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docx
- 文档编号:4597480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519.17KB
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docx
《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
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
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
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极多的书《高逸图》轴,明,董其昌作画作品,流传至今的也很多,其中已定论为真迹的收藏在故宫、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处。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绘画方面较著名的有:
《高逸图》轴,作于63岁,略仿倪、黄、笔墨丽秀是中晚年佳作;《关山雪霁图》卷,作于81岁,是老年的用力之作,根据卷末自题,此卷是从关仝的《关山雪霁图》原幅改写而成。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有:
山水画《江干三树图》、《秋兴八景》大画册(为董其昌一生之精心杰作,与此同样还有一本大画册,已流往海外);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书法作品《金沙帖》;南京博物院藏有书法作品《松江府制浩》,吉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画《昼锦堂图》卷。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套册页,共八开,每开都有作者行楷题记及署款。
乃作于庚申八九月间的北航舟次,历时二十余天,途中经过江苏省松江、苏州、镇江一带。
《秋兴八景图》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开,所写为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
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
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
每幅皆构图精巧,意境高远,韵味充足。
笔墨则集宋元诸家之长,形成苍秀雅逸的画风。
此处选刊两页供欣赏,
董其昌《高逸图》图轴,纸本,墨笔,纵:
89.5cm,横:
51.6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董其昌正赋闲居家。
由于其子与乡民发生冲突,导致其宅被焚,家资尽丧,此即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
董其昌被迫避祸他乡,惶惶往来于吴兴、镇江之间。
虽然半年后事态逐渐平息,但董似乎心有余悸,仍旧频频四出游历、访友。
此图即为第二年董氏去镇江、太湖间的练湖畔访其旧友蒋道枢,与蒋氏泛舟荆溪时的即兴之作,颇似当年倪瓒弃家隐居太湖时的心境。
董其昌此图采用了倪氏典型的笔墨技法,湖滨两岸的浅坡及山丘皆以干笔淡墨施以折带皴,行笔以侧锋为主,笔墨苍逸,极好地表达出倪画中萧散简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晚年身历劫乱后的苍凉心绪。
但作者又非简单地仿古,近岸数株盘屈虬结的古木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高逸图》以平远两段式章法处理画面,近画坡石松杉,中间溪水宽阔,对岸平滩浅渚,山丘数层,小溪从山丘两边延伸至远方,溪山林木处茅舍数间。
全幅用笔较干,又多用折带皴法,故笔墨苍秀,意境深远开阔,表达了董其昌一贯的风格和情趣。
董氏画树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
“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
此秘诀也。
”树过于直,不免枯燥、呆板,有曲折才见变化、生意。
观此图之树,确实起到了点醒画面的作用。
近景之树,不仅是连接两岸的桥梁,填补了湖面的大片空白,同时也是作者刻意表现的另一主要物象,它们攲侧的走势以及相互之间纠结牵引的姿态,都使冷寂空阔的景色趋于活跃,表现了董其昌多方面的笔墨技巧。
董其昌画山水初学黄公望,中年宗董源、巨然,复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
秀润苍郁,超然出尘。
此图绘平坡杂树,远处山峦层叠,茂然森秀。
在表现手法上,用笔秀逸,皴写适度,苍然萧古。
自题:
“烟岚屈曲?
交加,新作茆堂窄也佳,手种松杉皆老大,经年不踏县门街。
高逸图赠蒋道枢丈。
丁卯三月。
董其昌。
道枢载松醪一斛,与余同泛荆溪,舟中写此纪兴。
玄宰又题。
”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山水图》
董其昌《山水图》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绢本,设色,纵:
154.4厘米,横:
6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和靖诗意图》用笔老健和极强的形式感,都显现了画家的艺术特点:
师承古代各家,以书入画,柔中有骨力,转折灵便,墨色干润浓淡,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
此图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
林诗为:
“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
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
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董其昌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是画家根据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一首绝句诗意而作。
林诗的全文为:
“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
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作者采用深远兼平远的构图法,溪流将山水林木断为三重,远山脚下置茅舍数间,以点明“结庐”的画意。
敷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作者在设色山水中所追求的平谈天真之趣,不愧为董其昌设色山水画代表作。
画面左上自识“庚申七夕之朝舟济黄能浦题。
董玄宰”。
右上录林逋诗。
庚申为公元1620年,董氏时年六十六岁。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轴,水墨纸本,纵:
80.0厘米,横:
29.8厘米。
《葑泾访古图》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
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
董其昌《岩居图》纸本,墨笔,纵:
32.8、横:
135.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董其昌此图以水墨作平远之景。
近处山坡一隅,树木杈枒。
中部山峦起伏,草木葱茏,山脚下散布四五茅庐,有小桥临水,向前是一片空蒙的水面。
此图先用淡墨勾稿,再以渐深的墨色反复勾摹,山石、树木无一处不精心为之。
墨色富于变化,层次丰富,是董其昌的精心之作。
此图卷末董其昌自署“癸丑春二月,为汪履康写《岩居图》。
董玄宰”,左侧钤有朱文“董其昌”、白文“太史氏”二印。
癸丑即公元一六一三年,董其昌时年五十九岁。
卷首右上有陈继儒题记,钤白文“继儒”印。
此图还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清内府印记,另有收藏印“孟履珍赏”、“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
在此图本幅及隔水、拖尾等处钤有薛处先生的收藏印,共计十四方,如“满生心赏”、“约斋”、“丘壑”等。
薛处,又名满生,民国无锡书画收藏家。
此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得之于薛氏。
此图真谓奇峰图,一突兀的山峰直立图中,其势高耸入云。
悬崖峭壁,不见山路,惟有层层白云拥于山腰间。
白云下面连绵山峰,丘壑丛林。
近处群树成行,劲枝繁叶,树丛中隐现草舍。
山峰用淡笔勾勒出轮廓,作横笔米点皴,留出大片参差空白,以示白云。
山石用润笔,连皴带擦,画面突出山峰,渲染江南秀润风光,体现了董其昌秀朗明润的笔墨技巧和葱郁苍茫的山水画风格。
董其昌《岩居图》纸本,墨笔,纵:
32.8、横:
135.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董其昌《青绿山水图》
董其昌《青绿山水图》
董其昌《青弁图》立轴,纸本水墨,纵225厘米,横66(88厘米。
现流落于(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青弁图》师董源画法,部分采用传统的笔墨结构,但此画面平面感强,山石屈曲的结构和笔致墨法本身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一种新奇感。
作为作者胸臆外化形式的笔墨,具有了更独立的审美价值。
属董氏传世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水画 作品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