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67061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3.75KB
中药材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中药材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XX县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扶持的一个山区贫困县,经过努力于1997年整体脱贫。
如何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立足资源、面向市场,经过调研分析,把目标集中在建设中药材基地县上。
而且近年来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现在提出建议申请立项。
1.2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名称:
XX县中药材开发项目
主办单位:
山西省XX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XX县农业综合开发局
项目负责人:
常金龙
1.3可研编制依据
1、XX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书;
2、《XX县中药材产业“十五”计划》;
3、XX县《2001年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4、XX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
5、国家现行有关农业和药材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
1.4主要研究内容
XX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委托,对XX县中药材开发项目作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产品的市场预测及销售方案;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有关技术指标;项目管理与实施;环境影响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意见;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等。
1.5主要研究结论
1.5.1规模
该项目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加工厂建设、交易市场建设及服务体系建设。
1、种植基地建设。
共计20万亩,分五年建成,其中包含种子种苗基地、GAP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野生药材围栏补植管护示范园区。
2、加工体系建设。
包括生产用房、办公用房等土建工程及饮片加工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加工饮片6000吨。
3、交易市场建设。
占地面积15000m2,建筑面积9000m2。
4、服务体系建设。
1.5.2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100.29万元,其中:
种植基地投资655万元;加工体系投资829.18万元;交易市场投资1151.26万元;服务体系投资5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4.8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00万元(见附表一)。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在国内外的声誉很高,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增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将会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为此,国家对发展中药原料生产及产品加工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首先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会同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及相关单位成立了“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纲要,具体协调组织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
据了解,已批准了四川和宁夏两个中药材基地省项目和70余个品种的基地区域建设。
其次,国家经贸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为了配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已于1999年出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指导原则(初稿)》,中药材生产操作规程(SOP)也正在制定。
第三,一些大型生产厂家已开始建设自己的中药原料生产基地。
第四,“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户面向市场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拓展农民增收领域。
而且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及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了重中之重,“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农民增收”已成为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大事。
因此,不论是农业还是药业方面,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县中药材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名、特、优品种资源。
像该县的地方品种五花芯党参,历史上曾为贡品,现今被评为获奖名产品。
该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规模开发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基础,19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加快发展速度,到200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万亩,产量6000余吨,加上采收的野生药材近万吨,实现产值3200多万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42元,较上年增长了57.8%。
但是,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加工增值不够,市场销售不畅。
所以,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建立规范化的药材种子、种苗基地、栽培示范园区,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XX县位于山西省东南边陲的太行山南端,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
其中山区面积占78%,丘陵面积占20%,平川面积占2%,最高峰海拔1791.7米,最低河谷为628米。
总体讲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7.3℃,降雨量663毫米左右,无霜期149天,日照时数2628.8h。
由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加之高达60.3%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区域。
