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符金荣.docx
- 文档编号:467093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10.37KB
论文符金荣.docx
《论文符金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符金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符金荣
湖北文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院系:
教育学院
专业:
学前教育
学生姓名:
符金荣
学号:
2010127112
指导教师:
张莎莎
2014年4月
学术诚信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资料均真实可靠。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
符金荣日期:
2014年4月12日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的年龄小,对什么事物都很好奇,但都是无意识行为,幼儿受到伤害的情况随时存在。
所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十分重要,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论文分为四点,第一是概述,介绍了概念以及幼儿自我保护的内容和重要性;第二是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是形成的原因;第四是分析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从中知道,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有助于幼儿顺利的学习和生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
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能力培养
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1]大班的幼儿虽然懂得一些日常的安全知识,但他们年龄还小,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随着慢慢的长大,总是想摆脱大人的看护,到处看看,摸摸,想要自己去探索,可是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无法预料、难以用已有的安全知识来进行自我保护。
因此,怎样去培养幼儿生活中的自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一)概念
1.大班幼儿
最大的忌讳标题之间不要直接套着标题,要有过渡的话语。
。
。
。
。
。
有关幼儿文章中很多使用“婴幼儿”、“幼儿”“学前儿童”等相关概念,较多的使用以下划分方式:
胎儿期:
从受孕到小儿出生约280天;新生儿期:
从出生到生后20天;婴儿期:
从出生29天到l周岁;幼儿期:
从1周岁到3周岁;学龄前期:
从3周岁到6周岁。
这样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由于孩子在三周岁到六周岁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期阶段,是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可以称为幼儿。
而大班幼儿是指五或六周岁至六或七周岁所编成班级的成员。
2.自我保护能力
保护——是爱护,使其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或有害的影响,即:
保护其不受损害。
自我保护即依靠自己的保护措施,做好自己的保护工作。
自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发展过程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幼儿尽早摆脱成人的保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查阅了相关文献,没有找到关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确切定义。
在综合其他研究的文章后,本研究把自我保护能力定义为幼儿保护自己使其免受伤害的能力,包括生理上的伤害(如饥饿、流血等)和心理上的伤害(如难过、胆小等),即是一种面对意外的自护能力和心理上的自护能力。
(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
孩子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环境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大事故。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身体自护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开始感兴趣,并开始去探索自己的身体长什么样子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教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必然的课题。
因此,要保护孩子,就要从小教导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体。
在教室里,老师要提醒幼儿不要把一些异物放在嘴巴里,以防这些东西被吞下去造成窒息;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边吃边说或笑,防止食物呛入气管。
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比如:
教育幼儿不要用脏手去揉眼睛,在玩沙子的时候不要撒,容易进到眼睛里;眼病传染的时候,要告诫孩子少到或不到人多的地方去,也尽量少串门;要注意幼儿的读写姿势,预防眼睛近视。
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如:
在洗头或洗澡的时候,不要让水进到耳朵里;不要让孩子随意的去掏耳垢,防止指甲划破耳道、鼓膜;预防噪声刺激,在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过大,尽量少用耳机,放鞭炮时要教孩子捂住耳朵或张嘴巴。
让幼儿知道四季冷暖,知道添减衣服的常识等等。
2.生活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生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不分的,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在吃饭或喝水时可以先用手去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到嘴巴;不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日期的东西;不要用牙签剔牙。
进餐时可以用一些儿歌来提醒幼儿的应注意什么。
如:
饮食安全歌
小朋友们要注意,饮食安全很重要;
软滑食物易入口,小口咬碎再咽下。
有核水果营养高,切记吃时要吐核。
热汤热食更健康,小嘴吹凉后再吃。
多吃鱼类好处多,先挑鱼刺再吃鱼。
切勿边吃边说话,细嚼慢咽要记牢。
养成睡前洗脸、洗脚、刷牙的好习惯;不能带异物到床上玩,不在睡觉的时候嘴巴含着东西。
在上下楼梯时会扶着栏杆,不和他人打闹;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注意左右来往的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可以让幼儿学会去辨认一些日常药物和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要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记住急救电话120。
教育幼儿不能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认识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告诫幼儿不要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和抽屉里,防止夹伤;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3.意外事故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天性好动,对什么都感兴趣,但由于他们身体各方面的发展不够完善,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少生活知识,对社会也缺乏应有的戒备心理。
