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docx
- 文档编号:465307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23.76KB
面塑.docx
《面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塑
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起源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
“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
”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到了明代,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出现在繁华闹市,以此为生计,进一步促进了艺术水平的提高。
近代,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其艺术魅力同样为许多王公贵族所动。
他们不惜重金订购,或作贺礼馈赠亲朋,或作陈设摆放自家案头。
面塑由街头转向登堂入室,从此身价百倍,整体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日臻成熟完善。
现代面塑艺术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时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不断进取的热情和才思,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它在民间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民间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完整的形象俏立于民间艺术之林。
其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
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特点
武汉民间艺术——面塑四大天王·风调雨顺
面塑艺术的特点:
1、颜色丰富、造型优美;
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德志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或经过加工配置的复合软陶质材料。
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彩塑作品是成形后再着色,面塑是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巧妙地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细腻的手法。
一件完整的作品历经构思设计、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在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
由于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
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
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1、民俗价值:
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
面塑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家乡长期的民俗行为和精神的熏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总容易被地方特征明显的艺术形式唤起心中的乡土情感。
2、审美价值: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
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
3、教育价值:
面塑绝不仅是个玩赏品,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面塑的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形象给孩子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启迪孩子的智慧。
同时,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民间艺术总会带来莫大的惊喜。
4、经济价值:
面塑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其价值有独特的地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这种“小玩意儿”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
面塑的传承与很多中国其他汉族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而没有专门的学校机构去传播。
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
因此,面塑艺术品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风俗
