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 文档编号:465457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42.60KB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知识导引
(一)表解知识点
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
隋唐的政治与经济
政治
隋朝
隋朝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南北统一
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再次统一。
改革措施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唐朝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
改革措施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注意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武则天
继续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重用人才,提倡节俭,史称“开元盛世”。
科举制
创立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完善
唐太宗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将诗赋作为考试的内容。
影响
1. 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经济
隋朝大运河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期
隋炀帝时(605-610年)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
影响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发展较快,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农业
兴修水利
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生产工具
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栽培技术
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农作物
水稻产量大大增加,蔬菜出现许多新品种。
手工业
丝织业
丝织技术高超,花色品种多。
陶瓷业
陶瓷业有重要发展,青瓷、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
2.合同为一家(民族关系)
唐朝的民族关系
吐蕃
民族
藏族人的祖先。
与唐朝关系
与唐朝关系友好。
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金成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回纥
民族
维吾尔族的祖先。
与唐朝关系
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
靺鞨
民族
满族的祖先。
与唐朝关系
生活于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一带。
7世纪末,粟末靺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民族
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与唐朝关系
分布于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3.对外友好往来(外交关系)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
从贞观年间开始,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日本文字、建筑、钱币、诗歌、饮茶都受唐朝影响。
鉴真东渡
时间
唐玄宗时期。
经过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
影响
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来唐朝留学生最多,出口物产到唐朝最多。
学习中国的文化,仿效唐朝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与天竺的关系
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辉煌的隋唐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
科技
建筑
隋朝
河北赵州桥,由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
长安城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发明,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诗
特点
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人才辈出。
代表人物
“诗仙”李白
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圣”
杜甫
代表作:
“三吏”“三别”等。
特点: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
代表作:
《秦中吟》《新乐府》等。
特点: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艺术
书法
颜真卿
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创立了雄浑敦厚的“颜体”。
“颜筋柳骨”。
柳公权
创造了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的“柳体”。
绘画
阎立本
擅长人物故事画,笔力刚健,神形兼备。
吴道子
开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部分洞窟在隋唐时期开凿,有精美的壁画、生动的彩塑和珍贵的佛经、文书。
音乐舞蹈
兼收并蓄,气势恢弘,风格多样。
(二)剖析重难点
1.隋朝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重节俭;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发展科举。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加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在经济繁荣方面。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唐朝开元年间,农业方面,共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农耕技术有了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新品种传入中国,茶叶在江南广泛种植。
改进农具,制成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等。
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长安城宏伟富丽,热闹非凡,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皇朝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长期以来被不少读书人视为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出路。
隋朝开皇七年(578年),隋文帝下令废除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开始设科取士。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并把这种考试办法定为制度,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
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投考明经、进士两科的人数较多。
明经着重考对儒家的经典能不能记诵,比较死板;进士科着重考诗赋。
因为重要官员中大多是通过进士科发迹的,一旦考中进士就荣耀非凡,被看做是“登龙门”。
进士科着重以诗赋取士,这也是唐代大诗人辈出,唐诗在诗歌领域内登峰造极的重要原因。
制举是由皇帝视需要定下名目下令进行的考选。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还开创了由皇帝亲自殿试之风,并增设了选拔武将的武举一科。
科举制沿袭到明清,显得更加完备。
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于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
5.唐朝时期与边疆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原因
原因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使唐朝能够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
如唐朝与吐蕃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唐朝政府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信任和尊敬,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尊奉为“天可汗”,各少数民族与唐朝“合同为一家”。
6.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是多方面的:
唐朝时期对外交通便利,这是对外交往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长安居住。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对亚非欧各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7.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日本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等。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8.唐朝时期文化繁盛的原因
唐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吐蕃、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的科技文化,如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等;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交往频繁,这些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学法指导
1.利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它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
识读历史地图时要对地图进行细致的观察,运用地理方位来建立历史空间感,读出历史信息,得出相关结论。
如识读大运河示意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页),要注意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即:
涿郡、余杭、洛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抓住了重要信息,就能顺利地识读历史地图,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历史。
2.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比较历史事件往往从事件的六要素: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来比较;比较历史人物则往往从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事迹、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来比较。
当然比较的栏目及内容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确定。
比较的方法,可以用表格法,也可以用叙述法。
例:
设计表格,比较唐太宗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搜集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搜集史料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通过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能很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历史问题,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
