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576431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37.17KB
水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docx
《水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
水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安装调试报告
安装点位:
设备名称:
企业名称:
(公章)
年月日
B.1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主要产品情况
产品
设计生产能力
实际产量
企业生产状况(季度正常运行天数)
废水处理工艺
设计处理能力(t/d):
实际处理能力(t/d):
废水排放去向:
纳污水体功能区类别:
环评批复对在线设备要求及文号
监测项目
COD
氨氮
流量
其他
设备型号
出厂编号
生产商
集成商
生产许可证编号
环保产品认证编号
方法原理
检出限
量程范围
运营单位
水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安装点位:
水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仪器)名称及型号:
设备监测项目:
水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生产单位:
水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单位:
水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施工单位:
监测站房建设完成时间:
设备安装完成时间:
设备调试完成时间:
备注:
B.2废水污染源排放口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排污口规范化
符合责任环保部门规范化排污口要求,并设置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维护和采样平台的安装施工全部符合要求。
防护拦杆的安装全部符合要求。
每一独立厂区废水排放总排放口不超过两个。
需清污分流的单位实施了清污分流。
污(废)水总排放口、废水排放处理设施的进水、出水口均设置了具备便于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的采样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设置了具备便于采样的采样口。
污(废)水总排放口的采样口设在厂界处(特殊情况除外)。
一般整治单位的各废水排放采样口设置了符合标准计量要求的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计
量和记录装置。
排放口的设置应能满足安装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采样取水系统的要求。
明渠两侧平台或工作面的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采水口临空、临高的部
位应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和钢平台。
明渠测量堰槽流量测量处应设置流量比对监测平台,保证流量比对监测条件。
采样系统
安装有符合要求的水质自动采样器
采样取水系统应保证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并保证将水样无变质地输送至监测站房供水质自动分析仪取样分析或采样器采样保存。
采样系统应尽量设在废水排放堰槽取水口头部的流路中央,系统进水口朝向水流方向,以减少堵塞。
测量合流排水时,在合流后充分混合的场所采水。
采样取水系统宜设置成可随水面的涨落而上下移动的形式。
应同时设置人工采样口,以便进行比对试验。
采样系统的构造应有必要的防冻和防腐设施。
采样取水管材料应对所监测项目没有干扰。
采样系统应能实现自动控制调节,保证等比例采样、等时间间隔采样及水质自动分析仪所需
的流量。
采样管路应采用优质的硬质PVC或PPR管材,严禁使用软管做采样管。
对于漂浮物较多的污水可采用20目~30目的筛网阻隔,避免漂浮物堵塞采样口。
采样泵和采样管路应根据采样流量、采样取水系统的水头损失及水位差合理选择。
采样泵应对水质参数没有影响,并且使用寿命长、易维护。
采样取水系统的安装应便于采样泵的安置及维护。
氨氮自动分析仪采样系统的管路设计应具有自动清洗功能。
应尽量缩短采样系统与氨氮自动分析仪之间输送管路的长度。
维护
和采
样平
台
材料
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设
计
载
荷
1)钢平台的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不小于本部分规定的值。
2)整个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3kN/m2均匀分布活载荷。
3)在平台区域内中心距为1000mm,边长300mm正方形上应能承受不小于1kN集中载荷。
4)平台地板在设计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10mm或跨度的1/200,两者取小值。
制
造
安
装
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钢平台不应有歪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钢平台和通道不应仅靠自重安装固定。
当采用仅靠拉力的固定件时,其工作载荷系数应不小于1.5.设计时应考虑腐蚀和疲劳应力对固定件寿命的影响。
安装后的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应有歪斜、翘曲、变形或其他缺陷。
防
锈
与
防
腐
蚀
根据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
通行平台地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结
构
要
求
工作平台的尺寸应根据预定的使用要求及功能确定,但应不小于通行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最小尺寸。
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750mm,单人偶尔通行的平台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mm。
平台地板应采用不小于4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
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小于4mm。
一切敞开的边缘均应设置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
材
料
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设
计
载
荷
防护栏杆安装后顶部栏杆应能承受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不小于890N的集中载荷和不小于700N/m的均布载荷。
