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年级数学最新学案.docx
- 文档编号:462253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63.18KB
上六年级数学最新学案.docx
《上六年级数学最新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六年级数学最新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六年级数学最新学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2页例1与做一做。
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举例说明。
2.2个15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说说想法。
3.计算: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中的问题怎样列式?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2.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应注意什么。
3.通过学习例1,用乘法计算有几种方法?
哪种书写方法更简单?
归纳整理: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都是求()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和()相乘的积作(),()不变。
3.注意:
能约分的()约分。
检测训练:
第2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法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领略归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感受成功的体验。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3页例2和例3。
1.说说“12×3”、“12×
”和“12×
”三个算式的意义,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分别计算出以上三个算式结果,说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一块地10公顷,它的
是多少?
一块地1公顷,它的
是多少?
一块地
公顷,它的
是多少?
它的
呢?
3.讨论:
观察以上分数乘分数的的算式,你发现了它的计算方法吗?
归纳整理:
1.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用()的乘积作分子,()不变。
2.分数乘分数,用()相乘的积作(),()相乘的积作()。
检测训练:
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经历探究分数乘分数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约分形式。
3.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计算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4和做一做。
1.先说意义,再计算。
×
×
2.“
×
”你能用几种方法,哪种简便?
合作探究:
1.例4
(1)怎样列式?
分数乘分数的最简方法是怎样的?
2.例4
(2)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怎样列式?
说说最简方法。
归纳整理: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再(),计算结果一般是()分数。
检测训练:
第4课时小数乘分数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生。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5和做一做。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用什么方法?
2.求“21的
”和“24的
”是多少,怎样列式?
合作探究:
1.观察例5
(1)算式中数的特点,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
2.计算“2.4×
”用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直接约分三种方法计算,哪种最简便?
3.说说小数乘法的三种计算方法。
归纳整理:
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把小数化成()计算。
(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也可以把分数化成()计算。
(3)小数和分数能约分的,先()再计算,比较简便。
检测训练
第5课时分数乘加、乘减运算和简便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混合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经历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6和例7。
1.一个长方形长3米,宽2米,求周长,并说说周长的计算公式。
2.回忆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
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1.分别计算例6中前面两个算式,并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2.观察例6中后面三组算式的特点,计算出结果,从这些算式中,你发出了什么规律?
3.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怎样?
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怎样?
4.自学并完成例7,说说计算时怎样简便?
分别运用了什么定律?
归纳整理:
1.分数乘法的运算顺序与()乘法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乘法也可以运用各种定律使之简便。
ab=()(a×b)×c=a×()(a+b)×c=()
检测训练:
第6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会确定单位“1”,会画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3.鼓励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13例8。
1.21的
是多少?
的
是多少?
2.“一袋盐吃了
”,“一条路修了
”中的单位“1”是谁?
合作探究:
1.完成P13“阅读与理解”(填在书上)。
说说哪几个量看成了单位“1”?
2.先对照书是图形,指出“大棚面积”、“萝卜地面积”、“红萝卜地面积”。
再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3.说说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与过程。
你发现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吗?
归纳整理: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可以依次分别求出每个();也可先求出最后一个问题()占第一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法计算。
检测训练:
第7课时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题。
2.经历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14页例9。
1.75的
是多少?
75的1
倍是多少?
2.画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线段图。
合作探究:
1.完成例9中“阅读与理解”。
2.“线段图”中谁是单位“1”?
“
”是什么意思?
“1+
”又表示什么?
3.说说两种方法的思路与过程。
你发现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方法吗?
归纳整理: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
(2)()×[1±多(或少)的几分之几]
检测训练:
第二单元位置
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19-21页例1、例2及做一做。
1.用数对(2,3)表示物体的位置,其中“2”表示列数,“3”表示什么?
2.表述物体方向的八个方位词是东、()、()、()、东南、()、西南、()。
平面图上,上北、下()、左()、右()。
合作探究:
(一)自学例1,思考下面问题。
1.如果只知道“台风中心距离A市600千米”一个条件,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吗?
它可能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2.东偏南30度是什么意思?
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同时知道以上两个条件呢?
3.讨论: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建立()标。
(2)根据方向()确定具体位置。
(二)自学例2:
思考下面问题。
1.B市和C市的位置都是相对的谁而言?
应以谁为观测点?
建立方向标?
2.在课本上找出B市、C市的位置。
并求出A市到B市的时间。
归纳整理:
1.根据()和()确定被测物体的位置。
2.确定位置的方法:
(1)先用()器确定方向;
(2)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尺确定图上距离;(3)最后找出物体具体位置标上()称。
检测训练:
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
(二)
学习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经历描述和绘制路线图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充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绘制路线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22页例3。
1.以A点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根据方向与距离,找出B点位置。
合作探究:
1.说说台风移动路线。
2.说说每一段路的观测点及台风移动的方向与路程。
3.你能反过来以B市为观测点,说说移动方向与路程吗?
4.完成P22页做一做,说说绘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方向()长度。
(2)确定()点(观测点)位置。
(3)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字()标。
归纳整理: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的路线确定每一个(),再以每一个观测点为(),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与()。
检测训练: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经历探索求倒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3.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28页例1和做一做。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
×
5×
×12
2.什么叫倒数?
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1.想一想: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自学例1,说说找真分数、假分数、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3.讨论:
1的倒数是多少?
0有倒数吗?
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归纳整理:
1.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找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
交换()、()的位置。
(2)找整数的倒数:
先把整数(0除外)看成分母是()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检测训练:
2.分数除法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
3.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30页例1和做一做。
1.说说6÷2的意义。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合作探究:
1.自学例1,怎样列式?
说说算式中数的特点。
2.说说计算的两种方法,哪种更实用?
