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447636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93.47KB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生活链接]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是
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
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
类型
概念
迁移范围
主要方式
国际
迁移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跨越国界
永久性移民、
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国内
迁移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
行政区进入另一个
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跨越行政
区边界
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
3.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
农村到
城市的人口迁移。
[自我探究]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 不是。
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作用力:
推力(或排斥力)与
拉力(或吸引力)。
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影响: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
物质基础。
②表现
(2)经济因素
①影响:
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
频繁。
②具体表现
(3)政治因素
①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
组织性。
②战争因素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①
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②
婚姻和
家庭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③
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人口迁移。
[自我探究] 经济因素一定是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吗?
[提示] 不一定是。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
C.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答案 C
解析 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国界的重新划定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及地区间冲突引起的难民潮等。
探究点
人口迁移
新华社北京2018年12月25日电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报告》指出,2010~2015年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16~2017年,流动人口缓慢下降。
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
(2)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流向是怎样的?
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
(3)近两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案]
(1)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2)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3)人口迁移规模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向东部迁移的规模缩小,向中西部迁移的规模扩大。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的人口移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判断
标准
发生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且跨越行政区界线、永久性或长期性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具有周期性流动(季节流动)和往返流动(短暂流动)的特征,这是最主要的判断标准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出国留学
国外探亲、度假旅游
2.类型
人口的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原因
特点
二战前
欧洲迁往美洲,非洲迁往美洲,亚洲迁往美洲,中、日、印迁往东南亚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后
拉美迁往北美,东南亚迁往西亚,南欧迁往西欧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古代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新中国成
立后至20
世纪80年
代中期
迁移规模比较小,
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出地区有鲁、沪、川等省市
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以来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频率加快,自发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
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第
(2)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
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
(1)C
(2)B
[方法指导]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因素角度: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有重要影响。
探究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
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答案]
(1)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有利于农民开荒种地;政府开放禁封政策,加大了山林、草原的开发;东北地区当时人均收入水平高。
(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即大批山东人返乡,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
二是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具体内容如下: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的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迁移主要为寻找肥沃的土地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布局
游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中国汶川新城镇的建设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
发展
主要的、往往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取得美国国籍的留学人员
交通和
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政策
国家有关的人口迁移政策,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政治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而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促进人口迁移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宗教
信仰
宗教信仰不同,历史上也曾导致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1947年印巴分治,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造成人口迁移
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
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
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
据此回答
(1)~
(2)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 )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人口流动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
[解析] 第
(1)题,人口居住地的改变被称为人口移动。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判断上述现象是不是人口迁移,主要看人口离开居住地的时间长短,短期的为人口流动,长期的为人口迁移,时间界限大约为一年。
第
(2)题,从材料可知,影响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
(1)B
(2)A
[方法指导]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析图悟道』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一)阅读图名——明确主题
由图名“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得知:
此图表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
(二)提取信息——图中寻秘
(1)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分两个阶段:
1949~1986年期间和20世纪80年代后。
(2)两个阶段的人口迁移方向差异显著:
1949~1986年期间是从东部向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后是由内陆到沿海,由农村到城市。
(三)应用原理——分析问题
(1)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
(2)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四)典例剖析——学以致用
1.1949年至1986年期间,我国人口迁出的省份主要有哪些?
提示:
四川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山西省等。
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出的省份主要有哪些?
提示:
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等。
3.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内陆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大量的人口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4.20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
利:
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弊:
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环境污染严重等。
『活动提示』
[教材第17页 活动·思考]
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属于人口迁移;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并且居住在叙利亚,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2.①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③④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教材第19~20页 活动·思考]
1.与以往相比,我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
2.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教材第21页 活动·探究]
1.迁出国: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特征是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劳动力过剩。
经济比较落后,不能为剩余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
迁入国:
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口特征是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从事相同的工作收入高。
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探究点
人口迁移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答案 C
解析 二战后北美、欧洲、西亚等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大量人口的迁入。
2.若此图表示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答案 B
解析 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多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即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探究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把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把他们搬迁到……”反映的是政府组织人口迁移,故判断为政策因素影响。
4.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原因是( )
A.气候B.资源
C.政策D.战争
答案 D
解析 叙利亚居民的外迁主要是受战争的影响。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人口迁移
1,2,4,5,7,9,11,1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6,8,10,1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答案 C
解析 “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
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 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4.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 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引发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看出,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的伏尔加沿岸区和北高加索区也以人口迁出为主,只有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三个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中央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但人口迁出数量比伏尔加沿岸区少;东部地区的人口除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之外,还有部分迁入南方区;人口迁移数既包括人口迁出量,也包括人口迁入量,伏尔加河沿岸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答案 A
解析 俄罗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但西部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较东部高,而且东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形崎岖;俄罗斯提出了开发东部地区的资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俄罗斯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俄罗斯鼓励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1998~2016年人口重心迁移折线图。
读图,完成7~8题。
7.1998~2016年我国人口重心向( )
A.东北方向移动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南方向移动D.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从纬度来看,1998~2016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总体向南移动,从经度来看,基本向东移动,总体向东南移动,故C项正确。
8.推测图中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原因是( )
A.东南地区经济发达
B.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C.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
D.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A
解析 图中的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主要为东南。
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重心的变化,故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六个城市在两个时段内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9~11题。
9.关于图中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武汉市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上海市人口增速减缓
C.长沙市人口基本保持不变
D.苏州市人口增速最快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两个时段各城市人口增减量变化的曲线可知,武汉市人口数量增长稳定,没有明显变化,A项错误;上海市人口增量减少,说明增速减缓,B项正确;长沙市人口增长数量基本保持不变,C项错误;苏州市人口增速先快后慢,D项错误。
10.关于重庆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由于人口政策的变化,使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C.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
D.东部地区的环境条件变差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重庆市人口数量增长最快。
随着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重庆承接了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劳动力需求增加,使人口增长加快,故C项正确。
11.根据图中折线的变化规律,推断甲城市最有可能是( )
A.成都B.兰州
C.长春D.杭州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折线的变化规律,甲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但人口在持续增长,应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最有可能是杭州,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下表为1996~1999年广东省的区域人口迁移统计表。
材料二 下图为广东省流动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概括广东省人口迁移的特点。
(8分)
(2)说明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
(4分)
(3)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10分)
(4)分析人口迁移对广东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
(6分)
答案
(1)省际的区域人口呈净迁入;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明显,珠三角净迁入人口最大,两翼为次,山区最少;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
(2)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省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省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3)有利影响:
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
农村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4)为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分析,从空间特点和年龄特点两方面描述。
第
(2)题,我国人口主要由中西部地区迁入东部地区,从农村迁入城市。
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人口迁出,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造成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出现部分社会问题。
第(4)题,大量劳动力迁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 人口 环境 三节 迁移 教学 湘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