节日食品
清明与寒食合二为一是唐代的事了,那时作为远古岁时标志的风俗节日已加进了敬神、祭祖、崇念圣贤的复合性内容,因此;扫墓之风尤盛。
要说祭神是春节习俗之特征的话,那么清明则主要是祭祖祭人。
孔之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因此极讲究“事死如事生”。
宗庙,祖坟便是种性之魂,家族之根。
山西晋南晋北、祭扫时都要用面做贡,晋南叫蛇盘盘,有的分单头蛇与双头蛇,祭祖前绕坟一周,晚辈吃掉蛇头,表示灭毒头、免灾祸。
这种蛇盘盘造型简洁、极少雕饰,似有汉唐凝练明快浑沉之遗风。
山西寒食节之本质内容已由古代原始的禁火俗转化变异为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
民间广泛制作的昭示春天来临的百样寒燕面食,也被易名为“子推燕”。
事实上按山西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春燕凌空正是万物新生的季节,于是乡村巧妇感自然之变而为之,借柔软的面团、籍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鲜灵活物,一片片盎然生机,展示出一个美妙神奇的民间艺术世界。
特别是山西代县一带所作的寒燕天飞地走,土豪生土长、目中所见、心中所想自然万物无一不在塑造之列。
这些面塑精巧别致,方不盈寸。
所塑动物如虎、狮、马、牛、猫、龙、猴、羊等,着重夸大头部比例,增强尾部动感,刻画四肢的灵活,使人感到神似而形美。
飞禽类如鸡、鸭、孔雀、凤凰、喜鹊及各种小鸟,则夸张表现其尾羽的动感,夸大其嘴部、眼部,使其具有拟人的效果,与观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所塑人物造型都大于动植物,有各种戏剧人物,爬娃、抱鸡娃、莲花娃娃等,造型独雅而生动有神。
植物类有各种瓜果、蔬菜、花卉以及吉祥图案纹样。
蒸出后用品色点染开脸,设色浓艳、对比鲜明,极合理地适用了对比色的比值关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清明时节互相馈赠,做成花架系插,悬挂于室内墙壁,顿觉春风拂面,生机盎然。
究其根源,可能是这些花色食品是为寒食节禁火时准备的干粮,后禁火俗废,面塑食品作为一种艺术随风俗保留了下来。
清明节尽管因为寒食习俗的复合揉进了一些深沉神秘的气氛,但还是一个希望之节,是一种对春的回归的祝福和万物兴旺的祈望。
面塑艺术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祝福的主要手段和心灵表现天地。
面塑使习俗成为一种充实的文化,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成为一种文化整体。
送面羊
每个民俗节日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这含义又都有它的文化指向与表达方式。
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坟祭祖,馈赠亲友,是山西民情风俗的一大特点。
从传统风俗讲,七月十五称为“鬼节”,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
佛祖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之母生前不做善事,死后灵魂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既化为烈火,其苦难忍,目连求于佛,佛祖告他于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置五味百果,靠众佛僧之善德以超度亡魂,拯救其母。
此说又与我国道教中“地官赦罪”之说相融合,深深地影响到民众生活,于是形成了每年七月十五百姓都蒸做面羊贡祭祖上坟的风俗。
其实七月十五祭祖本意正象《东京梦华录》所说是“……乃告祖秋成之意”,是一种祈望丰收的愿望。
富有宗教意味的鬼节,发展到后来已全无鬼的踪影,已是一种人与人的祝福和情感交融的节日。
节日前几天,乡村的巧妇们三个五个聚在一起,发好精细白面,家长理短谈言笑语中,搓的捻的,剪的压的,一扎一挑,盘枣点豆,一个个活物生生从手下蹦出:
急蹦的兔、憨威威的虎、绵善善的羊、活溜溜的鱼、狮子,小猪、小鸡、小狗,每个物象身上施之于智慧,注之于情爱。
待饧好上锅急火蒸出,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娇态可掏,然后点施丹青,打扮齐整,便成为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
晋北风俗送男孩为羊,羊为祥瑞之阳物。
送女孩为鱼,鱼属阴,是为顺乎阴阳秩序之作法。
晋北的面羊造型浑厚饱满,内蕴力极强,又加之身上点线的对比,使之极富汉魏风格,这与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有关。
晋南的走兽花馍造型琳珑精巧,神态狞厉,设色浓烈。
所谓面羊实质是代称,飞禽走兽其实什么都有,还有组合的十二生肖,二子戏桃,五子争腚等。
定襄的“面羊”更以其饱满挺秀,浑厚博大的造型力度而享誉中外。
形制大至三、五斤白面一个,小至三五寸之间,视馈赠对象而定。
在造型风格上准确地把握住了随意性这一特色。
在简括整体的形体上以梳子、锥子等器物压出点、线或以面做成精巧的纹饰,形成一种力度上的强对比,极象汉霍去病石雕上刻线的运用。
制作技巧上把握了良好的分寸感,做成形但不做足,留给面的自然饧发和蒸气来完成作品,以充分发挥面的特性,体现面的质感,自然天成、朴实浑厚、令人爱不释手。
特别是一种叫“辩不清”的造型,几个小胖娃娃缠身交臂盘在一起戏耍,使你辨不清是谁的胳膊谁的腿,只看到一组优美的造型,精绝的构思,让人惊叹不已。
习俗与面塑
