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及祠堂文化.docx
- 文档编号:4487362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10.93KB
祠堂及祠堂文化.docx
《祠堂及祠堂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祠堂及祠堂文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祠堂及祠堂文化
祠堂及祠堂文化
LT
不迁的,永远摆在正龛上。
古代为了增强血缘、宗族关系之间的团结,做到全族俱荣,利害与共,所以祭祀祖先活动比较多,以东汉为例:
正月初一祭拜去世的父祖、敬酒会食;
二月社日祭土地神,祭奉鲜菲先祖;
三月开春向同族人救济义举;
四月清明祭扫,踏青;
五月、六月、八月用新鲜时物祭奉祖先;
九月向全族中孤寡病老救济慰问;
十月宗族人带头再次救济义举;
十一月用白狗、黄米糕祭祖;
十二月腊日用猎获禽兽作年终祭品。
惠山祠堂的祭祀也都有定例,并且逐步简化为春秋两祭。
但在每年新岁,定例初一日点烛焚香.初二日启门一日、子孙瞻拜先祖。
春秋两祭,于三日前洒扫桐堂,铺设洁净,以照诚敬。
族众于祭日的清晨务必风雨毕集,不少宗族禁止妇女孩童人祠与祭。
祭祀开始,族众应依照辈分列队。
祭礼:
各祠堂有所不同,如太湖叶家祠堂《条宗祠规则》上规定为:
祭筵一席,杯筷十二双,熟香半斤,半通烛一对,四两烛一对。
茶食十六色,荤肴十碗.小食十六色,三牲一副,高藁五柱,果盒一具,蒸卷五碗,小馒头五碗,总饭二碗,风糕五碗,大馒头二碗。
茶汤各十二盏,锡箔六块,楮帛十提,千香三股,百鞭一串,双声廿个,鼓手五名,极尽铺张.祭祀隆重。
祭祀时.主祭一人,长抱马褂。
襄祭二人,立于左右。
诵(即今司仪):
众向前走三步,揖、跪。
呼:
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襄祭持酒爵给主祭.主祭放于案,立于左右。
诵呼:
起、平身复位,众起立退三步立于原处。
反复三次。
第二次称亚献爵,第三次称三献爵。
此为三跪九叩首之大札。
读祭文:
过去往往都有固定的祭祀祝文。
如惠山钱武肃王祠因为祀主是吴越国国王钱鳄,所以按例每次开祭.都要读祝文.先官祭。
官祭的既定祝文为:
维岁某于某月朔越某日某于无锡县知县某金匮县知县某谨以牲礼之仪致祭于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之灵日惟
王崛起于临安保障吴越横江跨海,恪遵画一之规,禁暴锄奸,爰著三之节,籍郡县而请吏,息兵革以宁民,馨香于以酬庸.忠孝永堪作则时维仲谨奠牲醴以
文穆王忠献王忠逊王忠懿王配尚飨
后家祭,家祭的固定祝文为:
维岁某于某月朔越某日某于某裔孙某等谨以清酌
庶馐之仪敢昭告于始祖
敕封诚应武肃王盟继世
文穆王忠献王忠逊王忠懿王及迁锡之祖
晋宗公尚父公之灵曰于戏物重本原畴之追远之念事,维修举永崇时享之仪,望苕溪一水迢遥,财贸由越境以展孝卜,惠麓而九峰耸,爰即古以分祠。
本朝之宠锡特隆。
吾祖之忠贞,如在二戊褫膻垂祀奠于绵绵六望俱昌,衍宗支而奕奕。
谨陈牲醴各懔见闻干戏。
尚飨!
祭祀结束,多数宗族都在祠堂中设宴,这叫享胙或饮胙,入座时不能颠倒尊卑长幼之序。
享胙时,有些宗族还具体规定r菜肴每桌十样和每席只派酒两壶,饮酒习:
许超过互小盅,饮胙后向族众分发胙肉、馒头之类,这叫散胙或称“散福”,年高德昭或有功于族的族男子,以及守节的寡妇等,能得到“增胙”的奖励.而违反了家法族规者则会受到暂时的直至永远的“革胙”之罚。
(二)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
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
宗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它对本家族的族产、人口等情况有完整的记录;家谱又是家族的成文法律,它为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提供依据;宗谱也是族人身份和辈分的凭证,族人可凭借宗谱“明世次,序长幼”确定自己在宗族中的地位,并获得相应的权利;对一个家族来说,宗谱有教化、敬贤、理政、信史等功用。
有些族务如祭祖、扫墓、认亲等.也需要依据宗谱来决定,因此宗谱也成为家族的行事指南。
正因为宗谱对一个宗族来说具有如此特别的意义,所以宗族注重宗谱。
谱阅十年或二十年以上必一修(义称续谱)。
按照惯例,十年一小修。
三十年一大修。
这个任务在祠堂里完成。
在族长的主持下,组织有一定声望的族内文人进行修谱,以弘扬先辈祖德,家谱修成后,先请名人作序,送官府审查后再行刻印。
家谱刻印完成,这是全家族的一件大事.通常要在祠堂里举行祭潜仪式,将一份家谱供在祠堂。
其余按编号分给族人领谱保藏,家谱一般是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掌谱人由房长充任.
