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施工工艺.docx
- 文档编号:4549589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85.01KB
挡土墙施工工艺.docx
《挡土墙施工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挡土墙施工工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挡土墙施工工艺
挡土墙施工工艺
6、挡土墙工程
6.1、悬臂式挡土墙
6.1.1、基坑开挖:
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应保持良好的排水,基坑外设置集水坑,以利于基底排水。
本工程基槽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
用挖掘机开挖至设计标高+20cm处,然后人工挖除剩余20cm土,以免机械扰动原状土或超挖。
开挖成型后坑底高程控制在+20mm以内,轴线位移小于10mm。
基坑开挖后应检验基底承载力,合格后,妥善修整,在最短的时间内放样。
6.1.2、混凝土垫层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
基底浇筑C15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每侧比基础宽出10cm。
在挡墙基础的凹槽处,设置木模板。
垫层顶高程偏差在0~–20mm之内,轴线位移在10mm以内,平面尺寸偏差在+100mm~0之内。
6.1.3、钢筋安装:
钢筋直径在12mm以上时,采用双面焊接接头,焊接长
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1:
2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砼。
挡墙每隔15~20米自然段处设一道沉降缝,宽4cm,采用泡沫塑料板填缝。
混凝土计划采用商砼,混凝土的配合比按设计砼标号来进行试验确定。
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应符合规范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混凝土用砼运输车运至现场,使用混凝土泵车泵送浇灌。
在墙顶搭设平台,砼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切勿漏振或过振。
在砼浇灌过程中,如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取逐层减水措施。
浇灌到顶面后,应及时抹面,定浆后再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
砼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木工、钢筋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由专人负责每一车砼的坍落度试验,确保砼坍落度在12~16cm之间。
砼强度件制作应在现场拌和地点或浇灌地点随机制取,每100立方砼应制作至少3组试件(不足100方时,按100方计),供于后期检验强度使用。
砼浇灌完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于7天,在常温下一般48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6.1.7、施工缝处理: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
若因技术或组织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浇注,且中间的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则应在混凝土浇注前确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就是指先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再继续浇注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当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而且需对施工缝作一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尽量降低施工缝对结构整体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施工缝处理过程是:
①先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且不得留有积水。
②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③浇筑混凝土时,需仔细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6.1.8、泄水孔设置:
每隔一段距离上下错列设置一个泻水孔,泻水孔采用PVC管,坡度5%。
泄水孔处填筑碎石,利于排水,底泄水孔碎石下夯填30cm厚,50宽的粘土层。
6.2、仰斜式挡墙
6.2.1、施工准备及放样
挡土墙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排水和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先将墙后地表的虚方全部清除,并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同时必须对设挡土墙段落到断面重新放样,若发现实地墙趾地面线与设计横断面有较大出入,应及时反馈到监理工程。
当挡土墙位于平曲线范围内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放样精度,使墙面顺滑过渡。
6.2.2、基坑开挖
开挖前,应作好场地临时排水措施,雨天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
基础的各部份尺寸、形状以及埋置深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基坑不得连通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以防基坑坍塌。
当基坑深度大于5m时,应加设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基坑边坡的稳定,又利于基坑开挖。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挠动、浸泡。
以免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一般土质基坑,挖至接近标高时,宜保留10~20cm的厚度,在基础砌筑前突击挖除。
6.2.3、基底处理
当基底为土质(如碎石土、砂砾土、砂性土、粘性土)时,应将其整平夯实,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时松软的土应全部予以清除,若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换以透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夯填至设计标高,方可进行挡墙的混凝土基础浇筑。
对于岩石地基,若发现岩层有孔洞、裂缝,应视裂缝的张开度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水泥或其他双液型浆液等浇注饱和。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情况有较大出入或岩层地基的岩层结构面存在外倾和软弱层时,应及时反馈设计部门。
6.2.4、基础混凝土浇筑
基坑完成后,按基底纵轴线结合横断面放线复验,确认平面位置和标高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基础浇筑。
基础施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浇筑前,应将基底表面风化、松散土石清除干净。
②当砼浇筑落差高度大于2m时为避免混凝土离析,必须采用串筒或溜槽浇放至浇筑面。
③卵石混凝土中卵石含量不得超过25%,石与石之间必须充填混凝土;
④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竖向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应插浆塞满。
⑤基础完成后,应立即回填,以小型压实机械分层夯实,并在表面留3%~5%的向外斜坡,防止积水渗入基底。
6.2.5、墙身砌筑
浆砌时砌块应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现象。
挡土墙底部、顶部和墙面外层宜宜选用较整齐的大块石砌筑,待砂浆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在满足砂浆强度的前提下,墙后填土应紧随挡墙砌筑过程进行,不允许出现挡墙施工完毕,而墙后尚未填土的情况。
墙身圬工表面应勾缝,以防止雨水渗漏,应确保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以增加墙面的美观。
6.2.6、泄水口:
挡土墙应根据渗水量在墙身适当高布设泄水孔,孔眼间距为2~3m,上下排交错呈梅花形设置,孔内预埋PVC管。
泄水孔在墙身断面方向应有3%~5%的向外坡度,以利于墙后渗水的迅速排出,不得有堵塞现象。
在墙背后30cm范围内应采用具有反滤作用的粗颗粒透水材料回填,以免泄水孔道淤塞。
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2.7、砌体养生
对浆砌应加强养生,以便砌体砂浆强度的形成和提高。
养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可在砌体上抛掷或凿打石块。
已砌好但砂浆尚未凝结的砌体,不可使其承受荷载。
②如所砌石块在砂浆凝结后有松动现象,应予拆除,刮净砂浆,清洗干净后,重新安砌。
拆除和重砌时,不得撞动邻近石块。
③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收工时,须用浸湿的草帘、麻袋等覆盖物将砌体盖好。
④养生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
⑤新砌圬工的砂浆,在硬化期间不应使其受雨水冲刷或水流淹浸。
⑥在养生期间,一般砂浆在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前,不可使其受力。
对混凝土的养护应注意在混凝土砌筑完成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载。
6.2.8、墙背填料填筑
为保证挡土墙的正常使用和经济合理,墙背填料应采用设计规定的渗水性强的砂卵石作为填料,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高液限粘土、腐植土、淤泥和冻土块等不良填料,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阶。
墙后回填要均匀,摊铺要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逐层填筑,逐层碾压夯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不允许向墙背斜坡填筑,以防止墙后台背积水让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
压实时应避免墙身受较大的冲击影响,临近墙背1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使或操作;在靠近挡墙墙顶内侧处应使用不大于1吨的小型振动夯实机械夯实填土,不应采用重型设备碾压,以免碾压时重型设备的重量使墙背压力暂时性或永久性增加,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
若墙后碾压空间受限制时,应采用砌片石灌砂予以回填。
挡土墙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理,砂浆采用机械拌和,人工砌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挡土墙 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