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基丛点练理.docx
- 文档编号:461460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0.11KB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基丛点练理.docx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基丛点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基丛点练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基丛点练理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基丛点练理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方法
题号
双曲线定义和标准方程
1,6,9,11,14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3,4,5,7,10,12
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8,13,15
1.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λ的取值范围是( C )
(A)(-∞,-2)(B)(1,+∞)
(C)(-∞,-2)∪(-1,+∞)(D)(-1,+∞)
解析:
根据题意知(2+λ)(1+λ)>0,
解得λ>-1或λ<-2.故选C.
2.(xx河北模拟)已知双曲线-y2=1的焦点为(2,0),则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C )
(A)y=±x(B)y=±x
(C)y=±x(D)y=±x
解析:
依题意=2
所以a=±.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x.故选C.
3.已知双曲线-=1与直线y=2x有交点,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C )
(A)(1,)(B)(1,](C)(,+∞)(D)[,+∞)
解析:
因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
则由题意得>2,
所以e==
>=.故选C.
4.(xx邯郸模拟)已知点A,B是双曲线-=1的左、右顶点,P为双曲线上除顶点外的一点,记kPA,kPB分别表示直线PA,PB的斜率,若kPA·kP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C )
(A)3(B)2(C)(D)
解析:
由题意知A(-a,0),B(a,0),
设P(m,n),所以kPA·kPB=·=,
又点P在双曲线上,所以-=1,
化简得n2=,
所以kPA·kPB==.
所以e==.故选C.
5.(xx石家庄二检)已知F是双曲线-=1(a>0)的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设P是双曲线C上一点,则∠POF的大小不可能是( C )
(A)15°(B)25°(C)60°(D)165°
解析:
因为两条渐近线y=±x的倾斜角分别为30°,150°,
所以0°≤∠POF<30°或150°<∠POF≤180°,故选C.
6.(xx宜春模拟)已知双曲线-=1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D )
(A)5x2-=1(B)-=1
(C)-=1(D)5x2-=1
解析:
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F(1,0),
所以c=1.
又=,
所以a=,
所以b2=c2-a2=1-=.
故所求方程为5x2-=1.
7.(xx高考四川卷)过双曲线x2-=1的右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B两点,则|AB|等于( D )
(A)(B)2(C)6(D)4
解析:
双曲线x2-=1的右焦点为F(2,0),
其渐近线方程为x±y=0.
不妨设A(2,2),B(2,-2),
所以|AB|=4,
故选D.
8.(xx银川一模)若点A(m,0)到双曲线-y2=1的一个顶点的距离是A到双曲线上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则m的取值范围是( B )
(A)[-3,3](B)[-,]
(C)[-2,2](D)[-,]
解析:
由题意知,a=2,b=1,c=,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M(-2,0),N(2,0),显然当-2≤m<0时,点A(m,0)到双曲线左顶点的距离最短;当0
(2-m)2,化简得(2x-4)m≤x2-5,当x=2时,不等式恒成立,当x>2时,m≤(x+2),故m≤;同理,当m<-2时,m≥-,故m的取值范围是[-,].
9.(xx惠州二调)双曲线2x2-y2=8的实轴长是 .
解析:
由2x2-y2=8得-=1,
所以2a=4,
所以实轴长为4.
答案:
4
10.(xx高考湖南卷)设F是双曲线C:
-=1的一个焦点.若C上存在点P,使线段PF的中点恰为其虚轴的一个端点,则C的离心率为
.
解析:
不妨设F为左焦点(-c,0),点P在第一象限,
因为线段PF的中点恰为双曲线C虚轴的一个端点,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P(c,2b),
又P在双曲线C上,
所以-=1,
所以=5,
所以e==.
答案:
11.(xx成都模拟)已知圆x2+y2-4x-9=0与y轴的两个交点A,B都在某双曲线上,且A,B两点恰好将此双曲线的焦距三等分,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解析:
在方程x2+y2-4x-9=0中,令x=0得y=±3.
不妨设A(0,-3),B(0,3).
设所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为-=1(a>0,b>0),
因为点A在双曲线上,
所以=1,即a2=9.
因为A,B两点恰好将此双曲线的焦距三等分.
所以双曲线的焦点为(0,-9),(0,9).
a2+b2=81,
所以b2=72.
