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趋向缓和.docx
- 文档编号:452858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5.02KB
供需矛盾趋向缓和.docx
《供需矛盾趋向缓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需矛盾趋向缓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需矛盾趋向缓和
供需矛盾趋向缓和
主要观点
■2006年是全球天胶从供需极度紧张走向缓和的一年,也是天胶价格运行波澜壮阔的一年。
上半年在2005年供需缺口基础上的阶段性供需极度失衡一度将天胶价格推升至历史高位,但基本面的逐渐好转最终令胶价理性回落。
■印尼和马来西亚增产明显,在供应稳步增加的同时,需求出现放缓,全年出现供需盈余,扭转了上年供需缺口的局面,但是仍处于总体供需偏紧平衡的状态。
■基于供需趋势和库存的预测判断,我们认为2007年天胶虽然还是难以改变供需偏紧平衡的局面,但基本面有望进一步好转,顺产情况下胶价的运行中轴可能会较2006年有所下调。
■不确定的天气因素依旧是悬于天胶偏紧平衡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局部市场或阶段性存在因天气导致的供需激化可能。
一、价格运行
来源:
南都期货研发部
沪胶一度创高触三万,半年强势半年弱
2006年是沪胶完全打开市场想象空间、暴涨暴跌的一年。
以5月底为分界点,之前从年初最低的18300元/吨涨至5月30日最高点30000元,涨幅64%;但此后便是一轮跌跌不休的中期跌势,从30000元一直跌到11月底的年内低点16500元,跌幅45%。
上半年的上涨推动因素主要是东南亚产区的恶劣气候导致供应危机,当然也催生了部分投机泡沫;下半年行情则是在产量稳定增加背景下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不断调增供应预期以及原油大幅下跌所推动。
第一阶段:
1月-2月,正值国内滇琼产区停割和泰国产区逐渐进入落叶期的供应淡季,而此前因泰国持续降雨导致的旺季减产已经使得供应日见紧张,承接去年底的上涨趋势,沪胶一路走高,从18300元附近单边上扬至24200元。
第二阶段:
2月-3月,在美联储可能升息的预期下,商品基金调整带动整体商品市场走弱。
受此影响,沪胶也展开了近一个月的回调,从24200元震荡下跌至19800元附近后整理筑底。
第三阶段:
3月至5月底,虽然东南亚和国内产区开始逐渐开割和复产,但由于此前近半年的供需紧张造成产区和贸易商库存大减,在中国3月份迎来轮胎产能开工高潮后,天胶供需紧张的局面达到阶段性极点,加上大量狂热投机资金的推动,天胶以跳涨态势迅猛高冲。
5月30日涨势发挥到极致,触及30000元后狂潮始退,两个月间涨幅达到50%。
第四阶段:
6月-9月,在季节性供应增加、原油大幅回落和国际橡胶研究组织不断调增供需盈余的背景下,盛极而衰的天胶跌入漫漫熊途,从30000元高位历经一轮局部反弹后单边下跌至18000元附近。
第五阶段:
9月-12月,受固特异罢工事件及国内关税下调预期的影响,天胶最低探至16500元,但在国际橡胶联盟成员国印尼及泰国政府宣布削减出口量和恶劣气候的推动下,胶价至底步稳步回升,年底最终收于20000元附近。
东京胶遥相呼应,但略较沪胶理性
2006年的涨跌大行情亦与东京胶市场相呼应,在基金重仓对垒中,东京胶从年初的215日元/公斤到6月13日达到最高点325日元,涨幅51%,再从高位大跌至11月27日的年内低点182日元,跌幅44%。
但从涨跌幅度上来看,东京胶年内涨跌幅都不及沪胶,略较沪胶理性。
现货行情亦不小,内略强外较弱
2005年“达维”台风侵袭海南产区造成海南农垦1/3的产量受损,由此国内一直处于更为偏多的局面。
从年初17700元/吨到5月31日最高价28400元,农垦电子商务中心的成交价涨幅达到60%,然后再从高点以43%的跌幅回落至11月27日的年内低点16300元。
泰国中心橡胶市场的胶原料价格直接受到国际供需的影响,在年初由于降雨的影响本身价格就较高,因此从年初高价66.7泰铢/公斤历经52%的涨幅后达到6月13日的年内高点101.4泰铢,此后由于国际橡胶研究组织不断调整供求盈余预期,使得主流产品泰国3号烟片胶承受较大的压力,到11月27日最低点时收于45.5泰铢,跌幅比较明显,达到55%。
二、全球供需
印/马增产明显,供应有所改善
目前全球天然橡胶总产量已经达到900多万吨,主产区在亚洲,其产量占94%左右的绝对份额。
其中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三国是亚洲及全球的主要产胶国,占全球天胶总产量的70%。
主要胶产国按产量占全球份额排依次是: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越南和中国,具体的产量分布如图3:
来源:
南都期货研发部
2006年,全球产量扭转了2005年停滞不前的局面,重新恢复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IRSG的年底预测,2006年全球天胶产量有望达到934.6万吨,较2005年增产6%,与过去三年的平均增速基本保持一致。
不过具体来看,不及2003、2004年8%左右的增速,却较去年2%的增产速度已大为改观。
从地区产量看,产量增加最多的是印尼,新增产量20万吨,总量达到247吨;其次是马来西亚,新增产量12万余吨,总量达到125万吨;泰国由于上半年减产,全年的总产量小幅微增1.6%,总产量变动不大,估计在298万吨,但仍是最大的天胶生产国;中国虽然积极从受灾中恢复,但部分胶树严重受损导致今年产量仍旧维持在50万吨左右。
从表1的变化格局不难看出,东南亚主产区的产量仍在积极增长之中,印尼、马来西亚每年的增幅达到10%左右,只是在泰国产区这个环节因气候的过份恶劣使得其增产有限。
泰国在1999年到2004年间胶林面积增加约5%,按新胶树6-7年的开割时间算,2007年依然将是这部分产能陆续产出的年份,一旦东南亚能迎来风调雨顺的一年,产量的增加应该会非常显著。
从IRSG的预测来看,其对2007年给出了近8%的产量增长预期。
我们认为这是IRSG基于耕种面积和单产在顺产情况下做出的估值,虽然面临气候等变数,但对未来的趋势有很好的指向作用。
表1主要产胶国近年产量单位:
万吨
2004
2005
2006F
2006增幅F
最近三年平均增幅
泰国
298.4
293.7
298.3
+1.6%
+4.1%
印尼
206.6
227.1
246.9
+8.7%
+11.7%
马来西亚
116.9
112.6
126.3
+11.2%
+8.6%
印度
74.3
77.2
83.5
+8%
+6.4%
越南
40.3
50.9
56.3
+11%
+11.5%
中国
57.0
50.0
50.0
0%
-1.8%
全球
863.8
881.3
934.6
+6%
+6.3%
数据来源:
IRSG、南都期货研发部
谈及天胶产量,不能回避的最大因素便是产区气候。
天胶主产区东南亚一带恰好是气候极不稳定的地区,因此天胶的供应随时面临因恶劣气候导致的减产威胁。
最近两年厄尔尼诺现象引致气候异常,原本规律性的天胶生产经常被不确定的气候干扰,泰国在年底供应旺季连连出现旺季减产,中国去年也遭受30年一遇的台风“达维”侵袭造成1/3的产量受损。
毫无疑问,目前对产量威胁最大的因素便是气候因素,这是解读天胶未来产量趋势时所必须考虑、但又无法预知的因素。
需求出现疲软,消费中心进一步转移
天胶的消费区域与轮胎产业的分布密切相关。
超过60%的天然橡胶被亚洲使用,中国、日本、印度均是用胶大国。
国别方面,天胶消费更为集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胶消费国,占消费总量的24.4%,其次陆续是美国12.4%、日本9.6%和印度8.8%,其余国家用胶占比都极为有限。
从消费终端看,约65%的天胶消费于轮胎部门,其次是乳胶产品、胶鞋、胶管、胶带等。
在天胶与合成胶的消费趋势方面,合成胶在非轮胎部门的消费比例提高,而轮胎部门对天胶的需求到目前已很难替代。
随着小轿车的日益普及,与其配套的子午胎产能大增,20号标胶逐渐成为工业消费的主流。
2006年,全球的天胶消费量预计达到918万吨左右,较上年增长约2%。
亚洲继续保持旺盛的消费势头,而传统消费地区北美和欧盟消费继续低迷,出现负增长。
这一方面与这两个地区工业生产走弱有关,同时也符合全球轮胎产业从发达国家向亚洲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
轮胎产业的迁移带动了天胶消费的重新布局,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全球轮胎产业不断向中国集中。
目前中国的天胶消费已占全球总量的1/4,中国市场的变化和宏观政策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全球天胶消费的强弱。
2006年全球经济增速略有放缓,同时处于历史高位的天胶价格也抑制了消费,使得2006年全球的天胶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天胶消费增速在2%左右,只有过去三年平均增速的1/3。
亚洲主要消费国5%的增长速度虽然好于整体情况,但也只达到过去三年平均增速一半左右的水平。
中国受轮胎新增产能减缓和中小轮胎企业亏损关闭的影响,消费增速也较前几年放缓。
美国的天胶消费则在GDP增长率逐季回落和制造业购买经理人指数不断下滑的过程中出现了负增长。
表2主要天胶消费国近年消费情况单位:
万吨
2004
2005
2006F
2006增幅F
近三年平均增幅
中国
186.5
204.5
223.5
+9.3%
+16.2%
美国
114.4
115.9
114.1
-1.6%
+1.5%
日本
81.5
85.7
88.1
+2.8%
