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题教师用卷.docx
- 文档编号:4573965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84KB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题教师用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题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题教师用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题教师用卷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kuì)要塞(sài)
磅礴锐不可当(dàng)
B.颁发(bān)仲裁(zāi)
吞食由衷(zhōng)
C.凌空(líng)酷似(kù)
潇飒轻盈(yíng)
D.巍然(wēi)横亘(gèn)
广袤铿锵(kēn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改为:
锐不可当(dāng)。
B改为:
仲裁(cái)。
C改为:
潇洒。
2.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C.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
D.夜晚,街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或指锋利无比。
锐:
锐气;当:
抵挡。
褒义词。
这里形容“西路军当面之敌”明显不当。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句前分句“是否”双向表述后分句“是”单向表述不搭配。
C项是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无法“改善”“进度”。
可将“改善”改为“加快”。
D项是语意重复的错误,“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任意一个。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视频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B.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每一则消息都必不可少的。
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D.《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选自《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略有改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每一则消息都必不可少的”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
消息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其余几部分不是“都必不可少”。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
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
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__。
读忠烈传,宜_________。
读奸佞传,宜____________。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
读“赋”宜__________。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D.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
(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
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
此题要注意搭配,如:
“读山水小品”,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后句正好呼应前句的“山水”。
“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扬芳”与“忠烈”相呼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6.在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失去了几千万同胞。
仅南京大屠杀,侵略者就杀死了30万和平居民。
但直到现在,日本文部省所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还不承认这段侵华历史,对此,你怎么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堕落的民族,不能改正错误的国家终将自取灭亡。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探究题。
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此题要针对“但直到现在,日本文部省所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还不承认这段侵华历史”一句进行分析评论,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
“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力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
“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100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旅游形象。
【材料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消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
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材料四】天津市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入境游客
(人次)
外汇收入
(美元)
2013年
265万
26亿
2014年
296万
30亿
2015年
326万
33亿
7.上面四则材料与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的一则是。
8.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
7.材料三
8.“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均逐年增加。
【解析】
试题分析:
7.抓住题中提示的比较判断点“旅游业的发展”,仔细阅读四则材料,分析内容判断。
材料三说的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与天津旅游业无关。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阅读材料内容,仔细观察表中项目与数据,比较分析,从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的增加来分析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9.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句。
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__。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_____。
10.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①第⑤句能否改为:
“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为什么?
②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1.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最后才写东路军?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30字以内)
13.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
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9.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②句③﹣﹣⑰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
10.①不能这样更改。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
是物?
),“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②“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
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11.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
12.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13.议论的句子是第⑧⑨句;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
【解析】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述。
明确各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军队名称及渡过情况。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
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内容明确词语的突出内容及换掉的变化。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述。
C项的内容应依次是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故选: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巴以同意停火12小时
新华社发
本报特拉维夫7月26日电(记者王水平)在国际社会的强力调停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今天终于同意临时停火12小时。
26日凌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祖赫里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说,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勒斯坦各派别同意接受联合国提出的在加沙地带实行12小时人道主义停火的提议,停火将从当地时间26日早8时持续到晚8时。
几乎同一时间,以色列军方也表示,同意在从26日早8时起的12个小时内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但以军不会停止寻找巴武装人员用以偷袭以|色列的秘密地道。
以军方还表示,如果巴武装人员趁停火之机对以方发动攻击,以方将作出回应。
以军从7月8日起在加沙地带对哈马斯等目标实施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军事打击,目前已造成巴方至少___人死亡,____多人受伤,死伤者中多数为平民。
同时,以色列国防军也有数十人死亡和百余人受伤。
为促使巴以实现更长时间的停火,有关国家将继续斡旋。
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卡塔尔以及欧盟官员26日将在巴黎举行会谈,力争在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开斋节之前达成巴以停火至少7天的协议。
(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7月27日)
14.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它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包含了三个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促使巴以实现更长时间的停火,有关国家将做出哪些努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目前”能否删掉?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本报特拉维夫7月26日电(记者王水平)发电地点发电时间发电记者姓名
15.在国际社会的强力调停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今天终于同意临时停火12小时人物: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时间:
今天,即26日事件:
同意临时停火12小时
16.将继续斡旋。
26日将在巴黎举行会谈,力争在伊斯
兰教重要节日开斋节之前达成巴以停火至少7天的协议。
17.不能删掉。
“目前”是指当前,在语句中起限制作用,即截止到发电时刻,“已造成巴方至少864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死伤者中多数为平民”,不排除本消息发布过程中出现更多伤亡的可能性,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4.试题分析:
考查对电头的内容及作用的把握。
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本报特拉维夫7月26日电(记者:
王水平)。
它的内容包括发电地点“特拉维夫”。
发电时间“7月26日”。
发电记者姓名“王水平”。
15.试题分析:
考查对消息的导语内容及作用的把握。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在国际社会的强力调停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今天终于同意临时停火12小时”。
也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
它包含了三个要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是人物;“今天(26日)”是时间;“同意临时停火12小时”是事件。
非常符合导语的各项要求。
16.试题分析:
考查对消息关键性信息的把握。
此题答案可将文章最后一段压缩即可。
最后一段为“为促使巴以实现更长时间的停火,有关国家将继续斡旋。
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卡塔尔以及欧盟官员26日将在巴黎举行会谈,力争在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开斋节之前达成巴以停火至少7天的协议”。
17.试题分析:
考查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目前已造成巴方至少1人死亡,多人受伤,死伤者中多数为平民”中的“目前”是指当前,在语句中起限制作用,即截止到发电时刻,“已造成巴方至少864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死伤者中多数为平民”,不排除本消息发布过程中出现更多伤亡的可能性。
所以不能删掉。
此题一定要答出“目前”的句中义。
点睛:
新闻的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不准确的语言。
()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
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
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我要教哥哥识字!
