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563701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08KB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反映的是所有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绝对不会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唯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超距:
跳跃。
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引兵而西引:
率领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
道歉,谢罪
C.老臣罢病悖乱罢:
疲乏D.李信果辱秦军辱:
使……受辱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D.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5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11、在雨的哀曲里,,散了她的芬芳。
12、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3、《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郑的原因是,。
14、大行不顾细谨,。
15、风萧萧兮易水寒,!
四、(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xx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
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
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
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
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
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xx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
这又是一顶高帽。
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
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我所知,不会超过十首。
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
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
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
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
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29日(xx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
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
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
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
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
我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
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xx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
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
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
嘻嘻,胡为乎来哉!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证以我的目睹: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
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
季先生么,婉拒了。
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6、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
季先生婉拒了。
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17、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8、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请简略分析“心迹”的内涵。
(6分)
19、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表达题(80分)
20、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在知识的海洋中,即使我们遨游一辈子,学到的仍然只是沧海一粟。
B.《志摩的诗》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
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
C.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的噪音公害。
D.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
2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3分)
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xx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夏衍尽自己最大努力,搜集素材,完成了《包身工》这部划时代的作品。
C、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9年。
D、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22、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这三副对联依次是()(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⑤②③B、①③④C、⑤③①D、①④③
23、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5分)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________________。
24、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两句话。
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6分)
雨巷康桥橘子洲大堰河
例句: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我们成长的周围,经常有一种声音,这声音或透露着让人奋进的鼓励,这声音或散发着令人温馨的问候,这声音或传达着久违的呵护……请以“有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记叙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所有的”也不对。
2、B“已经绝对不会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
3、D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
(一)文言文阅读
4.B(辞官)
5、B
6、D(王翦请田宅是为了让秦王不猜忌自己)
7、1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对抗秦兵。
(“益”“悉”“国中兵”各1分)2略
8、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意对即可)
9、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
具体表现为:
①地点对比。
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②情景对比。
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
③情感对比。
乐情与的哀情的对比:
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意对即可)
默写略
16、CE(A更主要的是“平凡”;B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
17、(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精神)超凡脱俗;(情怀)热爱教育。
(任三点6分)
18、①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②对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之人,充满鄙视(或:
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③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显示其献身精神。
19、季先生是国学大师。
他既精通国学又拥有崇高人格,学堪人师,行堪世范。
①季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的研究涉及到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②季先生人格崇高,淡泊名利,不计荣辱,只想当一个教书匠。
③季先生的研究不局限于国学,不像传统国学家那样一味钻故纸堆,也是研究佛学和梵文的专家。
④他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
(8分。
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20、B
21、D
22、C
23、示例:
海,没有母亲的爱浩瀚(或“太阳。
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母亲,您是大海,我们是大海里的浪花。
(或“母亲,您是天空,我们是天空里的云朵”;“母亲您是大树,我们是树下的小草”。
)
24、示例:
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2、雨巷,你的凄婉迷离,你的幽怨冷漠,不正好应和了我彷徨的心境吗?
25、略
附:
文言文译文
王翦频阳东乡人。
少时就喜欢兵法,长大后为秦始皇效力。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
“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李信回答说:
“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
“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
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楚国大将项燕大败李信部队,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
“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
“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翦说: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满口答应说:
“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
秦始皇说:
“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
”王翦说:
“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有人说:
“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
“这么说不对。
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
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对抗秦兵。
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
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
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
回来报告说:
“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
”于是王翦说:
“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
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
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
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
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
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
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357298B91讑3045576F7盷I234815BB9容273306AC2櫂T407259F15鼕[,268836903椃246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一次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