3.谁能说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吗?
归纳整理: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
检测训练: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经历演练结合的过程,体验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自学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31~32页例2和做一做。
1.根据“速度”、“时间”与“路程”写出三个数量关式。
2.说说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
合作探究:
1.求小红、小明的速度各怎样列式?
式中数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一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在这同样适用吗?
3.观察线段图,说说计算过程。
比较“2÷
=2×
”与“
÷
=
×
”发现了什么?
4.完成“做一做”第3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整理:
1.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
2.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
小于1的数(0除外)商()被除数。
3.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被除数。
大于1的数,商()被除数。
检测训练:
第3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33页例3和做一做。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一盒药12片,每次吃2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
(用两种方法)
合作探究:
1.用两种方法解答例3。
2.完成例3综合算式,并说说运算顺序。
“12÷
÷3”还有其它算法吗?
3.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归纳整理: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连除可以转化成分数连(),再约分计算。
3.整数运算定律、运算()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检测训练:
第4课时解决问题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结构特征,并学会用方程或除法解决。
2.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例4和例5
1.完成例4中“阅读与理解”。
2.小明体重与哪两个量有关,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合作探究:
1.说说方程解法,补充算术方法。
并总结出两种解题方法。
2.完成例5中“阅读与理解”,模仿例4用算术方法解答。
归纳整理: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求这个数:
1.方程:
设单位“1”的量为X,X×对应分率=“比较量”()
2.算术:
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检测训练:
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二)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通过正确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体会解题的策略性。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41页例6。
1.根据题中条件
(1)设上半场得X分,则下半场得()X分;
(2)设下半场X分,则上半场为()X分。
合作探究:
1.画出两种方法的线段图。
2.说说两道方程的数量关系,解题过程与方法。
3.用不同方法进行检验。
归纳整理:
两个数都是未知的问题:
1.设其中一个为X(一般是单位“1”的量)。
2.另一个数也用()X来表示。
3.根据数量关系列()。
4.检验。
检测训练: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三)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通过理清数量关系,找准工作总量来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3.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42~43页。
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写出三个数量关系式
2.一条路36千米,一队单独修12天修完,二队单独修18天修完。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需几天修完?
合作探究:
1.在总长度36千米、18千米中选1个,计算出结果。
再比较几个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时间是几,工作效率就是几分之一,一队、二队的工作效率分别是多少?
3.怎样求两队合修的工作时间?
根据其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
归纳整理:
用分数解决工程问题时,通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是把它看成单位(),用“1÷时间”表示工作()。
最后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关系解题。
检测训练: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正确地写比,求比值。
2.经历比的发现、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48~49页。
1.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的两面旗长都是15cm,宽是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2.“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了42252km。
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合作探究:
1.自学第49页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有关比的知识?
2.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
后项
比值
区别
除法
分数
归纳整理: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后项,()叫做比的前项,比的前项()后项所得的商叫()。
3.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a∶b,也可以写成()数的形式
。
检测训练: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2.经历知识的迁移类推这一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50~53页的内容.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
比有什么性质?
2.我能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及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我能举例说明。
3.什么叫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举例说明。
4.把下列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说说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简的方法。
15∶10180∶120
16∶29075∶2
归纳整理:
1.比的()和()同时()或()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
3.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
()。
4.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
()。
5.小数比化简的方法是:
()。
检测训练:
第3课时比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体验和感悟这一过程,让思维有序化、系统化,渗透数学的对应及函数思想。
3.培养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54~56页的内容。
1.思考:
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制?
合作探究:
自学例2,思考以下问题。
1.题目中要分配浓缩液和水,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1∶4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和水各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3.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ml吗?
你有几种方法?
4.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归纳整理:
按比例分配解题方法:
(1)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先求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再用总()×几分之几,求各部分是多少。
(2)用整数除法、乘法解决问题——先求平均分成的总(),再求每份的(),最后求各个部分的()。
检测训练:
第五单元圆
1.圆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观察体会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
2.经历认识圆的过程,体验直观操作、实践演示等学习方法。
3.形成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教材第57~61页及相关练习
1.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圆。
2.用不同方法在纸上画几个圆。
合作探究:
1.用一根绳子(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端在平面上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端就会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条封闭曲线叫做什么?
2.先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再说说画圆的方法。
3.在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想一想、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谁确定圆的位置、谁确定圆的大小,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你还发现了什么?
归纳整理:
1.画圆的方法:
(1)确定圆心()。
(2)确定()r。
(3)针尖固定旋转()周。
2.圆是()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直线是圆的()轴。
3.一个圆有有()条半径,()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
r=()或d=()
检测训练:
2.圆的周长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2.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求实精神。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课本第62~66页。
1.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什么是圆的周长?
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合作探究:
1.动动手:
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在书P63的表格中。
观察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求圆的周长?
2.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归纳整理:
1.围成圆的()的长叫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直径=。
圆的周长C=()或C=()。
3.已知周长求直径与半径的字母公式是:
d=(),r=()。
检测训练:
3.圆的面积
第1课时圆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会求圆的面积。
2.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感受推导公式的严谨、条理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情境图与例1
1.说说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找一个圆,摸一摸,说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合作探究:
1.说一说,我是这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1)动手操作:
课本67中的圆,剪一剪,拼一拼,怎样把这个圆拼成一个长方形?
(2)仔细观察: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长方形面积与圆的周长、半径和面积分别有什么联系?
那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2.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
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
3.自学例1,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什么?
先列式再解答。
归纳整理:
1.圆所占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
圆的面积大小与()长短有关。
2.圆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底相当于圆(),高相当于圆的()。
3.求圆的面积的方法:
(1)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S=()。
(2)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S=()。
(3)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S=()。
检测训练:
第2课时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