或推本房之贤能者为领谱人。
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有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的木匣.供于柑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能霉烂,不能遗失。
不得随意乱放,亵渎家谱。
定期交族长检查。
祠堂族妊有权严厉查处造成宗谱损害的族人。
家谱更不准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如果有人敢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不怠。
新谱修成后.旧谱要依数缴回销毁。
(三)祠堂的助学育才功能。
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公田中,有助学的作用.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祖,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
祠堂或义庄合办学校,校址好多借用祠堂或义庄空屋,对本族子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家族子弟如出外求学,或外出考试,还可得到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如无锡华氏族规规定:
初等小学每人提供学杂费5元.高等小学8元,初级中学30元,高级中学50元,大学120元。
学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去领取,凭成绩报告
单领取下学期学杂费用,留级者停发。
此外.还提供华氏子弟出国留学的全部费用,外姓优秀学员的出国费用,经义庄同意,也如数发给,用以鼓励好学成材.
为国效力。
(四)祠堂又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
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人向族众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戒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
向族人灌输封建的伦理道德、纲常教,使族众了解家谱的内容,知道自己同其他族人的血缘关系。
加强家族团结,按照家法族规要求去规范族众的思想和行为。
(五)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
族中遇订重大兴革事宜,关系全族之厉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柯堂、维修家变、购置大片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等,都由族长召集全体成年人在祠堂开会讨论。
族众可以各述所见,但族权至上,最后决定权在族长手中.族长决定了的事,必须执行。
(六)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如果说家法族规是家族的法律。
那么家法也是封建国法的补充。
族长就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行家族的法律。
在柯堂里判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刑案件,从公处分惩治。
族众犯法违规.小则祠堂治以家法,大则送公庭治以官刑,族长在祠堂审判由族中士绅陪审,允许族人旁听,借以教育族人。
判决的实施也在捌堂.如杖责、罚金、罚苦役、公革出祠等.都在祠堂实行。
甚至有的被判死刑的族人,则在祠堂当场被打死、缢死或沉潭而死。
(七)其他,祠堂里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女老少们看的。
农忙收获季节,大大小小的祠堂,都成了丰收的库房或临时堆栈。
还有在战乱或应急突然事件时,祠堂里也就成了本族应急指挥的中心。
由此可见,裥堂是一个地域里家族的活动中心.通过捌堂祭祖和封建宗法等其他活动,用血缘关系作纽带,把族众牢固地扭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组织。
三、祠堂的文化意义
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权力和经济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国家统治集团起着核心作用,宗族地域集团及家族血缘组织也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它们在对封建法制的辅助和补充.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也长期起到所谓治国安邦的社会作用,所以它仍然是历代统治者确认的保障的一种辅助统治。
到了唐、宋之后,这些家族、宗族组织逐趋严密.它在~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各地的族众、家庭和个人的思想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这种上层建筑的基础,当然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本身。
祠堂文化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体系,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育和发展,宗祠谱蝶文化和我国的编年国史、各地方志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
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体是尊贤、祭祖,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的范围就是一种有序的、丰富的柯堂文化,它是包容并蓄汇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族世家、同姓地域组织内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历代世家大族宗族文化建设所留的遗存。
它具体上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以地域为标识的。
其中谱牒文化里的一些优秀的家训、家乘、家规、家礼等文献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和爱家、爱族、爱国的思想,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人们的文化教育教养,整齐家风,以至协调社会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这类文化著作以族长或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他们同言而信、传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如治家、齐家、教家和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蘩矩之道”等。
