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电广传媒为例.docx
- 文档编号:4564595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76.56KB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电广传媒为例.docx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电广传媒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电广传媒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电广传媒为例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电广传媒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引起广泛研究。
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实现企业扭亏为盈,但这种方式只是人为操控财务报表,粉饰财务数据,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以电广传媒为例,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论证法对电广传媒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识别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提升企业业绩来破除财务困境,而不是利用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盈余管理;扭亏为盈;资产减值;关联交易
Researchonenterpriseearningsmanagement
--Takingtheradioandtelevisionmediaasanexample
Abstract
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icmarket,earningsmanagementhasbeenwidelystudiedineconomicsandaccounting.Whenlistedcompaniesfacelosses,theytendtoadoptanearningsmanagementmodetoturnaprofitinashortperiodoftime,butthiswayisonlyartificialmanipulationoffinancialstatements,whitewashfinancialdata,thelong-termdevelopmentofthecompanyhasanegativeimpact.Therefore,inthispaper,takingtheradioandtelevisionmediaasanexample,onthetheoreticalbasisofcontracttheory,entrustmentagencytheoryandinformationasymmetrytheory,theuseoftheoreticalanalysis,caseanalysisandcomparativeargumentationtostudythebehavioroftheearningsmanagementoftheradioandtelevisionmedia,toidentifythemotivationandmeansofearningsmanagement.And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ofthecompanytoproviderelevantrecommendationsand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earningsmanagement,ontheonehand,throughthecompanytoimprovetheperformanceofenterprisestobreakthefinancialdifficulties,ratherthanusingsurplusmanagementtoturnaprofit,ontheotherhand,throughtheimprovementoftherelevantaccountingsystem,improvethesupervisionofthemarketregulatoryauthoritiestominimizetheearningsmanagementbehavior.
Keywords:
earningsmanagement;makeaprofitinsteadofsufferingaloss;Assetimpairmentprovisions;relevanttrade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论是公司内部管理层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作为媒介从而实现各自的财务目的。
对于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而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市公司也重视披露展现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信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并从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给了企业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调整的空间,实现上市公司的最终财务目标,盈余管理应运而生。
那盈余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
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以电广传媒为例,在搜查资料了解公司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为防止类似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意义
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而言,盈余管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相关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提供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其经济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提醒债权人和投资者谨慎投资,维护自身利益。
第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入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找到企业自身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扭亏为盈,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
最后,对政府监管机构而言,盈余管理分析有利于看到相关制度的漏洞,从而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1980年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凯瑟琳·席珀(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过程。
威廉·R·斯科特(1997)在其《会计财务理论》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威廉·R·斯科特(2006)总结出盈余管理手段的两种情形:
第一,与政治相关的公司在高利润年份为了避免受到监管,一般采取盈余管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当公司需要良好的业绩展现在公众面前时,管理层就有可能以巨额冲销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戈登(2004)认为关联交易被视为是一项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也没有从中获得收益,并且投资者对关联交易的反应不容乐观。
2.国内文献综述
姚建春(2016)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规定条件下,使用会计方法提升企业权益或自身价值的一种做法。
鲍辰璐(2016)认为上市公司实施操纵利润以及财务包装的动机有以下三点:
一是为了提高发行价格,在市盈率受限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企业的财务水平;二是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三是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企业会面临退市风险。
管亚梅和孙响(2017)认为企业在运用价值观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为防止企业退市,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准备规划。
林永坚(2015)研究发现ST公司在扭亏为盈的过程中,一直持续地采用关联交易方式。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主要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论证法,以电广传媒为例,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第一,利用理论分析法,通过整理盈余管理文献资料概述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在这些理论方面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主要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手段。
第二,利用案例分析法,着重对电广传媒的盈余管理进行分析:
首先,对电广传媒公司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主要包括公司经营项目和发展情况,并初步判断电广传媒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其次,利用电广传媒官网及其他渠道的财务数据对公司盈余管理进行重点研究,透过财务数据说明电广传媒盈余管理的表现。
