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docx
- 文档编号:464288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69KB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docx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一、引言
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事物的矛盾运动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
这应当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一个基本判断。
关于矛盾及其转化问题的阐述,毛泽东的《矛盾论》一文堪称典范,他认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他具体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特殊性与相对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从而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矛盾论》这篇着作的科学性所产生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使人们对主要矛盾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
这就是讲抓住主要矛盾的意思。
由此就在我们日常的行为和思维中,形成了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就是凡事要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事物的复杂性也包含着矛盾运动和转化的复杂性,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本身一样,它不会孤立地存在着,而总是与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相关联。
矛盾的转化体现了辩证法。
由于矛盾无处不在,因此辩证法也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我们无处不讲辩证法,无时不关注矛盾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规律。
没有次要矛盾,就无所谓主要矛盾;没有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就无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
当我们关注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不仅同时存在着,而且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会起着并不是次要的作用。
研究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色彩浓厚的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实践课题。
二、次要矛盾的特点
要分析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就要分析清楚次要矛盾有何特点。
我们说,次要矛盾是与主要矛盾相对照的,而且与主要矛盾相比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其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鲜明,否则,就不是次要矛盾而是主要矛盾了。
西汉着名的政论家贾谊说: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这里的“已然”,除了有“已经出现的事物”的意思外,还包括着事物的主要矛盾;“将然”除了有“未出现的事物”的意思外,也包括着事物的次要矛盾。
人的智慧能否“见将然”,当然可以讨论。
要说一定不能见,似乎语气有点武断;要说一定能见,似乎证据有点不确凿。
其实,能见或不能见,全凭“人之智”的深浅,而不在于次要矛盾因其次要就不去想办法“见”。
当人们认识了次要矛盾的基本特点和转化规律,也就能够“见”了。
概括地说,次要矛盾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是在主体方面表现为从属性。
这是次要矛盾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表达了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次要矛盾是存在着的、是有地位的;二是它在此时此刻不占主导地位;三是它与主要矛盾共同发挥作用。
二是在体现方面表现为隐蔽性。
从上述的从属性可以看出,次要矛盾发挥作用时离不开主要矛盾,但这种作用往往被主要矛盾所掩盖,因此,即使它起了作用,人们并不容易觉察到这种作用的结果。
正是由于次要矛盾的隐蔽性,它往往被轻视,甚至是忽视。
三是在发展方面表现为延迟性。
次要矛盾发挥作用的表现方式,不像主要矛盾那样立竿见影,而是有某种程度的延迟,这个特点实际上是次要矛盾从属性与隐蔽性的反映。
有时它的作用与主要矛盾是同时发生的,但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造成了它的延迟性。
四是在转化方面表现为渐近性。
这个特点是延迟性的表现形式,它一般不会发生突变,常常是渐变的,而且这种渐变性常常因为其从属性和隐蔽性而不被人们所察觉。
五是在作用方面表现为偏转性。
如果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发挥一样的作用,同时推动事物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那就无所谓次要和主要了。
次要矛盾之所以重要,往往体现在它能够使事物发展的方向发生偏转,这也是我们需要对它进行研究的根本原因。
三、人们难以认识次要矛盾的局限性
次要矛盾的上述特点,假如我们能够将其置于放大镜之下,当然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但是,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所说,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既不能用显微镜,又不能用化学试剂。
人们之所以常常忽视或轻视次要矛盾,主要源于人的思维与行为的局限性。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局限性,那么对于认识事物的次要矛盾,相当于握有显微镜或放大镜,也就能够见微知着。
概括地说,这些局限性包括:
一是好高骛远。
《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中说:
“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意思是说,病态的学者讨厌近处的事物,而一味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那当然是学无所成了。
眼光放远本来是好事,它可以使人有明确的前进目标,但如果不注意脚下的障碍,难免会摔跤。
二是好大喜功。
这个词原指封建帝王喜欢炫耀武功,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在《郑公艺圃折衷》中说: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欲无夷狄,是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过”。
现在多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或者用以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
试想,有了好大喜功的心态,难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容易,当然就不可能看到事物的次要矛盾了。
三是充耳不闻。
所谓“充耳”,就是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用玉、石、贝等制成,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
其意在随时提醒那些贵族,应该择明言而听之,对于那些小人之言,要“充耳不闻”。
试想,有意识地塞住自己的耳朵,岂能听到不同的意见?