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
-=1
12.(xx贵阳监测)已知点P是双曲线C:
-=1(a>0,b>0)左支上一点,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两个焦点,且PF1⊥PF2,PF2与两条渐近线相交于M,N两点(如图),点N恰好平分线段PF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解析:
由题意可知,ON为△PF1F2的中位线,
所以PF1∥ON,
所以tan∠PF1F2=tan∠NOF2=kON=,
所以
解得
又|PF2|-|PF1|=2a,
所以2b-2a=2a,b=2a,c==a,
e==.
答案:
13.(xx大连双基测试)已知离心率e=的双曲线C:
-=1(a>0,b>0)的右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以OF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相交于O,A两点,若△AOF的面积为4,则a的值为 .
解析:
因为e=
=,
所以=,==,
设|AF|=m,则|OA|=2m,S△AOF=·m·2m=4,
所以m=2,由勾股定理,
得c==2,
又=,所以a=4.
答案:
4
【教师备用】(xx日照模拟)已知F1,F2为双曲线-=1(a>0,b>0)的焦点,过F2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P和Q.且△F1PQ为正三角形,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解析:
设F2(c,0)(c>0),P(c,y0),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y0=±,
因为PQ⊥x轴,所以|PQ|=.
在Rt△F1F2P中,∠PF1F2=30°,
所以|F1F2|=|PF2|,即2c=·.
又因为c2=a2+b2,
所以b2=2a2或2a2=-3b2(舍去).
因为a>0,b>0,
所以=.
故所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
答案:
y=±x
能力提升练(时间:
15分钟)
14.(xx开封摸底考试)从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F引圆x2+y2=a2的切线,切点为T,延长FT交双曲线右支于P点,若M为线段FP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MO|-|MT|与b-a的关系为( C )
(A)|MO|-|MT|>b-a
(B)|MO|-|MT| (C)|MO|-|MT|=b-a (D)|MO|-|MT|与b-a无关 解析: 设F1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连接PF1,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PF1|=2a,① 因为OM是△FF1P的中位线, 所以|PF1|=2|OM|.② 又M是FP的中点, 所以|PF|=2|MF|.③ ②③代入①得2|MF|-2|OM|=2a, |MF|-|OM|=a.④ 因为|MF|=|MT|+|TF|, |FT|2=|OF|2-|OT|2=c2-a2, 所以|FT|=b. 所以|MF|=|MT|+b.⑤ 把⑤代入④得|MT|+b-|OM|=a, 所以|OM|-|MT|=b-a.故选C. 15.(xx江西省临川区一中高三上期中)已知双曲线C的方程为-=1,其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已知点Μ坐标为(2,1),双曲线C上点Ρ(x0,y0)(x0>0,y0>0)满足=,则-等于( C ) (A)-1(B)1(C)2(D)4 解析: 由条件,得F1(-3,0),F2(3,0). 因为=, 所以= 即=5, 化简整理,得y0=x0+,① 又P在双曲线上,所以把①代入双曲线-=1, 解得x0=3(负值舍去), 所以P(3,), 所以直线PF1的方程为5x-12y+15=0, 所以点M到直线PF1的距离d==1. 易知点M到x轴、直线PF2的距离均为1, 所以点M是△PF1F2的内心, 所以-=(||-||)×1 =×4×1 =2, 故选C. 【教师备用】如图,已知双曲线-=1(a>0,b>0)上有一点A,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点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且满足AF⊥BF,设∠ABF=α(α∈[,]),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设左焦点为F′,令|AF|=r1, |AF′|=r2,则|BF|=|F′A|=r2, 所以r2-r1=2a, 因为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B,AF⊥BF, 所以|OA|=|OB|=|OF|=c, 所以+=4c2, 所以r1r2=2(c2-a2), 因为S△ABF=2S△AOF, 所以r1r2=2·c2sin2α, 所以r1r2=2c2sin2α, 所以c2sin2α=c2-a2, 所以e2=, 因为α∈[,], 所以sin2α∈[,], 所以e2=∈[2,(+1)2], 所以e∈[,+1]. 答案: [,+1] 精彩5分钟 1.过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F作圆O: x2+y2=a2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B,双曲线左顶点为C,若∠ACB=120°,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 ) (A)y=±x(B)y=±x (C)y=±x(D)y=±x 解题关键: 数形结合求出a,c的关系.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OA,OB, 设双曲线-=1(a>0,b>0)的焦距为2c(c>0), 则C(-a,0),F(-c,0). 由双曲线和圆的对称性知,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 则∠ACO=∠BCO=∠ACB=×120°=60°. 