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461387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53KB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docx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
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
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
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
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
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
(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
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
(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提纲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
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7、空气占据(空间)。
18、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空气有(重量)。
20、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2、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刀、核桃夹、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3、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作用
滑轮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
省力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4、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刹车
杠杆
脚蹬子
轮轴
车铃的按钮
杠杆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第二单元: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3、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生物体中的拱形:
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8、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1、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
1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三单元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4、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5、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6、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9、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10、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2、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电能
光、(热)
电视机
光、声、(热)
电冰箱
热、(光、声)
电吹风
风、热、(声)
空调
热、(光、声)
洗衣机
机械能、(光、声)
取暖器
热、(光)
电风扇
机械能、(声)
13、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14、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5、发明了发电机后,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
太阳能
蓄电池
化学能
水力发电站
水能
风力发电站
风能
火力发电站
化学能
16、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17、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9、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20、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核能等。
第四单元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
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9、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1、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1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14、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
(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
(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15、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期末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