当然也就不能认识事物的全部特征,尤其是次要矛盾了。
四是熟视无睹。
晋朝的刘伶在《酒德颂》中说: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事物的次要矛盾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看惯了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
泰山那样大的事物横亘在眼前,就当没有看到,何况是事物的次要矛盾。
五是人云亦云。
苏东坡有诗云,“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
”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什么主见也没有,只会随声附和,没有从独立的视角观察一个同样的事物,当然就不能有新的发现,或者说无法认识事物的次要矛盾了。
四、正确认识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
我国伟大文化遗产《易经》,通过八卦的相互交错,表明世间事物是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互相联系的。
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哲学思想就是对事物间这种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规律的精辟概括。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说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有时候我们有幸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梳理出一些脉络,仔细辨识它们也许能够看清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换句话说,一个事物的内禀特征,一定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这是“质”的规定性。
比如,鸡蛋里面存在着的遗传基因决定着它具有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孵化出小鸡的内禀特征,而一块石头则不具备这样的内禀特征。
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恰恰是次要矛盾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鸡蛋虽然具备变为小鸡的内禀特征,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温度等客观条件,它是不能自然而然地变为小鸡的。
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与鸡蛋这个“质”的规定性相比,其它外在的条件就是次要矛盾,而能否孵出小鸡,也就是鸡蛋这个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方向,往往是由次要矛盾决定的。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蝴蝶效应”,就是典型的次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例子。
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蝴蝶在热带轻轻煽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
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之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次要矛盾虽然能够决定或者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但在次要矛盾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没有具备之前,它绝不会产生作用;主要矛盾的解决过程中,绝不能掩盖次要矛盾即将发挥作用的趋势。
次要矛盾躲在暗处,用它那狡黠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一旦我们丧失了警惕性,它就会跳出来给予我们致命的一口,轻则受伤,重则毙命。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是以更大的错误或代价来纠正或解决一个小小的错误或代价,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或解决好次要矛盾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内禀特征,次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上,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则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
既然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共存的,那就存在一个如何处理这两类矛盾的地位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什么时候应该抓主要矛盾,什么时候应该抓次要矛盾,本来是没有什么明确的判断标准的,但是,通过观察和总结实际生活的许多现象,我们可以提炼出三条基本认识:
一是打开工作局面时要抓主要矛盾。
如果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就是牵不住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的“牛鼻子”,工作局面就无法打开。
也就是说,如果抓不住事物的“质”的规定性,那么就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事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由此得出结论,为了打开工作局面,必须抓住主要矛盾。
二是提高工作质量时要抓次要矛盾。
一旦打开工作局面,各项工作基本走上轨道后,就要抓次要矛盾了,因为次要矛盾往往规定或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有一种说法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细节”就是指事物的次要矛盾,抓住了细节,就找到了提高工作质量的“钥匙”。
因此,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必须抓住次要矛盾。
三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偶然性决定着通向必然性的方向。
通过思考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觉得过去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理解有片面性,历史实际上是由诸多的偶然性构成的,只不过事后看起来发展轨迹,像是有一个必然性。
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就是必然性是由偶然性决定的。
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现在往前观察,似乎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这个所谓的“必然性”出现的各个环节中,总是由一些次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它的发展脉络。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引用伊壁鸠鲁的话说:
“应该承认偶然,而不是像众人所认为的那样承认神。
”“在必然中生活,是不幸的事,但是在必然中生活,并不是一种必然性。
通向自由的道路到处都敞开着,这种道路很多,它们是便捷易行的。
因此,我们感谢上帝,因为在生活中谁也不会被束缚住。
控制住必然性本身倒是许可的。
”看似必然性的东西,它的背后隐藏着偶然性,也即次要矛盾的作用显现出来了。
单个的偶然性,所起的作用仍然是偶然的;众多偶然性的叠加,就会成为一种必然性。
当然,正如事物的主要矛盾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一样,既然“必然性”的体现有其必然性,那么它就会对偶然性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这种相互间的影响性,因此,偶然性与必然性在某种条件下也会发生转化。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所谓的“规律”即必然性就不起作用了。
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奇点”,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由次要矛盾决定的偶然性起了主导作用。
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必然的“必然性”,而是众多的偶然性的表现形式体现为一种必然性即规律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次要 矛盾 事物 发展 变化 中的 地位 作用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