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453293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41KB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docx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2014-2020)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发展总战略,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30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4﹞7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市场化服务平台。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新兴产业。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和良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杭州市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和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13500人左右。
以窄口径计算,2013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产值100多亿元,占服务业总产值的2.3%,占GDP总量的1.2%,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达到70多万元,约为服务业人均产值的5倍。
二是产业发展的业态结构不断优化。
人力资源服务内容基本涵盖了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招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服务外包、人才测评、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以及猎头服务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提供人事代理和服务外包服务的企业分别占56.4%和46.2%,为43.6%的企业提供人才猎头服务。
服务外包、人才猎头等高中端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为杭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制定并出台《杭州市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2-2020)》、《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不仅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谋划了方向和蓝图,还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
政策内容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房屋补助、贡献奖励、资质评定等诸多方面。
培育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和地方品牌,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产业发展的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大。
调查数据显示,有92.3%的企业为其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其中53.8%的企业提供专业培训,38.5%的企业提供一般培训。
积极推广和施行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标准。
当前,杭州市正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标准的实施,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资质评定,通过评选品牌企业、诚信企业等方式完善行业自律和市场秩序。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获得杭州市品牌称号的企业有120家左右,获得诚信服务企业称号的企业有70家左右。
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双四化”的良好局面,即服务的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和人员的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快速兴起。
2013年,杭州市下城区和江干区两个省级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其中下城区产业园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有大中华区百强企业7家,省内知名企业4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一半,园区较好的实现了与公共服务的联动,使入园企业可以同时享受社会保障、劳动维权、人才就业等“一站式”服务。
江干区产业园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以智谷·人才广场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地和以智谷·教育培训广场为核心载体的人力资源培训企业集聚地。
2014年初,杭州市在人社部和省人力社保厅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一园多点、名企引领、错位发展”的理念,全力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园区共入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67家,从业人员2100余人,年服务11万余人次。
2014年12月18日,国家人社部批准建立“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二)机遇和挑战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国家及省市政府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产业园的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出了新规划。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明确把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一项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并提出要“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力开发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同时,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是区域一体化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造了新条件。
杭州市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将为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和市场资源整合以及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等提供巨大的空间平台,为杭州市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杭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发了新市场。
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智慧)经济“一号工程”,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和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等“六大中心”。
同时,杭州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三镇三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发展迅速。
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创造新的的市场需求。
在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快速发展和面对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当前也面临着挑战。
一是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少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的现象,相对低端的人才招聘和劳务派遣是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内容,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分别占到了企业总数的51.3%和76.9%。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偏低。
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层次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60.3%,本科学历层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5.4%,而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人数仅占到了总人数的4.3%。
从职称情况看,高级(含副高)职称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4%,初中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24.8%,而无职称人数却占到了总人数的73.8%。
三是业态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3年杭州市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服务外包占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总量的比例为53.2%,而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猎头服务占总量的比例仅为25.2%。
其中,管理咨询和人才测评服务的业务占比仅为5.3%和1.6%。
专门从事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仅20家左右,中高端服务业态占比明显偏低。
四是信息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杭州市基本实现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为35.9%,有64.1%的企业未实现或仅实现简单化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如人才数据库的建立等相对滞后,这与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化发展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五是产业园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园区建成时间不长,外部交通、金融等服务环境有待优化,园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不够,还不能较好满足入驻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杭州市发展信息(智慧)经济,坚持科学统筹、协调发展,以扩大规模、促进升级、增强实力为主要目的,以下城、江干园区为重点园区,构筑集“产业集聚、企业孵化、服务拓展、品牌树立、产品创新、能级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园多区”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打造人才高地、创新基地、市场福地、孵化基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实现市场选才、市场配才、市场用人、市场育才、市场评才,为深化“美丽杭州”建设、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园多区”的园区功能定位如下:
——产业集聚功能,通过园区主核心区和辐射区平台,积极引导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
——品牌集散功能,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服务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市场经营性服务共同发展和壮大,使之成为服务产品齐全、专业化程度好、技术含量高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集聚区;
——协同创新功能,促进园内企业理念碰撞、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能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企业孵化功能,通过政策引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区,打造杭州人力资源服务“硅谷”;
——职业培训功能,突出强化职业培训的功能,打造形成高、中、低层次布局合理,集正规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公共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企业培训开发和海外教育培训等多个集培训教育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加强政府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环境优化以及组织协调,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园区规划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创新产业园区布局规划、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等路径,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发展,完善园区服务功能。
按照统筹运作的要求,避免园区服务功能重叠和资源浪费,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园区服务向基层扩展,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便捷和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坚持要素集聚,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自身优势,推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园区集聚,不断扩大园区产业规模,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生态链。
加快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园区发展的外部环境。
——坚持规范管理,促进园区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园区正常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强对入驻园区企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建立园区诚信服务体系和星级评定标准,完善园区企业入驻和退出机制,建立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园多区”式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力争杭州市内70%以上的规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和合作化发展。
力争入驻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00家,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到20000人左右,年服务人次达到1000万以上。
引进入选世界500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80家以上,重点扶持总部企业10家,孵化本土企业60家,助推上市企业2家。
力争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基本建成。
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功能突出、优势明显、效益稳定,人力资源服务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主要任务
