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
- 文档编号:4501270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9.66KB
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
《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1
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A.提出问题B.制定实验方案
C.建立猜想和假设D.获取事实与证据
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3.5mm,下列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书本的厚度B.黑板的长度
C.一支粉笔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3.如图所示,湘西苗族的“鼓舞”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是围绕“苗鼓”展开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鼓的频率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手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距离苗鼓越近,听到的鼓声的频率越高
D.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它地区鼓,是因鼓的音色不同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B.可以通过次声波来监测地震
C.优美的歌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乐音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5.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
此时说“天官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B.太阳C.“长征七号”D.“天舟一 号”
6.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C.图(c)中,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D.图(d)展示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7.下列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①用力捏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物体自由下落时越来越快
④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
A.只有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只有②③
8.
如图所示,小海用水平推力推着箱子在水平面地上滑动,下列操作肯定能减小箱子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是( )
A.减小推箱子的力B.减小箱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取出箱内的物品D.增大箱子运动的速度
9.某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在0~2s内比在5s~7s内运动得快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2s~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10.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液体密度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液体的密度为1.0×103kg/m3B.20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60kg
C.量杯的质量是20gD.100g这种液体的体积为60ml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6.0分)
1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A的长度。
图(a)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cm;图(b)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cm;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
12.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______,将这张邮票带到月球后,其质量将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
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用如图所示器材做实验。
当他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物体在______。
在物理学中,这种将一种不容易观察的现象变为另一种容易观察的现象的方法叫______法。
14.眼晴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看物体时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______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若不注意用眼,就会患上近视,现在针对近视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增强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______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15.甲乙两班进行拔河比赛,甲班老师让队员穿鞋底花纹较深的运动鞋,乙班老师选了一些较重的学生当队员。
乙班是通过______来增大摩擦力的:
比赛还要求双方交换场地再比一次,这是为了防止两班队员所站地面的______不同而造成的不公平。
16.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若S′移动了0.5m,则水位上升了______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7.王宇从家中出发到凤凰山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此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则:
(1)请通过计算说明王宇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王宇从家到凤凰山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18.
一辆空油罐车的质量为7.35t,该车装了5m3的汽油后从贵阳开往遵义,到达遵义后,技术员从车上抽取100ml的汽油,测出其质量是80g,求:
(g取10N/kg)
(1)这辆油罐车所装汽油的密度;
(2)这辆油罐车所装汽油的质量;
(3)装了5m3的汽油后,这辆油罐车受到的重力为多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9.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他却离墙而去,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0.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1.如图所示为两束光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这两束光的入射光线。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2.小玉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其目的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蜡烛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在______。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小玉回想起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在自己头部的后上方,她识别的是对面镜子里视力表的像。
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视力表顶端的点P在平面镜里的像P′。
23.小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称量标尺的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再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3)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时,他依次往右盘中添加了1个20g和1个10g的砝码,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标尺的右边(如图丁所示),接下来小宁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移动游码
B.取下20g的砝码,换上5g的砝码
C.取下10g的砝码,换上5g的砝码
D.再往右盘添加5g的砝码
(4)小宁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25.6g,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g/cm3。
24.
某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他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为验证他的猜想,他选用一块木板、一个木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为他进行第一次实验时的情景。
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请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
次数
接触面材料
压力情况
弹簧测力计/N
第一次
木板与木块
木块
______
第二次
木板与木块
______
1.0
第三次
______
木块和2个钩码
1.4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C
解析:
解: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建立猜测和假设。
故选:
C。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订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难度不大。
2.答案:
D
解析:
解:
172.5mm=17.25cm;
A、物理课本的厚度应该在1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黑板的长度约为5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根粉笔的长度约为10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饮水杯的高度在17cm左右,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如: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答案:
D
解析:
解:
A、鼓手敲击鼓的频率越快,鼓声的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故A错误;
B、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
C、距离苗鼓越近,听到的鼓声响度越大,鼓声的频率与距离苗鼓的远近无关,故C错误;
D、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所以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它地区鼓,故D正确。
故选:
D。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等。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易错题。
4.答案:
B
解析:
解:
A、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的危害,故A错误;
B、地震、台风和核爆炸都会产生次声,可以通过次声波来监测地震,故B正确;
D、优美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他人的休息或学习时,就属于噪声,故C错误;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
