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短文三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466625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77.27KB
高中语文 短文三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短文三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短文三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短文三篇指导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短文三篇指导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内容感知
《热爱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随笔。
它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
它告诉读者,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人们如果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就不会留意死亡的降临。
针对现在中学生中浪费生命、漠视生命、戕害生命的现象,学习这篇《热爱生命》,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只是几个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这几个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义深刻而丰富。
它告诉人们,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为能思想,人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能囊括吞没人的宇宙。
道德的原则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认识到,要维护人的尊严,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看似浅显或绝对,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记并实践了在幼儿园就学过的那些信条。
这篇课文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地去实践。
希望在同学们身上,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度(dù)日厚赐(cì)躁(zào)动惋(wǎn)惜
畜(chù)生清晰(xī)一摊(tān)子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赋予:
交给(重大的任务、使命等)。
风和日丽:
微风温和,阳光明丽。
赏玩:
欣赏玩味。
垂暮之年:
老年。
囊括:
包括所有的内容。
推衍:
推移发展。
2.近义词
赋予·给予
赋予: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如: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
”给予:
〈书〉给。
如:
“给予同情和帮助。
”
囊括·包括
囊括:
把全部包罗在内。
如:
“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包括:
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如: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
”
尤其·特别
尤其:
副词,表示更进一步。
如: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特别:
①与众不同;②格外;③特地;④同“尤其”。
如:
“他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郊游。
”
3.相关成语
稍纵即逝:
稍微放纵一下就会消失。
四、文学常识
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著有《随笔集》。
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著有《思想录》。
五、名篇名句
1.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2.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3.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剖析:
“度”加了引号,赋予了“打发、消磨”等特殊意义。
注意,作者这里说的是“坏日子”,说“坏日子,要飞快地‘度’”,是为了突出“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表达作者享受生活,享受快乐的主张。
作者认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要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暂,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会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掉,仿佛这是一件苦事、贱事似的。
2.“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剖析:
作者在这里批驳了虚无主义的生命观、人生观。
虚无主义的“哲人”们的观念是:
“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们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在他们看来,“生之本质在于死”,既然最后都是死,那么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是“无视它的存在”,人生“仿佛”“一件苦事、一件贱事”。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用“度日”“消磨时光”来概括人生的全部内容。
对于这样的观念,“我”是不以为然的。
3.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剖析:
思想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是生存环境以及人生经验的反映。
而肉体是本能,二者之间谁主导谁,统一了,平衡了,人的行为就出现了。
高尚的思想主宰了肉体本能,就形成了人的伟大。
反之,则形成了人的渺小乃至卑鄙。
奥卡儿《方法论》第一部:
“理性或良知……是唯一使我们成为人,并且使我们有别于禽兽的东西。
”那省略号的内含很丰富,感情、理智、认识等等都在其中。
所以,这句话里的“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而是符合理智或良知的思想。
4.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剖析: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但没有一根苇草是相同的;人都具有思想,但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作为单个的人,也许只能是根苇草,甚至是根羸弱的苇草,但作为人类这个整体而言,却是苇草的海洋。
当然也是思想的海洋。
正是人类一代一代思想的潮水不断前仆后继地洗刷自己,认识自己,认识周围,从而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思想,扩展着自己生存的空间,尽管始终处在一个中项的地位,但人类总是在这个位置上让自己的思想不停顿地向无穷大和无穷小的两端延伸,只要人类还在宇宙中存在,这种延伸就不会停顿下来。
这就是“努力好好思想”的意义。
5.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
剖析: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指的是上文引用的作者在幼儿园里学过的“信条”:
与人分享一切;做事公平;不打人;物归原处;做事整洁;不拿别人的东西;弄伤别人,赔礼道歉;饭前洗手;便后冲洗等等。
作者这样说,意在强调两层意思:
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学习,但却是人生的崇高的生活准则;这都是生活至理,如果我们都能够实践于生活,那么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然而这些简单易学的信条做起来并不容易。
二、重点语段
1.“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至“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热爱生命》)
剖析:
虚无主义认为生的本质在于死,所以不必好好地“生”。
作者也同意“生的本质在于死”,但是理解不同,所以对生活的态度也不同。
因为有“死的苦恼”,所以才要“乐于生”,以好好的生来对待死。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好好地活一回。
虚无主义者活着是为了等死,而作者却以为死只是活的一个终点。
有生就有死,既然生了就要享受生活,好好地生活。
只是为了死而等死,就浪费了自然缔造的生命,抛弃了生活的机会,丧失了人生的意义。
——那么怎样不浪费人生呢?