这里的土壤属于褐土和草甸土两大类,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33%,最高达19.6%;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29%,最高达6.9%。
全县总面积263万亩,耕地39万亩,林地131万亩,牧坡58.5万亩。
共辖12个乡镇,410个行政村,2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2万。
3.2自然资源优势
XX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的名、特、优药材品种,据初步探察目前发现的中药材品种达406种。
山西省10种道地中药材XX均有产出。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李时珍云:
‘诸参上党最美……’、‘上党,今潞州也’”。
XX即潞州东南邻,所产之党参名为五花芯参,历史上曾为贡品,现今在95年全国第二届农博会上药材党参类唯一的一块铜牌。
XX县10多种道地药材品种的药性上乘,质量上佳,据山西省药品检验所分析结果,党参浸出物达66.9%,柴胡浸出物为13.2%,黄芩甙13.7%,丹参酮0.22%。
这些指标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
近年来县里对药材生产非常重视,2000年种植面积达5.95万亩,主要栽培的品种有黄芩、党参、柴胡、丹参、黄芪、土贝母、生地、菊花、桔梗等。
再者,XX县境内山大坡广,土壤肥沃,草丰林茂,伴生的野生药材上百种,采收量大的有青壳、连翘、穿山龙、山桃仁、杏仁等,2000年采收量达4000余吨,这些野生药材既是经过围栏、补植、管护可以永续开发的直接资源,也是选育栽培品种非常重要的后备资源。
不论是栽培品种还是野生品种所生产的药材全是深度开发进行加工的原料,是加长产业链条的基础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根本。
3.3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
3.3.1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
XX县于九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八大农业生产基地中的中药材基地尽管只有三个乡,但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98年大规模开发中药材以来,该县中药材生产规模已发展到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黄芩、党参、柴胡等几个大路品种为主的中药材开发基地,覆盖到全县12个乡镇300多个村的近3万余户。
年中药材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142元。
3.3.2投入逐年增多
从98年至今,该县中药材投入达到了1300余万元,其中省市县三级投入达到了300万元,农民自筹1000余万元。
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倾斜,中药材开发的投入将逐年增多。
3.3.3生产体系逐渐规范
为了规范全县的生产体系建设,从去年开始,政府拿出30万元资金扶持建设了三个远期规划1000亩,近期目标300亩的示范基地。
即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示范园区(附城玉泉村),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示范园区(礼义良种场)和道地中药材效益示范园区(古交乡西庄上村)。
这三个示范园区的建成,将为全县的中药材建设走向规范化栽培起到典型、示范和引路的作用。
3.3.4配套工作逐步完善
为了配合中药材开发项目的实施,该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研究项目,已由省科技厅立项,并上报国家科技部审批。
申报品种为党参、柴胡、连翘,预计今年前半年有望批复。
届时不仅可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将药材生产与管理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产品质量,而且在国家级名牌基地效应的带动下,为全县中药材走向市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该县还积极同北京同仁堂、四川太极集团、河南宛西制药厂等国家知名中药材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准备建成他们的原料生产基地。
目前已与同仁堂集团达成了初步意向。
3.3.5良好的交通条件
XX县位于华北腹地,周边有一个省辖市、6个地级市、10余个县级市,直线距离在60公里左右。
离京广、陇海、太焦等铁路干线也仅有100公里,距长治机场仅60公里,陵修、陵长、陵晋、陵辉公路横贯全县。
距河南百泉药材市场仅100余公里。
晋焦、邯长高速公路正在开工修建,建成后可缩短该县至河北安国、安徽亳州两大药市的距离在500公里之内。
国际程控电话早已开通,并实现了计算机全球联网。
3.3.6技术条件
目前该县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农民约0.5万人。
同时还挂靠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省农业大学、省中药材学校等科研院校,并聘请了河北、安徽、运城等20余名中药材种植、营销方面的专家、教授组成了中药材开发技术专家组,为项目的前期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同时还和北京同仁堂、山西中药厂、山西中医药研究所等加工企业、科研单位达成了产品开发意向,已有河北、安徽、重庆、西安等地的厂商前来进行基地考察,对该县的中药材生产和开发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近年来往山西老区医学院选送的80多名大学生,毕业后全部返回本县,这将是一批开发医药生产的生力军。
3.4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该县成立了XX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全县中药材开发的龙头组织。
项目区内重点乡镇成立了中药材生产合作社,百亩以上的重点村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协会,村村都确定有药材经纪人。
其县、乡、村三级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是集供、产、加、销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近年来在药材种子种苗的供应、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以及初加工整理和营销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四章市场需求分析
4.1产品市场预测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中药材行业的产业结构框架已经建立,市场体系逐步趋向正常运行。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国内中药材市场会更加繁荣,中药材的进出口量也随着入世的临近迅速增加。
4.1.1国内市场分析
中医、中药在我国劳动人民的防病、治病以及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历来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主要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使用以高效、低毒、无副作用而著称的中药。
国内中药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在通过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部分解决了中药传统的大剂量、不精确、服用及携带不方便等难题后,使中药材的用药更加准确、高效和方便,中医、中药已进一步成为人们防癌、治病以及医疗保健的首选药物。
目前我国中成药年产量已达30万吨,品种规格8000多种,1998年中成药工业产值达3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发展势头很好。
