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备课讲解.docx
- 文档编号:447218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60KB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备课讲解.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备课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备课讲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备课讲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备课
备课人:
郭彩萍上课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
《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
《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6、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7、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叙事要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在理解故事《中彩那天》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4、了解故事《万年牢》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5、学习故事《尊严》时,要从描写年轻人的自尊,懂得什么是尊严。
6、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教学建议:
《中彩那天》,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母亲所讲的话和描写父亲神态、动作的语句,认真读读,体会父亲的矛盾心态,懂得父亲是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从而体会其品质的高尚。
课后“小练笔”是借助想象进行练笔的内容,它既能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其想象能力。
《万年牢》,可以借助“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个学习伙伴的提示,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内容认真读读,再体会做糖葫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前两处“万年牢”是讲做糖葫芦这件事,后一处“万年牢”是讲怎么做人。
对怎么做人,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此外,还要学习课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一个人好品质的写作方法。
《尊严》,重点学习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手法,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认识人物的良好品质。
在了解事情的经过、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将心比心》,讲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宽容、理解,课文简短易懂。
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口语交际与本组专题紧密结合,由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中的以诚待人事例,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可以不受课文和提示语所举事例的局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以诚待人的事例,来交流讨论。
讨论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对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认识,老师不要仓促地下结论,应该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学生讲述时要力求做到具体、生动,能够使听者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本次作文的指导重点应放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情感方面。
引导学生想好倾诉的对象,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
我的发现是前几册教材学习要求的延续,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勤动笔的习惯,并注意在平时要多读书看报,从而增加积累,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一个有关写作的训练重点。
五、课时安排: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2、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4—5课时
3、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2—3课时
4、口语交际1课时
5、习作2课时
6、“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备课人:
郭彩萍上课人: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课文。
文章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通过精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根据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及本课的特点将“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而本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因此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则是本课理解上的重点,理解“道德难题”之难,也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和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上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根据学情恰当引导、启发,在难点处巧设疑问,设置梯度,在重点处凸显语言文字训练,并及时总结提升写法。
二、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2~3遍。
2.试着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教师:
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读课题──(齐读)。
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本课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的交待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
】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预设难读的:
拮据梦寐以求馈赠)
2.把握主要内容。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2)个别练说,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练说。
(4)小结。
【设计意图: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阅读训练重点,学习本课的学生刚刚进入四年级,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还存在难度,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问题梯度,教师根据学生已知的内容随机点拨,指导方法,使“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项训练落到实处。
】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
1.探究: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难呢?
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
【设计意图: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这一牵动全文的问题,则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提问,使教路、文路、学路三线合一。
定准了这一阅读的靶心,学生的探究阅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
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
【设计意图:
此环节安排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默读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课中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默读,独立思考,阅读圈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
3.交流汇报。
(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
◆是留还是还?
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设计意图:
只有深入了解到父亲留车的种种理由,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还车时的抉择之难。
】
句子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重点品读“拮据”)
句子二: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重点品读“梦寐以求”)
【设计意图:
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通过品读词语,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也为体会下文父亲艰难抉择的表现作铺垫。
】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侧重指导语气、语调、节奏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
“神情严肃”)
句子二: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
“赶”)
句子三: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
)
【设计意图:
通过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
】
(四)学习表达,深化理解(视时间机动)。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从这一个“擦”字,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现在咱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时候,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什么样的动作呢?
心里想些什么呢?
咱们试着写一写。
父亲终于拿起了橡皮,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本环节抓住文段的空白之处,引导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并迁移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
由说到写循序渐进,进一步领悟父亲的抉择之难。
(五)总结存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父亲面临道德难题的抉择之难。
那么是什么让父亲作出还车的最后决定呢?
下节课再探讨。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求全、不违真。
本节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围绕着父亲的抉择之难有所悟、有所得,然后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明确了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
五、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道德难题
留还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感受父亲人格魅力。
1.学习六~八自然段自学思考:
百般矛盾、万般无奈的父亲,他该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呢?
他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做了些什么?
2.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3.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
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4.找出我的言行,理解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
5.比较、深入探究心理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
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画出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语句,读一读。
6.出示投影,理解父亲的选择。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二、课堂练笔。
1.同学们:
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他们是什么表情,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一写“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
车被开走了,。
2.交流三、研读开头、结尾。
1.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2.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3.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理解“富有”的特殊意义)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同学们,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
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
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及格言。
2.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学反思:
6.《万年牢》
备课人:
郭彩萍上课人:
在我们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对话:
“这篇(略读)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才上完。
你呢?
”“一个课时。
略读课文嘛,学生读读说说就行了。
”我想,前者是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讲课,后者则是将略读课文忽略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
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万年牢》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
(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
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
A、为什么叫万年牢?
(板书:
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
A、什么叫正道?
(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
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板书:
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
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
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教学反思:
7.《尊严》
备课人:
郭彩萍上课人:
教材分析:
《尊严》这篇课文突出了本单元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尊严与道德。
通过本文使学生受到维护做人尊严的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学习用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思想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尊严"一词,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
因为它太抽象,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来。
应该说那是一种意会的精神。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尊自强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
要孩子们通过文中对主要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孩子们毕竟还是有他们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学习,相信在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要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学习重难点:
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
学习准备:
查找和“尊严”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多媒体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预习
1、你认识了哪些生字词,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朗读课文的2——5段,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
二、展示互动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板书:
尊严)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3、学生汇报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4、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比如:
逃难、疲惫不堪、思量片刻等。
)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相信你们已经知道了一个大概。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回忆一下。
生:
课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在逃难的途中,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生:
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逃难到沃尔逊小镇,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6、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
打开书,找一找。
(请一、两人读一读)
出示: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仔细想想,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找出“什么都没有”与“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之间的矛盾)
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
出示:
那时的他没有(),没有(),没有()。
师:
这时的哈默一无所有,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走进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第二课时
三、探究提升
1、自由朗读课文的2——5段,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读文、交流
3、全班交流感悟
①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一次对话
引导学生读懂哈默想表达的意思:
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认识到哈默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朗读哈默的话
②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次对话: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
引导学生通过哈默的神态——“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他内心的失望。
引导学生通过哈默的动作——“喉结上下动了动”感受他内心对食物的渴望。
引导学生通过哈默的语言——“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感受他内心的坚定。
总结:
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
朗读整句话。
师:
经过连续的逃难生活,哈默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绝了这些食物,会怎样?
(饿晕,病倒,死亡)他对这些心知肚明,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尊严)
再次朗读整句话。
③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三次对话。
引导学生感受哈默的坚持与执着。
朗读哈默的话。
4、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师:
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
出示:
他拥有(),以及别人对他的()。
5、再读杰克逊对哈默的评价。
出示: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
老师这也有这句话,谁再来读读?
(指一人读引导学生理解“富翁”和含义。
6、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引导学生理解:
杰克逊在评价一个人时看中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贫穷与富有,而是这个人的人品。
)
现在,你们知道,杰克逊为什么在众多的逃难者中单单留下哈默,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了吗?
(看中人品)
杰克逊的为人在文中各处都有反映,你觉得他还是怎样一个人?
(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的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
)
四、归纳总结
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五、课堂检测:
1、写两句古今中外关于尊严的名人名言。
2、抄写文中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3、学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感触,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将心比心
备课人:
郭彩萍上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备课 讲解