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463616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0.91KB
完整升级版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升级版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升级版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升级版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
后附:
免费资料下载及精品推荐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为了保证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根据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相关规范及标准特编制此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依据如下:
1、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图;
2、本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SCS22:
2005)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国家及XX省现行其它施工规范及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XX项目位于XX市XX西路关西路32号,为一座集住宅、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高层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24047.70m2。
包括地下两层车库,地上7栋31~32层高层住宅楼,提供住宅总户数为656套,总建筑面积为15.17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9万m2,地下建筑面积为3.61万m2。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为-9m,底板厚度为700mm(局部900mm),垫层厚100m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2~9.9m,基坑周长约567.21m。
根据建设综合勘察设计深圳研究院施工图纸,基坑采用灌注桩+锚索(或内撑)支护,水泥搅拌桩和双管旋喷桩做止水帷幕。
二、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南侧占用南下新市场4.5m道路,西侧邻近麻洲街,该段无施工工作面。
东侧邻近XX西路,整个现场安排1个基坑土方出口,安排在西北角邻近迎阳大街。
基坑北侧、东侧地面硬化后作为周转材料堆放场地,堆放一定的施工周转材料(在设计规定的荷载范围内)。
西侧有部分场地可作为钢筋加工车间,其它各侧坑顶地面无施工空间,不能用作施工堆场使用。
东侧原有围墙拟增开2个分别为12m和14m的工地大门,用于周转钢筋半成品和浇筑东侧、南侧各施工区段混凝土。
三、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业主下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现从上而下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l)
(1)杂填土
平均厚度为1.83米,平均标高为3.24米。
褐黄色、灰黄色,由粘粒夹中粗砂组成,土质较均一,欠压实,干燥,松散~稍密,底部见少量耕表土,顶部见薄层混凝土层。
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
场地内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根据岩土特征可分为:
淤泥、中砂、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粗砂五个亚层。
(1)淤泥
平均厚度为2.89米,平均标高为1.36米。
呈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状,饱和,含有机质,具腥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含中粗砂多。
(2)中砂
平均厚度为4.97米,平均标高为-1.13米。
呈灰白色,局部灰褐色,砂粒成份为石英,级配较好,以松散状为主,局部稍密状,饱和,底部含较多粗砂及粘性土。
(3)粉质粘土
平均厚度为3.85米,平均标高为-3.98米。
呈灰白色、土黄色,可塑状,很湿,土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粗砾砂,呈粉土或粘土出现,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4)淤泥质土
平均厚度为3.25米,平均标高为-7.22米。
呈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状,饱和,含有机质,具腥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
(5)粗砂
平均厚度为5.42米,平均标高为-9.26米。
呈紫红色,灰白色,灰褐色,砂粒成份为石英,级配较好,以稍密~中密状,局部密实状,饱和,底部含较多砾砂及粘性土。
3、第四系残积层(Qel)
(1)砂质粘性土
平均厚度为6.03米,平均标高为-4.90米。
呈紫红色、肉红色,局部灰黄色,由粘粒及砂粒组成,土质较均一,中上部可塑状为主,中下部硬塑状为主,很湿~饱和。
为中粒花岗岩原地风化而成,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风化不均,局部含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碎岩。
