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风景区长岗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4591932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450.80KB
大洪山风景区长岗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x
《大洪山风景区长岗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洪山风景区长岗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洪山风景区长岗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地理差异。
3、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结合地图,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导入
播放我国各地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读图5.1,完成:
自南向北,纬度,气温;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降水;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
2、读图5.2,完成:
我国农业具有、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3、读图5.3---5.4,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人文景观差异。
(1)北方的农田多为,以种植和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的农田多为,以种植和为主,熟制为。
(2)北方交通运输以运输为主;在南方仍然是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3)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墙体;南方民居屋顶度,墙体。
(4)北方人冬季爱好的体育项目是和。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区、
区、区等。
2、综合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
团
队
合
作
活动一: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5页)
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填写下表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干湿区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1)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原因是南方气温,北方气温
(2)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原因是南方降水,北方降水
(3)由此可知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的共同影响因素是
活动二:
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6页)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或不)接近的。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
小结
1、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人文景观差异。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及分界
练
习
1、下列河流中,不流经北方地区的是
A、海河B、黄河C、辽河D、塔里木河
2、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人为因素D、气温和降水
3、下列地形区、山脉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阴山、东北平原
C、山东丘陵、松嫩平原D、小兴安岭、云贵高原
反思
(2)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6.1自然特征与农业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重点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导入
播放我国各地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黑土地黄土地
1、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
地跨我国的和(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类型)。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影响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最大问题是,北方春旱严重的原因是。
针对以上问题,应对措施是:
1、;2、;3、。
小结
一、黑土地黄土地
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特征;土壤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耕地类型;农作物;面临问题
(3)
练
习
1、北方地区东临
A:
渤海和黄海B:
东海和南海C:
黄海和东海D:
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
内蒙古高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
平原面积大B:
土壤肥沃C:
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
C
D
B
A
4、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5、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采地下水B跨流域调水措施
C兴建水库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6、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滑坡和泥石流C、台风D、干旱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山脉:
A;B;E;地形区C,有“”之称;D;
L和F又常被
称“”;F地形其特点是;
濒临海洋:
G;H。
7.读图完成。
B
L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
(3)本区气候特点是,发展农业面临的问题是。
(4)
反思: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自然条件对农业及工业发展影响。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导入
展示东北三省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位置:
东北三省包括、和,位于我国的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北平原包括平原、平原和平原。
东部为,北部为,西倚。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较高,北部紧邻寒冷的源地,冬季,夏季。
降水集中在,冬季较多。
4、河流:
东部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的和
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2、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历史,人口,沼泽遍布。
(二)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东北平原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
2、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盛产、、、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5)
团
队
合
作
活动一: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16页)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
由北到南雪期。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延吉比长春积雪,影响因素是和,即延吉距海洋近,位于山地迎风坡,降雪多;
漠河比长春积雪,影响因素是,即漠河纬度高,雪期长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冬季,多,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于;墙厚、窗小有利于。
活动二:
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8页)
1、调查粮油日用品有哪些产自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盛产
2、读图6.18,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东北三省人口,本地粮食的消费少,可以为全国提供更多的
3、读图6.19,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补充)
(1),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属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灌溉便利。
小结
1、范围:
包括东北三省
2、地形: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3、河流:
松花江、嫩江、辽河、江、江(中俄界河)、鸭绿江和江(中朝界河)
4、气候:
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练
习
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冬短夏长D、降水集中于冬季
2.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
3.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棉花B.冬小麦、玉米、C.冬小麦、水稻D.春小麦、大豆
4.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东北林区B、西南林区C、东南林区D、“三北”防护林
5.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指的是
A、松嫩平原B、东北平原C、辽河平原D、三江平原
反思
(6)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6.3黄土高原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黄土风情·。
3.举例说明黄土高原的成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成因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导入
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
东起,西至,北连高原,南抵。
2、范围:
主要包括省区:
、、和。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形成原因是
4、黄土风情:
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5、名胜古迹:
有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走进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坛上可看到“五色土”,中央的黄土来自。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成因:
对于黄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多种假说,得到广泛认同,它认为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_____作用形成的,是风从、和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2、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有、、、等多种地貌景观,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是、、
以及;人为原因是。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带走肥沃的土壤,破坏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等。
