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docx
- 文档编号:465999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44KB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教授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
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
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
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板书: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
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
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
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指名回答。
(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
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
指出:
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板书:
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
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尺、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2.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
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
周长)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书签的图片。
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
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3.教材第39页“试一试”。
出示树叶。
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
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
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测量的?
要注意什么?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与练习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
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3.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4.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本节课利用学生们喜爱的书签和熟悉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最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例3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
篮球场是什么形状?
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4)提问:
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
(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
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
又干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
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
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课堂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
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
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练习六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3页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所有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4×4=16(厘米) (6+4)×2=20(厘米) (5+6)×2=22(厘米)
2.40+30+50=120(cm) 25×4=100(cm) (20+15)×2=70(m)
4.(6+9)×2=30(米)
5.9×4=36(厘米)
教学反思:
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
第1题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练习,用来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2、第3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第4、第5题考察的是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练习六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页练习六6-11题。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5-36=3×15=12×6=5×13=
13×4=4×21=18×2=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正方形呢?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
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
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
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
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
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拼成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如何拼成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3、课后作业。
课本45页“动手做”。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6.(10+6)×2=32(厘米)
画正方形略,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厘米)。
8.39 45 72 65 52 84 36 30
9.6×3=18(厘米) (18+6)×2=48(厘米)
10.(8+5)×2=26(米) 5+8+5=18(米)
11.
(1)(6+3)×2=18(厘米)
(2)4×4=16(厘米) (8+2)×2=20(厘米)
教学反思: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关注原来图形的周长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推理能力。
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形与正方形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单元 长方形 正方形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