4、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γ52)
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岩性为中粒花岗岩。
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四个亚层。
各层间层面起伏较大,大致岩面呈西北角向西南、东南侧倾斜。
(1)全风化花岗岩
平均厚度为3.43米,平均标高为-11.37米。
呈紫红色、灰黄色、褐红色等,稍湿,坚硬土状。
矿物风化呈土状,可见残余结构,手捻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风化不均,局部含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合金钻具易钻进。
(2)强风化花岗岩
平均厚度为2.55米,平均标高为-14.82米。
呈褐红色,顶部紫红色,稍湿,长石多风化成土状及粉末状,部分碎屑状,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碎石夹土状,风化不均,含少量中风化花岗岩碎块。
为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3)中风化花岗岩
平均厚度为6.55米,平均标高为-17.57米。
呈肉红色,夹青灰色网斑,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
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芯呈柱状为主,局部块状、短柱状,节长5~68cm不等,RQD=5~65%不等,岩石锤击声清脆。
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4)微风化花岗岩
平均厚度为3.26米,平均标高为-24.98米。
呈肉红色夹褐黄色网斑,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
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芯呈条状为主,局部柱状,节长45~140cm不等,RQD=70~85%不等,岩石锤击声清脆,为较硬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四、水文地质条件
基坑开挖范围的地下水以上部潜水及砂层中的承压水为主。
从地层的含水性分析,开挖深度内砂层为强透水层,地下水丰富。
基坑开挖范围及其附近的主要含水层为:
杂填土,中等富水,透水;淤泥,中等富水,弱透水;中砂及粗砂,强富水,强透水。
其余含水层对基坑开挖影响不大。
场地杂填土层与淤泥层接触带为场地地下水主要走水通道,水量受地表水补给。
中砂及粗砂层含大量承压水,为场地基坑地下水主要补给源。
五、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D600水泥搅拌桩实桩
m
15911.45
2
D600水泥搅拌桩空桩
m
22851.74
3
D1000钻孔灌注桩实桩
m3
5810.37
4
D1000钻孔灌注桩空桩
m3
472.78
5
D1000钻孔灌注桩素桩段
m3
722.41
6
D800素砼桩实桩
m3
1855.12
7
D800素砼桩空桩
m3
147.90
8
D600旋喷桩实桩
m
2278.42
9
D600旋喷桩空桩
m
855.38
10
锚索(4束7∅5)D=150
m
1521.53
11
锚索跟管钻进
m
1996.22
12
挂∅6.5@300×300钢筋网
喷射C20细石砼,厚50
m2
806.16
13
挂∅6.5@200×200钢筋网
喷射C20细石砼,厚100
m2
1518.82
14
钢筋土钉
m
1377.28
15
冠梁1000X600
m3
243.85
16
冠梁1000X800
m3
130.46
17
锚索腰梁
m
163.07
18
支撑腰梁800×1000
m
270.94
19
换撑腰梁
m
351.90
20
支撑梁600x800
m3
669.18
21
连系梁400x400
m3
111.68
22
换撑梁400x400
m3
84.46
23
400厚撑板
m3
128.33
24
D48δ3.25钢管
m
2065.92
25
降水井
m
91.00
26
坡顶坡底排水沟
m
1250.00
27
钢筋混凝土导墙
m3
166.60
28
护栏
m
623.93
29
三级沉淀池
座
8.00
30
集水井
个
12.00
第三章工程特点、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工程特点
1、从工程规模来说,本工程的特点是基坑占地面积大(2.4万余平方米)、基坑支护项目多、工程量大,需较长施工工期;
2、由于受总工期限制,本工程主体工程桩需要与支护桩和止水桩同时施工,支护结构、工程桩、土方挖运相互之间工种和工序施工时相互交叉,相互干扰较多,时间比较紧张,对施工组织管理的要求很高;
3、从地质条件来说,本场地含有较厚的砂层,开孔后易产生涌水涌砂现象,预应力锚索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钻机进行施工;
4、从场地条件来说:
(1)基坑西邻麻洲街,南邻南下市场,东邻XX西路,邻近环境的约束较多,施工场地狭小,基坑顶以上没有什么施工空地可以利用,施工平面布置的制约较大;
(2)基坑邻近道路、老旧居民房等的保护要求比较突出,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支护效果、止水效果有较高要求;
5、从工期要求上看,根据基坑支护设计特点,需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支护,各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期也较长,整个基坑从进场施工、支护、开挖占用整个工期的比例较大,给塔楼主体结构施工工期造成很大压力。
二、施工重点
1、从施工进度控制角度说,本工程的重点主要是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协调管理好支护结构、工程桩和土方挖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尽早完成支护桩、止水桩、预应力锚索、内支撑这些工程量较大的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保证施工总进度的顺利推进。
