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真题总结.docx
- 文档编号:460872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532.73KB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真题总结.docx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真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真题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真题总结
欠缺大量鉴别信息,请考过的同志来添加下。
龟速总结中,合并了很多前辈的信息。
查看的人都可以编辑,请不要乱改。
确定的才改。
不确定的可以右键批注,或者左上角在浏览器中编辑注明。
为了保险,建议编辑隔一段时间“文件”-“另存为”保存到本地。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第一站
001肺痨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男37岁,已婚干部。
近1个月咳嗽咳血。
诊断为“左上肺结核”。
现时时咳血,血色鲜红,呛咳气急、痰少而黏、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夜寐盗汗、急躁易怒、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与肺痿鉴别。
病机概要: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
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物: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方剂速记:
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生熟地、麦冬、甘草、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贝母)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002痹证着痹: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主症:
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概要:
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剂:
薏苡仁汤加减。
常用药物:
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等。
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因痛而影响活动,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痿证是无力运动,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与哮病鉴别
主症: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概要: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
补肾纳气。
代表方剂: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药物:
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
喘证与哮病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
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004内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咳嗽内伤咳嗽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倾向助理)
主症:
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病机概要:
血行瘀滞,瘀热内生。
治法:
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
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
当归、川芎、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等。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
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
常兼见头晕、神疲、脉弱等症。
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
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
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
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005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主症:
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病机概要: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剂:
实脾饮加减。
常用药物:
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等。
水肿与鼓胀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水肿阳水与阴水
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
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之风水、皮水多属此类。
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之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006胃痛,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与真心痛鉴别
主症:
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病机概要:
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剂: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常用药物:
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等。
胃痛:
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007中风中脏腑痰火瘀闭:
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加减
主症: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概要: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
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剂:
羚角钩藤汤加减。
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物:
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菖蒲、郁金等。
1.中风与口僻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2.中风与厥证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3.中风与痉证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
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
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
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
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
痿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5.中风与痫证
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
但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猝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
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
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亦与证不同。
008哮病,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加减!
主症: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概要: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剂:
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
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等。
1.哮病与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
009痢疾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主症: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治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剂:
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物:
黄芩、黄连、大黄、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金银花、肉桂等。
痢疾与泄泻:
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
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
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010黄疸阴黄寒湿阻遏: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寒湿阻遏证
主症: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病机概要:
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法: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剂:
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物:
附子、白术、干姜、茵陈、茯苓、泽泻、猪苓等。
1.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2.阳黄与阴黄
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011咳嗽.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病机概要: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剂: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物:
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等。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012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阴虚风动证
主症: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病机概要: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剂:
镇肝息风汤加减。
常用药物:
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等。
鉴别见007
013腹痛饮食积滞或湿热瘀滞不确定!
!
!
!
湿热壅滞证
主症:
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剂:
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
3.饮食积滞证
主症: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概要:
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治法: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
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物:
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等。
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014血证尿血脾不统血:
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脾不统血证
主症:
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概要:
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
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剂:
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
尿血与血淋
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由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015不寐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主症: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病机概要: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剂:
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等。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016感冒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和肺痨鉴别?
?
017:
心悸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
主症: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病机概要:
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心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志,天王补心汤合朱砂安神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男,56岁,2013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
与奔豚鉴别
1.惊悸与怔忡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
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
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心悸与卑惵
《证治要诀·怔忡》描述卑惵症状为:
“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
其病因在于“心血不足”。
卑惵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
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
卑惵为一种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018泄泻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脾肾阳虚/肾阳虚衰?
与痢疾鉴别
肾阳虚衰证
主症: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概要:
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代表方剂:
四神丸加减。
常用药物: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附子、炮姜等。
泄泻与痢疾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19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确定李某,男,52岁,已婚,职员。
平素体弱,1周来解出紫暗色大便2次。
现便血、色紫,体倦,面色萎黄,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与痔疮相鉴别。
血证便血气虚不摄证
主症:
便血色红或紫暗,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病机概要:
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治法:
益气摄血。
代表方剂:
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槐花、地榆、仙鹤草等。
便血与痔疮
便血与痢疾
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
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020淋证血淋: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血淋
主症:
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概要:
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
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
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等。
1.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血淋与尿血见014
3.膏淋与尿浊
4.六种淋证
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此外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现。
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血淋为溺血而痛。
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021痉证,肝经热盛: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肝经热盛,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羊钩藤汤/肺癌阴虚热毒?
022消渴气阴两虚上消?
/中消?
中消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023心悸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024癃闭肾阳衰惫: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025便秘气虚秘:
益气润肠——黄芪汤,两个版本
便秘,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026.黄疸阳黄胆腑郁热: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027癌病肺癌阴虚毒热: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與肺癰相鑒別
028确定胃痛,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胁痛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029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030:
胸痹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031血证吐血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确定许某,男,昨夜赴宴喝半斤白酒,今晨出现吐血,血紫暗,现症见:
玩腹胀闷,嘈杂不适,吐血血紫暗,夹有实物残渣,口臭,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与咳血相鉴别
血证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中医诊断:
血症,症候分型:
吐血--胃热壅盛;病机概要:
胃热内郁,热伤胃络;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药物:
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栀子、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
咳血与吐血鉴别:
二者血液均经口出来,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候,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032呕吐实证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033胸痹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栝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034水肿,阳水,风阳相搏/还是虚喘肾虚不纳?
越婢加术汤。
跟鼓胀鉴别
035胁痛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036痫病瘀血内阻/瘀阻脑络证?
与中风鉴别
头痛,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肝阳头痛?
(倾向于助理)
037痿证湿热浸淫: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038癌病大肠癌肝肾阴虚:
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
38号中风中脏腑痰火於痹(助理)
039眩晕痰浊中阻:
化痰袪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040郁证,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张某,女,42岁,职员平素精神多变,一个月前出现精神抑郁,咽中如有物梗塞,现症见: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胸胁胀满,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与虚火喉痹相鉴别。
041痢疾阴虚痢: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042腹痛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与胃痛鉴别
043痿症,肝肾不足。
043痿证肝肾亏损: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044痉证心营热盛: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045咳嗽内伤咳嗽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046喘证实喘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郁证,肝郁气滞?
047哮病,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
048内伤发热气郁发热:
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
中医诊断:
内伤发热;
辨证分型:
气郁发热;
病机概要:
气郁日久,化火生热;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代表方:
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
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鉴别: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
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于实证者居多。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在怯冷,但得衣被则。
常兼有头昏,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证,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租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
无感受外邪所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真题总结 中医 执业 医师 实践 技能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