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建筑学居住原理作业.docx
- 文档编号:463402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38KB
广工建筑学居住原理作业.docx
《广工建筑学居住原理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工建筑学居住原理作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工建筑学居住原理作业
1总论
1.1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1.1.1功能类型
居住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各自所适用的居住群体、使用和管理方式,同时略谈了不同类型的居住建筑发展的年代、地域、风格等因素。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简直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
1.1.2发展概况
分时间段讲述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总体表现为住宅建设规范不断完善、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住宅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等。
(1)1950~1952年,兴建大批简易的住宅。
(2)1953~1957年,兴建了一批工矿城镇和职工住宅。
(3)1958~1966年,城镇住宅建设提出了严格掌握建设标准,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方针,重视新住宅类型的探索,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4)1966~1976年,住宅建设标准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79~1990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地关注。
由于历史性的建筑积欠,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6)1991年至今,设这国建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驻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开始由适用安全的基本需求足部走向舒适、健康、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1.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通常可以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地段好、环境好、房型好、交通便捷、服务齐全和价格适宜的基本目标,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可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良好的适居性条件,应该是居住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目标。
1.2.1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目标
居住建筑适居性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前三者对居住者而言是被动的,后三者则是主动的,因而设计者应熟悉居住者的择居需求,掌握其与适居性主要构成要素及相关设计要素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利于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
1.2.2适居性的基本设计原则
为实现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目标,应正确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共生、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1.3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
为适应当今市场经济条件,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设计者应明确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把握社会居住模式与居住行为模式的方向。
1.3.1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轨迹上对国民居住目标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标准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型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21世纪初我国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平米,达到文明型标准。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国际上对住户的定义是广义的,在人口统计中常将住户分为常规住户和准常规住户。
常规住户即指一般“家庭户“,户内群体的社会关系应是家族关系。
