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试题分课汇编《庄子》故事两则.docx
- 文档编号:459387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6.83KB
中考古诗文试题分课汇编《庄子》故事两则.docx
《中考古诗文试题分课汇编《庄子》故事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文试题分课汇编《庄子》故事两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文试题分课汇编《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
◎课内阅读(共1份)
【2017年江西省南昌市】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惠子相梁()②非梧桐不止()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12.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
(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9.C(2分)
10.①做宰相②栖息、停留
11.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12.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13.①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
(1分)②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
(1分)
◎对比阅读(共2份)
【2017年福建省漳州市】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
(16分)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
封赏。
②贵:
认为可贵。
即:
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⑴或谓惠子曰()⑵非梧桐不止()
⑶是商贾之人也()⑷递辞平原君而去()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⑵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
⑴【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2分)
⑵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
【答案】5.⑴有人⑵栖息 ⑶这 ⑷离开
6.B(3分)解析:
A项,吃/喂养;C项,隐患/担心;D项,表修饰/表转折。
7.⑴惠民子在魏国(染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
⑵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2分)
8.⑴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
⑵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氢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3分)
【参考译文】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款待他,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酬谢鲁仲连,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鲁仲连笑着说:
“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排解纷乱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如果收取报酬,那就和买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鲁仲连是决不能那样做的。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离开赵国,终身不再露面。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庄子》故事两则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3分)
A.惠子相梁相:
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
国都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
游玩D.请循其本本:
本心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名为鹓鶵其如土石何B.夫鹓鶵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拔山倒树而来D.我知之濠上也辍耕之垄上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个文段,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2分)
⑵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分)
【答案】5.C解析:
本:
本源,初始
6.B解析:
B项均是介词,“从”。
A项每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之”代词,代“鱼之乐”,第二个“之”动词,到。
7.C解析:
“他们的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8.(4分)⑴(2分)有人对惠子说:
“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评分标准:
大意正确计1分,“或”“代”翻译正确,各0.5分,共2分)⑵(2分)鯈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评分标准:
大意正确计1分,“从容”“是”翻译正确,各0.5分,共2分)
◎课外阅读(共5份)
【2017年上海市】一、(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
“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
“城中安得有此兽?
”童曰:
“非他兽,鼠也。
”余曰:
“鼠何名老虫?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
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 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
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
象声词。
③阍(hūn):
守门的人。
④良:
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⑴不胜惊错()⑵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11.(4分)⑴能承受(能承担)⑵取名(命名)
12.(4分)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4分)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参考译文】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
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烛吹灭我就睡了。
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
“是老虫闹腾。
”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
“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
”童子说:
“不是别的兽,是老鼠。
”我问他:
“老鼠为什么叫老虫?
”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这么传下来的。
啊哈!
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真是可笑。
然而今日天下冒虎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
【2017年广西南宁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6分)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牖(yǒu):
窗户。
②施(yí):
延伸。
③还(xuán):
掉转。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⑴施尾于堂于:
⑵弃而还走走: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2分)
【答案】17.⑴在,到(1分)⑵跑(1分)
18.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
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
(1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1分)
【参考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龙。
这时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叶公家,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尾巴延伸在厅堂上。
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
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阅读《〈庄子〉二则》,完成14-17题。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
“鸡已乎?
”
曰: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
十日又问,曰:
“未也,犹应响影。
”
十日又问,曰:
“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
十日又问,曰:
“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谋报浑沌之德德:
恩,恩情。
B.人皆有七窍七窍:
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C.犹疾视而盛气疾视:
很快地看。
D.已无变矣无变:
没有反应了。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海之帝为倏之:
的。
B.以视、听、食、息以:
按照。
C.子无以鲁国骄士以:
因为。
D.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其:
这里指杨震。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浑沌待之甚善译文:
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
B.尝试凿之译文:
(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C.方虚骄而恃气译文:
正虚狂骄傲又充满一股血气。
D.犹应向影译文:
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而有所反应。
17.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倏”“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来做神的名字,意在说明二神做事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B.《浑沌之死》认为无为是自然的本性,若被加上智巧机智等小聪明,本性将遭到破坏而死亡。
C.《呆若木鸡》意在提醒人们,特别是君王:
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自威;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D.《呆若木鸡》在写法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有想象……不蔓不枝,典雅古朴的语言,使寓言故事意境幽远。
【答案】14.C解析:
气势汹汹。
15.B解析:
用来。
16.C解析:
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17.A解析:
违背事理,逆反自然必将适得其反。
【浑沌之死:
参考译文】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
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
“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呆若木鸡:
参考译文】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
“鸡训练好了吗?
