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及鉴赏.docx
- 文档编号:450974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92KB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及鉴赏.docx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及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及鉴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及鉴赏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及鉴赏
⑴蝶恋花: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
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
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
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
熟悉,精通。
离恨:
一作“离别〞。
⑸朱户:
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
衰落。
碧树:
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
一作“无〞。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际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晏殊《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见天际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
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
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
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
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
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
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
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
〔象喻品行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
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
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
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
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
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
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
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
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
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
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
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激烈。
明月本
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
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
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
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
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
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际〞正从
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
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涵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
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
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
人公的激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
的状况下,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
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这里固然有
凭高望远的苍莽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
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
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
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
这三句无论包涵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
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
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
“欲
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彩笺,这里指题
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
音书寄远的激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
写,更加特别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
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
尽天际〞相应,再一次展示了心驰神往的境界,而
“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
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
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
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的作品鉴赏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享有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行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激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际〞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涵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激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状况下,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莽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无论包涵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激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特别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际〞相应,再一次展示了心驰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晏殊——《蝶恋花》【年代】:
宋【】:
晏殊——《蝶恋花》【内容】: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解释】:
槛:
栏杆。
罗幕:
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
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即是身之所感,也是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亮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孟郊《古怨别》:
“别后唯所思,天际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
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亦当是朱颜尽改。
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也才能骋目远眺。
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际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
“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顾,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
“望颈,既说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际路〞,不见天际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二句。
“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
二词堆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另词有句: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踏莎行》〕另诗亦有句:
“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到处同。
〞〔《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
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
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
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
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
〔按:
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关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
·槛菊愁烟兰露泣论文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展纸研墨,水长山远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原词: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赏析:
徐邦继】这一首词叫做《蝶恋花》,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晏殊的名作。
晏殊在当时词坛上被称为“大晏〞,他的儿子晏几道〔小山〕则被称为“小晏〞,父子词人,各擅胜场,为中华文学史增光添彩。
这首词中下阕的前三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更被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家王国维称赏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境界。
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此词。
先来看这第一句,看他如何写法,道是:
“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音jiàn,“阑干〞是也;“槛菊〞者,言为有围栏的菊圃是也。
轻烟漠漠,秋露漙漙。
花隐薄雾,一如纱笼美人,理应更美才是,然言菊言兰,其状假设何?
——曰愁曰泣。
于是,这菊花兰草,立时便被“人格化〞,要替去传达心中的漫漫情义了。
什么情义?
说得明白,便是这一个“愁〞字。
历来许多诗情词韵,便都由这一“愁〞字而来。
写菊而愁者,佳作不少,比如《红楼梦》中“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一回,林黛玉她的《问菊》中这样写道:
问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首诗的颔联两句,最有精神,也最能写出林黛玉的满腔心事,这且不谈。
如今只来看这颈联两句:
“圃露庭霜〞,写出身周的环境清冷;“鸿归蛩病〞,写出朋侣的归去凋零;“何寂寞、可相思〞,则直接写出了彼时心境的愁苦。
所谓“兰泣露〞,当是典出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一诗。
苏小小是钱塘名妓,貌美而才情雅卓,惋惜寿夭不永,引起后来诗人悲感,逼出悼诗如下: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泠下,风吹雨。
这“幽兰露,如啼眼〞可不就是本词中的“兰泣露〞?
这一愁一泣,加之于秋菊兰草,似乎犹可;然而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词中主人公的一场秋梦从谁诉,一番离愁几人知?
这,也便成了本词的情感基调,以下所写,或承、或转、或合,莫不由此生发而来。
这不叫开门见山,这叫作开篇立势。
再看“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罗幕轻寒〞,是说节气已经入秋,连房间里都已有了秋凉的感觉,也难怪那燕子要从此飞回南方了。
燕子将去,斯人未归;含愁出户,秋风入帷。
这两句,看似客观地交代节气转易,实则是明明白白地写出了“孤单〞两个字来。
你再设身处地地去想,那“轻寒〞岂只告诉你“秋天已经来啦〞〔那开首的“菊〞字早已说了〕,那其实是在说主人公的企盼的心中也是感受到了一种如秋风一般微寒的惆怅;又写燕子,为什么一定要“„双‟飞去〞?
用现代文阅读的方式,我们说,这叫做“反衬〞。
唐朝诗人崔钰在他的《和友人鸳鸯之什》一诗中有句道: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潭亦并飞〞,侧重一个“双〞字,以此描写鸳鸯之间的情深情重,本词中关于燕子的描写亦是同理。
另五代翁宏有诗曰: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微小如燕子者,尚得双飞双宿,天际为侣;而人为灵长,却愁苦至斯,欲求一见而不可得。
两相比照,宁不叫人低回惆怅!
南北朝时谢庄《月赋》中说:
“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说: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正是应了词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而本词中却说: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不谙离恨苦〞,是说明月虽然能同时照见我们两个,却不能照见我们两个在一起,更无法得知我们两个相隔天际的愁苦。
所谓“恨〞,并不是现代汉语里的“仇恨〞,而是指人心中的遗憾、悲苦、不平等情绪而言。
明月的辉光通宵达旦〔“斜光到晓〞〕,不知疲乏地照见一个〔或两个〕天际望远、不寐通宵〔或夜中失眠〕的人。
“朱户〞,本指大户人家,这里更是女子居室的代称。
至此,我们大约可知此中的主人公是一女子无疑了。
诗家词客多为男子,而诗篇词句中的主人公却往往以女子身分出现,也就是男代女写,这大约是中华诗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上阕到此完毕,写花草,写明月,写燕子,写罗帷,并借此写出离愁。
主题既出,且向下阕中去看人物的动作举止,和她的方寸中的所思所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主人公思念郁积,经宿未眠〔或睡梦不佳〕,词中的时间便从“昨天〞拉到了今天的早晨,出门一看,呀!
怎想到昨夜的一场西风,竟使得原本的青青绿树枝叶凋零!
原来春去秋来,星移物换,那美韶华确是留之不住的。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怎不叫人益增惆怅?
!
“独上高楼〞,一个“独〞字,与前面的“燕子双飞去〞中的“双〞字相对,主人公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单身影和寂寞心情便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了。
“上高楼〞是中华。
——蝶恋花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典范词作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
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冯延巳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蝶恋花〔一说冯延巳作〕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
杨柳被罩住雾烟,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
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
雨势很猛,风刮很大,正是三月春暮,拟用门关住黄昏,却无法把春天留住。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③疏狂④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⑤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
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赵令畴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
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
青翼猛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
待月西厢人不寐。
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
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模糊淡月云来去。
7.晏殊词《蝴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鉴赏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解释】:
槛:
栏杆。
罗幕:
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
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即是身之所感,也是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亮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翻译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