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人生各个展现生命意义的仪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
满月,是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其时面塑也颇为讲究。
霍县一带,外婆要做一个直经尺余的叫“囫囵”的食品,上有精细的十二属相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
“囫囵”中间放置精美的龙、凤或虎头叫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
送与孩子,分给来探望庆贺的亲友吃,取免灾之意。
桃在古俗中本为驱邪之物,谐言“逃”,意为消灾。
面塑
婚礼迎娶之俗历来是极为隆重的人生大典。
俗语道“结婚胜如小登科”,晋北风俗,迎聚之日早上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
实则兔之本意为虎,是民间镇宅驱邪的护佑之神。
婚礼面塑必提及忻州、定襄、原平、代县一带的“寒食”,一般要三、五斤白面做一对,大部分造型是玉兔扶仙桃,金鱼背石榴,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细加点缀,造型生动,情趣悦人,五彩缤纷,鲜丽明快,线与面、点与块、塑与画、拙与巧的结合与对比,形成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丰富了民间婚俗的内容,更为民间艺术增添了俏丽的一幕。
老人们年至花甲,晚辈们惯常要为之祝寿庆贺,祝贺者蒸做漂亮的大寿桃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表达对老人们的孝敬之心。
宗教的教义告诉人们,当每个人匆匆走完自己可以感知的人生之路以后,人的灵魂将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永生和升华。
因此,人们将葬礼的种种程序铺排得格外的隆重和复杂。
这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赞颂和肯定。
这项活动中的主要面食供品,视亲近程度而区别不同形式,有“大供”,“小供”之分,直系的儿孙之辈所做的大供又叫馒头,圆形上面饰以明快简洁的花瓣,插上枣花,源于古时三牲祭奠之遗俗,其他亲朋则敬奉类似蛇盘盘的小供。
定襄宏道一带则要塑出几响—个甚至上百个的面塑人物系列,戏剧人物、天神、地官等等,再以彩纸作装点打扮。
所不同的是在五官描绘上用色甚怪,画眼不点睛。
在分寸上明显与人间享用品有着美学结构上的区别,让人在浓艳中感受到一种阴冷的悲凉。
面塑在人生仪礼中一般是以食的面目出现的,只是把它赋予了一种文化和宗教的意味,使其具有一种复合的价值,从而成为研究民间文化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资料。
面塑常见问题
1、首先,面团过干,这会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间不易粘接。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时水加得过少或面粉加得过多。
在多次的摸索中终于有效的解决了面粉,汤圆粉和水的有效比例,并且制作了自己需要的各种面团,软的,硬的,软硬适中的,并且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进行创作。
2、其次,面团太软,就是说面团失去了骨力。
主要是因和面时水或糯米粉加得过多所致。
其解决的办法是:
将面团置于阴凉通风处,吹至面团不粘时即可。
面团弹力过大,这可能造成无法刻画面塑的细微部分。
如用塑刀刚压好的眼窝,马上又会弹起恢复原状等。
其解决的办法是:
将面团重新入笼再蒸一次或者多醒几天面。
3、如何解决面塑作品存放时干裂或长虫
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时出现干裂或生虫长毛。
加入精盐和香油或甘油后,有增加面团筋力、使面团不开裂绽口的作用。
因此,只要和面时将上述两种原料放够了,让它使面塑作品慢慢的收缩。
并与其它原料充分揉匀,即可防止作品干裂。
致于作品生虫长毛,则是防腐剂用量不足所致。
在制作过程中我一般用可以食用的防腐剂。
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在进行面塑创作。
面塑和捏面人虽然同出一源,但其根本不同,捏面人属一种手艺,由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徒弟认真背下来每一个操作细节,照葫芦画瓢,学成之后自立门户,走街串巷养家糊口。
面塑不同的地方就在一个“塑”字,“塑”不等于简单的“捏”。
所谓“塑”就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从动脑到动手,作品起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创作之冲动引发构思腹稿,经几番孕育胸有成竹,制作过程中瞬间将作者的情绪完全宣泄于面团中,完成后作者获得一种莫名之快感,才是最大的回报。
所以说捏面人易,做面塑难。
我初学面塑时常患无和面配方,而解决问题后才觉得面塑作品之关键并非只有配方而已。
作者首先要具备有美术知识,有扑捉生活中美好情节的能力,基本的绘画功底,还有色彩的运用技能等等。
然后学习传统面人技法,结合现代美学知识,提高个人美学修养,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方能完成好的作品。
面塑艺术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更是一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