+4.6%
印度
74.5
78.9
80.8
+2.4%
+5.1%
全球
857.9
899.9
917.5
+2.0%
+6.0%
数据来源:
IRSG、南都期货研发部
产量增加超过需求,供需恢复偏紧平衡
承接2005年供需缺口,2006年上半年的阶段性供需矛盾激化将天胶价格推向历史高位,但阶段性的供应紧张并不能掩盖全年产量较快增长的事实。
在产量增长逾6%的背景下,天胶消费却因全球经济放缓和受高胶价抑制,出现一定程度的疲软。
随着供应逐渐恢复和消费增速放缓,天胶价格自历史高位迅速回落。
从年度均价来看,东京期胶维持在248.4日元/公斤,沪期胶21395元/吨,泰国胶原料72泰铢/公斤,国产5号胶21123元/吨。
产量增加和消费放缓令全球天胶供需从2005年的-19万吨转为盈余15.8万吨,供需平衡由缺口过渡到偏紧平衡。
年度库存消费天数由2005年的51天提高到56天,供需紧张程度有所缓和,但该数值依然处于近5年的中性水平。
过去10年的全球平均库存消费天数是90天,可见当前的存量水平远处于历史低位。
天胶供需偏紧平衡格局为阶段性的供需矛盾加剧提供了条件。
来源:
南都期货研发部
2007年有望供需两旺,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
对于2007年,IRSG预测天胶产量将保持比2006年更快的增速,产量有可能突破千万规模,达到1007万吨。
而需求方面,我们的宏观部门认为,虽然受房地产行业的拖累,目前的美国经济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速仍可望维持于历史平均水平之上,而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仍在向好;并倾向于认为随着美国经济的启稳,全球经济可望在2007年下半年之后重拾升势。
这将对天胶的消费形成较好的支撑。
同样IRSG也对2007年的全球天胶消费给出了较乐观的预期,全球天胶消费有望增长6.2%,总量达到975万吨。
据此预测数据,2007年天胶的总体供需状况将一步好转,供需盈余上升到32万吨,库存消费天数可进一步提高到65天左右。
表3全球天胶供需平衡表单位:
万吨
2004
2005
2006F
2007F
产量
863.8
881.3
934.6
1007
变化
8.1%
2.0%
6.1%
7.8%
需求
857.9
899.9
917.5
975
变化
6.1%
8.0%
2.1%
6.2%
供需平衡
31
-19
15.8
31.7
数据来源:
IRSG、南都期货研发部
当然,这种预期仍旧难以把天气影响因素考虑进来,供应仍会因天气的好坏而出现较明显的波动,从而导致局部或阶段性的紧张。
但至少2006年留给2007年的是一个盈余的起点,这与2006年所承接的基础已经有着明显的不同。
三、中国供需
国内产量停滞不前,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增强
由于纬度的限制,中国天胶产地极为有限和集中,主要在海南和云南,两地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和35%,广东、福建和广西略有产出。
国内胶源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农垦系统,但民营胶场的产量份额也在逐年增强。
全国范围内,民营植胶面积早在2004年就已占到4成以上,云南农垦的民营化程度更高,2000年就已超过了农垦。
与需求相比,中国天胶产量始终不高,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0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最高达到58万吨。
2005年秋的“达维”台风侵袭海南令国内天胶产能遭受重创,不仅当年产量大幅缩减,近1/3的胶树受损还影响到后续年份的产出,从而造成2006年全年在一个受损的产能基础上生产。
虽然海南垦区积极恢复产能,提高单产,但受损的硬伤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弥补,因此中国2006年的产量很可能继续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即50万吨左右,并且在未来几年,产量也很难有大的增长。
国内的自产供应远不能满足国内迅猛增加的消费,因此从国外进口便成为解决国内天胶消费最主要的途径。
从2000年中国天胶供应对外依存度超过50%以后,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日益加剧。
2006年对外依赖度很可能达到80%,即80%的国内消费需要从国外进口。
中国天胶过度的对外依赖使得该品种容易成为国外资金炒作的对象。
2006年,中国通过海关渠道共进口天胶161万吨,比上年增加15%。