最后,在此基础上为防止类似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第三,利用对比论证法,在搜集电广传媒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数据对比进行论证分析,从而得出电广传媒盈余管理的相关结论。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主体为企业管理层,存在各种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客体为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及披露的其他相关财务信息;第三,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是根据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人为调控企业的会计利润,美化财务数据,以便对外公开满意的财务报表。
最后,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达到企业目标。
(二)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1.契约理论
企业处于特定的交易环境,在其经营过程中避免不了许多契约关系,是复杂的契约关系结合体。
企业之间通过契约关系来维持正常的往来交易,例如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的购销合同、与投资者的并购合同,通过契约来协调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但企业间的契约在约束彼此行为的同时,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如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成本变动等因素,从而导致契约的不完备,这种不完备给企业可能的空间操控财务数据进行盈余管理。
2.委托代理理论
新时代下会计的产生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以股份的形式保留着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是通过为企业投入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让渡其经营权,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专门的经营管理者应运而生,代为管理企业,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管理层作为代理人有追求自身利益的需求,并且在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的薪酬绩效与公司的业绩相联系。
由于管理层不承担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他们更加注重短期的业绩以此得到更高的薪酬,而损害了股东的长期利益。
当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表现的管理行为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或是其他会计信息进行操控,进而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甚至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形成了代理冲突。
3.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管理层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最大程度地了解到企业最真实的信息,使得管理者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与之相对的股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只是通过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间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显然股东所得到的真实信息不如管理层,二者之间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不利。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这种优势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人为的操控,粉饰财务数据,使得相关信息使用者被动接受企业管理层特意公布的财务数据。
因此,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以此达到管理层的利益最大化。
4.信息传递理论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会采取相关手段使得外界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通过发布一些相关公告使得信息使用者获得相关信息,借以做出相应的决策。
主要包括股利公告、利润公告和融资公告,其中当企业决定分派股利及其他相关决策时会发布股利公告;当企业在年度结束后会发布利润公告,对企业当年的盈利情况做出总结,以便投资者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当企业需要融资或实现融资时会发布融资公告,对外公布企业的融资情况。
三、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
(一)盈余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复杂,企业盈余管理现象层出不穷。
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理想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粉饰,尤其是企业对外财务报表,由此实现扩大融资范围,但这种行为影响到相关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更严重的是会危害到小股东的利益。
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管理层的薪资与企业业绩挂钩,管理层难免为了提高自身的薪酬而有意识地虚增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业绩表面上好看。
除此以外企业出于更多动机,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1.避免退市风险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一种退市制度,即“ST”制度,当上市企业连续两年经营不善达到亏损状态时,其股票简称前被冠以“ST”标识,若第三年继续亏损则会面临退市风险。
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企业连续两年亏损时面临扭亏为盈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企业为了在财务报表上达到盈利状态而粉饰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解除退市风险。
2.实现企业再融资
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信息使用者往往是从企业发布的财务报告中了解到企业的财务信息。
这样一来,管理层所了解到的真实信息往往多于外部信息使用者。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企业可能会对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进行一定的修饰,使其达到扩大融资的目的,具有盈余管理的嫌疑。
3.提高管理层薪酬
根据公司制度规定,管理层的年度奖励是根据企业盈余进行分配的,企业盈余基数越大,则奖励越丰厚。
因此,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管理层可能人为调控利润,通过虚增企业利润以此提高自身的奖励,获得更大的额外利益。
4.其他动机
由于我国存在税收减免政策以及政府补助政策,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税收减免优惠或者政府补助会人为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政策优惠所需的条件,借以减少企业成本,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1.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在会计方面,同样的业务处理存在着不同的会计方法,尽管会计原则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明确规定可比性和一贯性,但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使得会计处理存在可选择性。
因此,变更会计方法短时间内可以改变原本的财务数据,这就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货的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因此,一方面,企业可能通过改变计量方法来改变财务数据,达到财务数据上的成本节约,最终实现人为调控利润的目的。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减少折旧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2.关于资产减值
企业资产减值主要是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等等,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主要是通过在上一年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后在第二年计提较少的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在利润表上实现净利润的增加,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现象。
3.关联方交易
当企业面临亏损时,可以和关联方进行交易,如资产转让的形式,将企业的资产转让给关联方,并且在数额上可以人为把控,增加企业的收入,从而使得当年的利润增加,在财务数据上有一定的粉饰作用,由此进行盈余管理。
4.政府补助
当企业经营不善时,为了避免财务数据过于难看,企业会通过借助政府补助来改善经营数据,使得企业的净利润得到改观,构成盈余管理。
四、电广传媒盈余管理分析
(一)电广传媒公司概述
1.电广传媒基本情况
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成立,属于省属国资控股企业,注册地位于湖南长沙,注册资本14.18亿,法人代表陈刚,主营业务为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有线电视网络信息传输服务以及广告策划服务,而后逐渐扩展旅游酒店、文化娱乐以及房地产业务等。
