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461065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1.78KB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期中考试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干电池放电 C电动车充电 D风力发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选项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选项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选项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B
考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下列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表示小苏打
B.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Mg表示2个镁元素
D.2CO+O2
2CO2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它的俗称是小苏打,故正确;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错误;C、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2Mg表示2个镁原子,故说法错误;D、由2CO+O2
2CO2可知,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这种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A.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3.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
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
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化学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均不发生变化。
此项正确。
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
此项正确。
C、切西瓜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此项不正确。
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此项正确。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的研究对象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种类不变,而物质的种类一定要变,答案选择C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向相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不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不能从0点开始;B选项是不对应,pH的起点应从大于7开始降低;C选项不对应的,金属的质量逐渐增加;D选项是对应的关系.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变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婚活动性顺序
6.下列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能够转变成CO2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u和二氧化碳,是置换反应,所以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O能够转变成CO2,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而CO2不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错误,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故选C
考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
7.雾霾是今年“两会”点击率颇高的词汇。
下列有关雾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有效减小雾霾
B.化学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起重要作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有效减小雾霾
D.雾霾能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雾霾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火力发电是燃烧煤,烧煤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导致雾霾。
故选C。
考点:
环境保护
8.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gO
2Hg+O2↑
B.H2+CuO
Cu+H2O
C.C2H5OH+3O2
2CO2+3H2O
D.C+O2
C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
多变一。
A、B、C生成物不是一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错误,D选项中有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9.有关碳和氢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
B.都具有可燃性
C.常温下性质都稳定
D.常温下都是气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碳和氢气都具有的性质是:
都具有还原性、都具有可燃性、常温下性质都稳定;在通常情况下碳是固体;故选D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10.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
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包括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是原子还是离子,就看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是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阴离子,故选D
考点:
原子的结构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8分)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 、 等。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
A+5B
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 ;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石油
(2)AD
(3)风能 氢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①氧气(或O2) ②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等于9∶2(或氢、碳元素的质量比等于2∶9)
【解析】
试题分析: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A.根据图示可知同质量的煤和天然气相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更多,二氧化碳可形成酸雨。
此项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中含较少量的硫元素。
此项不正确。
C.煤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更多,对环境影响较大。
此项不正确。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产生。
此项正确。
所以应选AD项。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
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根据题意可知,B为O2;C为CO2;D为H2O。
所以A+5B点燃3C+4D的化学方程式为A+5O2点燃3CO2+4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
A为C3H8。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氧气;
②A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8)=9:
2
考点:
化石燃料的种类、燃烧产生的污染、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甲烷②氢氧化钠③硝酸钾④碳酸氢钠,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是 _________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 ;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_________ ;
(4)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 _________ .
【答案】
(1)④
(2)① (3)③ (4)②
【解析】
试题分析:
(1)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是碳酸氢钠,选④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选①
(3)复合肥料是含营养元素N、P、K中的两种或三种,所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硝酸钾
(4)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氢氧化钠
考点:
常见物质的用途
13.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 ;
(2)图B所示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图C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图D所示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答案】
(1)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3)偏小;(4)酸液飞溅.
【解析】
试题分析:
(1)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所以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
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填:
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图B所示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或实验时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管等;故填:
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3)仰视读数,读数偏小,而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所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
偏小;(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而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导致酸液飞溅.故填:
酸液飞溅.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共热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将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溶解后分离的主要操作是 。
【答案】过滤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氧化锰为催化剂,不参加反应,所以最后剩余的物质中含有二氧化锰,所以溶解后分离的主要操作是过滤。
考点:
过滤
点评:
过滤操作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归为
(1) 组(填“A”或“B'’),理由是
(2) .
【答案】
(1)B;
(2)B组和实验C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或对比实验的方法;或比较实验的方法);
【解析】实验C是利用不同的物质红磷与白磷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和空气)两者是否发生燃烧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从而得到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因此属于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
A组无对比实验设计,因此不是采用的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B组的两个实验均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了铁的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所以C组实验应归与B组,两者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评卷人
得 分
三、计算题
16.(6分)某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至中性,共消耗5%的氢氧化钠溶液80g。
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4.9g
【解析】
试题分析:
2NaOH + H2SO4====Na2SO4+2H2O
80 98
80g×5% m(H2SO4)
则
=
解得m(H2SO4)=4.9(克)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7.实验室里现有一包氯化镁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某同学取该样品12.8g,使之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再向其中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
(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氢氧化钠只与混合物中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镁的质量,以及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时需沣意加上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1)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58 117
x 40g×20% y z
解得x=9.5g
(2)设反应后生成Mg(OH)2的质量为y,生成NaCl的质量为z.
