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部分.docx
- 文档编号:447747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95.89KB
宏观经济学习题部分.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习题部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习题部分
第13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判断题
1.电力有时是中间产品,有时又是最终产品。
()
2.保姆的劳动工资计入GDP,但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不计入GDP。
()
3.某人的工资计入GDP,但其奖金不计入GDP。
()
4.运用支出法计算GDP时,员工的工资是不予计入的。
()
5.运用支出法计算GDP时,与员工的工资额对应的金额实际上是以其它变量的形式计入的。
()
6.存货投资就是指统计期内新增加的存货的货币值。
()
7.政府投资属于一种政府购买,但政府购买并不都体现为政府投资。
()
8.根据GDP的计算方法,一国出口的多少与该国GDP水平无关。
()
9.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都不应计入GDP。
()
10.一个经济体同一期限内的GNP不一定大于GDP。
()
11.企业在任一期的存货投资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
12.由于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缩减指数,因而一国的名义GDP肯定大于同期的实际GDP。
()
13.GDP缩减指数选用的样本商品范围比CPI的样本商品范围更广。
()
14.一国净出口的变化会影响到该国GNP水平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该国GDP水平的变化。
()
15.GDP指标不能反映的某些经济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支出法下,不计入GDP的是()。
A.理发支出B.购房支出C.购买股票的支出
D.外国人购买出口产品的支出
2.在支出法下,哪一项对GDP的计算不产生影响?
()
A.购买食品的支出B.购买股票的支出
C.购买进口品的支出D.购房支出
3.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
C.NI中包含公司所得税D.PI中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
4.设某国的代表性商品为甲、乙、丙三种,2000年它们的价格分别为2、5、10美元,2012年分别为6、10、30美元,它们在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和50%,2000年作为基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12年的CPI为()。
A.271B.560C.280D.800
5.如果某经济体2010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0,那么2010年的GDP缩减指数为()。
A.150B.660C.220D.250
6.下列哪一项关系最可能成立?
()
A.NDP≥GDP≥NIB.NDP≥NI≥GDP
C.GDP≥NI≥NDPD.GDP≥NDP≥NI
7.影响中国GNP水平的是()。
A.中国游客在美国的消费支出B.英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支出
C.法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劳务收入D.以上三项都会影响
8.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NDP中包含了折旧
B.GDP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
C.PI中未包含公司待分配利润
D.PI中未包含个人所得税
9.下列哪一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补贴B.债券购买额
C.旧房子的转让D.股票交易印花税
10.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是()。
A.NDPB.PIC.DPID.B和C
参考答案:
1.C2.B3.B4.C5.A6.D7.D8.C9.D10.D
三、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社会在某期发生了下列经济活动:
(1)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子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制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请: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用增值法计算GDP;
(3)用收入法计算GDP。
2.设某经济体只生产X、Y和Z三种最终产品,2011年和2012年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试以2011年为基年计算:
(1)2011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
(2)2012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3)2012年的名义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
产品
2011年
2012年
产量
价格
产量
价格
X
20
5
25
6
Y
30
6
25
8
Z
40
7
30
9
5.假设2012年某国的经济状况为:
净投资118亿元;净出口13亿元;政府转移支付92亿元;资本折旧42亿元;储蓄148亿元;企业间接税56亿元;政府购买186亿元;社会保险金143亿元;个人消费支出425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92亿元;公司所得税42亿元;个人所得税92亿元。
求该国该年的GNP,NNP,NI,PI和DPI。
演算过程及参考答案:
1.解:
(1)项链为最终产品,GDP=40万
(2)开矿阶段增值10万,银器制造阶段增值:
40万-10万=30万
GDP=10万+30万=40万
(3)工资共计:
7.5+5=12.5万
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
GDP=12.5+27.5=40万
2.解:
(1)名义GDP=实际GDP=20×5+30×6+40×7=560;
(2)名义GDP=25×6+25×8+30×9=620;
实际GDP=25×5+25×6+30×7=485;
(3)名义经济增长率=
:
实际经济增长率=
5.解:
GNP=消费+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
=425+118+42+186+13=784(亿元)
NNP=GNP-折旧=784-42=742(亿元)
NI=NNP-企业间接税=742-56=686(亿元)
PI=NI-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政府转移支付
=686-42-92-143+92=501(亿元)
DPI=PI-个人所得税=501-92=409(亿元)
四、分析与论述题参考答案(梗概)
1.GDP与GNP这两个指标的运用功能有何差异?