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查找史书中的记载,可以上网查阅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可以探寻古人的遗址和遗物等。
如搜集有关唐代衣食住行方面的资料,探究唐代的繁荣与开放;搜集唐代民族关系的资料,明确唐朝的民族政策等。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讲解
重点:
契丹的兴起: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能统一谁,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女真建立金:
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他就是金太祖。
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
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
后来,金军又大局进攻南宋。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习等人班师,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难点:
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
2.对岳飞抗金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评价标准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三、学法指导
1.理清线索、把握重点。
本课头绪较多,要掌握好重点问题,抓住中心问题:
“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兴起及和战。
”以契丹兴起、金的建立以及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为重点,认识先战后和的实质,以及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其次,要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
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列表法。
把相同、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列表复习,通过表格对照比较,掌握异同点,同时利于对基础知识的归纳综合。
本课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对重要的史实,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掌握。
民族政权
建国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与宋的重大事件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金
12世纪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宋金议和
3.分析法。
通过搜集、分析有关契丹兴亡的历史资料,了解契丹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认识辽代政治、经济、文化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作为本课的标题的原因。
分析北宋与辽和战,认识到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能统一谁,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分析宋辽、宋夏议和的影响,认识到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评价法。
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
对宋辽、宋夏、宋金议和,我们可以从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进行评价,都有积极的一面:
结束了双方的战争,使双方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对岳飞我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分析他得行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
利益和愿望来进行评价。
5.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可以结合地图从空间上制作简易图示来掌握本课的政权对立及其之间的关系。
图示如下:
6.图片示意法。
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7.讲故事。
有关岳飞的故事很多,同学们熟悉的也非常多,如抗金的故事,个人品格方面的故事等,请选取每人有兴趣的故事,分头准备,然后在班级小组里交流。
从加深对岳飞的认识,为正确评价岳飞丰富了素材。
8.收集对联。
有关岳飞的对联也很多,请同学们下去在各个地方去寻找、收集。
然后,讲出每个对联里包含的故事或道理,从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和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中考命题分析
在中考中涉及到的本课考点主要有:
辽、宋、夏、金政权的建立、对立;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
命题常以图片、材料、时政作为切入点,考察与之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
重点知识点是辽、宋、夏、金政权的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位置;重点图片是辽、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宋、金并立形势图;岳飞人物图和与之有关的资料图、纪念遗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意义注意从两方面来把握,以应对启示类问题的考查。
五、典型例题分析
1.(2008年湖北宜昌市)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解析:
本题考查了辽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分析题干,给出的利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南宋、女真族。
据此链接课本,跟南宋通过议和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
答案:
C。
2.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解析:
此题以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转而提出与之有关的问题。
有的同学可能看到题目后,由于不了解杨家将的故事,而觉得无从下手。
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即可解决。
因此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题干,提取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
根据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前的两政权之间的战争,据此链接课本即可知识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
答案:
A。
3.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
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 )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解析:
本题通过对联来考查与之有关的历史知识。
形式活泼新颖性,同时体现了事事处处是历史。
通过本题的解决,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岳飞墓这一关键词,联系我们学习的有关岳飞的历史知识——岳飞抗金,后来遭到秦桧的谋害。
故本题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岳飞和秦桧。
答案:
D。
4.
仔细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你填出图一、二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2)图一、二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
请你评价一下这一途径。
(3)仔细观察图片,请你谈谈元朝统一过程中灭掉了哪些政权?
(4)图片四反映了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
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
(5)上书图片反映了宋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解析:
此题考查了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
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注意图文结合的学习,即可实现与课本的正确链接时比较容易的。
图一是辽、北宋、西夏并立示意图,图二是南宋与金并立图,政权的并立都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
对这种实现和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从对宋和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图三是元朝完成统一过程中灭掉的政权,细观察图片即可找到的政权。
图四元朝的疆域图,呈现的内容是行省制度所划分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联系元政府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和对照今天我国的行政区划示意图,回答对今天的影响即可。
四幅图片反映了政权由并立到元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说明了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答案:
(1)图一辽(契丹)、西夏(党项)、北宋(汉族);图二金(女真)、南宋(汉族)。
(2)图一通过辽、宋议和宋、夏议和,图二通过宋金议和。
评价:
对两宋来说,议和都送给对方“岁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两宋与辽、西夏、金的连年战争,使此后的双方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并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西辽、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
(4)行省制度。
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
现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是始于元朝。
(5)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并且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
②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兴盛,以广州和泉州为重要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广,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货币制度的变化。
纸币的出现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经济因素。
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第三,政治因素。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学法指导
(1)列表法:
本课知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情况进行了描述,所以我们在学习这课内容时,首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将要记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我们对历史知识体系有一个条理清晰的把握: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类别
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繁荣 开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