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465088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61.46KB
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3月25日茂名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定位
(三)具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打造“三个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加快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步伐,建设宜居滨海城市
(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消费投资协调拉动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培育博贺湾经济区增长极
(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九)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十一)强化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工作,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十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的衔接和引导作用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三)加强规划监督考评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五)做好土地储备与经营
(六)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七)加强财政引导和金融服务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茂名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宏伟目标极其重要的五年,必须承前启后抢抓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汪洋同志视察茂名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争当东西两翼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严峻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92.09亿元,经济总量在五年内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2%。
人均生产总值23961元,年均增长10.7%。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大关,达51.95亿元,年均增长1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明显,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2.6∶35.2∶42.2调整到2010年的18.4∶39.6∶42,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1.6%,工业化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63%,年均下降3.8%,超额完成“十一五”下降15%的目标。
打造“三大基地”进展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有新发展,科技创新有新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广湛高速茂名段全线贯通,洛湛铁路茂名段建成通车,茂湛铁路茂名段开工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以市区为枢纽,通达省会、周边地市的高速或一级公路网,实现了市到县(市、区)100%通一级公路。
水利投入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水利项目近200个,共完成投资37.7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
茂名港建设步伐加快,博贺新港区启动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茂名大道一期改建工程完成,环水东湾新城区起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三旧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全市农村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农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系统初具规模,农村民居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先后获得全国首个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五年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9.2%和8.2%。
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示范性高中建设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成为全国典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跻身全省前列。
全市实现了改善民生的“五个1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00%全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获得最低生活保障100%应保尽保、镇通行政村公路100%路面硬底化。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基本完成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步伐加快。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工作,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顺利完成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清理行政事业收费。
加强执法监督,完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集体林地发放使用权证工作有序推进。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被纳入省的试点。
深化财政改革,全市95个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和公务卡改革,国库制度改革在市、县(市、区)两级实现全覆盖。
深化土地和矿权市场改革,有效促进了规范管理,增强了地方财力。
专栏1:
茂名市“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指 标
2005年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4.1
12
14.1
12.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0
11
13.0
10.7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2.2
42
42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
1.332
-3.2
1.097
-3.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6
103.0
103.0
2.1
城镇化率(%)
39.3
-
37.5
-
常住人口(万人)
584.04
-
625.28
1.4
人口自然增长率(‰)
6.86
6.5
6.47
-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
3.5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5.86
31
34.54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9.20
23
34.30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23.1
85
99.1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50.56
85
84.8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1.9
6
9.1
9.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5.0
4
17.6
8.2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
0.74
1.2
1.37
-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22.73
26.73
24.7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40
60
62.7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万吨)
4.5
5.0
4.3
-4.44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万吨)
4.9
4.63
4.6
-6.12
森林覆盖率(%)
55.6
58
56.6
-
注:
森林覆盖率指标口径已调整,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口径调整前的数据。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迈入人均生产总值3000-6000美元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深刻转型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1、发展机遇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国际经济格局加速变革,国际产业特别是重化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向沿海地区转移。
由于亚太地区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化学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发达国家加快了市场渗透和生产能力的转移,为我市石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全面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加紧推进,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加快建设,也有利于我市在大区域合作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从省内环境来看,省正在制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市列为重点发展区,为我市新一轮发展带来新的良机。
省“双转移”工作的稳步推进为我市有选择地引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省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调控力度,粤西两会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粤西定位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明确了我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并在财政、教育、土地、基础设施、海洋渔业、现代农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将对我市加快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广东省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之一,我市被列入省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六大产业集群区,为我市加快发展石化、港口、滨海旅游等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茂名自身发展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市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市委、市政府总结“十一五”期间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立足当前发展新环境、新基础,结合“十二五”时期发展新定位、新前景,加强领导,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积极部署下一轮发展大局,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潮。
2、面临挑战
——外部压力依旧突出。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深度调整,外部压力依然存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区域规划已获国家批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城乡发展滞后、城市化进展缓慢。
城市功能仍不完善,集聚效应差,带动各县(市)发展能力弱,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功能品位等距离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现代化海滨城市的要求尚存差距;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
——投资规模小、经济发展滞后。
投资规模较省内其他地市相比仍然偏低;投资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后列;经济对外依存度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过小。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强而不大、服务业不大又不强”,产业层次总体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
农产品加工大多仍停留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之上。
石化产业精细化率很低,中下游产业链短。
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主体功能区规划滞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节能减排面临压力加大。
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形势比较严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社会发展滞后。