解得y=5.8g
解得z=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
略.
【解析】分析:
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原样品中的氯化钠,可利用样品质量与氯化镁的质量差计算出来;一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由两部分氯化钠的质量和与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58 117
x 40g×20% y z
解得x=9.5g
(2)设反应后生成Mg(OH)2的质量为y,生成NaCl的质量为z.
解得y=5.8g
解得z=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9.5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5%.
点评:
氢氧化钠只与混合物中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镁的质量,以及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时需注意加上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18.(4分)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所加稀硫酸的质量。
【答案】
(1)0.2g
(2)35% (3)93.7g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硫酸锌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得出氢气和锌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得出稀硫酸质量。
解:
生成ZnSO4的质量为100g×16.1%=16.1g
设: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y 16.1g x
2:
x=161:
16.1g
x=0.2g
65:
y=161:
16.1g
y="6.5"g
(10g-6.5g)/10g×100%=35%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
100g+0.2g-6.5g="93.7"g
答:
略。
考点: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题。
19.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克。
【答案】
(1)30%
(2)29.4g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生成的沉淀氢氧化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未反应完的稀硫酸与,再与硫酸镁反应,通过图像可知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120g-80g=40g;
解:
设与硫酸镁反应消耗NaOH的质量为x
2NaOH+MgSO4=Mg(OH)2↓+Na2SO4
8058
X 8.7g
X=12g
NaOH%=12g/40g×100%=30%
(2)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
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80g×30%=24g
设硫酸的质量为y,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Y 24g
98/80=y/24g
Y=29.4g
答:
略
考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评卷人
得 分
四、简答题
20.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是红棕色的、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图,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上面的集气瓶中颜色逐渐加深,下面的集气瓶中的颜色逐渐变浅,这是因为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都在运动,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运动到下面的集气瓶中,最后混合均匀,两瓶中颜色相同。
分子继续运动。
【解析】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二氧化氮分子会不断运动到空气瓶中,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运动到下面的集气瓶中,所以上面的瓶中颜色会加深,下面的瓶中颜色会变浅,最后混合均匀,两瓶中颜色相同。
这个实验证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评卷人
得 分
五、探究题
21.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标号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制取CO2的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
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b”或“c”)。
(3)实验室若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改进后的优点是 。
(4)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过程(见图1)如下:
某课外小组认真分析了工业制取硝酸的流程及反应原理,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制备硝酸,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完成图1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4NO+6 ;然后产生的NO被氧气氧化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②连接好图2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③图2中通入的气体a是 ,其目的是 。
④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作为尾气处理装置有点缺陷,某兴趣小组把图2右边装置改进成如图3的装置,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
【答案】
(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b
(3)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4)①H2O;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氧气、提高NO2的转化率。
④防止倒吸或者充分吸收有害气体。
【解析】
试题分析:
(2)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即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用浓硫酸干燥;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b进入。
(3)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为①H2O;②连接好图2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图2中通入的气体a是氧气,其目的是提高NO2的转化率;④改进的优点是防止倒吸或者充分吸收有害气体
考点:
化学实验的探究。
评卷人
得 分
六、推断题
22.白色晶体A和少量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后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
将一块黑色固体D点燃放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D剧烈燃烧,生成另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E,向集气瓶中倒入一种无色液体F,有白色浑浊现象产生。
根据以上现象分析:
写出A、B、C、D、E各是什么物质。
A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写出A与B,C与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与B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氯酸钾C氧气D木炭E二氧化碳;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氧气+碳
二氧化碳
【解析】
试题分析:
无色无味的气体E,向集气瓶中倒入一种无色液体F,有白色浑浊现象产生,说明F是澄清的石灰水,而E是二氧化碳;将一块黑色固体D点燃放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D剧烈燃烧,生成另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E,说明C是氧气,而D是木炭;白色晶体A和少量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后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说明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
A与B_的反应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C与D为氧气+碳
二氧化碳。
考点:
物质的鉴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评卷人
得 分
七、信息分析题
23.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或者符号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2)水的电解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答案】 略 略 略
【解析】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
;
(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重庆 初三 期中考试 模拟 试题 答案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