2、从保证安全的角度说,本工程的重点一是确保支护结构特别是止水结构、止水桩的成桩质量和搭接效果,二是确保预应力锚索的成孔质量和注浆效果,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锚固力,三是确保内支撑结构的施工质量;
三、施工难点与解决措施
(一)、支护桩施工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主要难点:
①易塌孔、护壁难度大,按传统工艺施工需要制备大量粘土泥浆;
②在机具、人力和物力的社会供应量方面可能会形成压力;
③大规模施工开始后,钻孔出土量很大;桩钢筋笼垂直度较难保证;
④水下砼灌注不易确保质量;
解决的措施:
主要从施工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有:
1采用大直径长螺旋钻机按干法成孔工艺施工,不仅不产生泥浆,而且可产生十倍于传统钻孔桩工效的效果。
2完善施工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钻孔桩机维修班,及时维护、抢修机具设备;设立专门的采购或后勤部门,能及时采购急需的机具零部件;
③技术措施:
a、施工中经常观常钻头的磨损特征和程度,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特种加工;
b、成孔过程中经常观察、测量成桩垂直度,及时纠正;
c、钢筋笼的制作时要充分注意到吊装过程中可能的变形,附加一定的支撑结构以确保其刚度,吊装时应经过计算确定合适的起吊点,保证起吊时钢筋笼附加变形降至最低。
(二)、水泥搅拌桩施工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主要难点:
①由于填土不均匀,个别桩位可能会遇到建筑垃圾等障碍物,阻碍下搅;
②下部土质较坚硬,搅拌进尺阻力太大;
③工程量很大,工期短,要求投入的机具设备、人力物力可能存在压力。
解决的措施:
①碰到障碍物或土质较硬,阻力太大的情况,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a、供水预搅下沉、采用高压水(不送浆)搅拌下沉;
b、当障碍物埋深不超过3m时,直接用挖掘机挖除换填后再施工搅拌桩;
c、进行设计变更:
缩小钻头直径、修改桩型等。
②采用功率较大的三轴搅拌桩机进行施工。
③做好计划工作。
事先做好多头搅拌桩施工机具计划、材料计划、人员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动态控制、动态调整、及时纠正,始终确保有足够的满足进度要求的相关供应量;
(三)、旋喷桩施工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旋喷桩施工方面重点、难点:
1、固结体强度不均、缩颈
分析原因:
①喷射方法与机具没有根据地质条件进行选择;②喷浆设备出现故障(管路堵塞、串、漏、卡钻)中断施工;③拔管速度、旋转速度及注浆量没能配合适,造成桩身直径大小不均,浆液有多有少;④喷射的浆液与切削的土粒强制拌合不充分、不均匀,直接影响加固效果;⑤穿过较硬的粘性土,产生缩颈
解决的措施:
①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喷浆方法和机具;②喷浆前,先进行压水压浆压气试验。
一切正常后方可配浆,准备喷射,保证连续进行。
配浆时必须用筛过滤;③根据固结体的形状及桩身匀质性,调整喷嘴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喷射压力和喷浆量;④对易出现缩颈部位及底部不易检查处进行定位旋转喷射(不提升)或复喷的扩大桩径办法;⑤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及稠度;⑥严格要求喷嘴的加工精度、位置、形状、直径等,保证喷浆效果。
2、压力上不去
分析原因:
①安全阀和管路接头密封圈不严而有泄漏现象;②泵阀损坏,油管破裂漏油;③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过低,或吸浆管内留有空气;④栓塞油泵调压过低
解决方案:
应停机检查后压力自然上升,并以清水进行调压试验,以达到要求的压力为止
3、压力骤然上升
分析原因:
①喷嘴堵塞;②高压管路清洗不净,浆液沉淀或其它杂物堵塞管路;③泵体或出浆管路堵塞。
解决方案:
①应停机检查,首先卸压,入喷嘴堵塞,将钻杆提升,用铜针疏通;②其它情况堵塞应松开接头进行疏动,待堵塞消失后再进行旋喷。
4、钻孔沉管困难偏斜、冒浆
分析原因:
①遇有地下埋设物,地面不平不实,钻杆倾斜度超过1.5%;②注浆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差较多。
解决方案:
①放桩位点时应钎探,遇有地下埋设物应清除或移桩位点;②喷射注浆前应先平整场地,钻杆应垂直,倾斜度控制在1.5%以内;③利用侧口式喷头,减小出浆口孔径并提高喷射能力,使浆液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当,减少冒浆;④控制水泥浆液配合比(一般为0.6~1.0)。
5、固结体顶部下凹
分析原因:
旋喷桩在水泥浆液与土搅拌混合后,由于浆液的析水特性,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因而造成在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
其深度随土质浆液的析水性、固结体的直径和长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解决方案:
在旋喷桩施工完毕,将固结体顶部凿去部分,在凹穴部位用混凝土填满或直接在旋喷孔中再次注入浆液,或在旋喷注浆完成后,在固结体的顶部0.5~1.0m范围内再钻进0.5~1.0m,在原位提杆再注浆复喷一次加强。
(四)、锚索施工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主要难点:
在砂层中易塌孔。
解决措施:
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施工工艺。