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
水平和垂直载荷以及集中和均布载荷均不叠加。
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不小于700N水平集中载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mm。
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N的集中载荷。
制
造
安
装
防护栏杆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防护栏杆不应有歪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防
锈
与
防
腐
蚀
防护栏杆的设计应使其积存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根据防护栏杆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防护栏杆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结
构
要
求
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其他等效的结构。
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横杆)与上下构件间形成的空隙间距不小于500mm。
构件设置方式应阻止攀爬。
防护栏杆的高度不得低于1.2m。
扶手的设计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
扶手末端应以曲折端结束,可转向支撑墙,或转向中间栏杆,或转向立柱,或布置成避免扶手末端突出结构。
扶手应采用钢管,外径应不小于30mm,不大于50mm。
采用非圆形截面的扶手,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57mm,圆角半径不小于3mm。
扶手后应有不小于75mm的净空间,以便于手握。
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确保与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结构牢固连接,立柱间距应不大于1000mm。
立柱不应在踢脚板上安装,除非踢脚板为承载的构件。
立柱应采用不小于50mm×50mm×4mm角钢或外径30mm~50mm钢管
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
中间栏杆采用不小于25×4扁钢或φ16mm的圆钢;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不得大于380mm。
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mm,其底部距地面应不小于10mm。
踢脚板应采用不小于100mm×2mm的钢板制造。
在室内的平台、通道或地面,如果没有排水或排除有害液体要求,踢脚板下端可不留空隙。
小结:
B.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排放口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
符合
监测断面
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防护拦杆的安装全部符合要求。
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采样系统
采样取水系统应保证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并保证将水样无变质地输送至监测站房供水质自动分析仪取样分析或采样器采样保存。
采水系统应保证终年能够正常采水。
可以根据水源丰、枯水期点位变化情况,动态调整采水位置。
栈桥式采水方式应保证坚固稳定,能抵挡洪水的冲击。
采水装置应有清洗反吹系统,防止藻类的生成,避免影响水质。
采样头应在水面下0.5m~1.0m浮动,并与水体底部有足够的距离(枯水期>1m),以保证不受水体底部泥沙的影响。
采样系统的构造应有必要的防冻和防腐设施。
采水系统管路和电路应分开安装,采水管路材质应保证不影响水质变化,管路外有必要的防水、防压、防冻保护措施,电线应该安装套管,采水管路河电路深埋不得小于80cm,过路时应加装钢套管。
采样取水管材料应对所监测项目没有干扰。
采样系统应能保证水质自动分析仪所需的流量。
采水系统须采用双泵、双管路设计,当一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路进行工作,
方便检修和维护。
对于漂浮物较多的污水可采用20目~30目的筛网阻隔,避免漂浮物堵塞采样口。
取水口应有防堵塞措施。
采水泵选用质量优良的潜水泵、自吸泵或潜污泵,可有效防止堵塞,采水泵流量应保证3t/h
以上;室外采水管路超过100m时,采水泵电缆应选用比泵线线径大一倍的电缆,以避免压降。
通过流量或压力显示取水状态并能报警。
采样泵应根据采样流量、采样取水系统的水头损失及水位差合理选择。
采样泵应对水质参数没有影响,并且使用寿命长、易维护。
采样取水系统的安装应便于采样泵的安置及维护。
子站站房内所有管路材质为内外抛光的不锈钢管路或PVC管道,管路安装前应清洗干净,有合理的流路设计,便于拆卸清洗,并配备足够的活动接头。
维护和采
样平台
材料
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设
计
载
荷
1)钢平台的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不小于本部分规定的值。
2)整个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3kN/m2均匀分布活载荷。
3)在平台区域内中心距为1000mm,边长300mm正方形上应能承受不小于1kN集中载荷。
4)平台地板在设计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10mm或跨度的1/200,两者取小值。
制
造
安
装
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钢平台不应有歪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钢平台和通道不应仅靠自重安装固定。
当采用仅靠拉力的固定件时,其工作载荷系数应不小于1.5。
设计时应考虑腐蚀和疲劳应力对固定件寿命的影响。
安装后的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应有歪斜、翘曲、变形或其他缺陷。
防
锈
与
防
腐
蚀
根据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
通行平台地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结
构
要
求
工作平台的尺寸应根据预定的使用要求及功能确定,但应不小于通行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最小尺寸。
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750mm,单人偶尔通行的平台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mm。
