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docx
- 文档编号:449669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82KB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17名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
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
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
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
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
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五、全册课时安排: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2月6日—2月12日
始业教育
位置与方向
2
2
2月13日—2月19日
位置与方向
单元评价
口算除法
2
1
1
3
2月20日—2月26日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2
2
4
2月27日—3月4日
笔算除法
4
5
3月5日—3月11日
笔算除法
整理和复习
3
1
6
3月12日—3月18日
单元评价
简单的数据分析
1
3
7
3月19日—3月25日
平均数
机动
单元评价
2
1
1
8
3月26日—4月1日
年、月、日的认识
机动
24时计时法
2
1
1
9
4月2日—4月8日
24时计时法
制作年历
单元评价
1
1
2
10
4月9日—4月15日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3
1
11
4月16日—4月22日
笔算乘法
整理与复习
3
1
12
4月23日—4月29日
机动
单元评价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1
2
13
4月30日—5月6日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2
五一
14
5月7日—5月13日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机动
单元评价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1
1
1
15
5月14日—5月20日
小数的初步认识
机动
小数的简单计算
2
1
1
16
5月21日—5月27日
小数的简单计算
机动
单元评价
2
1
1
17
5月28日—6月3日
解决问题
机动
解决问题
2
1
1
18
6月4日—6月10日
解决问题
机动
单元评价
数学广角
1
1
1
1
19
6月11日—6月17日
数学广角
机动
单元评价
2
1
1
20
6月18日—6月24日
总复习
4
21
6月25日—7月1日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
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
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
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
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年段
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年级下学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上学期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编排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这是因为:
(1)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
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
(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
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
例如,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是一幅喜气洋洋的运输蔬菜图。
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
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
如教科书第16页的例2、第22页的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教学,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
(2)加大练习的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知识。
本单元的具体编排见下表。
课题
内容
口算除法
例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例2
除法估算
基本的笔算除法
例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例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除法估算
除法的验算
例4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有关0的除法
例5
有关0的除法
例6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1)
例7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2)
5.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如,教科书第28页例3,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又如,教科书第15页的“你知道吗?
”,介绍了“除号”的产生。
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2、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一些计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3、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4、估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此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
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组合作活动的场景,互相猜猜生日是哪一天。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渗透着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结构如下:
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单元重难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单元课时安排
年、月、日 1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计划 单元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