(五)、土方开挖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难点主要是:
①土方开挖及外运方量大;
②由于场地处于繁华地带,土方开挖受施工时间、交通道路的限制;
③施工噪音、交通堵塞等因素影响附近业主生活、工作而被投诉;
④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工程桩的施工同步进行,存在相互干扰,需要加强衔接、协调。
解决措施:
①开挖前制订好切实可行、能保证进度要求的施工计划,保证有足够的挖掘机、运土车数量;
②服从并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政府等做好工程宣传工作,根据有限的时间和道路做出相应的土方开挖及外运计划;
③控制噪音、尘土等环保措施符合“安全文明工地”的要求,协助交管部门疏通因施工土方车辆而引起的交通堵塞;
④联系、准备好贮量足够的弃土场,特别是堆填泥浆的弃土场,防止污染环境;
(六)、施工监测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难点有:
监测项目多、要求高、观测频度大、成果反馈要准确、及时,技术工作量大。
解决措施:
配备足够技术力量的监测队,下分位移沉降观测小组、地下水位观测小组、内业整理小组等,从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解决问题。
(七)、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主要难点是:
工程规模大,交叉作业多、工序多、质量要求高,施工也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施工管理难度大。
解决措施:
①组织措施:
建立强有力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完善施工组织班组设置;
②计划措施:
施工前制订好具体、详尽、切实可行的各种施工计划,动态调整、动态控制,及时纠正;
③技术与质量措施:
坚持以技术为先导的工作原则,建立技术领导小组和质量保证体系;
享,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
(八)、基坑长时间使用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主要难点:
本基坑施工工期长,这就意味着本基坑长期暴露,XX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较长时间的充沛降雨及台风对基坑带来的不利影响极大,竣工后维护风险较大。
解决措施:
①必须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充分掌握气候动态;
②做好充足的抽排雨水和滞留水的思想准备、设备及人员准备,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确保地面截水沟能使整个基坑形成封闭的“环”,保证地表滞留水不流入坑内;
第四章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安排
一、施工总体思路
1、考虑基坑支护结构与工程桩同时施工。
本工程基坑支护占用时间较长,如果工程桩在基坑开挖到底后再施工,整个主体建筑的竣工时间必然滞后,由于本工程竣工时间是不可滞后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工程,应考虑工程桩与基坑支护同时进行。
2、本基坑支护工程主要项目有柱列式支护桩、咬合支护桩、立柱桩、桩间双管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预应力锚索、土钉、喷砼面层、内支撑钢筋砼梁、锚索腰梁、降水井等。
二、施工段总体规划
1、支护桩施工
2、土石方开挖
三、总体施工顺序
按施工工序分,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包括三通一平)→柱列式支护桩(或咬合桩,内力监测设施同步设置)→水泥搅拌桩→桩间双管旋喷→冠梁→坑顶排水沟、三级沉淀池、变形观测点→基坑土方分层开挖、基坑监测、分层施工预应力锚索、腰梁、内支撑梁→基坑底排水沟、集水井、降水井→坑底降排水→坑中坑开挖支护→基坑竣工验收、基坑交付使用→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换撑、拆撑→基坑回填→停止基坑监测→工程收尾。
四、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支护结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
五、资源配置
1、劳动力投入计划
在施工组织上,根据施工项目、工序、工种和施工进度安排相应的队伍和劳动力。
整个工程共分5个主要施工班,每班分若干施工组,分工合作,流水作业,保证旺盛的施工战斗力。
并在实际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展情况进行调整,灵活安排,保证施工进度,劳动力计划见下表。
(略)
2、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本工程需进场的施工机械根据进度要求及本工程相应工作量情况配置,所有设备在按进度计划相应的分项工程作业时间提前1-3天进场,拟进场施工的机具设备详见下表。
(略)
3、主要材料计划
工程施工主要材料一般根据施工作业进度提前若干天进场,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按有关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购买材料前应进一步按图核对实际材料用量,并分批购进,以防造成浪费,施工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详见下表。
(略)
第五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测量放线
一、工程测量概述
拟建基坑工程开挖深度为9.20~9.90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测量难点
1)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