”
他说:
“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
十天后王又问:
“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
“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
”
十天后王又问:
“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
“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
十天后王又问:
“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
”
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B卷)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第17—19题(10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
①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②虎利其爪牙()
③故人之为虎食者()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19.这段短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3分)
【答案】17.①经常、常常②以……为利③吃(每小题1分,共3分)
18.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的人,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之力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是故”、“自用”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
19.主旨:
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要善于借助外物(1分)。
启发:
要多动脑,不能死板;要善于利用身边有利的因素让自己更容易走向成功;要掌握技术,提高素质,才能增加竞争能力(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共3分)
【参考译文】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
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
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
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齿,而人用工具。
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
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
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被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三(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
“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
”曰:
“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
燕曰:
“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
燕曰:
“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
”鸥曰:
“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
”燕曰:
“皆无之。
”鸥曰:
“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
燕不喻而去。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
困苦。
②忮(zhì):
嫉妒。
③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我至子所 ()
⑵不乐依人焉()
⑶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
(2分)
【答案】23.(3分)⑴处所
(2)依附,依靠⑶知道,明白
24.(2分)B解析:
A项,在/比;C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D项,代词,它的/哪。
25.(2分)示例一:
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
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
(大意写出即可)
【参考译文】海鸥在小洲遇到巷燕。
巷燕对海鸥说:
“我常常到你的家,你却不到我家,这是为什么?
”海鸥回答:
“因为我不喜欢依靠人啊,因而才这样。
”
巷燕说:
“我依靠人,所以狂风来时有屏障,寒冷大雨有遮蔽,烈日之下能庇护,由此看来,你的生活多么困苦啊。
”海鸥回答:
“我看似困苦,其实也有不困苦的一面,不像你,身在困苦之中却不知道。
”巷燕说:
“我之所以依靠人,是因为人喜欢我,你说我困苦,是不是嫉妒我啊?
”海鸥反问:
“你说说,人对我是爱还是厌?
”巷燕回答:
“人们对你不存在爱和厌。
”海鸥说:
“我自由自在不依人,所以人的爱憎无从说起。
站在人类的角度看,因为没有爱,所以也没有憎。
反过来说,被人爱也会被人厌啊。
”
巷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飞走了。
后来,巷子的人吃饭时,燕子造窝衔的泥落在饭汤里,此人大怒,把巷燕驱走了。
这时,巷燕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思考海鸥的意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
◎课内阅读(近5年未作考查)
◎对比阅读(共4份)
【2017年湖北省荆门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
“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
“旨哉!
意成乎道也。
”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
意愿,愿望。
②奚:
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是鱼之乐也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C.①神变则鱼逝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②目似瞑,意暇甚
11.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分)
⑵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2分)
【答案】10.D(3分)解析:
看见/眼睛。
11.C(3分)解析:
惠子并非认为水中的游鱼不快乐,而是认为,你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快乐。
12.D(3分)解析:
办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要轻松安然。
13.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译出“固”“全”各1分,大意正确1分。
)
⑵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呢?
(2分,大意正确即可)
【参考译文】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两块)石头上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
乙一天都没有收获。
(乙)便扔下钓竿问甲道:
“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得失的差别这么大呢?
”甲说:
“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
”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我感叹道:
“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
”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
“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
“旨哉!
意成乎道也。
”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
意愿,愿望。
②奚:
怎么,哪里。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鯈鱼出游从容从容:
自由自在
B.是鱼之乐也是:
判断词,与“非”相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
怎么
D.请循其本循:
依照
9.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10.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庄子 中考 古诗文 试题 汇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