平台地板应采用不小于4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
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小于4mm。
一切敞开的边缘均应设置防护栏杆。
防护
栏杆
材
料
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设
计
载
荷
防护栏杆安装后顶部栏杆应能承受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不小于890N的集中载荷和不小于700N/m的均布载荷。
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
水平和垂直载荷以及集中和均布载荷均不叠加。
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不小于700N水平集中载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mm。
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N的集中载荷。
制
造
安
装
防护栏杆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防护栏杆不应有歪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防
锈
与
防
腐
蚀
防护栏杆的设计应使其积存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根据防护栏杆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防护栏杆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结
构
要
求
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其他等效的结构。
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横杆)与上下构件间形成的空隙间距不小于500mm。
构件设置方式应阻止攀爬。
防护栏杆的高度不得低于1.2m。
扶手的设计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
扶手末端应以曲折端结束,可转向支撑墙,或转向中间栏
杆,或转向立柱,或布置成避免扶手末端突出结构。
扶手应采用钢管,外径应不小于30mm,不大于50mm。
采用非圆形截面的扶手,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57mm,圆角半径不小于3mm。
扶手后应有不小于75mm的净空间,以便于手握。
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确保与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结构牢固连接,立柱间距应不大于1000mm。
立柱不应在踢脚板上安装,除非踢脚板为承载的构件。
立柱应采用不小于50mm×50mm×4mm角钢或外径30mm~50mm钢管。
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
中间栏杆采用不小于25mm×4mm扁钢或φ16mm的圆钢;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不得大于380mm。
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mm,其底部距地面应不小于10mm。
踢脚板应采用不小于100mm×2mm的钢板制造。
在室内的平台、通道或地面,如果没有排水或排除有害液体要求,踢脚板下端可不留空隙。
小结:
B.4设备性能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设备资质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
进口仪器是否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有国家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产品适用性检测合格报告或省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认可备案。
仪器的名称、型号应与证书相符合,且在有效期内。
设备外观
是否有计量器具
标志和产品铭牌
各部件连接可靠,表面无明显缺陷,各操作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
仪器各显示部分刻度、数字清晰,涂色牢固,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仪器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密闭性能良好、防尘、防雨,启动使用后,结构、管路无颤
抖震动滴漏现象。
设备、各部件、构件之间永久性焊接符合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0℃~45℃;相对湿度:
≤90%;大气压:
86kPa~106kPa;电压:
AC220V
±22V;频率50Hz±0.5Hz。
供电电压
AC220V±22V,频率50Hz。
安全要求
在10℃~35℃,相对湿度≤85%条件下,仪器电源引入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
于20ΜΩ
仪器应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人身触电。
仪器还应设有过载保护装置,防止仪器意外
损毁。
功能要求
应具有时间设定、校对、显示功能。
应具有自动零点校准(正)和量程校准(正)功能。
应具有测试数据显示、存储和输出功能。
意外断电且再度上电时,应能自动排出系统内残存的试样、试剂等,并自动清洗,自动
复位到重新开始测定的状态。
应具有故障报警、显示和诊断功能,并具有自动保护功能,并且能够将故障报警信号输
出到远程控制网。
应具有限值报警和报警信号输出功能。
应具有接收远程控制网的外部触发命令、启动分析等操作的功能。
应能够设置三级系统登录密码及相应的操作权限。
对于总有机碳(TOC)自动分析仪和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分析仪,应具有将
TOC或UV数据自动换算成CODCr,并显示和输出数据的功能。
对于排放水质不稳定的水污染源,不能使用总有机碳(TOC)自动分析仪。
对于排放高氯废水排放(氯离子浓度在1000mg/L~20000mg/L)的水污染源,使用化学
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应有适用性比对验证报告。
水质自动采样器具有定时、等比例、同步留样、超标留样和远程启动等多种采样方式
水质采样器能通过数字接口或模拟接口与在线分析仪联机
小结:
B.5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站房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站房
新建监测站房基础荷载强度≥2000kg/m2,面积应不小于2.5m×2.5m,空间高度应≥2.8m,
