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docx
- 文档编号:447581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7.71KB
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docx
《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
“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
“33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
先“学”后“交”再“教”,“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教师要当好导演,把舞台让给学生,教师不当“饲养员”,要做“牧羊人”。
“33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试行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虽然没有进行实验,但是听了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
下面就我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正确理解“三性”
知识性--知识性是基础,对知识本身的传授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做得最多最扎实的部分。
这有历史传统,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私塾的学生一般并不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本身,他们推崇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准确地向学生讲解和呈现知识是必要的,“336”教学模式也不例外。
如何评价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一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
二看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到位。
个性--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
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是否关注了学得慢的学生。
创造性--一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
二看创造效果,原因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二、有效处理“三动”
互动--一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
二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指标:
1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
2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
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
4是否会利用资源。
5是否会倾听。
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
三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
主动—“336”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性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
一是主动权交了没有。
二是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的。
三是交得怎么样。
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持全体同学学习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
简要说:
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三、灵活运用“流程”
第一环节:
课前预习
教师分发《导学案》,明确预习学习目标和应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届时展示什么问题等。
这一环节不是放任学生自由预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教师应明确《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分析:
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课开始就明确学情展示内容,学生课后学习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我们让60%的学生自主掌握6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80%的学生掌握8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培养目标:
①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
②明确自学方法。
例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还是边看边联想回顾,解决疑难。
③要明确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
学生要认真按时完成,遇到的问题应积极探索,自己不能解决时,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
④布置任务要适当,大约用20分钟时间完成。
第二环节:
依标自学
“依标自学”这里主要是指“课内预先”学习。
即教师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念一遍,目的是使他们明确本节课要学会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再读细化出来的“学习提纲”,并且检测“学习提纲”中课前需要预习的内容。
分析: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体现“先学后教”。
其目的一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二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培养目标:
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惯。
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注意问题:
这一环节要解决好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注意事项交代清楚,明确告诉学生自学课本哪些部分。
要给学生留足独立看书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
教师中途不要插话,以免打乱学生思维,但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环节: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既不同于传统教学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把“学习提纲”中的问题系统地进行讨论、交流,以便达到共同掌握的目的。
在这里互动主要是小组互相讨论、释疑、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个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创设课堂学习气氛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
分析: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一般问题的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
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交流。
自主学习任务交流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交流,不能为交流而交流,为活动而活动。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
。
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从而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性思维。
注意的问题:
小组互动时,由组长负责,他要起到带头作用,做到“兵教兵”、“兵带兵”,使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欲与合作能力。
这一做法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掉队。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兵强兵”。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
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相机指导。
第四环节:
小组展示
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各种方式由学生自我展示上节课老师安排的课下学习的任务。
学情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板演,可以口头叙述,可以背诵,可以辩论、演讲,相互点拨、评价、对抗、质疑等也是一种展示;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思维结果及学习的思维过程,例如平时积累的字词句段、古诗文名句及鉴赏文字等。
但展示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上课前就开始,例如板演。
此环节的操作流程为:
组内讨论(小展示)---板演(大展示)----异组互改----明确重点(教师)----讲解交流。
展示过程中全体学生都参与,不断纠错、订正,完善展示内容。
教师也应认真参与,聆听、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环节教师的疑点透析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自己去体验,充分发挥他们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
分析:
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
小组内部的“小展示”和集中进行的“大展示”。
“小展示”主要是在小组内部重点交流讨论与自己不一致的地方,最好站立,不反对下位走动交流;“大展示”的受众是全体同学,操作时要讲究技巧:
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能作为展示内容。
此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展示的内容,若差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用老师再讲了;若差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
这不仅对差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展示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暴露,为教师提示了下一环节须重点研讨的内容。
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改变的能力。
注意的问题:
①尽量避免“展示明星”的出现,一味地让尖子生演示或由学习小组长包办,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了问题,不能暴露学习中存在的根本性的疑难问题。
②讲解交流:
谁做的好、改得对让谁讲。
避免将笔头展示的内容再照本宣科式地口头讲一遍。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学生要善于聆听别人提出的问题,同时对不同的见解要学会大胆地对抗、质疑。
第五环节:
质疑探究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争论最多且没解决的问题,引导归纳出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教师要在课前备课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二次备课,确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对存在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该讲的地方一定要讲深、讲透,分析到位、分析透彻。
然后,针对此类问题做好知识梳理,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并归纳总结,让学生写出心得,记在导学案上。
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最终培养学生深入研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组织、评价、补充、完善、修正等,重点讲知识背后的东西,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做到三“忌”一“提倡”。
一忌讲解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二忌“另起炉灶”式的讲解,即不顾学生思路的讲解以及对学生已经讲得很明白的地方再进行的重复讲解;三忌就题讲题,缺少必要的规律方法的归纳、提升以及运用巩固。
提倡教学补偿,“补偿”是教学中抓落实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补”的针对性。
在教师精讲后,可由学生自己改错,补做原来不会或做错的题,针对典型错误进行变式训练与补偿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
第六环节:
达标检测
这个环节老师们经常用,就不作多的说明,但提几点注意问题:
一是检测题(也包括单项检测问题)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做到检测题都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二是检测题要有梯度。
题要反复筛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发展到德育目标。
三是检测题形式要多样化。
对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习题,形式要多样化。
例如:
填空题、改错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
四是检测题要覆盖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且要重点突出、代表性强。
对同一目标试题在同一档次试题中尽量少重复,以免影响其目标的试题量。
四、完不成任务的原因
原因分析:
1、课前预习任务检查力度不够,在课前不能明确知道多数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预习检查环节超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备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备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
3、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量偏大,个别题型书写量大,耽误了一些时间。
4、不能完全放手,过于依赖到导学案,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羁绊和束缚。
5、学生进行互助小组讨论、质疑等所用时间超出预想。
6、教师讲解面面俱到,不能做到精讲。
解决的办法: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根据具体的学生理解及预习效果,设计合理的题型,精选练习题,控制练习量,加强限时训练。
3、上课精讲的同时,学生的自学、小组互动也要控制时间。
4、在导学案使用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
5、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
三讲:
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
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讲”与“三不讲”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讲课细节的提炼,也是教学改革中推陈出新的大胆尝试。
“三不讲”是“三讲”的基础和前提,“三讲”是“三不讲”的延伸和强化,不讲有不讲的实效性,讲有讲的针对性。
讲和不讲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以期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学习,发挥“三讲”、“三不讲”的意义和价值。
五、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分组:
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理念:
小组长又叫“教师助理”。
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336”有效课堂等于“小班化”教学。
小组学习:
可概括为“1:
n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n个小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n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n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即时性评价:
教师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分工:
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
六、对教师的要求
“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我要学为我要学。
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总之,“336”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以学定教。
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
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
二是以教促学。
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检验,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
其次,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
三是改变教学方式。
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
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6 课堂教学 模式 简单 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