深圳三九企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桂林三金药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健民集团等一批中药企业的迅速崛起,更对中药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本项目所用的黄芩、党参、柴胡等药材以及上述药材为原料的药品需求量巨增。
具体分析如下:
4.1.1.1黄芩及其加工产品
黄芩为大宗品种,具有清热燥湿、消炎解毒的功能,有极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除中医配方外大量用作中成药原料,一半以上的中成药配方都含有中药黄芩,90年国家统计年销量为7000吨。
近年来由于“双黄连”的大批量生产和“黄芩素”的提取以及一些新用途的发现,年销量已达到了3万吨左右。
用量的激增导致货源紧缺、价格上扬,普通品种达到9.8元/千克,家种优质品种更高达12元/千克。
原因如下:
一是野生资源逐渐枯竭。
二是由于黄芩和黄连的药性相近,黄连价格的暴涨使不少中医改用黄芩替代黄连,使得黄芩用量增加。
三是内蒙等地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使野生黄芩产量减少。
四是国有药材公司经营亏损,库存减少,起不到蓄水池作用。
五是黄芩种子采收困难,使大面积家种黄芩因种源不足而受限制,加之黄芩生产期为二年,短期内产量难以扩大。
由于上述原因,也使黄芩价格在未来2—3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
目前该县的黄芩基本上销到了河北安国、陕西西安等国内大型中药市场。
安国市场一部分出口到日、韩等国,一部分加工成饮片销到全国各地。
项目建成后生产的黄芩饮片除部分出口外,主要销售渠道应为中成药生产厂家。
4.1.1.2党参及其加工产品
党参为常用补气药,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是全国大宗常用药材品种,年需求量约在800万公斤左右。
根据市场调查发现,潞党比川党、西党的出口份额大,且价格较高。
近年来,由于党参的滋补作用进一步被科学所证明,而导致需求量激增,价格上涨,箱装党参已达21元/千克。
而且以党参饮片为原料的深加工药品、保健品需求量日益增多,商用饮片市场极其看好。
4.1.1.3柴胡及其加工产品
柴胡主治因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疼和鼻塞等症,为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要药,是小柴胡汤、逍遥散的主原料。
由于用药量巨大、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优质柴胡饮片价格更是一涨再涨,并大量出口。
而以柴胡皂甙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柴胡提取液是制造柴胡注射液针剂的主药,高质量的柴胡提取液将为厂家生产质优价廉的柴胡注射针剂提供保证,使之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上的竞争更具实力,利于创汇,并满足人们用药的需求。
4.1.1.4其它原料药材的加工
通过丹参、连翘、红花、桔梗的深加工,将会使这些原本附加值较低的药材品种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为当地的农民,省内甚至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
4.1.2国外市场分析
相传中医药起源于神农、伏曦时代,约有五千年历史,从公元五世纪起中医药就相继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等国,十世纪又向西方国家传播。
由于西药不仅筛选难、耗资多、污染大、毒副作用严重,抗药性强,而且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性疾病等方面的顽症疾病显得束手无策。
中医、中药却在治疗诸如癌症、艾滋病等西医药看来是绝症的疾病方面却显示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中药材走上国际市场的优势。
据报道,目前世界中药年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以上,主要销往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及北美、西欧各国以华裔社区为中心的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英、美、德、法市场和正在崛起的非洲和阿拉伯市场。
主要产品有人参茶、丹参丸、杞菊地黄丸以及黄芪、三七、芦荟、大蒜、山楂、黄柏等中成药、中药材原料饮片及其成品药。
随着中药被世人的逐渐认识,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也放宽了对中药的限制,就连最反对中草药的美国,也于1994年通过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放松了对中草药的限制,开始接受植物药复方制剂作为治疗药物,并办起了中草药加工厂。
特别是前几年复方丹参滴丸已打入美国市场,标志着该项产品已经拿到了打入世界市场的金钥匙。
据统计,1999年我国中药进出口总值61572美元,比上年的58162美元增长5.9%,其中出口额51455美元,进口额10117美元,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临近,更给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大好机遇。
4.2产品销售方案
药材销售是中药材发展的关键所在,产品只有变成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
为有效地发挥产品优势,占领市场份额,该公司确立了如下销售方案:
1、建立联销计酬责任制,将营销人员的销售业绩和货款回收情况与自身经济效益相联系,对有重大贡献的销售人员给予重奖;
2、实施营销策划制,聘请专家就产品的市场定位、形象设计、营销方式、广告组合进行策划,使营销工作建立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
3、强化营销培训工作,对公司营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营销水平;
4、在国内外寻找一批信誉好、知名度高、辐射面广的销售代理商或出口代理商,通过代理商的中介作用,将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逐步和各大中型药材生产厂家建立直接、稳定的合作关系,走产销直挂之路;
5、初步和山西省药材集团公司议定,在XX试行药材统购统销,实施后将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1.1指导思想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道地药材规模开发加工增值为重点,以实施GAP标准为契机,以提高科技含量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努力实现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
5.1.2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力达目标的原则,执行GAP标准,建设国家级中药材基地;
2、坚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主攻党参、黄芩、柴胡等道地名牌产品;
3、坚持扩张规模、注重效益的原则,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4、坚持大田栽培与四荒种植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四荒种植面积占年药材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与粮食争地;
5、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推广对野生药材的围栏、补植、管护,做到永续利用;
6、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拉动的原则,构造销、供、产、加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5.2项目总规模