“准常规”住户则可包括住校的学生,驻工作机构的单身职工和驻地军人等,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集体户”。
1)家庭人口规模
户均人口数。
我国户均人口数从建国初期的4.5人/户降到1985年3.78人/户,再带2000年降到3.20人/户。
2)户规模比例。
当代我国家庭弧形变化的总趋势是:
传统大家庭接替,家庭小型化家庭总数快速增长。
因此,适用于4口人一下的小户型住宅是今后供应的主体。
3)家庭结构类型
可将家庭人口结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单身家庭。
只是已婚或未婚的孤身同居者。
夫妻家庭。
夫妇俩无子女或子女成婚离家分居者。
核心家庭。
是由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或再加孤身老人构成的3~4人的小家庭。
主干家庭。
是由一对少年夫妻的核心家庭与长辈(父母或岳父母)组成的复合型家庭。
联合家庭。
是指兄弟姐妹各自成婚后两对以上少辈夫妻的核心家庭与长辈双亲或单亲共立一户的大家庭
家庭人口结构影响住宅套型平面与空间的组成和组合形式,也就是户型决定着套型设计。
(3)居住行为模式分类
1)居住行为与功能空间
住户的居住生活行为一般分为四类,并各自对应于一定的功能空间,各功能的空间尺度、形状应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原理。
a.私人生活行为。
主要是指个人就寝,更衣整容、衣物存放、、学习思考等行为,其相应的功能空间的夫妇主卧室,次卧室(单人、双人、客人、儿童和老人使用)及附设的贮藏空间等私密性空间。
b.社会生活行为。
主要指住户各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等人际交往活动。
相应的功能空间组成可有起居室、客厅、餐厅、及工作室等。
c.家务活动行为。
包括炊事活动,清扫洗涤活动和缝纫熨烫等。
相映的功能空间主要是厨房,洗衣室。
d.生理卫生行为。
主要指细雨、便溺、洗漱等个人卫生日那个活动。
其相应功能空间主要是卫生间及附属的储物与过渡空间。
2)居住行为模式与套型设计
仅就供家庭型住户使用的住宅套型设计而言,安家庭的居住行为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典型类型和形影的套型设计模式:
工作学习型、社会交往型、生活休闲型、家庭从业型。
1.3.2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质量的生理要求与标准
人们从生理卫生与健康的角度要求居住空间应具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充足的日照,明亮的天然光线,适宜的温度、温度和那经、私密的休息环境。
a.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措施
a)建筑隔热措施。
建筑隔热以屋顶隔热最为重要,其次是西墙和东墙。
b)空间自然通风组织。
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引风入室,争取穿堂风,影视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主要途径。
c)外力面遮阳措施。
主要用以阻挡折射阳光从窗户进入室内,对冬冷夏热地区宜应采用临时性轻便遮阳设施,对冬暖夏热地区宜采用固定建筑遮阳构件,并与绿化结合处理。
b.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措施。
a)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应涌搞笑保温材料提高外墙热阻,可节约冬季采暖区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对非采暖区应鲜果身为,应另做考虑。
b)加强门窗的密封保温性能。
门窗的热损失占房间总热损失的65%以上,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改进门窗构造与材料,增强保温密封性能尤为重要。
c.室内光环境质量
a)光环境质量要求:
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b)光环境质量的控制标准
(2)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居住空间室内天然采光最低要求,居室和厨房应能获得1%的采光系数。
安我国Ⅲ类光气候去室外临界照度5000勒克斯(lx)计算,采光系数为1%时,房间中央0.9m高水平面的天然光照度应为50lx。
(3)室内声环境质量
直呼室内声环境质量标准和设计措施
居住建筑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制定的原则,一是符合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二是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即是考虑需要和可能的结合兼顾。
。
a)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使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交通设施的强力噪声源。
b)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
c)居住建筑中最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
安静房间的上下层未知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
d)提高建筑物构件的隔声能力,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
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气设备的噪声级。