《史记》中说: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而“报本之礼,祠祀为大”,祭祀在古人来说是国之大事,列为古代五礼之首,因此,无疑也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它是组成桐堂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各种礼仪规制程式。
由此产生了国史、方志、家谱等所含的礼仪、祭祀等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传统文化。
此外还有昭忠祠中弘扬“崇德报功,风励忠节”纪念精忠报国之臣的爱国精神,先贤、中丞祠中宣扬“持躬正直”、“奉职公忠”的效国利民精神,以及忠义、孝悌、贞节等忠、孝、节、义思想,都包含在这个独特的文化范畴之内。
但祠堂文化主导地位还是以我国忠孝仁义为本的儒家文化为主体,吸纳佛家的“无为”和道家的“修养”等思想成分。
但这些文化的总根是产生于封建社会基础上的,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它之所以为历代统治者所认同和维护,显然是可以为统治者服务的,因此,从文化角度来看.几千年后祠堂文化,其内容是丰富的,但同样也十分芜杂,并非篇篇药石,言言龟鉴,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理和时代的要求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那些礼教和族规中要求妇女一生必须“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所谓“三从四德”使广大妇女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之中,以及数千年来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观的惨褐烈毒,应该严肃、彻底的批判。
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如大量的贞节祠、节烈坊等,可以作为这一惨痛的历史的教材。
包括祠堂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基础。
一些优秀的传统思想,已成为古代文明的瑰宝,流芳百世。
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传统的祠堂建筑及其文化,已经是风毛麟角.显得岌岌可危。
了解这种文化,特别真正对这种文化有所研究,或是经历过这种文化生活的人们.更是在日益减少。
当这种占老的文化体系逐步被现代文明所遗忘的时候.一些曾经绝迹的社会现象和行为,也许会再度重现.危害人类社会。
由此,我们更应该对祠堂文化的形式及其内涵,进一步去发掘研究,去洞察和思考。
通过这些文化历史遗产。
人们可以托物寄情、托物寄史,托物来寻根访祖、瞻仰未来。
正如无锡籍的中国著名规划大师、首任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顾奇伟院长所说的、惠山古镇的文化意义在于:
“寺祛邪、祠扶正、史致用、二泉吟、水乡行、阿福情”这种高度复合型的文化特征.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四、祠堂的构成与一般分布规律
如前所述,祠堂对于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地缘组织来说,是这些宗族、家族聚居地重要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权力中心的标志,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族、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大体七都能从宗族立庙建祠的祠堂建筑规模、档次来得以反映。
因为它是封建家族制度下所形成的产物,它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发展和表现:
(一)祠堂建筑:
它是全族祭祀的场所,是用来对族众进行尊祖敬宗为主题的礼仪宣教的所在,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
(二)祠田族产,是全族的公产,大多由族内各界人士募捐义赠,也有的是族内某人的遗产或贤达受封爵、赏赐田产的一部分,祠田多寡不一,无锡地区有些宗族富甲一方,祠田广达数千亩之多,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来赈灾恤族、救济本族贫苦族人,它是古代社会福利保障的一种初级形式,重在从物质经济上团聚族人。
(三)宗谱、家谱、家乘等谱牒文献的编修。
宗谱最直接反映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它是通过对该宗族的祠堂组织、职能机构、血缘、世系、祭祀活动、宗规家训、宗族田产、娠恤义学等基本内容,作多方面的完整历史记载,使同族人明根论辈.重在维系族众的血缘联系。
各地宗祠中.比较大而完整的管理设置通常由:
宗长——主全族事;
宗子——管祭祀;
宗正——宗长协理:
宗司——掌伦纪;
宗直——处理纠纷;
宗史——掌宗族史;
宗课——掌经济:
宗干——助宗长办具体事;
宗守——宗祠管理;
桐丁——守桐人;此外有的还有坟亲(守墓人)等杂役。
祠堂设置的管理机构比较严密齐全。
关于祠堂的分布问题。
自古以来祠堂祖庙有二大类型,一类为皇帝先师们祭祖的神坛、祖庙、宗祠,分布在全国各地名胜之地、以纪念属性的祭祀为主,血缘、地缘的属性次之。
另一类则是以紧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要属性的祠堂,是全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以祭祀先祖为主要功能,并兼有其他宗族活动的功能,这类祠堂是中国广大地域普遍分布的类型,所谓聚族而居,族各有祠.每姓必须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它在中国封建家族制的社会中极度发展,但它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耕读文化为特色的,所以无论在热闹的城镇,还是穷乡僻壤,也不管是在封闭的荒村野岭,还是在发达的水乡村邑.只要那里存在同姓血缘体系的地缘组织或集团所形成的居住聚落、村舍,那里就必定有祠堂存在,虽然祠堂形式各异,但它们总是以分散式的、星罗棋布的总体分布格局为主,是中国大地上祠堂分布的基本特点。
这是因为宗族制的首要条件是聚族而居,而这种条件主要在全国的山区、农村占绝大多数,祠堂分散分布在广大农村的特点,它和聚族而居的族众基本上是从事封闭式农业生产,过着千年不变的耕读渔樵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皖南山区、徽州城里,看到精彩的徽派桐堂建筑;在浙江闽南青山绿水的乡村田原,见到宏伟优美的祠堂建筑,仍比较完整的保存在山野村落之中。
总之,一般祠堂的分布规律是以分散为基本特点,祠宅聚合为常规分布形态。
虽然随着封建家族制度的消亡,祠堂的发展也打上了句号。
但是作为我国的一种有特色的传统建筑类型,以及它们所包涵的有益的、进步的祠堂文化和封建礼教中的许多残余,都将作为历史文化的遗存,辩证的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让后人受到启迪和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祠堂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