2006年的进口结构相较往年体现出一定差别,即在5月胶价上涨至顶部并回落的过程中,涌现了大量投机性的海外贸易买盘,使得5月到9月间出现了比往年更多的进口船货(按照贸易时间推算,这部分船货海外购买时间大约在4-8月间),8月和9月的进口量分别达到17万吨。
随着胶价的继续回落,这部分高价船货便成为国内胶价反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兑现阻力。
来源:
中国海关、南都期货研发部
轮胎产业受调受抑,消费增速放缓
全球轮胎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推动中国轮胎产量近5年来平均维持着40%左右的迅猛增速。
但2006年在国家紧缩性调控和对汽车行业的着重调控中,新项目投资放缓,轮胎产业受到抑制;另一方面,高企的胶价也迫使部分小轮胎企业亏损停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回落,总量为4.33亿条,只较上年增长15%。
由于轮胎部门的减速,中国天胶消费虽然旺盛,但也较往年有所放缓。
2006年中国天胶消费约在224万吨,增长9.3%左右,比上年略低,同时大大低于过去5年14%的平均增速。
随着全球轮胎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高潮渐过,以及中国对汽车/轮胎产业的治理调控,中国天胶消费的增速将趋于正常,可能继续维持个位数的增长势头,但由于消费基数较大,对天胶需求的绝对数量仍较大。
国内供需仍旧偏紧,但期货库存稳步增加
从统计的供需数据看,国内的天胶供应仍旧难以满足消费。
供需状况虽然较2005年有所缓和,但依然连续第三年出现供需缺口,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天胶供需缺口仍有12.5万吨。
不过我们认为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紧张,这一方面因部分非通关进口胶未纳入统计数据,一方面也存在各胶种结构的品种差别。
但是无论如何,国内供需仍旧偏紧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未来供应预期,我们认为2005年海南产区受损以后,国内产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恢复,而且相对国内巨大的消费量,国内产量即使能够有所好转,所能起到的影响作用也仍旧有限。
作为全球最大的天胶消费国,中国未来的供需状况无疑将更为紧密的由全球供应所决定。
表4中国天胶供需平衡表单位:
万吨
2003
2004
2005
2006F
产量
58
57
50
50
变化
8.4%
-1.7%
-12.3%
0.0%
进口量
120
127
140
161
变化
23.7%
5.8%
10.2%
15.0%
产量+进口量
178
184
190
211
变化
18.3%
3.4%
3.3%
11.1%
消费
1495
187
205
224
变化
13.4%
25.6%
9.7%
9.3%
供需平衡
29.5
-2.5
-14.5
-12.5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IRSG、南都期货研发部
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库存较上一年渐有改善,特别是9月份以后库存量出现了较明显增加(见图6)。
截至2006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库存已达7.5万吨,是2005年底的3倍多。
这其中有国产5号胶市场竞争力下降,大量被抛售于期货市场的胶品方面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反映出国内前期的供需紧张矛盾已经逐渐缓解。
来源:
上海期货交易所、南都期货研发部
四、观点
2006年是全球天胶从供需极度紧张走向缓和的一年,也是天胶价格运行波澜壮阔的一年。
上半年在2005年供需缺口基础上的阶段性供需极度失衡一度将天胶价格推升至历史高位,但基本面的逐渐好转最终令胶价理性回落。
亚洲主要产胶国产量大增的同时,全球天胶需求有所放缓,全年出现供需盈余。
基于供需趋势和库存的预测判断,我们认为2007年虽然还是难以改变天胶供需偏紧平衡的局面,但基本面有望进一步好转,顺产情况下胶价的运行中轴可能会较2006年有所下调。
但不确定的天气因素依旧是悬于天胶偏紧平衡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局部市场或阶段性存在因天气导致的供需激化可能。
此页特意留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需 矛盾 趋向 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