1.4居住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向
1.4.3国外居住环境和住宅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1)重视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瞒住不同社会及阶层多元化的住房需求
a.探索城市住区规划模式的变革
b.尊重与保护城市文脉,严肃哦新的城市居住模式
c.围护城市生态,寻求住区规划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注重建筑的内在品质,提高居住空间的综合性能
(3)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居住的舒适度,开展健康住宅技术研究
(4)注重建筑体系的创新,大力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
(5)关注多层次相住房供应体系的构建
1.4.4新世纪我国烛照建设的发展趋向
(1)21世纪的未来住宅
建设,更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2)21世纪的未来住宅,更应强调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重大课题。
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求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应实现高质量、高工资、低成本的目标。
(4)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将进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追求产品品质和综合效益的发展新阶段。
2住宅建筑设计
(一)
——套型设计
2.1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
根据房间使用性质的不同,我们将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归纳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2.1.1居住空间
1)起居空间的使用需求
(A)起居室活动方面需求
(B)起居室空间方面需求
2)起居空间的家具及布置
(A)起居空间家具类型及主要家具尺寸
(B)起居空间家具布置
(a)起居室的家具一般沿两条相对的内墙布置,因此内墙面的长度和门洞口开设的位置影响着家具摆放。
(b)为满足起居空间的功能需求,营造起居生活氛围,沙发布置要注意形成便于谈话交流的围合向心性空间。
(c)沙发与电视柜的布置应考虑好的视距和视角。
(d)当起居空间尺度较大时,应考虑分区布置家具。
3)起居室空间的尺寸确定
(A)面积。
在不同平面布局的套型中,起居室面积的变化幅度较大。
其设置方式大致有三种情况:
相对独立的起居室、与餐厅合而为一的起居室以及与餐厅半分离的起居空间。
在一般的两室户,三室户的套型中,其面积指标如下。
(a)起居室相对独立式,起居室的使用面积不宜过小,一般在15㎡以上
(b)当起居室与餐厅合而为一时,将二者的使用面积啊控制在20~25㎡,公共点套内使用面积的25%~30%为宜。
(c)当起居室与餐厅由门厅过道分成两边时,由于空间古道面积的并入使这两个连用空间的使用面积相加变得较大,一般在30~40㎡范围浮动,适合进深较大的三室户以上的大户型。
(B)开间
(a)通常尺寸。
一般来讲,110~150㎡的三室两厅套型设计中,较为常见和普遍使用的器具面宽为3900~4500mm。
(b)经济尺寸。
当用地面款条件或单套总面积受到某些原因限制时,可以适当压缩起居面宽至3600mm。
(c)舒适尺寸在追求舒适的豪华套型中,其面宽可以达到6000mm以上。
(2)餐厅
3)餐厅的尺寸确定
(a)供3~4人就餐的餐厅,其开间的净尺寸不宜限于2700mm,使用面积不要小于10㎡
(b)6~8人使用的餐厅,其开间的净尺寸最好不要小于3000mm,面积取在12㎡左右较为合适。
(3)主卧室
A)床的布置
(b)床的边缘与墙或其他障碍物之间的通行距离不宜小于500mm;考虑到方便两边上下床、整理被褥,开拉门取物等动作,该距离最好不要小于600mm;当照顾到穿衣动作的完成时,如弯腰、伸臂等,棋局里应白纸在900mm以上。
(c)其他使用要求和生活习惯上的要求。
窗不要正对门布置,以免影响私密性
床不宜紧靠窗摆放,以免妨碍开关厂和窗帘的设置
寒冷地区不要将床头正对窗放置,以免夜晚着凉
3)主卧室的尺寸确定
(A)面积
(a)一般情况下,双人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
(b)在一般常见的两~三室户中主卧室使用面积是以控制在15~20㎡
(B)开间
主卧室开间设计为3600~3903mm时较为合适。
当面积紧张需要压缩主卧室面宽时,一般不易小于3400mm
2)书房的家具布置
A)书桌和座椅的布置
在进行书桌布置时,不宜将工作台正对窗布置,设计时要预先照顾到书桌的布置,座椅的活动区深度不宜小于550mm,当座椅活动区后部不需要保留通道时,书桌与其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不宜死安逸750mm,但需要保留通道时,该距离不要小于1000mm
3)书房的尺寸确定
书房的面宽一般不会很大最好在3600mm以上。
进深大多在3~4m右
(4)次卧室
次卧室的尺寸确定
(a)次卧室功能具有多样性,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家具的组合方式和布置形式,一般认为次卧室房间的面宽不要徐奥与2700mm,面积不宜小于10㎡。
(b)当次室用作老年人房间,尤其是两位老年人共同居住时,房间面积适当扩大,面宽不以小于3300mm,面积不宜小于13㎡
(c)当考虑到轮椅的使用情况时,次卧室面宽不宜小于3600mm
2.1.2厨卫空间
(1)厨房
1)经济型厨房面积应在5~6㎡,操作总台不小于2.4m,单列和”L”型净宽不小于1.5m双列设计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m,冰箱可入厨,也可置厨房近旁或餐厅内。