2)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基坑施工阶段基坑的位移及沉降对轴线控制桩的留设影响较大,必须每次复核无误后方可引测。
三、总体思路
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四、测量依据
1)国家地方现有规范。
2)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和实物,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范等。
五、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一)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全站仪
DTM-330
1台
0.5"1mm+1ppm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
经纬仪
J2-JDA
2台
1"1mm+2ppm
轴线测量
水准仪
NS3
3台
0.3mmkm
高程控制测量、沉降观测
钢卷尺
50m
5把
经计量局检验合格
距离测量
(二)人员组织
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表
职务
数量
任务及工作责职
测量工程师
1
方案编制、理论分析、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支护测量作业、技术资料编制、内业计算
测量员
1
配合测量工程师工作及测量细部作业
六、平面控制
通过甲方或总包方提供的轴线控制点的坐标,测放出拟建地下室或基坑的主要边线角点,根据现场和地下室或基坑形状,确定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垂直相交轴线位置,这两条轴线作为主要关系线。
用红油漆作好控制点的标识。
控制桩应定在基坑开挖线以外,比较稳定且便于架设经纬仪的位置。
然后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作出一条或几条垂直于主轴线的控制线,从而成了一个平面控制网,控制网按二级精度控制。
在控制点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中心支撑柱桩位,用极坐标法以二级控制点放出各桩位中心点位置。
在桩中心点处用浅颜色东西做好标记。
以便桩机能准确的找到桩位。
二级控制点布设示意图见本节附图。
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为: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mβ)
测距相对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二等
±2.5″
180000
135000
5)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下图。
(略)
七、高程控制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先采用水准仪对各点进行初步检测,然后选择两点作为基准点,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在施工现场布设三个水准点,作好记录,记下这三点的高程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高控制点要经常检查,避免沉降带来误差。
在引测基准标高时,仪器要精平,视距要相等,尺子要立直,采用双高法及悬吊钢尺法引测。
八、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支护桩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均布设3个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2)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
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3)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下表。
(略)
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MW=±4
mm(L为路线长度)。
九、水平控制网的建立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深,测量放线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能够对整个施工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为了整个施工区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我们将建立起服务于全施工区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将原始基准点层层受控。
首先,用全站仪将原始基准点引测到附近通视条件好,人为因素不易破坏的地方加以良好的保护,用红色油漆加以标注。
其次,将各引测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控制网数据进行内业分析,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
角度误差:
⊿α=360ο-(αⅠ+αⅡ+αⅢ+αⅣ+αⅤ+αⅥ+αo2)
误差分配原理:
将总误差α按比例,根据大角分配大误差的原理分配在各个角上。
误差值为正,误差分配按-⊿α分配;误差值为负,误差按+⊿α分配。
距离误差:
由于角度测量有误差,因此各控制点将相应地会产生距离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升级 商务 综合体 工程 基坑 开挖 支护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