站房建在标高≥0m处。
监测站房应尽量靠近采样点,与采样点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
监测站房应安装冷暖空调,空调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
保证室内清洁,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空气温度:
20℃~25℃,
相对湿度:
20%~75%,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监测站房内应有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负荷,不小于6kW。
站房内应配置稳压电源。
电源引入线应使用照明电源,严禁使用动力电源;
电源进线应有浪涌保护器;
电源应有明显标志,防止用户意外断电;
接地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站房电源开关的设置应设系统总开关,对每台仪器均应设独立控制开关。
至少预留五孔插座4个。
监测站房内应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应使用自来水清洗仪器及有关装置。
监测站房应有完善规范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盗和防止人为破坏的设施。
仪器设备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线缆应选用>4mm2的单芯护套电缆。
接地电阻小于4Ω,且不能和避雷接地线共用。
监测站房如采用彩钢夹芯板搭建,应符合相关临时性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要求。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灭火器箱、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沙桶等。
监测站房不能位于通讯盲区。
监测站房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
小结:
B.6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房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
站房
选址
条件
站址的便利性具备土地、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及良好的地质等基础条件;
水质的代表性根据监测的目的和断面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水质代表性;
监测的长期性不受城市、农村、水利等建设的影响,具有比较稳定的水深和河流宽度,保证系统长期运行;
系统的安全性自动站周围环境条件安全、可靠;
运行的经济性便于监测站日常运行和管理;
管理的规范性承担运行管理的托管站具有较强的监测技术与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有专人负责水质自动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选址
要求
自动站离托管站的交通距离不超过100km,交通方便;
有可靠的电力保证且电压稳定;
具有自来水或可建自备井水源,水质符合生活用水要求;
有直通(不通过分机)电话,且通讯线路质量符合数据传输要求;
取水点距站房不超过100m,枯水期亦不超过150m,便于铺设管线及其保温设施;
枯水期水面与站房的高差不超过采水泵的最大扬程;
断面常年有水,丰、枯季节河道摆幅应小于30m。
站房
建设
站房是用于承载系统仪器、设备的主体建筑物和外部保障条件。
主体建筑物由仪器间、质控间和生活用房组成。
外部保障条件是指引入清洁水、通电、通讯和开通道路,平整、绿化和固化站房所辖范围的土地
主体建筑中仪器间使用面积的确定,以满足仪器设备的安装及保证操作人员方便地操作和维修仪器设备为原则,一般不小于50m2,宽度和长度均不能小于5m。
质控间和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以操作和管理人员实际所需确定。
新建监测站房基础荷载强度≥2000kg/m2,站房内有效使用面积在50m2以上,宽度和长度均不能小于5m,空间高度应≥2.8m,站房建在标高≥0m处。
监测站房应尽量靠近采样点,与采样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
站房为砖混结构,墙体材料应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要求壁挂仪器墙面垂直承重>120kg/m2;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
站房装有报警式防盗门、窗,配备防盗、自动灭火装置;
站房内安装的冷暖式空调机应安置在仪器柜的一旁,勿使空调正对着仪器吹送。
所安装空调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即当子站发生停电并恢复供电后,空调能够自动启动工作,并按停电前所设置的温度等工作状态运转,使站房温度能控制在25℃±5℃。
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空调的室外机要进行防盗、防雨处理
站房内有必要的供水设施与化验设备,满足配制试剂、简单化学分析的需要。
保证室内清洁,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空气温度:
20℃~25℃,相对湿度:
20%~75%,大气压力:
86kPa~106kPa;要求站房应封闭,并确保防尘、防水、防鼠;
监测站房内应有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负荷,不小于10kW
耐火等级为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站房内应配置稳压电源
电源引入线应使用照明电源,严禁使用动力电源
电源进线应有浪涌保护器
电源应有明显标志,防止用户意外断电
接地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站房电源开关的设置应设系统总开关,对每台仪器均应设独立控制开关。
站房内采用三相四线供电,入室处装有配电箱,配电箱内连接入室引线应分别装有三个单相15A空气开关作为三相电源的总开关,并安装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自动保护装置。
至少预留五孔插座4个
监测站房内应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应使用自来水清洗仪器及有关装置。
监测站房应有完善规范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盗和防止人为破坏的设施。
如果站房位于空旷处,周围没有更高的建筑物,则必须安装站房避雷装置
仪器设备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线缆应大于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污染 连续 自动 监测 系统 安装 调试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