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docx
- 文档编号:4662020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21KB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docx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
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
[内容摘要]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从发现中收获快乐,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 自主探索 发现尝试实践收获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快乐的学习。
在从事三年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新知识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设计与旧知既有联系的、新奇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想去进行思考与探究,但又感觉到已有知识的局限,使其处于一种“新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加足思想的马力。
例如:
在教“找规律”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15个编号码的彩旗并按蓝、红、黄顺序排列。
“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大家告诉我几号球,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每说出几号球,老师马上就能说出是什么颜色)。
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开始时,教师还可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才能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
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要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刺激引起的。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
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让我们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中。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宝宝”,让这十个“宝宝”一一在电脑屏幕上呈现。
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强化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
“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
”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
“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
”还有的学生说:
“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
”……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彩色的风车发给孩子,问它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做成的?
(自然有学生答出是由正方形做成的),可老师不相信,你们想办法得证明给老师看。
下面的小朋友一听到这,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马上动手拆起风车来,教师很轻松地引出了课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让探索更有效。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
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与小组同学探讨“15—9=”的口算方法。
我注重启发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讲道理,说理由。
学生很快想出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10减4等于6.
我对于以上不同的想法,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问:
这么多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有体验到在众多方法中选最优化的那种。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又如:
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
都有两根针。
(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
学生2:
都有12个数。
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
顺着时针转的。
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开放教学过程,提供探究空间
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如:
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
“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生1:
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在一起。
生2:
摆放整齐。
生3:
把好玩的摆放在一起,好看的摆放在一起,好吃的摆放在一起。
生4:
把同样的东西摆放在一起。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探求新知。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
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
我们组整理玩具有:
汽车、火车、手枪……生2:
我们组整理图片有:
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
我们组整理水果有:
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
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
我们把汽车摆放一起,把火车摆放一起……生2:
我们把奥特曼摆放一起,把机器人摆放一起……生3:
我们把梨子摆放一起,把苹果摆放一起……师:
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生1:
我们把玩具可以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
生2:
我们把图片可以按画面来分。
生3:
我们把水果可以按颜色、味道来分。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摆一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五、练习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让学生多“质疑问难”。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显然,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更要“学会问”。
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
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留有余地,给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
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
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
6个、8个、9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
而在计算连减时,有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
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精辟的点拨与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精当的帮助与促进可以深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把知识的建构变成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有效的探究活动,还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真正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单位代码:
X04
学科代码:
0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
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
单位: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十里铺小学
姓名:
苏春丽
时间:
2011年4月26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学 如何 激活 学生 自主 探索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