由于地方财力较弱,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没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压力较大,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难度较大。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科学发展之路。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重点,站在全新高度,以战略性思维,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谋求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加快发展的强大支撑;以打造“三大基地”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升级,构建茂名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实施“滨海发展战略”为重点,着力加快城市转型,构建现代产业和城市发展新格局;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集聚发展要素,构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建设幸福茂名,构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突出做到“六个必须”:
一是必须加快发展不动摇。
要立足我市仍属于全省沿海经济板块中的追赶型地区的实际,紧紧抓住当前有利形势,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增效,加快追赶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二是必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推动需求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全方位调整。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投资带动战略,争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项目投资、投产。
大力促进城乡消费,增强投资、消费内生动力。
以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为突破口,以市、县两级园区为载体,强力推进以石化产业链、食品深加工及矿产品精加工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打造以能源、农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鲜明茂名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三年再造一个石化茂名、五年再造一个工业茂名”的目标。
三是必须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引进技术研发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营造尊重知识的氛围。
四是必须加快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为民、富民、惠民上,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必须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要继续实施绿色茂名战略,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城市污染和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保护海洋环境,全面构建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六是必须加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创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着力解决茂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发展定位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未来五年,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滨海新区两大突破口,大力推进“滨海发展战略”,以“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为总目标,努力实现六大定位目标:
——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建成30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100万吨芳烃生产能力,建设5-7个较为完善的石化下游产业链,把石化上游与中下游产业的比例提升到1∶2以上,同时规划建设1500万吨炼油装置,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滨海新区初具规模。
大力推进实施“滨海发展战略”,以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中心城区向东向南靠海发展,争取建设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我市由工矿配套城市向宜居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变。
力争到2015年,环水东湾新城初步建成,博贺湾新城有序推进,现有旧城区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努力把我市建设成港城一体化、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功能健全的现代化的宜居宜业海滨城市。
——构建全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框架。
构建以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管道为纽带,临港工业园为中心,面向广东、辐射北部湾、联接大西南的现代物流平台,建设与世界级石化基地相匹配的华南油气产品交易、储备、运输中心,及华南地区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初步建成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
——初步形成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业,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及农产品交易中心,把茂名打造成为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
——将博贺湾经济区培育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博贺深水大港初步建成,博贺湾工业区基本形成以芳烃、聚氨酯、氯碱等产业链为主导,能源、船舶、装备、物流为协同的特色鲜明的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将博贺湾经济区培育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民生优先、环境友好、公平正义”为重点的幸福茂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把促进教育公平、卫生公平、社会保障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入手,推动茂名绿色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环境。
保障公共安全,合力打造平安茂名,保证公平正义。
(三)具体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8.5%以上,到2015年达到36000元。
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5∶43.5∶43。
——区域发展差距缩小。
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区域合作水平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合理布局,运能充分,功能完善,便捷畅通,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能源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电网布局日趋合理。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到2015年,等级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000公里,茂名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00万千瓦。
——城乡发展显著加快。
主体功能区开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趋优化,城镇化率提高到45%以上。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
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水平,宜居城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区域更趋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7%,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4.67万公顷。
创造条件进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绿色发展试点城市行列,信宜市、高州市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
——民生水平日益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力争成为全省教育强市;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累计30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5万人;实现人人享有与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卫生保障服务。
专栏2:
茂名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 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
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492.09
2400
10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0
8.5
8.5
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0
-
4
预期性
经济结构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2
43以上
-
预期性
城镇化率(%)
37.5
45以上
-
预期性
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0.54
0.6
-
预期性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0.32
1
-
预期性
社会发展
常住人口(万人)
625.28
665
-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6.47
6.00
-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12
4以内
-
预期性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万人)
6.66
[30]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4.89
90
-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5.2
95
-
预期性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4.54
40
-
约束性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
34.30
40
-
约束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99.1
99.5
-
预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975
[33906]
-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360
21100
8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802
10228
8.5
预期性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24.7
24.67
-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按省下达指标
执行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
按省下达指标
执行
约束性
二氧化硫
-
氨氮
-
氮氧化物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65
-
预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75
-
预期性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56.6
57
-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0.25
0.29
3.2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9.5
13
-
预期性
注:
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内为五年累计数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打造“三个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三个基地”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1、以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
进一步把石化龙头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推进石化产业向大型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值超2280亿元的石化产业集群,在规模和竞争力方面达到世界水平,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基地。
大炼油、大乙烯是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最主要标志,是我市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龙头项目,是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重点加快建设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工程,到2012年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形成2550万吨/年炼油能力,通过填平补齐扩大炼油规模,争取到2015年形成3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同时,启动增建一套100万吨/年乙烯、规划配套建设1500万吨/年炼油和新建100万吨/年芳烃的工作。
到2015年,力争建成3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和10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
石化中下游产业链发展方面。
大力发展烯烃、芳烃、环氧乙烷、碳四、碳五、碳九以及塑料加工、橡胶加工等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一大批石化后加工及配套企业,提高精细化率和附加值,形成原材料互供、副产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集群。
力争到2015年,把石化上游与中下游产业的比例提升到1∶2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茂名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