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65769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72KB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课标卷含答题卡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
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
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②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③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④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
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
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
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
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
“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
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
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
1、.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2.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
“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式曰:
“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
”使者曰:
“苟,子何欲?
”式曰: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
“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
“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
“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欲为官乎 为()
(2)布衣草履而牧羊布衣()
(3)岁余,会浑邪等降 会()
(4)上过其羊所,善之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以勇气闻于诸侯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2)吾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用斜线(/)给下面加线的文言文断句。
(3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
妻子生日。
8、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5分)
9、“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写了哪些意象?
运用这些意象对表达感情有怎样的作用?
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一)
(1),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2)别有幽愁暗恨生,。
《琵琶行》
(3)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5)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念奴娇》
(一)
(1)师者,。
《师说》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 ,谁怕?
。
(苏轼《定风波》)
(4)顾吾念之,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
(7)凭谁问,廉颇老矣,?
《永遇乐》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共19分)
暖冬
周海亮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
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②照例是午后。
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
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
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
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
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
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③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
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
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④他被母亲大骂一通。
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
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
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
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
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
母亲说你敢?
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
你敢?
⑤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
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
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
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⑥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
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⑦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
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呆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⑧夜里他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⑨早晨他被母亲推醒。
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
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
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
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
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⑩那天他突然长大了。
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
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
那年冬天特别冷。
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
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1.简要分析“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一句中,“烙”这个词的妙处。
(4分)
12.简要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3、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
(4分)
14.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请默写这首诗,并结合这首诗谈谈你读本文的感受。
(5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鸡豚(tún)逡巡(qūn)商贾(gǔ)溘(kè)然长逝
B晕(yūn)车冠(guàn)冕推衍(yǎn)相(xiāng)形见绌
C饿殍(piǎo)鞭笞(chī)忖(cǔn)度一夫作难(nàn)
D拙(zhuó)劣晌(xiǎng)午管弦(xuán)咄咄(chuò)逼人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先锋超薄等离子显示器设在室内、挂在商场或放在大堂,一定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B.这个东西已是不名一钱,他却把它当作稀世珍宝。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迄今为止,剑桥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仅一个卡文迪什实验室就有20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其他任何大学都不能望其项背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提高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1)发思古之幽情
(2)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3)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4)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5)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6)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19.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世界博览会”下定义。
(3分)
①世界博览会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
②世界博览会作为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③世界博览会展现了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世界博览会是大型展示会。
20、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6分)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
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也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大江东去的雄浑,没有春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的经验证明,在激发潜能、获得成功之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三间屋子里,而不自知。
第一间屋子姓找,名字叫作“找借口”。
……我们应走出“找借口”的屋子。
第二间屋子姓赖,名字叫作“赖别人”。
……我们应走出“赖别人”的屋子。
第三间屋子姓怪,名字叫作“怪自己”。
……我们应走出“怪自己”的屋子。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首先要走出这三间屋子,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要求:
可选择一个角度,也可综合考虑,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一语文考试答题卡
1
2
3
5
6
15
16
17
题号
分数
选项
4.(4分)
(1)为()
(2)布衣()
(3)会() (4)善()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2)
7、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8、(5分)
9、(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一)
(1),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2)别有幽愁暗恨生,。
《琵琶行》
(3)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5)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念奴娇》
(一)
(1)师者,。
《师说》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 ,谁怕?
。
(苏轼《定风波》)
(4)顾吾念之,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
(7)凭谁问,廉颇老矣,?
《永遇乐》
11.(4分)
12.(6分)
13、(4分)
14.(5分)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19.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世界博览会”下定义。
(3分)
20、(6分)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是一道风景。
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也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大江东去的雄浑,没有春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900
900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
找出原文语句,然后比对,看其说法是否合理。
如原文“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而备选项“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
原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因祸得福”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也有好的方面,不完全是不良影响。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
A项原文“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项原文“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备选项偷换概念。
D项原文“注意周围的变化、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而不是“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欲为官乎 为(做)
(2)布衣草履而牧羊布衣(穿布衣)
(3)岁余,会浑邪等降 会(恰逢)
(4)上过其羊所,善之善(认为……好)
5、C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2)吾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
以耕种畜牧为业。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
皇帝派人问卜式:
“想当官吗?
”卜式说:
“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
”使者说:
“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考试题 新课 标卷含 答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