因为|OA|=|OC|=a, 所以△ACO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OC=60°. 因为FA与圆O切于点A,所以OA⊥FA, 在Rt△AOF中,∠AFO=90°-∠AOF=90°-60°=30°, 所以|OF|=2|OA|,即c=2a, 所以b===a, 故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 y=±x,即y=±x.故选A. 2.若双曲线-=1(a>0,b>0)上存在点P,满足以|OP|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ab(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解题关键: 设出点P坐标,建立关于a,b的关系式,再利用|OP|2≥a2即可求解. 解析: 设P(x0,y0),则以|OP|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S=|OP|2=+=2ab,又+≥a2,所以2ab≥a2,则≥,故e2=1+()2≥,所以e∈[,+∞). 答案: [,+∞)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篇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双曲线课时训练理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方法 题号 双曲线定义和标准方程 1,6,9,11,15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3,4,5,7,10,12,14 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8,13,16,17 基础对点练(时间: 30分钟) 1.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λ的取值范围是( C ) (A)(-∞,-2)(B)(1,+∞) (C)(-∞,-2)∪(-1,+∞)(D)(-1,+∞) 解析: 根据题意知(2+λ)(1+λ)>0, 解得λ>-1或λ<-2.故选C. 2.(xx河北模拟)已知双曲线-y2=1的焦点为(2,0),则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C ) (A)y=±x(B)y=±x (C)y=±x(D)y=±x 解析: 依题意=2, 所以a=±.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x.故选C. 3.已知双曲线-=1与直线y=2x有交点,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C ) (A)(1,)(B)(1,](C)(,+∞)(D)[,+∞) 解析: 因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 则由题意得>2, 所以e== >=.故选C. 4.(xx邯郸一模)已知点A,B是双曲线-=1的左、右顶点,P为双曲线上除顶点外的一点,记kPA,kPB分别表示直线PA,PB的斜率,若kPA·kP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C ) (A)3(B)2(C)(D) 解析: 由题意知A(-a,0),B(a,0), 设P(m,n),所以kPA·kPB=·=, 又点P在双曲线上,所以-=1, 化简得n2=, 所以kPA·kPB==. 所以e==.故选C. 5.(xx石家庄二检)已知F是双曲线-=1(a>0)的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设P是双曲线C上一点,则∠POF的大小不可能是( C ) (A)15°(B)25°(C)60°(D)165° 解析: 因为两条渐近线y=±x的倾斜角分别为30°,150°, 所以0°≤∠POF<30°或150°<∠POF≤180°,故选C. 6.(xx宜春一模)已知双曲线-=1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D ) (A)5x2-=1(B)-=1 (C)-=1(D)5x2-=1 解析: 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F(1,0), 所以c=1. 又=, 所以a=, 所以b2=c2-a2=1-=. 故所求方程为5x2-=1. 7.(xx沈阳模拟)已知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M在双曲线的左支上,且|MF2|=7|MF1|,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最大值为( A ) (A)(B)(C)2(D) 解析: 因为|MF2|=7|MF1|, 所以|MF2|-|MF1|=6|MF1|, 即2a=6|MF1|≥6(c-a), 故8a≥6c,即e=≤.故选A. 8.(xx银川一模)若点A(m,0)到双曲线-y2=1的一个顶点的距离是A到双曲线上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则m的取值范围是( B ) (A)[-3,3](B)[-,] (C)[-2,2](D)[-,] 解析: 由题意知,a=2,b=1,c=,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M(-2,0),N(2,0),显然当-2≤m<0时,点A(m,0)到双曲线左顶点的距离最短;当0 9.(xx安阳模拟)若点P在曲线C1: -=1上,点Q在曲线C2: (x-5)2+y2=1上,点R在曲线C3: (x+5)2+y2=1上,则|PQ|-|PR|的最大值是 . 解析: 曲线C2是以曲线C1的右焦点F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则|PQ|max=|PF2|+r=|PF2|+1;曲线C3是以曲线C1的左焦点F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则|PR|min=|PF1|-r=|PF1|-1. 故(|PQ|-|PR|)max=(|PF2|+1)-(|PF1|-1)=|PF2|-|PF1|+2=10(此时点P在双曲线左 支上). 答案: 10 10.