2)小康型厨房面积应在6~8㎡,操作总台不小于2.7m,单列和”L”
型净宽不小于1.8m双列设计时厨房净宽不小于2.1m,冰箱尽量入厨。
3)舒适型厨房面积应在8~12㎡,操作总台不小于3.0m,单列和”L”型净宽不小于2.1m双列设计时厨房净宽不小于2.4m,冰箱入厨,并能放入小餐桌,形成DK式厨房;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加设洗衣间、家务室、仓库、保姆间等,其面积值可进一步扩大
(2)卫生间
A)三件套卫生间平面尺寸:
常用面积在3.5~5㎡左右
B)四件套卫生间平面尺寸:
一般面积在5.5~7㎡左右
2.1.3辅助空间
(1)门厅
墙垛净宽度不宜小于400mm,摆放衣柜时,则不宜小于650mm,门厅的开间不宜小于1500mm,面积不宜小于2㎡。
(2)走道、过厅
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得小于1000mm,通往辅助房间时不应小于900mm。
(3)阳台
1)阳台分类
(A)按使用功能分类。
阳台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与服务阳台。
(B)按平面形式分类。
常见的阳台平面形式分为凸阳台,凹阳台和半凸半凹阳台。
2)阳台设计一般要求
(a)开敞式阳台的地面标高应低于室内标高的30~150mm,并应有1%~2%的排水坡度将积水引向底楼与泻水管
(b)阳台栏杆需要具有抗侧向力的能力,其高度盈满住防止坠落的安全要求,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的要求。
2.2.1套型空间功能分析
(1)合理分室
1)功能分室
功能分室包含了“食寝分离”、“居寝分离”和“学习空间独立”三个方便。
(2)功能分区
常见功能分区原则包括:
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和公私分区。
2.2.2套型空间组合设计
进行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不但要对进深,面宽的综合调整,还要综合考虑内部及结构、取暖、空调、管井布置等技术条件。
(1)套型内各空间的平面组合关系
(A)门厅在住宅平面的位置
(B)厨房在住宅平面中的位置关系
(C)厨房与餐厅的位置关系
(D)厨房门与服务阳台们的位置关系。
(E)餐厅与起居室的位置关系
(F)卫生间在住宅平面中的位置关系
(G)双卫生间的位置关系
(H)主卧卫生间,衣状间的位置关系
2)板式住宅标准位置套型平面组合关系
3)办事住宅特殊位置套型的组合关系
(A)尽端单元户型处理
A)改变套型
(a)扩大面积
(b)套型结合形体设计
B)增加户数
(B)转角单元户型处理。
(a)直角形
(b)退后性
(c)斜角型
4)塔式住宅套型平面组合关系
(2)套型空间立体组合
1)错层的主要形式
(A)起居区或卧室区整体变层高。
(B)主要局势贯通两层
2)复式或跃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
(A)复式套型
(B)跃层式套型
(a)底部跃层式套型
(b)顶部跃层式套型
3)套型空间设计原则
(a)尽量保证各个空间均有对外开窗的机会,充分满足居住的采光和通风要求
(b)入户处应设有门厅,完成由户外进入户内的国度作用
(c)厨房宜靠近门厅布置,方便买菜归来及时储藏,处理或是拎垃圾出户;并应设服务阳台,用于物品储藏或义务清洗,晾晒等。
(d)重视就餐环境,餐厅空间为求临窗采光,并应靠经厨房布置,缩短动线,以方便递送菜肴等
(e)两室以上的套型已设置“一个半卫”(即用一个设置“三件套”的全功能卫生间加上一个仅设置便器和小型洗面器的“半卫”组成)或两个卫生间,且一个靠近卧室区,一个靠近起居区,一保证主客两便。
(f)起居室宜设在南向;此外还应设置生活阳台用于休闲,晾晒衣服等。
(g)主卧室尽量朝南开窗;当主卧室设置阳台时,阳台进深不宜过大,以免影响主卧室的日照质量。
(h)注意在套型的不同位置设计相应的储藏空间,做到集中储藏与分散储藏结合,并要保证一定的储藏面积。
(i)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或使交通空间多功能化,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
2.2.3套型空间尺度控制
(1)面积
确定套型空间面积要以住户的住房需求为根据,并且做到房间的面积和尺度适当,不要单纯扩大房间面积,而要适当增加功能房间的数量,是驻扎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因为南北的地区差异,北方地区的住宅套型面积偏大,按南方地区套型相对紧凑。
(2)进深,面宽
面宽主要指采光面的宽度,进深是指与面宽相垂直的面的宽度。
中南向面宽最为重要,主要房间(如著我起居)都需要占用南朝向。
一般楼梯间都设在北边,即便单元入口设在南侧的,也可做成“南进北梯”型。
(3)套内阁功能房间的面宽常用值。
门厅:
1.2-2.4m起居室:
3.9-4.8m厨房:
1.8-3.0m
餐厅:
2.8-3.6m公共卫生间:
1.8-2.4m主卧:
3.6-4.5m
次卧:
2.8-4.6m书房:
2.8-3.6m储藏:
1.5-3.0m
(4)实际住宅开发建造中常将层高定位2900-3000mm。
2.2.5套型朝向与通风组织的地域性要求
(1)朝向选择
1)套型的朝向选择
南方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以防止室内过热;北方地区则更注重采暖、防寒和保温。
2)房间的朝向选择
(2)通风组织
(a)在一个空间中,尽量将进风口、出风口错开互为对角布置,使得气流在室内经过的路线延长,扩大影响区域。
(b)在复式或跃层的套型中要考虑门窗剖面位置的选择,以便组织竖向的通风。
(c)注意门窗自身相关构造设置,以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向、风速等。
(d)房间内如果需要设置内隔断,可做成上下镂空的形式。
或在隔断上设窗,一调节室内气流,利于房间通风。
(e)房间进深与层高的关系应有好的比例,房间进深不宜过深。