因此应教给幼儿一些有关自救知识。
告知幼儿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能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等危险物品;让幼儿了解如果着火了应该怎么做,可以做一些示范演练;假如烫伤后要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火警电话是119,并认识防火标志。
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了解一些自救知识,如果发洪水了要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也可以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地震自救训练。
记住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赠送的东西,不跟不认识的人走;遇到危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特别容易将看到的一些小东西含在嘴里或吸在鼻子里,如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等;所以在玩玩具时老师要做好检查,如:
玩具表面要光滑,而且不易摔碎;没有可以拆卸的或者容易脱落的小配件。
(3)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我保护能力是人保护生命、适应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是近几年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总是发生,让人们能更加清晰明确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从来。
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
(过渡的不流畅要体现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
。
。
。
)
1.加强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首先,幼儿可以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生活常识,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己的冷暖感觉来增减衣服;鞋带开了要自己,以防摔倒;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靠右边走等等。
老师在平时要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什么事都包办。
其次,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疑惑和困难,教师要给机会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去解决,不要急着去干预,让幼儿自己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带幼儿出去活动遇到困难时,老师不要急于提示或提出解决的方法,甚至直接去帮助,而是在他不能解决的时候去引导去寻求解决的办法,然后分析各个方法的利弊,确定最好的办法。
这样,在幼儿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又发展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以后遇到与其相似的问题,就可以自己独立的安全解决。
2.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社会
有许多成人认为要尽量让孩子不要去接触社会阴暗的地方,保持孩子的的童真,然而现实生活中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进而造成幼儿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缺少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
有的孩子往往轻信别人的谎话,辨别能力差,或因为外界物质的引诱而造成走失、被拐骗等。
教师要和家长配合,深入浅出地对幼儿讲解,说明社会生活中既有好人又有坏人,而坏人的面孔并不一定都像电影、电视上的坏人形象,也很可能露出一脸笑容,就像《白雪公主》中的坏王后。
向幼儿说明社会的复杂性还可以利用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
(太口语化了。
。
。
。
。
。
。
)
3.可以加强幼儿的自救技能
幼儿有时虽然知道有些危险性事情需要注意安全,但没有能力去处理,知道和行动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应当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自救技能。
要让幼儿掌握一些求救的紧急信号,如拨打110、119、120等,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比如手划破了怎么办?
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着火了怎么办?
并进行演习。
这种活动幼儿非常喜欢,既是游戏,又可以当作是模拟练习。
同时,这种活动对幼儿机智勇敢的品格、临危不惧的应变能力也是一种培养。
(太口语化了。
。
。
。
。
。
。
)
4.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幼儿性格问题不容忽视,涉及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任性、孤独、冷漠等不良性格倾向,这也是幼儿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
教师应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抓住幼儿性格还未定型这一有利时机,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社会中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等对幼儿而言都可能成为一种挫折。
具有良好性格的幼儿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主动向父母或老师倾诉,从而避免精神上的伤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太口语化了。
。
。
。
。
。
。
)
2、大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不断发生一些事故,幼儿的安全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意外伤害事故亦变成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
1.幼儿自身原因,幼儿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差。
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生活安全知识经验,辨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在活动中对一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如:
幼儿在跑来跑去时,对迎面跑来的其他幼儿却不知要躲闪。
有的幼儿在骑木马时,不顾坐在后面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幼儿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如:
幼儿出现的砸伤、摔伤、烫伤、骨折等事故的发生。
2.有些幼儿园存在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安全工作在少数幼儿园管理中,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说明少数幼儿园安全责任意识不够,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幼儿园安全制度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如:
有些幼儿园门卫管理不当,责任心不强,幼儿趁门卫不注意,溜出幼儿园而走失。
又如:
有些幼儿园食堂卫生工作不到位或者食物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食物中毒。
这些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
当前有些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尚不健全,幼儿园虽然有应急预案,但操作性不强。
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包括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演练活动开展不够。
3.有些幼儿园食堂、食品的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问题。
少数幼儿园食堂硬件设施落后,食品进货渠道不规范,食堂炊事员不断更换,个别炊事员无证上岗,商品存在“三无”食品,卫生设施较差,食堂卫生安全有待加强。
4.有些幼儿园设施设备存在不安全隐患。
由于有些幼儿园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如:
大型活动组合器械、滑滑梯、攀登架、转盘、蹦跳床、荡秋千、木马、海洋球等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5.在消防安全方面:
存在消防设施落后、陈旧,消防器材不足,消防通道不符合要求。
6.校园周边环境方面:
有些幼儿园周边环境令人担忧,校园周围存在小摊小贩,无证经营一些不洁食品,存在一定卫生安全隐患。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应充分认识到:
不能因噎废食,去束缚幼儿的好动好冒险以及对什么事物都好奇的天性;不能因为怕孩子出事,去限制孩子的活动,去遏制孩子的天性。
我们应正确对待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来放飞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促使幼儿养成自护的意识,从幼儿期就开始对其进行安全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幼儿自护意识薄弱的原因
我国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受到太多太多的“呵护”,他们的日常活动多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还有些家长意识到外界存在着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
比如,孩子鞋带松开了,如果自己不回系,为避免危险,家长多选择给孩子买不用系带的鞋,而不是教会孩子系鞋带,自己去避免危险的发生。
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此外,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
通过调查发现,在3~6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其实孩子在生活中会面临的危险都是不可预料的,家长和老师都不可能喂孩子排除一切危险因素。
1.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了解,缺乏生活经验,而他们又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然而,他们不懂得什么事情是危险,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突然发生的事情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办法。
幼儿的求知欲极强,有行动的积极性,喜欢追求新意的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危险情况的后果缺乏预见能力。
如经常有幼儿手里拿着铅笔及其他尖的东西在活动的的区域追逐打闹;经常有幼儿从家中带小刀、弹子、玻璃珠等危险品;有的幼儿把自己衣服粘的珠子和一些亮片扯下来,拿在手里或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有些幼儿坐姿不正确,时常从椅子上跌下来;在上下楼梯时相互推挤;有的幼儿从数级楼梯上向下跳;在户外活动中,玩滑梯时有倒着往上爬的;在玩大型器械上,有推撞别人挤在一起的,等等。
2.幼儿在意外事故的反应能力和危险事物的判断能力方面意识不强
现在社会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幼儿有可能遭受诸如触电、车祸及火灾等意外事故,这就主要和幼儿掌握的自我保护知识与应变能力的不足有直接的关系。
幼儿年龄小,对什么事物是有危险的和什么事物是没有危险不能辨别清楚,再加上成人的过分保护,使幼儿失去了很多了解并掌握危险事情的机会,很多幼儿就因为缺乏在紧急状况下的生存自救的能力,没有防范意识,不知道玩火、玩电的危险,把异物吞进肚子里等,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幼儿自护意识不强,判断能力薄弱,导致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
3.幼儿在突发事件方面的自护意识不强
幼儿对一些自然灾害性的突发事件缺乏防范知识,可能有一部分孩子具有一些进餐、饮水等日常生活中突发事故的防范能力,但在对地震知识、火灾及其他灾害知识都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基本上为零。
总体上,幼儿自我保护技能很少,老师总是阻止幼儿接触一些危险的东西,而不去教他们去怎样防范,去鼓励他们掌握一些预防事故发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事故总是不能避免,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的安全教育,来增强幼儿的排除危险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1)创设幼儿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设计提出了十一个目标。
其中有“积极的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能关注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标识等。
【】
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幼儿生活、学习等一切日常活动的前提条件,创设一个安全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是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安全的环境与事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环境的安全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
让每一个家长和幼儿在走进幼儿园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安全教育环境,也对幼儿进行直观的渲染。
大班的幼儿逐渐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针对这个特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安全标识,让幼儿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在各个安全隐患处,贴上相应的警示标志。
如:
在电源插座旁贴上标示,提醒这里有电,危险,不能在这里玩;在桶上设置标识,提醒幼儿桶里有开水;喝水时,要引导幼儿按次序排队喝水;在阳台栏杆处贴上标志,提醒幼儿不能攀爬,等等。
教师制作的这些标志必须明显,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起到提示的作用,在可能存在危险的的地方做一些醒目的提示,如:
“地面滑,小心摔倒”、“开门关门,小心夹手”等等。
把“不要拥挤”的标志贴在走廊和楼梯口;把“不要用手触摸”的标识贴在秋千的铁环处;把“禁止头朝下”的标识贴在滑梯处等(如图一、图二)。
