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docx
- 文档编号:4554169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2.90KB
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docx
《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十二五”期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长足进步,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优势传统工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将是我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
一、“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回顾和“十三五”形势分析
(一)“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和集聚,开展骨干企业培育和品牌提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引导绿色发展,优势传统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末,优势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009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约33%,“十二五”期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2.3%,特别在金融危机后的2010-2012年,优势传统产业平均增速约15%,是广东工业保持稳定增长的中坚力量之一。
部分传统产业快速发展,全国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产业分别达20.7%和15.9%,家具制造产业占全国22.7%,家用电器产业中的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全国17.7%,金属制品产业占全国14.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1-2015年,全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高于同期工业投资年均增速约8个百分点。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现利润2218亿元,同比增长4.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45万元/人,比上年同期高出1万元/人。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了一批核心和品牌企业。
目前,我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15件,广东省名牌产品277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124件,其中家电、食品、建材、纺织等优势产业占近七成。
——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至“十二五”期末,全省共认定优势传统产业领域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48个,专业镇近125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可统计范围)产值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全省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5%。
“一集群一优势”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企业的有效集聚,呈现出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特征,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末,全省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达6个、超百亿元的达103个。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技术在优势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有效提高了全省企业信息化水平。
目前,全省大部分传统优势企业已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1%,超过60%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应用,超过1000家骨干企业进入“广东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带动超过5000家中小企业上线应用。
在全国率先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全省试点企业规模全国第一。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至“十二五”期末,全省优势传统产业依托工业企业设立了80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9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研究院、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机构、工业服务业机构快速布局,在支撑企业研发、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对接、提升产业价值、带动区域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淘汰落后铜冶炼1.5万吨、铅冶炼0.8万吨、水泥4026.5万吨、平板玻璃1781.5万重量箱、造纸176.14万吨、制革200万标张、印染52406万米、铅蓄电池105.6万千伏安时,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着力推广电机、注塑机节能改造,累计完成电机能效提升1208万千瓦、注塑机改造13689台,约可实现年节电量60亿千瓦时。
传统产业能耗降低为全省作出积极贡献,2015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5.71%,“十二五”累计下降20.98%,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下达的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7%。
经过五年努力,我省优势传统产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
技术创新能力仍较弱,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10%,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在销售额的占比不到1%;资源能源消耗仍较高,能耗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布局仍不合理,传统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所占比重很低,且珠三角地区内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空间分布不平衡与结构趋同现象并存;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协作水平不高,小企业对龙头企业配套能力弱,主要产业环节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十三五”优势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既有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调整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优势传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助推优势传统工业升级发展。
当今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趋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孕育兴起,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
现代信息技术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推动全球产业价值链拓展和升级。
发达国家以新技术为依托的高端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扩散的程度加大、速度加快,转移方式也日趋深度化和广度化。
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制造业发展加速,优势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国际产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形成挤压效应。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因此,广东传统工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同时,虽然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复苏迹象,但要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较长时间,未来全球消费总需求复苏缓慢。
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一些国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将呈现日渐频繁的趋势。
外部需求疲软将给传统工业产品出口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国内市场条件和政策导向为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
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已做出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随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我国工业经济必将迎来发展新局面。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都要求优势传统工业在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
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促进支撑工业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和完善,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契机。
——经济新常态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构成新挑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能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势必造成原辅材料消耗大、劳动用工多、出口比重高的工业行业盈利能力降低。
在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增长可能自然减速,提质增效日益迫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广东优势传统产业必然也必须走“去产能”、“调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
二、“十三五”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调结构、促转型为要求,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优势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和低碳发展,坚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坚持创新驱动。
通过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增强整体竞争力。
以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加大产业研发投入,强化工艺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决退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且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见效慢的产业领域。
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提高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在行业总产出中的占比;支持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环节。
——坚持两化融合。
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鼓励传统产业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大幅提升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程,引导传统型企业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等信息化新技术,鼓励企业在关键工序制造装备领域实现数控化。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行生态设计,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提升产品档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坚持产业梯度转移。
遵循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实现有序转移。
珠三角地区要推动当地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新兴产业的替换与升级;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要有选择地进行产业承接,实现错位发展和资源整合,形成新的增长极,由此带动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
(二)总体目标
到2018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传统优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约8%,超千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企业从目前的3家提高至5家。
优势传统产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比例达80%以上。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从目前的21万元/人提高至23万元/人。
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
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目前的低于1.3%左右提高至1.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从目前的1400家提高至1600家。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保持传统优势行业与工业同步增长的趋势,“十三五”期间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速约8%。
企业规模逐步扩大,超千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企业达6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5万元/人以上。
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
优势传统产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比例达90%以上。
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6%,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1700家。