答:
GDP衡量的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或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这些产值的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
由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的数据不足,GNP较难统计,GDP则较易衡量;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如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2.某国的企业大量缩减在国内的投资,增加在国外的投资,这对该国的GDP与GNP有何影响?
答:
会减少该国的GDP或者放缓该国GDP的增长速度,并增加该国的GNP。
3.阐释GDP的三种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
答: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首先计算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的增加值,然后再将各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为统计期内的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会被各经济主体所购买,因此,将各经济主体在该时期的购买额或支出额加总,便可得到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GDP。
这便是支出法的基本原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是由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这一服务性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会分解为各种要素的收入。
于是,将这些要素收入全部加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便可得到对应的GDP。
这是收入法的基本原理。
4.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在两部门经济中,Y=C+S,那人们在口袋中的零用钱和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不是没有被计入吗?
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大头回答说,这些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学生大眼回答说,因为储蓄被定义为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所以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及零用钱被归于储蓄(S)中计入进去了。
你同意谁的看法?
答:
大眼说得对。
6.下列哪些项目计入GDP?
哪些项目在计算GNP时要计入?
(1)A公司公开发行10亿股股票,每股10元。
(2)证券交易所对股票交易征收1‰的印花税。
(3)一位学生课余时间的家教收入,年收入为3500元。
(4)某人花费2000元购买各种零配器件,自己装配了一台家用电脑。
(5)某人暂时在国外进行劳务输出所得的2万美元收入。
(6)外国专家在本国的短期讲学收入3万元。
(7)某人以10万元卖出一部旧车后,又以18万元买进一部新车。
答:
(1)不计入。
(2)计入GDP。
(3)计入GDP。
(4)计入GDP。
(5)不计入GDP,但计算GNP时要计入。
(6)计入GDP,但计算GNP时要考虑,即减去。
(7)18万元计入GDP。
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一支出模型
一、判断题:
1.在平面坐标图上,消费曲线与
线的交点E是收支平衡点,E点以左,表示有正储蓄。
()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不一定引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
()
3.长期消费函数曲线的斜率既是边际消费倾向也是平均边际消费倾向。
()
4.股票价格上涨后,股票投资者增加了自己的消费支出,这可用财富效应来概括。
()
5.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对应的必是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现象。
()
6.定量税的增加会减小总支出曲线在纵轴(代表总支出)上的截距。
()
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
8.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数额的减少。
()
9.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可以推论,MPC高时,恩格尔系数必较低。
()
10.某一具体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50+0.3(1—t)Yd,式中的Yd代表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
附加说明:
第10题:
C=50+0.3(1—t)Y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其中的Y为消费者的总收入,(1—t)Y表示的是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即Yd=(1—t)Y,而不是Yd=(1—t)Yd。
二、单项选择题
1.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决定于()。
A.MPC和APCB.MPC和APS
C.MPC和MPSD.APC和MPS
2.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
B.
C.
D.
3.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表明()。
A.MPC可能会提高B.MPC可能会不变
C.MPC会下降D.人们的实际收入决定了消费水平
4.理论上,投资乘数效应的产生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
A.初始投资会全部转化为收入B.消费增量不断趋于减少
C.收入增量不断趋于增加D.生产消费品的厂商没有库存品
5.下列哪一项会改变理论上计算出的投资乘数值?
()
A.新增消费用于购买不同的产品
B.边际消费倾向接近1
C.新增消费不断地促进收入的增加
D.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
6.下列哪一项陈述不符合投资乘数理论?
()
A.投资的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减少
B.投资乘数的计算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为假定前提
C.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
D.消费增量最终趋近于零。
7.如果以
代表对外贸易乘数,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边际消费倾向与
正相关B.税率与
负相关
C.边际进口倾向与
负相关D.政府转移支付与
正相关
8.假设某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进口倾向为0.2,比例税率为0.1,则该经济体的转移支付乘数为()。
A.3/2 B.1/0.1 C.18/7 D.1/0.6
9.下述哪种消费函数论最不易用以说明申请较多货款来购房的行为?
()
A.相对收入 B.绝对收入 C.生命周期 D.持久收入
10.消费曲线的斜率与以下哪一项直接相关?
()
A.平均消费倾向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D.需求的收入弹性
1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投资乘数理论?
