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4498592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54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 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 都城:
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
589年
思考:
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
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
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2、开凿的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增加考试的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
历史书P3,P31,P68页。
第2课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 都城:
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任用贤才(姚崇),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 盛唐气象
1、农业工具的改进:
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蜀锦
(2)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
(2)长安城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有什么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5、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和同为一家”
6、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
7、多彩的文学艺术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书法和绘画
书法家
特点
代表作
顔真卿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颜氏家庙碑》
欧阳询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九成宫醴泉铭碑》
画家
阎立本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送子天王图》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日本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玄奘西行
1、贞观初年到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
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2、我们应该学习鉴真和玄奘的什么精神?
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了达到目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一、安史之乱
1、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原因:
1)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3)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3、“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2)唐朝的国执势由盛转衰。
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
1、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之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起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
五代十国的实质是:
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的延续。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陈桥驿兵变。
都城开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2)集中行政权
(3)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各政权建立时间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李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
2、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
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
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灭辽和北宋: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宋徽宗、宋软宗两帝,史称“靖康之耻”。
2、南宋的建立:
1127年,赵构在临安称帝。
史称“南宋”。
3、宋金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岳飞精忠报国,带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
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
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
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
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
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三、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
开封、杭州)
杭州改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3、1271年元朝建立,都城:
大都开国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
4、1276年,南宋灭亡。
5、1279年,元军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
1、在中央: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设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中书省。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西藏——宣政院管辖
2、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澎湖巡检司。
第12课宋元时期有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首都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宋词的代表人物: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声声慢》《如梦令》
风格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风豪放,气势磅礴,有报国情怀
三、元曲
1、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
2、最优秀的剧作家:
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影响:
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到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二、发达的对外交通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元时期驿站比较发达。
元代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元朝设“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重用。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府 开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司法)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司—掌军务)
在中央: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明成祖时成立了东厂。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
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
“八股文”。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三、经济的发展
1、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3、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友好和平往来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人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5)得到明成祖的支持。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是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抵御外来侵略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修建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2、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特点:
布局严整、左右对称,街道笔直,气势雄伟而庄严。
三、小说和戏剧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昆曲的代表作:
《牡丹亭》——汤显祖;《长生殿》——洪昇;《桃花扇》——孔尚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腐败和社会动荡
1)皇帝沉迷享乐;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二、李自成推翻明朝:
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明朝灭亡。
1、原因:
1)明末政治腐败严重,2)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根本原因)
3)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直接原因)
2、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李自成的起义军?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2)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
3)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三、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正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朝,都城:
盛京
3、 附表:
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在政治制度方面:
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在思想文化方面: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4年)
4、台湾正式建省(1885年)
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4、乾隆时,修须弥福寿庙。
四、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
2、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五、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
(3)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1、丝织业,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三、商业发达:
1、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工商业市镇出现:
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
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比如:
晋商和徽商。
晋商代表:
乔家大院
徽商代表:
胡雪岩
四、人口的增长
1、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人口增长的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影响: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设立军机处
(1)雍正帝时设立
(2)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
二、文字狱
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3)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
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
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示:
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昌盛。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被译成多种文字。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昆曲:
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昆曲的特点:
集中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曲的慷慨激昂的声腔。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3、京剧的形成:
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4、请说出四大徽班是:
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戏班
5、京剧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区戏的优点。
6、京剧的角色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
后来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7、京剧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国剧。
阅读《黄山奇松》片段,回答问题。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
@##$%*^&A~QSDEQWFC@VXZ12%34@#$%^&*]
姿态(【解析】
句意:
一我不知道该买谁写的小说。
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一莫言的怎么样?
他现在很有名。
A.whosenovelIshouldbuy,询问“某人的”,陈述语序;B.whosenovelshouldIbuy询问“某人的”,疑问语序;C.whereIcanbuythenovel我可以在哪里买到小说,陈述语序;D.wherecanIbuythenovel我可以在哪里买到小说,疑问语序。
根据答语可知,本句为询问“人”的宾语从句,且用陈述语序。
故选:
A。
12.—Tomisalwayscarelesswithhisschoolwork.Couldyouhelphim?
—Noproblem!
Ithinkhe_______tothinktwicebeforestarting.
A.shouldbetoldB.cantellC.shouldtellD.canbetellin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句意:
——汤姆总是对他的学业很粗心。
你能帮助他吗?
——没问题!
我认为他应该被告知在开始之前应再三思考。
结合句意,他粗心,因此应告诉他要三思而后行,故应是被告知,故用被动语态,故选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下册 知识点 归纳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