三、住宅建筑设计
(二)
——住栋设计
3.1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
3.1.1住宅楼栋的类型
(1)按住栋的高度(或层数)分类
1)低层住宅
住栋高1~3层为低层住宅
按各户拼接方式不同分为独户式、并联式、联排式和叠拼式等类型。
2)多层住宅
4~6层的住栋为多层住宅。
3)中高层住宅
7~9层住宅为中高层住宅,又称小高层住宅,楼栋垂直交通需设简易型(经济型)电梯。
4)高层及超高层住宅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高度100m以下)为高层住宅。
塔式住宅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设住户客用电梯外,还需设消防电梯。
(2)按进入住宅套型空间的交通组织方式分类
1)接地型住宅
2)准接地型住宅
3)非接地型住宅
梯间式、公共走廊式、跃廊式
(3)按套型拼成住栋的组合方式分类
1)由套型空间直接拼合而成住栋。
2)由套型空间与交通空间系统整体拼合组合成住栋。
3)由套型空间与分组交通空间拼合组成住栋单元,然后再由多种形式的住栋单元拼合组成住栋整体的组合方式。
3.1.2住宅楼的设计的基本要求
(1)聚居的可居性要求
舒适性要求、便利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灵活适应性要求
(2)环境协调性要求
(3)空间与造型要求
(4)经济性要求
3.2低层住宅设计
3.3.1低层住宅的特性
(1)优点
1)居住空间接近自然环境。
2)空间形态最具有理想家园的亲近感。
3)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景观协调。
4)土建造价相对低廉。
(2)缺点
1)基地建筑密度偏低,不利于节约建设用地。
2)住宅底层和屋面面积相对于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显著增加,使其相应用于底层地面的防潮通风和顶层屋面的防水、保温与隔热的建筑处理费用的比例相对增加。
(3)建筑覆盖率增高,而居住建筑密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城市公用设施的利用率。
3.2.2低层住宅楼栋类型
(1)独户式住宅(独户式)
(2)并联式住宅
(3)联排式住宅
(4)群集式住宅
(5)叠拼式住宅
上下两套住宅叠拼、上中下三套住宅叠拼、两套或三套住宅空间交错叠拼
(6)别墅建筑
1)要求建筑空间形态应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2)内空间功能配置齐全合理,符合个性化生活特点。
3)空间布置自由、灵活,室内外空间层次丰富,具有较高的空间品味。
4)外观造型优美动人,尺度亲切宜人,建筑形象富有艺术个性特色。
3.2.3低层住宅楼栋设计与造型的基本要求
(1)符合住宅群体规划的要求
居住密度的控制、住户套型和住宅群体形态的多样性、院落空间的组织与利用
(2)适应低层住宅套型空间构成的特点
a.住宅楼栋形式应能适应低层住宅建筑标准较高,居住功能更趋完美的设计要求。
b.住宅楼栋形式应有利于增进住户室内外空间的有效利用。
c.住宅楼栋的形式应满足住户汽车停放空间需要。
d.住宅楼栋形式应该有利于节约建筑用地。
e.住宅楼栋形式应有助于满足低层住户提高家居环境品位的要求。
3.3多层住宅设计
3.3.1设计要求及住栋平面组织
(1)设计要求
套型选择恰当、房型设计优化、交通组织便捷、造型美观大方、通用性要增强、技术经济合理
(2)多层住栋平面组合形式及交通组织
1)多层住栋的平面组织形式(整体组合、分段组合、独立式)
2)多层住宅的楼梯设计
a.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b.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
c.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d.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3)多层住宅的采光和通风
3.3.2常见住栋平面类型及特点
(1)整体组合住栋平面
外廊式、内廊式、跃廊式
(2)单元组合住栋平面
1)单元划分方式
2)单元组合住栋平面类型
a.交通组织形式
梯间式(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一梯四户)
短廊式(短外廊、短內廊)
b.住栋单元拼接方式
单向拼接、双向拼接、多向拼接、异形拼接
c.天井式住栋单元
内天井式、天口天井式、院落式
(3)独立式单元(点式住栋)的平面形式
3.3.3多层住宅的剖面设计
(1)叠加式
单平面层套型组合、多平面层套型组合、混合套型组合
(2)退台式
(3)住栋底层空间的利用
停车、储藏空间、商业空间
3.4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3.4.3消防疏散设计
(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为一类建筑,其耐火等级应为一级;10~18层的住宅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最大面积:
一类建筑1000平方,二类建筑为1500平方。
(3)安全疏散与消防电梯
1)走廊宽度和安全疏散距离
单面布房其走道净宽不小于1.3m,走道出垛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双面布房则净宽必须大于1.4m;住宅户门至最近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如果住宅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则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学 居住 原理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