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生物大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58645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2.34KB
北京高考生物大题含答案.docx
《北京高考生物大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生物大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考生物大题含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二、非选择题
29.(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
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在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增加。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
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
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30.(18分)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
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
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
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_______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___________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1代M的基因型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DDggb.Ddgg
2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型包括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DDGGb.DDGgc.DdGGd.DdGg
(3)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____(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______________。
31.(16分)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
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上合成,然后在______和____________中加工。
(2)实验一:
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
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________,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___________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
分别培养实验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
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__________。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________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__________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3小题,共50分。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
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
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较高。
30.(16分)
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
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
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
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
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
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
通过比较丙和_________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31.(16分)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
(接种前检出HPV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__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________。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__。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北京卷)
二、非选择题
29.(17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_______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_________【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
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30.(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
图中
、
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
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
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31.(16分)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CO2。
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达到2.2μmol.m-2s-1。
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μmolCO2.m-2s-1。
(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探究。
2016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
29.(16分)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图1图2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3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ⅰ______
ⅱ______
对照组1
ⅲ______
ⅳ______
对照组2
同ⅱ
同ⅱ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
。
30.(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
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
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
乙烯与结合后,酶T的活性,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
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
1# 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
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 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31.(16分)
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
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
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
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
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
为探明其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
检测对象
M植株的叶
X植株的叶
接穗新生叶
P-LmRNA
有
无
有
P-LDNA
有
无
无
①检测P-L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
②检测P-L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9.(16分)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
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
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0.(18分)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因此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
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
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
结合
(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
;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1.(16分)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
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
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答案
二、非选择题
29.(16分)
(1)[H]\NADPH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28
(3)淀粉和蔗糖含量输出量
(4)抑制
(5)未遮光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30.(18分)
(1)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受精卵表达
(2)①b②b、d
(3)N非姐妹染色单体4×(红绿荧光胚胎数/胚胎总数)
31.(16分)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感受器传出神经
(3)促进脂肪的分解物的吸收
(4)获取/获得去除蛋白C基因
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答案
29.(18分)
(1)信息
(2)气体防止污染茎芽尖端
(3)促进
(4)细胞长度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3.6(3)18(60)协作
(6)内源IAA
30.(16分)
(1)四分体同源
(2)Ⅱ和Ⅲ
(3)225%
(4)①父本和母本
②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
③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乙
31.(16分)
(1)载体氨基酸
(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5)预防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答案
29.
(1)兴奋神经递质后膜
(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3)溶剂Ma、c、f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解析】
(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小体),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
(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可以知道:
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越多。
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该药物的依赖。
(3)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所以给实验鼠注射“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则其对照组应只注射“溶剂M”;若探讨对小RNA的设计,则其对照组应是所含的“核苷酸的种类和数目”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应该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考点定位】神经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高考 生物 大题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