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448806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3.17KB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学常识
1.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
(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D
【解析】【分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答案为:
D
【点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
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新疆域》等。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文学常识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
始龀:
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
如:
龀童(七、八岁的小孩),龀年(童年),龀岁(童年)。
弱冠:
男子二十岁;豆蔻:
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而立:
男子三十岁。
知命: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耳顺: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
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
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有:
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
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从小到大排列有:
始龀(7、8岁)、豆蔻(12、13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
【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
《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 寓言给人启迪。
《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 细节常常独具魅力。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 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一“脱”一“穿”的细节,是为了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5.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名。
阅读下面这首朱服的宋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活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A. 沁园春
B. 渔家傲
C. 破阵子
D. 浣溪沙
E. 江城子
F. 卜算子
【答案】B
【解析】【分析】这首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这是指渔家傲,作为曲调,原是用于佛曲、道曲。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辨析词牌。
答题时应注意,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代表作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D
【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作品。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作品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有误,“纪传体史书”错误,《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D.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有误,《风筝》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9.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扑朔迷离——《木兰诗》
B. 不亦乐乎——《礼记》
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
D. 一鼓作气一《左传》
【答案】B
【解析】【分析】B.“不亦乐乎”选自《论语》。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0.“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A. 衣服穿得太多 B. 劳动太卖力气 C. 打仗拼死厮杀 D. 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答案】D
【解析】【分析】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典故:
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
“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
”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
“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
”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
“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
”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故答案为:
D
【点评】汗流浃背意思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11.阅读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完成小题。
(1)课文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
(2)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1)“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2)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解析】【分析】⑴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及核心。
标题一般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和分标题几种。
本文标题“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⑵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
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如文中句子: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故答案为:
⑴“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⑵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标题的掌握能力。
根据平时的文学常识积累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种写作手法。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 )
A. 叶圣陶
B. 文天祥
C. 郭沫若
D. 鲁迅
【答案】D
【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1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
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
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故不正确。
B项中祥子最初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却百年城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故不正确。
C项中香菱是在向林黛玉学诗,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容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B.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C.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 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不在内容上。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表述不正确,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不是苏联作家。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
C. 《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
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有古代称谓名号、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科举考试、传统节日和习俗礼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A.“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是对对方的敬称。
“可以用来称呼自己”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古语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储备,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字斟句酌推敲辨析。
1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
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
(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
【答案】
(1)C
(2)读懂内容:
示例1:
我选
(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
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
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
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革命。
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
示例1:
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
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或:
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
/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
/命运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
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
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
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
/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
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解析】【分析】⑴C的说法有误,应该是: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夏洛克。
⑵示例1提示是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示例2是对人物的评价。
根据示例,从⑵⑶或⑸⑹选择一个完成相关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相关知识,要熟悉。
17.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初级中学围绕“文明伴我行”这一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一:
【传承文明】
做文明人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请你写出一句表现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
(2)活动二:
【集思广益】
学校为“文明伴我行”活动征集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
(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
)
(3)活动三:
【从我做起】
学校在活动中号召全校师生见到废纸主动拾起,人人动手,净化校园。
李明看到你在拾废纸很不以为然,说:
“这样的小事没什么意思。
”
你对李明说:
“ 。
”
【答案】
(1)示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人不知而不愠。
(2)示例:
①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②真情暖万家,文明见行动。
③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语言简洁,符合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3)示例:
李明,弯腰事虽然小,但意义重大。
只有人人都从小事做起,我们周围的环境才能得到净化。
你说对吗?
让我们一起来弯腰捡拾起地上的垃圾吧。
【解析】【分析】
(1)根据“德行修养”这一内容选择名言即可,可从《论语》中选。
(2)内容与“文明”有关,倡导做文明人即可。
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题,拟写的句子要突出这一主题,语言要精练、有力,有情感色彩,有宣传鼓动性。
如果是两小句,最好用对偶。
(3)要以友善的态度与对方讲道理,说明人人都做点小事,加起来会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行为本身也许效果不大,但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
18.对联,歇后语。
(1)读对联,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2)那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八仙过海——________。
千里送鸿毛——________。
【答案】
(1)做人应该心胸宽广,多一些包容之心,不要做可笑愚蠢之事。
(2)各显神通
;礼轻情意重
【解析】【分析】
(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内涵的理解。
这对对联是佛教寺院上所题写,重在“容”、“笑”二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 中考 语文 文学 常识 训练 答案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