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
她急切地对青铜说: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个本子放到青铜面前: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
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
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
葵花追了出来:
“哥哥!
”青铜不停地奔跑。
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
“哥哥!
”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
“不!
不!
我学不会!
我学不会!
”
“你学得会!
你学得会!
”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
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
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
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
太阳。
她大声地念着:
“太——阳!
”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
“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
“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
落、下、去。
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
“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铜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
“我们今天不学了。
”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又教他:
“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
“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
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
看到牛,写“牛”。
看到羊,写“羊”。
看到牛吃草,写“牛吃草”。
看到羊打架,写“羊打架”。
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有删改)
18.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这个小标题是______。
19.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
(_____)——惊愕激动——(_____)——愿意学——(_____)
20.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性格的哪些方面是你喜欢的?
试从文中举例印证。
21.简要赏析画线句“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2.青铜的识字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请列举具体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
18.葵花教青铜识字
19.羡慕渴望缺乏自信学习入迷
20.示例:
①爱学。
青铜跟着葵花学习,非常刻苦,并且一直学到天黑,“月亮升上来了”,妈妈呼唤了才回家,更可贵的是,他将“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
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看到什么写什么。
②聪明。
他有着奇好的记忆力,“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21.象征了葵花教青铜学习的这一美好行为;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灵;从侧面表现对生命中真善美的赞美这一主题。
22.示例:
青铜在识字时,非常刻苦,并且一直学到天黑,妈妈呼唤了才回家。
这一事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习要有韧劲,要有恒心,要有吃苦精神。
【解析】
18.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段核心内容的概括。
小标题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选段的主人公是谁?
他做了什么事?
通过细读文段,可知选段写的是青铜跟着妹妹学习识字的内容。
由此进行提炼:
青铜识字。
19.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
细读文段可以梳理内容,青铜看着妹妹写字“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但面对妹妹要教他识字时,他刚开始拒绝,不肯学,知道妹妹因为追赶他摔下山坡后,他才决心学识字;他学的认真执着痴迷,认识了很多的字,世界在他的眼里变得更加美好。
20.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
青铜虽然不能说话,但他“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青铜重情义,关心自己的妹妹。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等处可见青铜是一个认真执着,好学的孩子。
由此进行提炼:
青铜是一个关心妹妹,认真执着,好学的孩子。
2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将语句放置于文章中理解,分析句子本身的特点,体会句子对人物、情节的作用。
由此进行回答:
此处景物描写渲染了纯净柔和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快乐幸福的情感,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塑造青铜好学的形象。
2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结合选段中青铜学识字的做法,加上自己的理解体验回答此题。
①“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文章中的青铜识字认真执着,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认真执着。
②“葵花指着太阳然后写下太阳”;“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写下“落下去”等处,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情景结合,效果会很好。
③“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
”学习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
评卷人
得分
五、材料作文
23.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就你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
【答案】八年级
(1)班举行“好消息奖”推选活动
本报讯5月5日上午,为激发同学们对好消息的关注热情,八年级
(1)班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好消息奖”推选活动。
通过交换阅读、现场打分等形式,根据消息要素的完整性、时效性、角度的新颖性等标准,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共30篇。
本次活动,由该班班委会、团支部发起,得到了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
活动中,共收到来自全班同学提供的各类消息48篇。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卫生、教育等方面。
整个评选活动分为三部分:
一是由各位同学现场展示自己从网络、报纸上选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年级 同步 练习 第一 单元 检测 语文试题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