“我”觉得“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并不在于生的“时光”有多少,“有效”地享受生活,就能使时光延长,而“消磨”“打发”生活,光阴会“匆匆流逝”。
作者最后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既批评了上面所说的“消磨时光”的人生态度,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前后呼应。
2.“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信条》)
剖析:
美国作家富尔格姆在这里描绘了他的“理想世界”——这样的世界多么有秩序,多么和谐,多么美满祥和。
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是要表达这样一个观点:
美满祥和的世界建立在每个人恪守从幼儿园里学来的简单信条的基础上。
这段文字的难点在两个“它们”,明显,这两个“它们”指的是“所有的政府”,他要求所有的政府“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意思是:
要建立和谐社会,当然必须人人恪守信条,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交还它们从人民那儿取得的东西,并且恪尽职守——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
结构图解
《热爱生命》结构图如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结构图如下:
《信条》结构图如下:
主旨探讨
有关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热爱生命》一文从对“度日”一词的独特理解入手阐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认识。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阐述了思想对于人的重要,表达了作者“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观点。
3.《信条》一文,作者以自己的信条为例,阐述了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的哲理。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蒙田的美学生命与孔子的“曾点气象”
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
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其实,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会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掉,仿佛这是一件苦事、贱事似的。
而我却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如果我们觉得生命不堪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只能怪我们自己。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恼。
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才能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我想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暂,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其实,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孔子一生辗转于各诸侯国之间,理想不得实现,曾经因为长得像阳货而被围困于陈蔡,断粮七日。
但当他与几名弟子共坐,听他们述说各自的志向时,并没有赞同想为官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
唯有曾点说道: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叹道:
“吾与点也!
”(我赞同曾点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学说中,博施济众的社会关怀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这一著名的带有审美境界的对话中,孔子却给予注重个人精神生活的曾点以很高的评价。
可见,在孔子整个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适意、畅达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
因此,咏而归的想象,成了人的内在气象和胸襟气度的表现。
这种审美意义上的“曾点气象”,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社会关怀、文化忧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达到了胸次悠然,而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进入一种极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这种具有自己独立心性见解和自由人生态度的生存方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称为“高人境界”。
问题探究
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思想家、文学家的名篇名言所激励。
这些名言给我们精神的指引,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提供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现实,许多中学生并没有掌握多少名言名篇,或者他们所认为的名言只是优美的语句,并不承载思想内涵。
请就此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导思:
这是一个调查研究性质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了解中学生在读书和生活中对名言的了解情况。
了解名言的多少,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书读的多少。
对包含思想性的名言警句的掌握情况,从某个侧面能反映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
探究:
(1)设计调查问卷。
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比如:
你最喜欢的名言是什么?
哪句名言警句曾激励鞭策过你?
请写出中外名言10条等。
(2)实施问卷调查。
选取适当的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回收清点试卷。
(3)统计答卷情况。
要对答案卷的各题目回答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并作认真分析。
从分析中发现共性的问题,再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做必要的探究。
(4)写出调查报告。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人教版第五册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揣摩文中寓言的寓意,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弄懂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其次要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把握两篇文章的主旨,并通过查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刻领会其寓意和内容;再次,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能从语言层面上更进一个层次,提高到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品味、欣赏文章的巧妙设喻、寓意深刻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而试着写4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本课是《孟子》单元的最后一篇,学习过程中还要能把本课所选两篇短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地把握孟子的思想体系和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培养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是文章寓意的理解,课前教师可指导学习阅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并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把握先秦散文中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学生课前应在疏通课文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查阅,写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书面材料,以备课上交流,并能在归纳总结寓言特点的基础上,写出本文的鉴赏提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课前印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的原文,指导学生把握、归纳寓言的特点。
学生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准备,准备好白话、文言两种台词,以备课上朗读,并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讽刺、幽默的艺术特色,领略孟子散文的另一种艺术风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板书“知识教学点”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导人课文
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
《齐王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庄暴见孟子》的精辟的对比,《孟子见梁襄王》精妙的比喻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孟子散文的风采。
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善于讲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是孟子散文的又一道风景。
2.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有必要对孟子作一总结,以便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系统化。
)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
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
然后是故事的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
接着晕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食”的真相。
最后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弈秋》在《孟子》原文里是说“王不智”的问题,但学习下棋是否专心效果不大一样这个例子,强调做事要专心致志,却具有普遍意义。
从原文中“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看,当是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为自己辩解。
孟子用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一暴十寒,自然达不到培养的目的。
自己接触王的机会少,而王身边却不断有人给他泼冷水,自己又能怎么样呢?