她那独特的表演魅力就在于经过面塑艺人灵巧的手使平淡无奇的面团,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就是面塑这门民间绝活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出手快,一气呵成。
也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泥塑所无法比拟的。
面塑作品用料考究、做工精美,既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又带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使面塑作品就具有了可把玩、可馈赠、可收藏的艺术特性。
对于面塑本是自己闲暇之余的一个爱好,但面塑作为我国的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真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为面塑,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面塑和面方法步骤:
1、材料,滑石粉1份;年米面1份,为防止霉变再加防腐剂半份。
2、揉面,把以上材料用清水搅拌均匀,像和面一样和好,和的面要不干不软,要做到三光,既面光、盆光、手光。
3、蒸面,为达到面蒸的均匀,把面拍的大约一指厚,再均匀放在蒸屉上蒸,大约30分钟左右。
4、和面,把蒸好的面趁热揉,再把三份的滑石粉揉进去,直至柔软,装袋。
5、掺色,用揉好的白面分块,在每一块面上包上不同的颜色揉匀,装袋备用。
常用的颜色有:
大红、玫红、黄、蓝、绿、黑、白色。
面塑的基本手法
捏制风格:
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实际上是在“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
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
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
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
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
面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插棍式.吊线式.浮雕式雕式微雕式仿效式等
面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揉.捏.揪.挑.压.搓.滚.碾.剁.拨.接.切.填补.延展等
面塑常用到的颜色有;红白黄蓝黑肉色等
制法:
1将所有原料防入不锈钢盆里搅拌均匀后,加入开水和匀,然后按成大片[厚约二三厘米]],放在托盘里上笼蒸约20分钟。
2取出托盘,用和面机打匀面片或放在不锈钢的案板上揉匀,并且分成小块面团。
3将每块面团加入所需的颜色料揉搓均匀光滑,放在塑料盒里备用即可。
面团色彩的调和:
将J这些带颜色的面团相互揉搓即可起到调色的作用例如:
肉色=白色+红色+黄色+本色
橙色=红色+黄色
紫色=红色+蓝色
棕色=红色+黑色
绿色=黄色+蓝色
灰色=白色+黑色
此外,面团分量及配比不同面团颜色的深浅程度也就会不一样,只有正确熟练的掌握面团颜色的调配,才能不断使其色彩变幻多端,使面塑作品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
面塑用到的工具如:
拨子:
又称为塑刀,是面塑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可根据制作者的使用习惯分为大小两种规格,一般大的13厘米长,小的10厘米长。
拨子下宽上尖,两边的斜面可作刀刃,用来切割面片或条状的面团,也可用来压人物的衣纹和胡须的线条;尖端可用来压挑之用。
大拨子可用于制作大型面塑作品,小拨子可用与制作小型和微型面塑作品。
滚子:
是一跟圆棒,一端尖细,一端略微收细一些,但端头不是尖的,是圆滑光润的。
其主要用途是在面塑时压出眼窝,袖口,山石,以及人物,动物的肌肉等。
压纹尺刀:
形似尺子,一侧呈刀刃状,主要用来压面塑人物的衣服,衣带或者切割,压纹是用。
竹签:
是制止面人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为各种面塑人物都是先将面团插在竹签上塑造完成的。
使用前可事先在竹签上插一些油,以便与完成后取出。
但油不要太多,否则面团挂不住,不便与操作,竹签的尖部要细滑。
有机玻璃棒:
主要用于制作大型面塑人物的衣服。
可取直径约为2厘米的空心或实心的有机玻璃棒,截成30厘米长的段即成。
半圆塑刀:
食品雕刻刀里有这种刀,主要用于刻人物的铠甲以及鱼鳞,龙鳞等。
剪刀:
用于制作面塑人物时剪出手指,脚趾等。
梳子:
用于制作面塑人物佩带的项链或编织物的花纹等,小的可用来制作项链,大的可用来制作佛珠,铠甲等。
毛笔:
最好选用毛比较硬的,用于面团与面团之间刷水粘接。
如连接袖子,腿,脚等。
小毛笔还可以用于在面塑作品上绘画,写字等。
小水瓶:
可利用胶卷盒替代,用于毛笔沾水。
镊子:
应选用头较尖的镊子,用与人物胡子,铠甲的制作。
小刀:
可取一段8厘米长的钢锯条,将顶端部分磨制成刀刃,并将手握部位用布条等缠绕包裹起来。
这种到很锋利,可劈竹签用
锥子:
文具店有售。
主要用于往底座上打孔,然后将带有面团的竹签粘上乳胶,插入底座上;待乳胶风干后,塑好的作品就直接插放在底座上了。
乳胶:
五金店建材商店均有售。
用于粘接面塑与底座。
檫手油:
将蜡与色拉油混合即可,蜡于油的比例1:
4。
制作面塑前,可抹些此油在手上和竹签上以防止粘黏之用。
钳子:
五金商店有售,用于整齐的钳断竹签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