如图,F1,F2分别是双曲线C: -=1(a,b>0)的左、右焦点,B是虚轴的端点,直线F1B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P,Q两点,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M.若|MF2|=|F1F2|,则C的离心率是 . 解析: 设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F1(-c,0),F2(c,0). 因为B(0,b), 所以F1B所在的直线为-+=1. 双曲线渐近线为y=±x, 由 得Q(,). 由 得P(-,), 所以PQ的中点坐标为(,). 由a2+b2=c2得,PQ的中点坐标可化为(,). 直线F1B的斜率为k=, 所以PQ的垂直平分线为y-=-(x-). 令y=0,得x=+c, 所以M(+c,0), 所以|F2M|=. 由|MF2|=|F1F2|得 ==2c, 即3a2=2c2, 所以e2=, 所以e=. 答案: 11.(xx成都模拟)已知圆x2+y2-4x-9=0与y轴的两个交点A,B都在某双曲线上,且A,B两点恰好将此双曲线的焦距三等分,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解析: 在方程x2+y2-4x-9=0中,令x=0得y=±3. 不妨设A(0,-3),B(0,3). 设所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为-=1(a>0,b>0), 因为点A在双曲线上, 所以=1,即a2=9. 因为A,B两点恰好将此双曲线的焦距三等分. 所以双曲线的焦点为(0,-9),(0,9). a2+b2=81, 所以b2=72. 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 -=1 12.(xx贵阳监测)已知点P是双曲线C: -=1(a>0,b>0)左支上一点,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两个焦点,且PF1⊥PF2,PF2与两条渐近线相交于M,N两点(如图),点N恰好平分线段PF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解析: 由题意可知,ON为△PF1F2的中位线, 所以PF1∥ON, 所以tan∠PF1F2=tan∠NOF2=kON=, 所以 解得 又|PF2|-|PF1|=2a, 所以2b-2a=2a,b=2a,c==a, e==. 答案: 13.(xx大连双基测试)已知离心率e=的双曲线C: -=1(a>0,b>0)的右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以OF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相交于O,A两点,若 △AOF的面积为4,则a的值为 . 解析: 因为e= =, 所以=,==, 设|AF|=m,则|OA|=2m,S△AOF=·m·2m=4, 所以m=2,由勾股定理, 得c==2, 又=,所以a=4. 答案: 4 14.(xx日照模拟)已知F1,F2为双曲线-=1(a>0,b>0)的焦点,过F2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P和Q.且△F1PQ为正三角形,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解析: 设F2(c,0)(c>0),P(c,y0),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y0=±, 因为PQ⊥x轴,所以|PQ|=. 在Rt△F1F2P中,∠PF1F2=30°, 所以|F1F2|=|PF2|,即2c=·. 又因为c2=a2+b2, 所以b2=2a2或2a2=-3b2(舍去). 因为a>0,b>0, 所以=. 故所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 答案: y=±x 能力提升练(时间: 15分钟) 15.(xx开封摸底考试)从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F引圆x2+y2=a2的切线,切点为T,延长FT交双曲线右支于P点,若M为线段FP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MO|-|MT|与b-a的关系为( C ) (A)|MO|-|MT|>b-a (B)|MO|-|MT| (C)|MO|-|MT|=b-a (D)|MO|-|MT|与b-a无关 解析: 设F1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连接PF1,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PF1|=2a,① 因为OM是△FF1P的中位线, 所以|PF1|=2|OM|.② 又M是FP的中点, 所以|PF|=2|MF|.③ ②③代入①得2|MF|-2|OM|=2a, |MF|-|OM|=a.④ 因为|MF|=|MT|+|TF|, |FT|2=|OF|2-|OT|2=c2-a2, 所以|FT|=b. 所以|MF|=|MT|+b.⑤ 把⑤代入④得|MT|+b-|OM|=a, 所以|OM|-|MT|=b-a.故选C. 16.(xx高考重庆卷)设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为F,右顶点为A,过F作AF的垂线与双曲线交于B,C两点,过B,C分别作AC,AB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D.若D到直线BC的距离小于a+,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 (A)(-1,0)∪(0,1) (B)(-∞,-1)∪(1,+∞) (C)(-,0)∪(0,) (D)(-∞,-)∪(,+∞) 解析: 由题知F(c,0),A(a,0),不妨令B点在第一象限,则B(c,),C(c,-), kAB=, 因为CD⊥AB, 所以kCD=, 所以直线CD的方程为y+=(x-c).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点D在x轴上,得xD=+c,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为c-x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一轮 复习 第九 平面 解析几何 双曲线 基丛点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