(一)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
按照“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要求,积极引进和集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尤其是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立足当地、面向全省、服务全国”、具备“五高四强”基本特征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高地。
依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梯度推进”原则,按照“高、中、低端结合,上下游配套”的设计,完善产业园区布局,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
园区采用“一园多区”建园模式,以下城和江干为重点园区,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产业集聚状态多点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分园区,形成多元化、差异化、辐射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健全完善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整合各类资源,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打造园区品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打造先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为杭州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人才和智力。
(二)孵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园区人力资源服务的孵化功能,大力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导、扶持园区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将产业园区打造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基地。
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本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支持,推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新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通过引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促进园区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级。
另一方面,在园区开辟专门“孵化区域”,积极培育入驻园区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特别是一些创新能力强、服务业态新、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园区每年培育孵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0家左右,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政府要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资金,加大对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业扶持力度。
(三)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
整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延伸服务领域,提高创新能力,优化服务项目,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把园区打造成为服务产品齐全、专业化程度强、技术含量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基地。
建立和完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园区本土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多形式合作,引导园区企业的业务形态多元化混合经营,升级重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服务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导入驻企业更加侧重客户需求导向,更加突出具有细致的专业分工,更多提供“专、精、深”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产品,凸显园区特色的竞争优势。
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扶持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发创新服务产品,人才测评服务、服务产品研发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按照数据网络化、信息社会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电子化的要求,促进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综合服务一体化方向创新发展。
四、工程项目
(一)行业诚信工程
积极引导园区企业通过加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等社会自治组织严格实施行业标准,完善园区诚信管理服务体制,加快建立园区行业诚信登记、考核、评选、奖励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实施行业规范,严格履行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行为。
要建立入驻园区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对申请入园企业,要严格审核入驻企业的诚信经营记录,信誉良好的企业优先入驻,信誉不良的企业应拒绝入园;被服务投诉不诚信的企业,经核实的、情节轻微的先给予警告,再次被投诉的则予劝退;服务不诚信行为较为严重的,直接予以劝退,其中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对诚信服务较好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和宣传。
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下,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价活动。
通过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信用档案,促进上下游行业间互认评价结果,实现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的上下游共享。
政府和公共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人力资源服务,要更多向园区倾斜,园区要更多向诚信服务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倾斜,并将这些诚信服务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打造成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诚信服务标杆和榜样。
(二)能力提升工程
制订实施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借助校企合作、政府留学服务机构、国内外行业协会等平台,拓宽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路径,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背景、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行业人才,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头引领作用,提升园区企业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
重点引进和培养急需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咨询服务、猎头服务、职业指导和培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专业性强的高端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才学习交流,以园区和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市场主导和优势互补为原则,实现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开发交流的资源共享,优化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开发的资源配置。
实施园区人资源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三年培训计划,在引进人力资源服务研究机构的同时,设立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院,积极开展对人力资源服务项目、服务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进行研究开发和专业培训,通过各种学术研讨、培训交流等形式推进园区中高级人才的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10家,每年选派100名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赴国内外培训学习,三年内人均培训不少于1次,对学习成绩优秀的个人和服务业绩提升较快的企业给予奖励。
力争到2020年,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占到60%以上,从业人员从事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达到80%以上。
全面提高和优化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素质,建立一支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
(三)品牌建设工程
园区建设发展要实现“三步走”,即从“产业集中”到“产业集聚”,再到实现“产业品牌”的目标。
通过以市场为核心,以服务品牌和服务产品为纽带,吸引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
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的服务商标,积极推行“三名创建计划”,即名牌、名企、名家计划。
对新获得国家级、省、市知名品牌或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称号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园区加大品牌创建的推介力度,开展星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评定活动,对依法诚信规范开展服务、取得良好业绩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星级评定,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园区知名企业品牌形象。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评选活动,评选一批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才。
(四)智慧园区工程
拥抱“互联网+”,积极打造“智慧”园区。
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查询系统、人才测评系统、职业指导系统、远程面试系统等,不断推出新业态、新产品,推动产业智慧化。
探索建立网上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Ο2Ο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实时交互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精确匹配。
加大政府对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推动实现“一园多区”信息联网,共享园区人才信息库和服务项目信息库,着力打造好“两港”(培训港、信息港),构建好“两个市场”(有形硬件市场和无形信息软件市场)建设,以信息港辐射打通园区,实现分园区联网,加快与全国及各市、长三角等地联网,实现“实体园区”和“网络园区”融合发展。
(五)环境优化工程
积极推动园区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
加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交通、医疗、金融、会议、餐饮等商务配套,每个园区至少配备一家银行、一个员工餐厅、一个文体中心、一家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和一个公共会议中心,配备相应的业务洽谈室和培训教室等,为园区企业提供顾问式、家庭式、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积极创建和营造园区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服务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统筹协调园区的管理,在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杭州市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履行日常管理服务职责,协调解决分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负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具体指导协调工作。
各分园区可成立分园区管委会,也可成立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园区管理公司,还可以委托第三方管理机构对园区经营进行专业化管理,为园区发展提供专业的市场化服务。
(二)完善制度政策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把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纳入杭州“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战略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来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认真落实园区税收、金融、职称评定、房租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制度政策环境。
(三)统筹资金保障
市级财政统筹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政府扶持资金重点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公共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训、高端人才引进、服务产品创新等专项补贴和支持。
加大园区办公场所、物业管理、餐饮休闲、交通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并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打造多种要素共同集聚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四)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产业园区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贡献和作用。
大力宣传园区“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园区企业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提高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品牌知名度。
积极组织开展园区各种丰富多彩的业务活动,展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采,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社会认同度和知名度。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7月20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杭州 人力资源 服务 产业园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