()
A.I的减少会引起Y的倍数减少
B.KI的计算以MPC递减为假定前提
C.KI与MPC正相关D.△C最终趋近于零
12.就同一时期的某经济体而言,其乘数之间一般存在如下关系()。
A.税收乘数大于政府购买乘数B.投资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
C.转移支付乘数大于投资乘数D.税收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
13.投资乘数效应的产生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
A.所有生产厂商均没有大量库存品B.初始投资全部转化为消费
C.消费增量不断趋于减少D.收入增量不断趋于减少
14.MPC递减意味着()。
A.MPS递减B.消费额减少C.APS递减D.产品滞销的可能性递增
15.如果MPS为负,那么()。
A.MPC大于1B.MPC等于1C.MPC小于1
D.MPC与MPS之和小于1
16.弗里德曼认为,下述哪一项中包含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关联性?
()
A.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B.暂时消费与持久消费
C.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D.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
参考答案:
1.C2.D3.A4.C5.D6.B7.D8.D9.B10.C
11.B12.B13.B14.D15.A16.C
三、计算题
2.设一个封闭经济体系中的消费函数为C=100亿+0.9(
)Y。
当I=300亿元,G=160亿元,t=0.2,T0=0时,问
(1)均衡收入为多少?
KI、KG、KT分别为多少?
(2)假定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新的均衡收入为多少?
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3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I=60,G=50,
税收函数为T=6.25+0.15Y,净出口函数为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如果投资增加10,均衡收入会增加多少?
3.假设一国原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500,这时政府增加税收50,减少转移支付40,厂商增加投资80,如边际储蓄倾向为0.2,问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将是多少?
(单位均为亿元)
4.设某封闭经济体中有如下情况:
C=120+0.75Yd,T=10+0.2Y,I=40
+0.2Y,G=150,试计算均衡时收入、消费、投资和税收。
5.某经济体某年存在如下经济方程式:
C=500+0.6Yd,I=400+0.2Y,G=220,T=12+0.2Y,M=150+0.8Y,X=400(单位均为亿元),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演算过程及参考答案:
2.解:
(1)由
可得:
∴
(2)
3.解:
(1)Y=C+I+G+NX=30+0.8(Y-T)+60+50+(50-0.05Y)
=30+0.8(Y-6.25-0.15Y)+110+(50-0.05Y)
得:
Y=500;
(2)Y=30+0.8(Y-6.25-0.15Y)+70+50+(50-0.05Y)
得:
Y=527即:
△Y=27
3.解:
MPC=1-0.2=0.8,KI=1/(1-0.8)=5,
税收乘数Kt=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Ktr=0.8/(1-0.8)=4,
国民收入增量为
Y=5×80-4×50-4×40=40(亿元),
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1500+40=1900(亿元)
4.解:
Y=C+I+G=120+0.75Yd+40+0.2Y+150
(1)
Yd=Y-T=Y-10-0.2Y=0.8Y-10
(2)
由式
(1)和式
(2)得:
Y=1512.5
于是:
C=120+0.75×(0.8×1512.5-10)=1020
I=40+0.2×1512.5=342.5
T=10+0.2×1512.5=312.5
5.解:
Y=C+I+G+(X-M)
=500+0.6×(Y-12-0.2Y)+400+0.2Y+220+400
-150-0.8Y
得:
Y=1370(亿元)
第16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工资刚性是指货币工资()。
A.长期不变B.只能提高却难以降低
C.只能降低却难以提高D.跳跃式提高或降低
2.AD曲线左移是由于()。
A.利率下降B.政府转移支付减少
C.税率降低D.预期收入增加
3.工资粘性指的是()。
A.工资长期不变B.工资容易降低但难以提高
C.工资容易提高但难以降低D.工资不容易变动
4.古典学派认为,总需求提高的结果是()。
A.社会总产出不变及一般价格水平提高
B.社会总产出提高及一般价格水平提高
C.社会总产出不变及一般价格水平不变
D.社会总产出提高及一般价格水平不变
5.消费的增加在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很可能难以拉动投资的增加?
()
A.社会上有大量闲置的劳动力
B.企业普遍性存在大量的未使用的机器设备
C.社会上存在大量的生产厂商
D.企业普通性存在大量的已生产出的产品
6.股市大幅上涨的结果很可能会使得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
A.大量资金涌向股市从而消费品市场降温
B.社会公众的财富增长从而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
C.政府投资明显萎缩
D.净出口明显增加
7.菜单成本被用来说明()。
A.工资粘性 B.工资刚性 C.价格刚性 D.价格粘性
8.在供给约束均衡条件下,()。
A.增加总需求(AD)和总供给(AS)均不会提高国民收入
B.增加AD和AS均可以提高国民收入
C.增加AD可以提高国民收入,但增加AS不会提高国民收入
D.增加AD不会提高国民收入,但增加AS可以提高国民收入
9.总需求的要素包括()。
A.消费和净出口B.投资和税收
C.储蓄和政府购买D.消费和储蓄
10.工资粘性通过下列哪一项对产出(收入)发生影响?