项目规模包括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加工厂、大型交易市场以及服务体系建设。
5.3种植基地部分
5.3.1种植基地总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规划用五年时间完成种植面积20万亩的中药材基地。
分年度计划见下表:
建设期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规模(万亩)
7
10
13
16
20
规划的道地品种有黄芩、党参、柴胡、桔梗、远志等,穿山龙、秦艽、甘草、防风、连翘、丹参等为潜力品种,根据市场逐步进行推广。
道地品种种植面积见下表:
单位:
万亩
建设期
黄芩
党参
柴胡
其它
小计
2001年
3
1
1
2
7
2002年
4
1
2
3
10
2003年
5
2
3
3
13
2004年
5
4
4
3
16
2005年
5
5
7
3
20
5.3.2种植基地子项目
种植基地建设中包括以下三个子基地:
1、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
按照整个基地对不同品种种子、种苗的需要量进行规划与安排,以每亩基地提供10亩种子种苗估算,2001年建设7000亩,2002年增加3000亩,2003年增加3000亩,2004年增加2000亩,2005年种子种苗满足供给,不再增加。
2、中药材“GAP”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
对黄芩、党参、柴胡、连翘等道地品种,严格按照GAP标准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栽培,既是带动基地建设的示范田,也可为国家制定GAP标准提供依据。
园区建设面积为3000亩。
3、野生中药材围栏、补植、管护示范园区。
XX县的野生资源丰富,年采集量占年药材总产量的40%左右。
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确保对资源的永续利用。
园区建设面积5000亩。
5.3.3基地的选择与布局
生产基地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原则选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视“道地”药材的地理学和“原产地”概念,同时为便于管理,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倡一乡一品。
从环保方面考虑,基地周围不得有污染源,大气、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空气环境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的二级标准。
基地还应远离交通干道100米,或周围设有防尘林网。
5.3.4栽培模式与技术操作规程
1、主要栽培模式有:
①小田育苗、大田栽培;
②粮药直播套种;
③林药、果药间作;
④四荒、四旁种植;
⑤庭院种植。
2、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GAP标准。
5.4加工厂部分
5.4.1加工厂总规模
项目加工体系建设规模包括生产用房、办公用房等土建工程及饮片加工设备,其中:
生产厂房建筑面积:
1500m2;
办公用房面积:
1000m2;
附属设施建筑面积:
3400m2;
加工过程主要是中药饮片加工,包括黄芩饮片、党参饮片、柴胡饮片及其它饮片。
具体加工数量见下表:
加工产品
黄芩饮片
党参饮片
柴胡饮片
其它饮片
合计
产量(吨/年)
3000
600
900
1500
6000
5.4.2工艺流程
主要加工工艺包括以下过程:
原材料筛选洗润切片干燥
出售包装质检炮制
5.4.3原材料供应
加工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公司从种植基地收购供应。
大型药材包装材料由太原市场购进,其它包装材料XX市即可满足供应。
5.4.4设备选型
加工过程主要设备包括洗润设备、切片设备、干燥设备、炒煅设备、提取设备、质检设备、分装设备、包装设备。
具体型号与数量见附表一。
5.4.5公用工程
1、给排水:
生产过程用水量约为20m3/h,由XX县自来水公司管网及厂区自备供水深井供给,并新建一蓄水池,满足生产及消防用水;生产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可沿排水管道直接排至农田或河沟。
2、供电:
项目总装机容量约为750KW,由该县供电局接入。
3、供暖:
车间供暖由生产配套锅炉同时供给。
5.5交易市场部分
项目建设一全封闭交易市场,拟定占地面积15000m2,建筑面积9000m2,可容纳18m2的摊位500个。
交易市场下设质量检测中心和信息中心,对该市场交易药材质量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检测。
同时配备质量检测及现代化信息系统设备,以增强科技手段。
5.6服务体系部分
为巩固药材收购和销售环节,项目拟定将各级乡政府原有药材站点进行装备,设立10个药材专业合作社,配备信息化管理与通讯设施。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6.1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为了搞好该项目的开发,该县以县长为组长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领导组。
在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以XX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组织,协调各药材专业合作社、药材协会以及有关单位和药材经纪人的关系,完善五大服务体系,即信息传输体系、订单生产体系、营销组织体系、加工转化体系、市场宣传体系,搞好信息、科技、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6.2种植基地管理
对于种植基地的管理,应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保证药材质量。
基地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中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根据不同种类药材的生长发育要求,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
2、进行科学施肥,对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无机肥料等要合理搭配,以取得最大肥效;农家肥应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
3、肥料施用还应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并考虑药用器官的增产及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逐步制定与推广“药材生产专用肥料”;
4、定期举办生产技能、药材特性、肥料施用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讲座,聘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基地人员的整体素质。
6.3加工厂管理体系
6.3.1组织机构
项目由总经理负责,总经理下设四个副经理,分别主抓生产、销售、财务及办公室。
组织结构见下图:
总经理
副经理副经理副经理副经理
销售科生产车间财务科办公室保卫科
6.3.2劳动定员及培训
劳动定员分配见下表:
车间
洗润
切片
干燥
炒煅
提取
质检
分装
包装
定员(人)
30
20
23
10
22
6
12
8
合计(人)
131
人员培训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和派出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
具体要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省中医药研究所、省农大、省中药材学校以及山西中药厂、长治、XX等中药材生产厂家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并对部分人员进行委培,以保证产品质量。
6.4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材 开发 可行性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