电广传媒成立二十多年来,在传媒行业具有领头军的地位,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并且公司不断向外扩展,参与投资控股,产业遍布全国,逐步形成辐射全国各地区的业务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广传媒有线电视产业受到猛烈冲击,基础用户持续流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呈现降低的趋势。
近几年来,由于传统行业持续低迷,电广传媒按照“新网络、新文旅、新投资、新科创”战略布局,审时度势,调整业务结构,加速战略转型,逐渐形成多样化的业务结构。
2.电广传媒的业务结构
图4-1电广传媒业务构成图
数据来源:
电广传媒2018年年度报告
如图4-1所示,在电广传媒的收入业务中,广告代理运营和网络传输服务是最主要的业务,其中前者占62.32%,后者占18.32%,二者已经构成公司收入的80.64%。
除此以外,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十分广泛,房地产、游戏收入、影视节目制作和发行、投资管理收入、旅游业、酒店收入等等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多样化的业务范围体现了电广传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自身业务结构的改善,不断开拓业务,迎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形成新的竞争力。
在地区上,电广传媒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北京和上海,辐射范围涉及北上广,市场范围广,其中仅仅是广东就占65%,超过本土的湖南,是主要的市场。
从上述情况来看,电广传媒的传统行业受到冲击,逐渐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公司发展面临困难,因此,公司需要整合资源进行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战略布局。
但新优势的培育需要一定的缓冲期,扭亏为盈的目标也不容易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便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二)电广传媒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1.扭亏为盈动机
项目/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净利润
2.72亿
-2.36亿
4.73亿
4.77亿
归母净利润
8757.93万
-4.64亿
3.33亿
3.81亿
少数股东损益
1.844207亿
2.28亿
1.4亿
0.96亿
表4-1电广传媒2015-2018净利润表
数据来源:
电广传媒历年年报整理
图4-2电广传媒经营情况图
数据来源:
根据雪球网电广传媒年报数据整理
如图4-2所示,从2015年起,电广传媒的营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每年的营业成本都高于营业收入,且差距逐年拉大,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结构失调,盈利情况不容乐观,这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问题,主营项目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倘若主营收入逐年少于主营成本,可想而知,失去主要动力的企业难以持续实现利润。
如表4-1所示,虽然2015到2016年公司净利润为正,但都不是依靠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赚取利润的,这样的经营状况对企业来说是不利的,并且也是难以维持下去的。
果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17年净利润亏损2.3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4.64亿元,可以说是突然跌至低谷,这样的落差让人疑惑,而2018年,电广传媒的目标之一便是扭亏为盈,并公开说明电广传媒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这样的情况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由此可见这可能是为了下一年的扭亏为盈而在2017年进行盈余管理,因此2017年的亏损具有人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的动机
表4-2电广传媒2015-2018年每股收益表
单位:
元
项目/期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基本每股收益
0.27
0.24
-0.33
0.06
稀释每股收益
0.27
0.24
-0.33
0.06
资料来源:
根据雪球网2015-2018年电广传媒年报摘录
一个公司的经营成果的好坏往往对于公司的融资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公司的年报数据是其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正是如此,企业为了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力,往往需要在年报上的数据来展现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
又如图4-2所示,营业成本一直要高于营业收入,企业的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到了2017年不仅净利润为负值,营业成本比营业收入多出了10亿,成本费用也持续攀高,这样的情况会影响股民的投资决策,难以避免会将股票抛售,对公司要改善经营状况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如表4-2所示,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电广传媒的每股收益虽有所下降,但保持稳定。
而到了2017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33,意味着每股收益的背后由资产所创造出的收益部分是负值,代表了亏损,到2018年每股收益由负转正才实现了正收益,每股收益为0.06,在这一年了里实现每股收益增长的跨度是较大的,并且在主营成本高于主营收入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而盈余管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因此,为维护其良好的企业形象,盈余管理往往是企业可能采取的手段。
(三)电广传媒盈余管理方法和手段
1.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表4-3电广传媒2017年资产减值明细表
序号
资产类别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元)
1
坏账准备
96318300.44
2
存货跌价准备
68921323.95
3
商誉减值准备
96833958.43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57802241.22
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91177080.98
合计
411052905.02
图4-3电广传媒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图
数据来源:
电广传媒年报数据
由表4-3可知,在盈利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2017年电广传媒的业绩更是不好,但公司在业绩最差的一年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共计4.11亿元,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等。
由图4-3所示,从2015年到2018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2017年达到顶峰,高达4亿,比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多847.66%,是2018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近两倍。
如此之大的减值损失在2017年发生,对当年的经营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2017年计提的巨额减值准备极大地降低了当年的盈利情况,直接抵减了四个多亿的利润,造成2017年亏损及其严重。
另一方面,2017年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下一年的利润也会产生影响。
2017年计提的4.11亿元资产减值准备是近四年之首,极大可能是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用夸张式的方式计提资产减值使得2017年亏损严重来隐藏公司的业绩,这样便可以在下一年的业绩打下埋伏,只要下一年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2017年的严重亏损程度来看,到2018年便可以顺利摆脱亏损,达到扭亏为盈的目标。
2.通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根据电广传媒2017年年报“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显示,电广传媒采用了不同的坏账计提比例:
对应收账款采用1%及5%两档计提百分比,对其他应收款仅采用5%一档。
并且,在应收账款中计提坏账准备时,只有母公司是按照1%计提坏账准备,而其余子公司均按5%计提坏账准备。
这样一来,坏账准备的数额自然就变大了。
表4-4电广传媒计提全额坏账准备公司一览表
单位:
元
单位名称
账面余额
坏账计提比例
计提理由
华夏五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A)
5,435,000.00
100%
预计无法收回
巨和传媒(天津)有限公司(F)
19,466,650.81
100%
预计无法收回
瞿艳琳(D)
11,254,700.00
100%
预计无法收回
小计
36156350.81
表4-5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
单位:
万元
类别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账面价值
减值率
存货-商品
434.99
6.56
428.43
1.51%
存货-图书画册
327.00
327.00
存货-广告资源款
2,412.69
2,412.69
-
100.00%
存货-影视、电视剧
150,189.41
6,583.29
143,606.11
4.38%
存货-智能机器人
43.07
43.07
存货-商品(游戏)
34.74
34.74
小计
153,441.89
9,002.54
144,439.35
5.8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盈余 管理 研究 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