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580829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90KB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第七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
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1.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J(xun)
B.选W(ping)
C.彷(p希g)徨
■
D.涉(shE)猎
■
2.
含蓄(xil)
筹(ch6u)划
■
署(shh)名
通宵(X1NO)
调羹(geng)
■
赫(shE)然
绞伍树肉
■
澎湃(斶)
■
鲜(xian)为人知
兀兀(wti)穷年
深恶@)痛绝
迥乎不同
■
A.
B.
卜•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潜心惯注
心会神凝
一反既往
家喻户晓
慷慨淋漓
锲而不舍
历尽心血
刮目相待
C.搏学多识
一拍既合
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D.妇爲皆知
马革裹尸
杂乱无章
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釣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髙奖一一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齐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乌类只能选择在髙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而的问题。
5.依次填入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一一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1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3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4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5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B.④①⑤®③C.③⑤©①②D.④①③②®
6.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的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C.《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箫红,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孙权劝学》肖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遍的《资治通鉴》。
二、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英振离,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鬲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30年来,英振鬲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基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扳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丰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礼赞师魂)莫振髙校对都安教弃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火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帅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台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
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1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日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
2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日一:
师恩情深栏目二:
恩师风采
栏日二:
o栏目四:
。
三、名著阅读
8.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它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
一个的辛酸故事。
此小说大疑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的风土
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
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
四、句子默写
9.默写填空
(1),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杨花榆荚无才思,(《晚春》)
(4)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5)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6),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乡愁,是素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伤离惜别的曲调,勾
起诗人无尽的相思:
“,°(《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在远
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
(《逢入京使》)
五、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爭,不可不学!
”蒙絆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⑶见往事耳()
••
(4)但当涉猎()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13.用横线划岀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6.现代文阅读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1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2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懣过来:
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3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曩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是,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4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诫.°在我六岁开始扶是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5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祈,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6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
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7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牧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程锵的回音。
8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爭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梃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丈竹,文竹,这也能算竹?
是的,一段丈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9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
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离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盍,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10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淸楚。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
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11)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意》,有删改)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6.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岀来。
(60字以内)
1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18.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阅读下而文章,完成后而小题。
长江漂流——尧茂书
1尧茂书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
在乐山南边20公里,长江逶迤而过。
他与长江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当他一次意外地发现中国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画册时,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从此,长江源头那片壮丽而奇美的风景便扎根在他的心中。
“我要对长江做一次完整的考察”,他立下誓言,并开始周密的准备。
21983年,尧茂书自费到长江源头实地考察,并到大渡河、沱沱河等地对橡皮筏越险滩技术作了尝试。
准备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尧茂书预备于1986年下水。
这吋,突然传来美国人坎•沃伦率领一支探险队将于1985年8月到中国漂流长江的消息。
“中国的长江应该由中国人首先漂流”,尧茂书决定提前开漂o1985年6月12EJ,尧茂书与向单位请了一个月假的三哥尧茂江携带橡皮筏和大批行装,经过千里跋涉,终于来到孕育长江第一股涓流的姜根迪如冰川。
3尧茂书一下子扑倒在冰盖上,倾听着水珠的叮咚声,冰盖下有细流在涓涓地流淌。
“多少年了,想不到我这一辈子真的到了长江源头”.此时,这位壮汉泪流满面。
4长江的源头水浅。
特制的橡皮我只能在水深5米时才能漂起来,尧氏兄弟常得在冰水里推着橡皮筏前进。
一个月下来,两人掉了10多斤肉。
由于缺乏维生素和离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他们嘴脸几度脱皮溃烂,稍一张嘴,就会拉烂嘴皮。
56月24日,三哥的假期到了,必须走了,此后的路只有尧茂书一个人去承受。
孤独是难耐的,"就不能忍受的,是一个现代人孤身进入无人区所遭受寂寞的痛苦,有时我简直要发疯……上游气候恶劣多变,河道复杂。
水浪、冰雹、雨雪交替打进舱内,我几乎整天泡在湿淋淋的水舱内划行。
天黑露宿,头一件事就是晾被子和衣服。
一遇到有人的地方,我最大愿望就是烤一烤火。
”尧茂书遇到过泥石流爆发的惊险场面,曾以-把匕首与狼群面对面对峙。
一次,他上岸拍摄,一头棕熊占据了橡皮我,将筏上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扔入江中。
回到橡皮筏,哭笑不得的尧茂书只好饿肚子了。
直到两天后.遇到游牧的藏民,买下惜杷和牛肉干才得以果腹。
进入通天河后,江流开始咆哮起来。
一个接一个峡谷,江水如万马奔腾。
67月6日,尧茂书写道:
“在船上选好角度,拍了照。
只听前面水声大吼,吃惊不小。
匆忙系好机子,躲也来不及,只见波浪排出倒海向我压来……我奋力划桨,越过浪峰,又陷进浪谷,一个几米爲的飞浪对着船首劈来,我心想'坏了!
