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docx
- 文档编号:459221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95KB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docx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1篇: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
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平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
”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
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
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行。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遍及,研究博识,小我私家的文化修养极高。
而他造的东西又是从小担当精良的家庭教诲,最终生长为国际大家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明确,艺术纵然是像钢琴演奏也必要严酷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技术”,而是满身心、全品德的表现。
他教诲儿子说:
“我始终以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只管即便生长,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不然,那种某某家无论怎样高超,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孝敬。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小我私家的品德,已别无所求。
天下名著读后感范文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
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不简单。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2篇: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教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教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可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克拉克教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将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
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进取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
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是学校教育。
其实不是这样的。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3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必须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
昨日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日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
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而在昨日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怎样进行思考呢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那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
那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
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提议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必须的”空白”,学生能够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我不理解的知识。
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
要张弛有度。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4篇: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
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
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
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
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
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
只要学生改正过来行了。
“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
”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
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
怎样那么坐不住?
怎样那么难教?
怎样那么不爱学习?
家长怎样也不管管?
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
其实转脸他们也忘了所有的矛盾了。
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
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只能考成那样,也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
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行了。
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
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
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出现我们的手中。
我们应当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
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
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
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成为我们的期望了。
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
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坚持欢乐的心境,做个阳光教师。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5篇: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
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
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
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
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异常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6篇: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教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教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
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可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克拉克教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例如:
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
“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将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进取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
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
那是学校教育。
其实不是这样的。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7篇: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
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
引用编者的话是:
“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
”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
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
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
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
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
“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
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
(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
(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
“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
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
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
”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
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
并不是有了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
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
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这么难吗?
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
要做最好的教师,那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进取向上的心态,你会感动自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8篇: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往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
我到此刻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明白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
写作不仅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
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
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是前进的力量。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是胜利。
能够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
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
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
对自我的教学,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是一堆细节。
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
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
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
你有什么样的情怀,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有什么样的行为。
所以,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
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
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
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
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类书籍 读后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