做好安全宣传板,可以贴一些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安全标识(如图三),也可以收集幼儿园外的安全标语,安全标识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标记,懂得这些标记的作用;做好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晨检,晨检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与家长接触到的第一个环节,是幼儿园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一个重要工作。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晨检时应遵循“一摸二看,三查四检”的基本原则,加强对幼儿的检查,保障幼儿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这里,我觉得,让幼儿加入生活环境的检查,亦是培养幼儿子午保护意识的途径。
比如:
设置一些学当“安全小卫士”的专栏,让幼儿做检查的主体,老师作为一个辅助的存在,每天由幼儿担任“安全小卫士”让他们去检查幼儿园的教室、卫生间、玩具以及公共设施得到卫生与安全,如果有意外发现,马上告诉老师,或者做一个安全警示牌在那里提醒别的小朋友那里不安全。
2.精心营造心理环境。
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幼儿园的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小孩子面前做危险的行为,不要把危险的东西放在幼儿可触摸到的地方。
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让幼儿深刻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意识到自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安全。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在各个领域教学活动,集中教育
整合各科教育内容,设计合理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环境中,接受全面系统的自我保护知识,进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某些幼儿不太容易懂得的或不太容易掌握的安全知识,都应该以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掌握。
1.在教学活动中,教会孩子一些生活常识
如开水,它是幼儿日常活动中很容易接触到的物品。
杯中的热水有可能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它的凉热而造成意外烫伤。
再比如有的药品的的颜色,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果而吃了。
那应该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老师专门的组织一节课,可以准备一杯热水和一些糖果似的药品,让幼儿自己去讨论和辨别,然后让一些幼儿在前面做示范,让每个幼儿都能了解和明白。
比如有的小孩说:
“用手试下杯子外面的温度,如果烫手就不要喝。
”还有的小孩说:
“喝之前,先用嘴巴吹吹,然后小口喝,就不会烫着嘴巴了。
”然后把你认为正确的方法试一下;在讲药品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道具,做一些情景演示。
让布娃娃来代替幼儿,然后让布娃娃把像糖果的药粒吃下,过了一会儿,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做出十分痛苦的表情,用手捂在肚子上,然后趴在地上痛苦的呻吟,通过这样的情景演示,让幼儿意识到有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在不能判断是否能吃时,在吃之前一定要咨询一下老师和家长。
可以运用“危险后果”教育法。
有一位养马的马夫说:
“马是很聪明的动物,在走悬崖路或是盘山路的时候,它会自觉的靠里面走,因为它像人一样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
”确实如此,我有一位朋友他家住在四楼上,家里养了一只宠物狗,由于这只狗不是很讲卫生,就把它放在了阳台上,阳台上柱子与柱子之间有很大的缝隙,小狗可以从那里穿出去,可是它每次都是一直在阳台上面叫也没有从阳台上掉下去。
而家长和老师也都是常规的思维,会经常认为,孩子是年龄小,发育还欠缺,理解能力有限。
正是因为如此,教育的方式是避免幼儿接触任何不好的事情。
可如果把小孩一直关在室内,不让他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一旦让他们出去,谁知道会遇到什么状况呢?
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或危险是什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要幼儿了解不同方面的事物的本质。
但是,要实事求是,不可哄骗幼儿,让幼儿正确的面对这个社会。
2.积极开展关于安全的讲座活动,让幼儿积累自救知识
幼儿除了主要在家里、和幼儿园,还要进入社会,在这个大舞台上去成长,去蜕变。
为了让孩子们尽早的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从而去避免没有经历过,在遇到突发的事故不懂得怎样去自护自救,再度重演悲剧。
所以,要让幼儿及早的了解并融入这个社会。
幼儿园可以去邀请警察、消防和一些防震防灾部门的同志,对幼儿进行自护的讲座。
在讲座中,要用一些幼儿容易懂的语言,也可设计一些情景让幼儿产生兴趣,进而来了解它。
如:
“遇到陌生人拦截怎么办?
”等问题。
比如在认识火灾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游戏活动,也可以请一些消防叔叔进行讲解或消防演练。
做游戏活动可以让让小孩自己动手,参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进而从中得到一些防范意识,在接触过程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如教孩子如何过马路时,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现,老师和幼儿一起先把上课时所需要的道具准备好,教小孩认识红绿灯的作用,要走斑马线等等。
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他们在过马路时要遵守的规则。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讲过: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1.提高认识,注重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越早越好。
年龄小,对很多的行没有多少意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儿歌或讲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让幼儿记住一些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让好的习惯与不好的形成对比,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行成。
比如,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画、事例的讲解,让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在吃瓜果的时候,要洗干净,不然小朋友吃了会肚子疼的,使幼儿明白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
幼儿期是人一生的启蒙阶段,只是将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作为教育的目标是不足的。
这些乃至一个人性格的行成都受到了一个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地基。
2.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一个习惯是在生活中不断地重复养成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养成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细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符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