'波浪涌进船舱里,将我一身打;显,舱中枳满了水。
我拼命划桨,全身神经集于一念:
’翻过浪’。
”终于,尧茂书战胜了激流,他称7月6日为最惊险一日矣。
7月23日,漂完通天河的尧茂书经过短暂休整,开始了他漂流金沙江的历程。
然而,这一天是尧茂书活在人世的眾后一天。
由于金沙江水大浪急,他触礁翻铝,不幸身亡。
尧茂书牺牲了,但他的血没有白流。
他是一位先行者,他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勇敢者的路。
19.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0•“从6月24日到7月23日”,尧茂书主要克服了哪四个方而的困难?
请概括作答。
21.'‘中国的长江应该由中国人首先漂流”,从这句话中,你认为尧茂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22.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他是一位先行者,他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勇敢者的路。
23.尧茂书牺牲后,其事迹被各媒体纷纷报道,社会上对尧茂书的行为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联系实际阐明你的理由。
(48字以内)
第一种观点:
“他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他的济梁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
第二种观点:
“尧茂书的漂流弊大于利。
探险就是没有意艾的冒险。
它消耗了大董时间、钱财,甚至会牺牲宝贵的生命。
一点也不值得!
”
七、作文
24.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能使用真实人需:
⑤不得抄袭。
(1)Beyond乐队在《真的爱你》这首歌中唱到“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祈路/叮嘱我趺倒不应放弃……"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和朋友的提携,杰出人物的激励……想想看,是谁影响自己置深,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呢?
请以下而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听到婉转动人的乐曲,有一种共鸣在心中涌动,给我以振作的力量;看到父亲真情流踞的细节,有一种感动在心中中涌动,给我以鼓舞的力董;读到英雄人物的事迹,有一种热血在心中涌动,给我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无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无论是艺术还是现实,经常将一种力量注入我们心间。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题目:
有一种力量来自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B选聘(pin)。
C深恶(wii)痛绝。
D澎湃(pQi)。
2.D
【解析】
试题分析:
A.“潜心惯注”应改为“潜心贯注”;B.“历尽心血”应改为“沥尽心血”;C.“搏学多识”应改为“博学多识”;“一拍既合”应改为“一拍即合”。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不能形容泉水。
B.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箴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不符合语境色彩。
C.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使用正确。
D.捕风捉影:
含贬义;指说话没有事实根据。
不符合语境色彩。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动宾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加强”;
C.缺少主语,删除“随着”或“使”;
D.语序不当,将“解决”与“发现”调换位置;
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岀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
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
句子排列顺序最佳
的是
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
D与课文内容不符。
司马光是北宋人。
7.
(1)示例:
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髙校长的感人事迹。
(2)示例1: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示例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①句子中不得岀现真
实姓名,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即可。
②师生剪影师生故事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
认貞•阅读这则材料,主体是'‘莫振高”,事件是“感人事迹”。
据此即可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泄要注意这方而的积累,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把相关的名句整理出来。
因为莫振高是一个老师,所以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礼赞他。
(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左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即可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表述时,一泄要语言通顺,说理有据,有时还要注意要有称呼。
本题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表达的目的是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长度要求是一句。
据此可作答如下:
老师,是您为我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谢谢您!
②本题考査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泄要认真读题,分析手抄报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左要与主题相关,还要认真分析已给出的栏目名称,所设il•的栏目一左要与英格式相同。
据此即可作答。
8.老舍人力车夫北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巧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餌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箸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爼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鋼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码各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9.
(1)深林人不知
(2)可怜夜半虚前席(3)惟解漫天作雪飞(4)夜泊秦淮近洒家
(5)闲敲棋子落灯花(6)政入万山圈子里(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剑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需句,首先是要记诵淸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划句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
“淮”“敲”“柳”"园”等字词的书写。
10.
(1)当道,当权
(2)研究儒家经典(3)历史(4)粗略的阅读
11.
(1)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在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2)长兄知道这件事情太晚了啊。
12.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读书人分别了多时,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
【解析】
10.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淸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往事”:
历史。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卿”“复”“见”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泄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宜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淸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槪括的前提和基础。
孙权的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的地方有“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即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3.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用横线划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语句。
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翻译时注意"士““即““刮目相看”等词语。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哭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而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淸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別了。
14.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
对文化感到渺茫:
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
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
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5.示例:
⑴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岀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16.要点: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
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
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7.示例:
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8.写岀大地孕育孕冇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
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
表达出我对竹子以英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解析】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情石等进行分析。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勤劳能干:
有家庭责任感:
对文化感到渺茫;但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
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等。
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岀来。
15.试题分析:
欣赏语句。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我听到了丹头与竹巧的窃窃私语声。
“明显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的状态外,还要答岀“我”对父亲的情感。
1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査的是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行推断和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注意抓住以下要点: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和年老的担忧;对父亲的感恩和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第七十 一中 学校 学年 年级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