四、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措施与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
其中:
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7)
团
队
合
作
活动一: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27页)
1.下列现象被认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黄土就象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从“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而不是;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是(方向)风带来的。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主要来自
活动二: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29页)
1、阅读图6.34,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植被有、的作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③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活动三: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30页)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阅读图6.37和图6.38,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
(2)林草护坡的作用:
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
小结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2、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成因;2、地貌景观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2、危害
四、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3、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练
习
1、下列四组河流中,流经黄土高原的是()
A、湟水和汾河B、汉江和渭河C、渭河和汾河D、洮河和汉江
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降雨集中D、黄土结构疏松
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议,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A、修挡土坝,建梯田B、植树造林
C、减少载畜量,推广圈养D、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反思
(8)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6.4祖国的首都——北京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城市建设成就。
3.运用地图和资料,综合分析北京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
北京的自然特征和城市职能。
北京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应注意的问题。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导入
展示有关北京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符号: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北京的符号。
2、位置:
北京位于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东南是(地形区),与、(省区)相邻。
3、地形地势:
北京的地形以为主,地势由向倾斜。
4、河流:
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自向汇入海河,注入。
5、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全国的、、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明十三陵墓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有、胡同、牌楼等。
2、北京故宫又名,是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宫殿建筑群。
3、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外围形成了一批。
2、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致,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
3、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北京市区的交通形成了加的快速道路网,环形公路把主要交通干线连接起来,放射状交通干线便捷了城区的对外联系。
5、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9)
团
队
合
作
活动:
分析北京成立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的变迁(35页)
1.阅读图6.44,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1)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
北京地形以为主,群山环绕,平原广大;地势高,低;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自流向
(2)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位置优越,地处带,位于区;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近;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城市建设;交通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方便。
2.阅读图6.45,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因为水源充足,城市向有水源的方向发展。
小结
一、位置:
二、自然环境:
地形、河流、气候
三、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四、现代化的大都市:
练
习
1、关于北京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北平原南部B.东临渤海
C.与河北、天津相邻D.西面背靠青藏高原
2、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下列名胜古迹不属于北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A.承德避暑山庄B.明十三陵C.颐和园D.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4、位于北京的首钢迁往河北省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钢铁消费减少B.北京交通过于拥挤
C.减少北京人口、环境压力D.调整产业结构
5、读北京市略图回答:
(1)北京的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面临海,东南临(省区),其余三面被(省区)包围
(3)气候类型是特点是
反思
(10)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7.1自然特征与农业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点。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点。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导入
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以南,以东,东临,南临。
2、地形:
地形,差异明显。
西部以为主;东部、和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的。
3、气候:
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以上,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土壤特色:
南方地区:
“”;四川盆地:
“盆地”;云贵高原:
地形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南方地区气候,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
(2)耕地多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条件良好,集中连片。
2、主要农业产品:
(1)要种植,也种植、棉花、等。
(2)盛产、、、橡胶,以及、、菠萝等热带、水果。
(11)
团
队
合
作
活动一:
读图认识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46页)
3、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四川盆地周围环绕,阻挡了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影响较大。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西双版纳位于的南部,因其阻挡了;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活动二:
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48页)
1、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南方地区的主要食材有:
、、、香蕉、、鱼虾等。
南方地区地形,气候,资源丰富,发展等条件优越,农产品种类多。
小结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2、地形;3、气候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2、主要农业产品:
练
习
读图完成。
D
C
H
G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山脉:
A,它是江西省与的分界;C;D;地形区:
有“”之称;
有之称;
,其特点是。
(2)河流
是;濒临海洋G,H;岛屿
。
(3)本区气候,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
(例举四种即可)
反思
(12)
大洪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包年级领导签字:
课题
7.2长江三角洲地区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位置,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难点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导入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自
学
一、江海交汇之地
1、范围:
主要包括、省南部和省北部。
2、位置:
位于长江的地区,东临海和海,交汇处;沿江沿海众多,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既可沿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地区,又可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3、地形:
大部分地区以为主,地势,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名城古都: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还有、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3、上海和浦东新区: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
4、同城效应: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
借助发达的和,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作“”。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特色文化:
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风 景区 中学 年级 地理 下册 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