专栏12020年产业目标
1.纺织服装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5%;企业研发经费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5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19万元/人提高至24万元/人以上。
2.食品饮料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7%;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3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19万元/人提高至24万元/人以上。
3.建筑材料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12%;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5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21万元/人提高至26万元/人以上。
4.家具制造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8.5%;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30家;家具产业集群(重点园区)15个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19万元/人提高至24万元/人以上。
5.家用电器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6%;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3-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100个以上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培育形成产值过千亿的传统企业3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22万元/人提高至27万元/人以上。
6.金属制品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13%;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3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20万元/人提高至25万元/人以上。
7.轻工造纸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8%;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3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21万元/人提高至26万元/人以上。
8.中成药制造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8%;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5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十二五”期末的19万元/人提高至24万元/人以上。
三、“十三五”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
(一)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关停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
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得核准、备案,不得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二)引导企业创新驱动
选择我省优势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质量品牌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制订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突出市场化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转化的活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
支持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投入,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
鼓励和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带动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预警、自律、申诉和维权援助机制。
(三)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快创新升级,着力推动企业广泛开展以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的技术提升,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绿色低碳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
积极实施和优化《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引导产业市场化发展。
推动企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大力推动“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竞争力。
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进一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
深入实施传统支柱型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制定重点转型升级产业目录,率先推动水泥、陶瓷、造纸、蔗糖等行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纺织等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四)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
推进“互联网+”行动,培育发展新空间,促进优势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传统产业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依托我省优势产品、产业集群和大型展贸市场(基地),在家电、轻纺、服装、灯饰等优势传统行业率先建设一批国际采购中心。
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批发分销等生产服务领域的专业配套功能,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生产服务环节市场化、社会化发展。
建设纺织服装、医药等优势传统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网上交易、在线支付、数字认证和现代物流等服务,在优势传统产业重点领域的商贸流通环节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宗商品电子化交易中心等。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促进创新服务的细致化和专业化,提升面向产业的创新服务水平。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积极推动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广泛开展工业设计,培育优势传统产业工业设计基地或设计中心。
(六)持续深入推进产业转移
加速产业转移园区提质增效,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加大力度促进珠三角传统优势产能转移。
建立完善产业梯度转移行业目录,引导珠三角龙头企业将加工制造环节和增资扩产、转型升级项目放在粤东西北地区,带动产业链集群式梯度转移,形成省内产业链跨区域对接延伸。
提升产业转移园区发展水平,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县域产业园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专业园区。
着力扶持一批工业园区成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逐步优化全省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的区域布局。
引导鼓励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电),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部分生产能力。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统筹规划,协助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产业园区;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如新加坡、印度班加罗尔等),与境外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单独或组成企业联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和知识产权国际申请注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七)引导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电机及注塑机节能改造。
发布省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加强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大对电机、锅炉(窑炉)、配电变压器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改造的支持。
启动“万企”清洁生产审核行动,推动“双超双有”及高耗能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深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
启动“百园”循环化改造行动,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推进项目投资方与园区开展项目对接,对并网发电项目屋顶资源提供方实施财政奖励。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严格环保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优势传统产业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
(八)培育发展大型骨干企业
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骨干企业。
完善帮扶机制,重点培育一批优势传统产业民营企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抓好后备骨干企业培育,完善省市两级后备企业名录。
提升服务水平。
落实好企业联系人制度,完善省市联动服务机制,提高企业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
推动大型骨干企业直购电全覆盖,在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大型骨干企业绿色通道。
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和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延伸,建设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
(九)扶持发展小微企业
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
重点帮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对企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需要的管理咨询、股份制改造、工业设计、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依法予以优先支持。
鼓励小微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小微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向高端化发展,运用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引导具有自主技术的小微企业参与省市重大工程、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产业链配套。
积极引导传统行业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创客”向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转型,通过产业园区、创新基地等低成本产业载体建设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提供低成本创新环境和产业孵化基地。
四、“十三五”优势传统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发展导向
(一)总体布局
——构建“一核三群”的产业格局。
以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江门为重点,打造优势传统产业核心区,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以汕头、揭阳、潮州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和专业镇为基础打造以食品、陶瓷、纺织为重点的东部产业群;以清远、韶关、梅州、河源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和专业镇为基础打造以建材、金属加工、中医药等为重点北部产业群;以阳江、茂名、云浮、湛江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和专业镇为基础打造以金属制品、石油化工、建材、家具、纺织、水海产品为重点的西部产业群。
总体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的优势传统工业空间布局架构。
——实现区域间梯度转移和合理分工。
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管理限制,鼓励珠三角发达地区和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把珠三角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资金等优势与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人力成本等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带动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传统产业发展。
珠三角要及时转移优势传统产业中技术成熟产业,扩大发展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高端产业环节形成新优势。
东西北地区应立足现实经济分工基础,按照传统产业既有的价值链分工原理来科学选择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产业对接和分工协作,实现产业转移与技术升级的同步发展。
(二)行业布局
1、纺织服装。
重点建设中山市、东莞市、开平市、汕头市、普宁市和潮州市等六大产业集群(基地),围绕东莞虎门镇、东莞大朗镇、广州狮岭镇等纺织服装专业镇打造15个特色城(镇),提升全省纺织工业区域特色经济和品牌优势,增长方式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专栏2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1.发展差别化、高性能、生态与功能性纺织新材料及制品,发展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
2.推广应用高性能纺纱和织造设备、新型非织造成套设备、服装与家纺用智能控制生产设备,冷扎堆、低温染色、涂料连续扎染、气流染色、数码印花等少水无水的染整和功能整理加工等设备,在印染、洗水后整理等纺织行业推广应用智能机械人。
3.发展和推广高附加值的花式线纺纱技术和高支精梳纺纱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工业 优势 传统产业 转型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