()。
A.工会 B.最低工资法
C.社会保障制度 D.物价变动
11.在供给约束均衡条件下,()。
A.增加总需求(AD)和总供给(AS)均不会提高国民收入
B.增加AD和AS均可以提高国民收入
C.增加AD不会提高国民收入,但增加AS可以提高国民收入
D.增加AD可以提高国民收入,但增加AS不会提高国民收入
12.一般而言,哪一因素不会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
A.人口的增加B.技术的进步
C.消费的增加D.新资源的发现
13.哪一表述是不规范或不正确的(Y、P分别代表国民收入和价格指数;K、e、B、G、S、
均分别为大于0的常数)?
()
A.某一短期总供给函数为:
K
B.某一长期总供给函数为:
Y=B+G
C.某一总需求函数为:
P=W-
D.某一总需求曲线的代数式为:
P=S-
Y
参考答案:
1.B2.B3.D4.A5.D6.B7.D8.D9.A10.D11.C12.C13.C
第17章失业
一、判断题
1.充分就业条件下可能存在自愿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
()
2.在产业结构合理的条件下,结构性失业仍然不可避免。
()
3.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女性与男性的就业能力也不断接近。
()
4.
表示寻职所带来的总成本会随着搜寻时间的增加而不断递增。
()
5.根据劳动市场上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雇主更愿意雇用工资要求稍高的原员工。
()
6.各类失业之间有时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如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之间等。
()
7.自然失业率是可以下降为0的。
()
8.在失业率统计中,一般是不考虑退休人员的。
()
9.我国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对于进城民工是不予统计计算的。
()
10.奥肯定律表明,失业率是与价格变动率以一定幅度呈反方向运行的。
()
11.没有工作岗位而赋闲在家的人不一定是经济学上定义的失业者。
()
12.充分就业意味着没有人再失业。
()
13.实际失业率不可能低于自然失业率。
()
14.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都无法消除,但可以降低。
()
15.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对一国的劳动市场和就业率会有重要影响。
()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三、分析与论述题参考答案(梗概)
1.你认为为什么许多进城民工可以找到工作,而一些长期居住和生活在城里的人却失业在家?
答:
进城民工的工作环境要求和工资要求都较低,而一些长期居住和生活在城里的人这方面的要求较高,他们的失业一定程度上带有自愿性失业的特性。
2.讨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对于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答:
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要注重社会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同样应该如此,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不能延续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思路。
3.为什么说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是一国能长期持续维持的最高产出?
答:
因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有想就业和正常情况下能够就业的人都就业了,社会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经济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的产出便是一国能长期持续维持的最高产出。
短期内超过社会经济资源负荷的产出是不可能持续维持下去的。
4.讨论下列变化对自然失业率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变化可能的负作用:
(1)劳动力市场上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比重增加。
(2)取消工会。
(3)通过网络大量发布企业招聘信息。
(4)增加职业培训机构。
(5)失业救济金的增加。
答:
(1)提高自然失业率。
可能的负作用:
劳动力结构老龄化。
(2)降低自然失业率。
可能的负作用:
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降低自然失业率。
可能的负作用:
出现虚假招聘信息。
(4)降低自然失业率。
可能的负作用:
许多在岗人员想参加培训,不安心目前的工作。
(5)降低自然失业率。
可能的负作用:
工人不急于就业。
5.对失业分布结构的细化分析有何意义?
答:
可以具体地观察和研究哪些行业、哪些年龄层次的失业情况比较严重,失业的性别结构有什么特点,通过对失业期限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和研究失业人员寻找工作的意愿、能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18章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根据费雪方程,要维持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必须与通胀率相匹配。
()
2.通货膨胀常常会在预期的作用下自我强化。
()
3.通货膨胀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国内民众之间的分配,但不能改变在国际之间的分配。
()
4.通货膨胀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利大于弊。
()
5.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都存在替代关系。
()
6.在通货膨胀期间,实际利率可能为负,但名义利率一般不可能为负。
()
7.通讯部门明显属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部门。
()
8.反通货膨胀可能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
()
9.由于住房价格不计入CPI,所以即使它大幅度上涨,经济社会也不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的威胁。
()
10.现实社会中,反通胀与反失业常常是相矛盾的,因而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也常常引起社会的争议。
()
11.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易导致银行系统很快出现大面积坏账。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习题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