只好以下棋为喻,即使是让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这和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没有专心致志的缘故。
(三)重难点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黑字词,并翻译下列句子(投影,学生口答)
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②良人未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③又顾而之他
④惟弈秋之为听
⑤思援弓缴而射之
⑥为是其智弗若与?
2.学生精读课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内形成答案,班级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1)《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点拨]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
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
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
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
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2)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稀矣!
”从作者的说理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们。
《弈秋》则讽刺了那些在修学和做事上没有恒心、不够专一的人们。
(3)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有两重对比。
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的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
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
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
《弈秋》的对比集中体现在弈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上,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试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谈谈本文所体现出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点拨]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言显豁的艺术效果。
《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
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
作者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
(四)总结扩展
[总结]
这两篇短文都是孟子在论辩时穿插进来的寓言故事,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紧凑集中。
情节勾连而下,颇富戏剧性。
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好像一幕精彩的讽刺喜剧,引人人胜。
不论叙事还是对话,都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如“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必”字,显示了齐人可耻行径的经常性。
“尽富贵也”的“尽”字,表现了齐人吹嘘、夸耀的丑态。
《弈秋》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是如此,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生动突出。
学习这两篇短文,要充分把握以上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揣摩孟子当时的语态、语调,从而深入领会文章的寓意,领略文章的妙趣。
[扩展]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
孟子曰:
“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
“宜若无罪焉。
”曰:
“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
‘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
’曰:
‘吾生矣!
’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伊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
‘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
(选自《孟子·离娄下》)
1.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愈:
超过
B.恶得无罪恶:
怎么
C.薄乎云尔,恶得无罪薄:
淡薄
D.其取友必端矣端:
指品行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译文:
②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译文:
3.当子濯孺子听说追赶他的人是庾公之斯时,他立刻下了结论:
“吾生矣!
”他的依据是什么?
答:
4.孟子为什么认为羿有罪?
他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一观点。
答:
[参考答案]
1.C2.①那个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啊!
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是品行端正的啊!
②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家(国君)的大事情啊,我不敢贸然废弃。
3.庾公之斯的老师是自己的学生尹公之他,而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品德端正的人,学生不会射杀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射杀老师的老师。
4.因为羿本身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收的学生品德也低下。
用了对比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语文读本》P322《攘鸡),并改编为白话文。
2.阅读《语文读本》P325《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卒()然浡()然一日暴()之鸿鹄()弓徼()弈()秋嗜()杀人者沛()然忖度()觳觫()胡龁()彼恶()知之盖()亦反其本齐桓()公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独乐()乐赡()养衣帛()疾首蹙()頞()矫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孰能与之B、天下恶乎定?
C、天下之人牧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3、指出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A、卒然问曰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无或乎王之不智也D、为是其智弗若与?
4、词语解释
其如是,孰能御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卒然问曰/求富贵利达者/田猎/施从良人之所之/必餍酒肉而后反/疾首蹙頞/无或王之不智
5、指出通假字
无或王之不智/一暴十寒/为是其智不若与/可得闻与///施从良人之所之
6、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A、桓公田于泽,管仲御()B、振长策而御()宇内
C、其如是,孰能御()之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7、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乐】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独乐乐,与人乐乐
C、臣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短文三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短文 指导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