B。
(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2)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
(3)从环境保护角度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应用、防治噪声的方法以及声的利用的应用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5.答案:
D
解析:
解: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一方为参照物,则另一方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时,“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只有D正确。
故选:
D。
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注意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答案:
D
解析:
解:
A、由图可知,光在这儿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错误。
C、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后面,表示的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红光的偏折角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所以光谱最上端应是红光,最下端是紫光,图(d)展示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
D。
(1)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远视眼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4)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时,紫色光线偏折程度最大红色光线偏折程度最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色散以及直线传播,考查得很全面,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7.答案:
B
解析:
解: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物体自由下落时越来越快,是速度大小的改变,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是运动方向的改变,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有②③④;
故选:
B。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答案:
C
解析:
解: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A、减小推箱子的力,如果箱子仍是运动的,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箱子所受滑动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
B、减小箱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箱子所受滑动摩擦力不变,故B错误;
C、取出箱内的物品,减小了压力,可以减小箱子所受滑动摩擦力,故C正确;
D、增大箱子运动的速度,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不能减小箱子所受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
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正好与此相反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答案:
C
解析:
解:
A、由图象可知,0-2s、5s-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在0-2s、5s-7s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5s小车通过的路程为0,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0-5s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小车0~2s内通过的路程为2m,则0~2s内的平均速度:
v1=
=
=1m/s,
小车5~7s内通过的路程为4m,则5~7s内前的平均速度:
v2=
=
=2m/s,所以小车在0~2s内比在5s~7s内运动得慢,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前5s内通过的路程为2m,时间为5s,则前5s内的平均速度:
v=
=
=0.4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速度为0m/s,故D错误。
故选:
C。
(1)物体的s-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v=
求出。
此题考查图象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这类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10.答案:
A
解析:
解:
(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60g,
根据ρ=
可得m=ρV,
则有:
ρ×20cm3+m杯=6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6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
ρ×60cm3+m杯=100g-----②
②-①可得液体的密度:
ρ=
=1g/cm3=1×103kg/m3,故A正确;
将ρ=1g/cm3代入①得:
m杯=60g-1g/cm3×20cm3=40g,故C错;
(2)当液体的体积V3=20L=20dm3=0.02m3时,液体的质量:
m3=ρV3=1×103kg/m3×0.02m3=20kg,故B错;
(3)100g这种液体的体积:
V4=
=
=100cm3=100ml,故D错。
故选:
A。
(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的质量;
(2)当液体的体积V3=20L,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3)当液体的质量m=100g,利用V=
求液体的体积。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11.答案:
2.4 2.40 0.1
解析:
解:
(1)由(a)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cm和3cm之间,估读为2.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4cm;
(2)由(b)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40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40cm。
故答案为:
2.4;2.40;0.1。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12.答案:
mg 不变
解析:
解:
一张邮票的质量应远小于1g,故约为50mg;
将这张邮票带到月球后,它的位置发生变化,但质量与位置无关,所以质量将不变。
故答案为:
mg;不变。
根据对常见物体质量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没有关系。
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
如:
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13.答案:
振动 转换
解析:
解:
(1)如图,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发出声音,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振动而得知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故答案为:
振动;转换。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解答。
注意转换法是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14.答案:
凸 倒立 发散
解析:
解: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通过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可使其折光能力变弱些,也就是增强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这样像又能成在视网膜上了。
故答案为:
凸;倒立;发散。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通过手术可使其折光能力变弱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或治疗原理。
15.答案:
增大压力 粗糙程度
解析:
解:
乙班老师选了较重的学生当队员,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
比赛还要求双方交换场地再比一次,这是为了防止两队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同造成不公平。
故答案为:
增大压力;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掌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掌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
向左 0.25
解析:
解:
(1)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2)若光点S′向左移动了0.5m,如下图所示:
则O点向左移动到A点,也移动了0.5m,即OA=0.5m;
因为从S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三角形OO′A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各为45°,
即O′B=
OA=0.25m,
则说明水位上升了0.25m。
故答案为:
向左;0.2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
(2)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
本题考查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会根据掌握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图。
17.答案:
解:
(1)由路程与时间图象可得,
OA段的速度:
v′=
=
=1.2m/s,
AB段的速度:
v″=
=
=6m/s,
所以王宇在OA段是步行,在AB段是骑自行车。
(2)王宇从家到凤凰山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2m/s。
答:
(1)通过计算可知,王宇骑车的是图中AB段;
(2)王宇从家到凤凰山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解析:
(1)知道OA段和AB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通过比较判断王宇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知道王宇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
求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进行求解。
18.答案:
解:
(1)汽油样品的体积V样品=100ml=100cm3,其质量m样品=80g;
则汽油的密度:
ρ=
=
=0.8g/cm3=0.8×103kg/m3;
(2)由ρ=
得这节油罐车所装汽油的质量:
m=ρV=0.8×103kg/m3×5m3=4×103kg;
(3)汽油、油罐车的总质量:
m总=m+m车=4×103kg+7.35×103kg=1.135×104kg,
则这辆油罐车受到的重力:
G总=m总g=1.135×104kg×10N/kg=1.135×105N。
答:
(1)这辆油罐车所装汽油的密度为0.8×103kg/m3;
(2)这辆油罐车所装汽油的质量为4×103kg;
(3)装了5m3的汽油后,这辆油罐车受到的重力为1.135×105N。
解析:
(1)知道汽油样品的质量和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枣庄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枣庄市 年级 物理 寒假 作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