
由于抗体药物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导致抗体药物企业并购与项目合作频繁,因此国际大企业一般选择合并来化解竞争,规避风险。
查看原图目前国内投资于单抗产业的上市公司不少。
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联合开展合作是非常好的选择。
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有丽珠集团、复星医药、双鹭药业、国药一致、海正药业、独一味、沃森生物等。
查看原图
目前我国单抗药物行业产业化的公司只有中信国健、百泰生物,二者均未上市。
因此我们以下对已有相关抗体产品上市的公司进行介绍。
5B5.相关公司介绍
27B5.1中信国健-依托丰富产品线,国内抗体药物领域领军者
上海中信国健(CPGJ)是由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和上海兰生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
公司成立于2002年,目前是国内抗体类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军者,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张江组建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军企业。
公司具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拥有国内最先进的3条750升、2条3000升的真核细胞培养生产线;同时,6条符合欧盟标准的5000升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公司有两个已上市的产品:
益赛普和健尼哌;三个即将上市的产品:
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重组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器官移植的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和用于治疗银屑病的重组人重组人CTLA4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查看原图公司主要产品益赛普(etanercept,依那西普单抗)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用于风湿领域的抗体类药物,2006年益赛普成功出口哥伦比亚,是国内首个实现出口的单抗药物。
益赛普的同类产品恩利在国外用了二十几年,副作用最小,2010年恩利全球销量71亿美元,国内零售价约2500元,而益赛普25mg制剂零售价约400-500元,价格适中益赛普上市后更易为患者接受。
目前益赛普已被纳入上海地区的医保,市场销售逐年扩大,未来国际出口也是一个增长点。
查看原图公司新产品健尼哌(国际同类产品Zenapax赛尼哌仿制药)适用于肾移植领域,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与包含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一起使用,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2011年国家重点新产品,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8B5.2百泰生物-引进古巴技术,打造我国首个人源化单抗“泰欣生”
百泰生物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中国和古巴的合资公司。
公司以研发生产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为主营方向。
目前,百泰生物有近十个产品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研究品种涵盖了肿瘤、糖尿病和类风湿等疾病。
查看原图2008年4月,百泰研发的泰欣生(尼妥珠单抗)正式上市,它是全球第一个以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抗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人源化单抗药物。
尼妥珠单抗2010年销售2.8亿元,2011年有望超过4个亿。
查看原图尼妥珠单抗通过阻断配体与EGFR胞外段的结合发挥治疗作用。
与其他EGFR单抗相比,常见的皮疹、黏膜炎、腹泻等发生率较低。
目前,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神经胶质瘤的注册性临床试验已经获批,全国范围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
29B5.3华神集团(000790)---全球首发用于肝癌的免疫靶向药物
华神集团控股子公司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要从事生物制品、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医疗技术转让及科技服务。
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了国家核素标记抗体药物技术研发平台。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HAb18G/CD147利卡汀(碘[P131P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个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抗体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